xx县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重估报告内容摘要:

,线路极限长度 600m。 ,电力工程施工共计高压线总长 14615 m,低压线 25564 m,工程施工费。 (石拱桥),部分进地不便的田块设计进地桥。 ,调节地表水在区内的分配,有效利用地表客水资源,根据实地 勘测结果,在项目区内排水沟上布设节制闸。 ,为通行方便在农渠上每隔 40m 建一座农渠进地涵。 ,水工建筑物工程共需修建田间道过支沟拱桥 34座,生产路过支沟拱桥 43 座,田间道过斗沟拱桥 33 座,生产路过斗沟拱桥、斗沟进地桥 41 座,田间道过农沟拱桥 24 座,生产路过农沟拱桥、农沟进地桥 58 座,联合闸 1座,双孔节制闸 1座,维修节制闸 1座,支沟节制闸 5座,斗沟节制闸 1座,工程施工费 万元。 农田水利工程共投资。 17 间道道路、村庄街道工程 :道路布局与排水沟规划相适应,尽量利用原有道路,充分尊重项目区群众的行路习惯,不轻易改变道路位置,尽量减少因田间道路布局改变引发的土地权属调整纠纷,各级道路做好连接,统一协调规划,使各级道路形成系统网络。 ,结合现有骨干道路状况,布设一级田间道、二级田间道和生产路三种田间道路。 ,田间道路、村庄街道工程共计布设 新建一级田间道 12107m,新增整修一级田间道 7281m,新建二级田间道40849m,新建生产路 30834m,工程施工费合计 万元。 村庄街道根据路面宽度 共分为四种形式,长度共计 8543m,其中 砼路面的 688m, 1517m, 1434m, 路面的 4904m,村庄街道排水沟分为三种形式,总长 2580m,其中Ⅰ型村庄街道排水沟 1835m,Ⅱ型村庄街道排水沟 305m,Ⅲ型村庄街道排水沟 440m,村庄街道及排水沟工程施工费合计。 田间道路、村庄街道工程共计投资。 其它工程 为了固沙防风,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在田间道和生产路两侧各种植一排农田防护林,共植 75654株.栽植的树术成活率达 95%以上,该项工程共投资。 18 设备购置情况 表 7 项目设备购置情况表 名称 单位 规格 数量 金额 (元 ) 潜水泵及电机 套 200QJ4039/3 139 444800 长轴泵 套 200JC404 8 100 180000 柴油机 台 S195N 100 160000 变压器 台 S11M100/10 1 18000 台 S11M80/10 5 75000 台 S11M50/10 21 231000 台 S11M30/10 2 19000 避雷器 个 87 14790 熔断器 个 87 21315 配电箱 台 29 89030 射频开关 个 139 66720 钢闸门 扇 17 346000 启闭机 台 17 81500 总计 — — 1747155 19 3.土地整理后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 评价依据与技术路线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 4)《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 5)《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TFflZl011— 2020); ( 6)《农用地分等规程》; ( 7)《农用地定级规程》; ( 8)《 XX县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9)《 XX 县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 ( 10)《 XX 县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土地整理项目变更设计报告》。 本次耕地质量重估的方法采用农用地分等法和对比分析法。 农用地分等法采用逐级修正的方法,在标准耕作制度下对应指定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的基础上,逐一进行农用地自然质量、土 地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修正,从而分别得到农用地资源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农用地等指数,并据此对农用地进行等别划分,其成果具有可比性。 对比分析法就是对土地整理前后的土地质量进行对比,以分析土 地 整 理 后 土 地 质 量 的 变 化。 技 术 路 线 图 为 : 20 土地自然质量评价 由于影响耕地质量的因子普遍存在着相关性.信息彼此重叠,故进行耕地质量评价时没有必要考虑所有因子。 评价指标应选择与耕地质量直接相关、切实反映耕地质量内涵的因子。 评价指标选择时必须遵循 以下原则: ( 1)主导性原则:在选取评价指标时,应根据影响耕地质量的各种因素的种类及作用差异,重点分析对耕地质量起控制作用的因子。 在众多的土地特性中.有些性质起主导作用,其它土地性质随其 21 变化而变化,选定的耕地质量评价因子的性质应相对稳定,因子之间相关性要小,差异性要大,不应是其它指标的延伸指标,更不应出现实质上相重复的指标。 ( 2)稳定性的原则:耕地质量是由一系列因素共同决定的.评价耕地质量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在选择评价因子时,应选择那些较长期影响耕地生产力的稳定因子.易变因子不应作为评价指标。 ( 3)生产性原则:研究表明,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壤剖面构型对土壤的水、肥、气、热影响重大;有效土层厚度不但影响作物根系下扎,而且通过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间接地影响作物生长,由于XX 县地处平原地区,因而土壤性状要比灌溉和排水条件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更大。 ( 4)可操作性的原则:指标应尽量简单明了,选取具体、微观性强的指标,能较具体的加以量度,也便于收集、测定和选取的指标,指标应有可比性。 XX 县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土地整理项目区地处平原地区。 在耕地质量评价中,土壤条件起着主导作用。 土 壤质地与耕地质量关系密切.