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薄壁墩身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       满足要求 b.[10a槽钢 挠度验算:  4 4 515 / 3 8 4 5 2 6 . 1 5 1 3 5 0 / ( 3 8 4 2 . 1 1 0 1 9 8 3 0 0 0 ) 2 . 7 3 . 4q l E I m m m m          满足要求 2[10a 强度验算 2[10a 槽钢 上的荷载为: 2 5 2 . 3 1 . 3 5 7 0 . 6 /q F I N m m    最大弯矩 26m a x 20 . 1 0 . 1 7 0 . 6 1 1 5 0 1 1 5 0 9 . 3 4 1 0 .M q l N m m       应力: 6 4 2 2m a x / 9 . 3 4 1 0 / 3 . 9 4 1 0 2 1 1 8 / 2 1 5 /M W N m m f N m m         满足要求 [10a 槽 钢 挠度验算:  4 4 525 / 3 8 4 5 7 0 . 6 1 1 5 0 / ( 3 8 4 2 . 1 1 0 1 9 8 3 0 0 0 2 ) 1 . 9 2 . 9q l E I m m m m           满足要求 首节 见 图: 图 墩身 内模变截段模板 图 墩身模板平面示意图见 图: 2 [ 1 0 槽钢[ 1 0 槽钢斜拉螺杆2 [ 1 4 槽钢连接芯带木工字形梁木工字形梁德国进口维萨板斜撑螺杆 图 墩身模板示意图 模板支架 移动模板支架由型钢通过销轴及螺栓连接,组成一个可拆装式的三角稳定支撑体系。 主要构件有:竖围檩、横梁、可调撑杆及实现支架移动的齿轮齿 条等。 移动模板支架在浇注混凝土时安装和支撑模板,并承受部分混凝土侧压力。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通过支架上齿轮条带动固定在支架上的模板整体脱模,并可让出足够空间,进行模板维护工作。 移动模板支架见 图:。 维萨面板移动模板支架木工字形梁 图 移动模板支架示意图 吊 平台 吊 平台 由吊杆 、横梁及爬梯组成。 所有部件均为拼装构件,采用螺栓和销轴连接。 共一 层,主要供爬升装置操作,锚锥的拆除,墩身混凝土表面修饰。 ( 5) 墩身 埋件 在首节混凝土中埋设 爬模爬升装置中的锚锥。 锚 锥主要由伞形头、内连杆、锥形接头及高强螺栓等组成,是整个自爬模系统的最终承力结构。 锚锥通过堵头螺栓固定在外组合模板上,在关模后浇注混凝土时将其埋入混凝土中。 脱模时拆下对拉螺杆及堵头螺栓,拉模板脱离混凝土面,安装连接螺栓。 锚锥埋设示意图见 图:。 图 锚锥埋设示意图 首节外侧锚锥每二个一组,每节段长边平行埋设三组,短边平行埋设 2 组,共埋设10 组。 内模板支撑锚锥一个一组,短边二个,长边 3 个,主要为内模立模时提供支撑。 外模挂架高度预埋见(卓良模板设计说明书)。 塔吊附墙 在墩身同 一水平面上 预埋两块 δ =20mm,长宽 30 25 ㎝ 钢板。 (注明: 塔吊 墩身 附墙 与爬梯 、泵管预埋 件 不同一个墩身) 以承台顶面为基准面, 首段 每隔 米高预埋两排间距为 60 ㎝,每排四根 共八根φ25 长度为 35cm的螺纹钢连接套筒作为爬梯预埋件。 以承台顶面为基准面提高 1m开始预埋两根 φ 25 长度为 15cm的螺纹钢 连接套筒 作为混凝土输送 泵管预埋件高度(考虑弯头连接泵管)。 之后每 隔 3m高预埋一 次。 图 爬 梯与泵管预埋尺寸 图 ( 单 位:厘 米 ) 墩身内 外 模拉杆 孔 预埋 长 50㎝ , ㎝ PVC 套管,高度见 外 模施工设计图。 墩顶节段 内外 侧 预埋钢板埋件 作为墩身顶板及盖梁施工。 在空心薄壁墩底四周中心预埋四个φ 50mm PVC 管通作为排水孔。 墩身 φ 5㎝ 通 气孔 在长边侧方向从 承台顶面为基准面 抬高 5m 为第一层;之后每 2m 设一层 φ 5 ㎝ 通气孔。 短边侧方向不设 通气孔。 每层 通气孔 布置尺寸如下: 图 墩身 通气孔尺寸布置图 ( 单位:厘 米 ) ( 6) 混凝土 施工 首节混凝土方量约为 76m3。 采用 1 台 75m3/h 搅和 站 ,每小时实际拌和能力为2530m3/h。 混凝土运输采用泵送入仓,泵管最前一节采用塑料软