土壤质地在整理前后的差异较明显,土壤质地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水分和养分的保持,水、肥、气、热的协调及机耕效率.对作物生长影响根大;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微生物能量和植物矿质养分的重要来源,不仅可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缓冲性,改善土壤结构,而 22 且可促进土壤养分有效化,对水、肥、气、热的协调及其供应起支配作用。 项目区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土壤有机质易于分解,成为影响耕地质量的重要因素。 故土壤质地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耕地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应作为耕地质最佳评价指标。 此外,根据山东省土地农用地分 等定级规程,土壤剖面构成、盐渍化程度分别列为农作物生长影响因素。 在气候条件中.虽然区域气候与作物生长发育有一定关系.但区域范围内降雨量、光照、无霜期、干惧度、气温差异较小,故不选为评价因子。 生产条件是提高耕地质量的“后天”因素,排灌设施是耕地高产稳产的保证,由于项目区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灌溉保证率低,故兴修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直接关系到新增耕地质量。 交通通达度对于保证农产品运输及生产、管理的畅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降低劳动强度影响显著。 但是本项目区的交通条件差异很小,不应作为耕地质量评价的主要 指标。 故在生产条件中选择灌溉保证率和排水条件作为耕地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另根据山东省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将灌溉水源,灌溉水质分别列为主要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根据《山东省农用地分等规程》及土地整理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最后综合确定:表层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剖面构型、盐渍化程度、灌排保证率、灌溉水源、排水条件、灌溉水质 8项指标作为 XX 县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质量评价参评因子。 23 XX 县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指标权重是参考农用地分等规程中鲁西南平原区耕地评 价因素及权重,根据各评价因素对农用地影响作用的不同,采用特尔菲法,征询农业、林业、水利、土壤等多位专家的意见。 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分级处理,赋予不同权重,此权重标准符合山东省鲁西南平原区因素权重表,具体详见见表 8。 表 8 评价指标权重表 参评 因素 表层 土地 质地 剖面 构型 盐渍化程度 土壤 有机含量 灌溉保证 率 灌溉 水源 排水 条件 灌溉水质 权重 素分级标准 表层土壤质地般指耕层土壤的质地。 根据土壤普查的赍科情况将土壤表层质地分为 5个级别 (按前苏联卡庆斯基制 ): l 级,轻壤土和中壤土。 2 级,粘土,重壤土。 3 级,砂壤土。 4 级,砾质土,砂土。 5 级,砾石土。 2. 剖面构型: 剖面构型是指土壤剖面中不同质地的土层的排列次序,包括: 24 均质质地剖面构型:即指从表土到 100cm 深度土壤质地基本均一,或其它质地的土层的连续厚度 15cm,或这些土层的累加厚度40cm;分为通体壤、通体沙、通体粘,以及通体砾 4种类型。 夹层质地剖面构型:即指从土表 2030cm至 6070cm 深度内,夹有厚度 15— 30cm 的与上下层土壤质地明显不同的质地土层;续分为:砂 /粘 /砂、粘 /砂 /粘、壤 /粘 /壤、壤 /砂 /壤 4种类型。 体 (垫 )层质地剖面构型:即指从土表 20— 30cm 以下出现厚度 40cm的不同质地的土层;续分为:砂 /粘 /粘、粘 /砂 /砂、壤 /粘 /粘、壤 /砂 /砂 4种类型。 根据土壤普查中土种命名中的剖面构型类型划分为 6级: 1 级,蒙金(厚粘腰); 2 级,壤体(包括通体壤和心土、底土为壤土); 3 级,粘心(包括通体粘和心土为粘土); 4 级,砂底(腰)(包括腰土或底土为砂土的,不包括心土为粘土的); 5 级,砂心(包括通体砂、心土为砂土的); 6 级,通体砾。 3. 盐渍化程度 土壤盐渍化程度分为:无盐化,轻度盐化,中度盐化,重度盐化4 个区间 ,分级界线下含上不含: 1级:土壤无盐化,作物没有因盐渍化引起的缺苗断垄现象,表层土壤含盐量 %(易溶盐以苏打为主 )或 %(易溶盐以氯化物为 25 主 )或 %(易溶盐以硫酸盐为主 ); 2级:由盐渍化造成的作物缺苗 23成,表层土壤含盐量 ~%(易溶盐以苏打为主 )或 ~ %(易溶盐 以氯化物为主 )或~ % (易溶盐以硫酸盐为主 ); 3级:由盐渍化造成的作物缺苗 35成,表层土壤含盐量 ~%(易溶盐以苏打为主 )或 ~ %(易溶盐以氯化物为主 )或~ % (易溶盐以硫酸盐为主 ); 4 级:由盐渍化造成的作物缺苗≥ 5 成,表层土壤含盐量≥ % (易溶盐以苏打为主 )或≥ %(易溶盐以氯化物为主 )或≥ % (易溶盐以硫酸盐为主 )。 盐渍化程度的确定,是根据土壤图和盐碱地分布图上的土壤类型确定。 1 级,非盐渍土; 2 级,轻度盐化潮土; 3 级,重度盐化潮土 、碱化潮土; 4 级,盐土、滨海盐土、碱土。 4.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为 6个级别,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1 级,土壤有机质含量≥ %; 2 级,土壤有机质含量 %~ %; 3 级,土壤有机质含量 %~ %; 4 级,土壤有机质含量 %~ %; 26 5 级,土壤有机质含量 %~ %; 6 级,土壤有机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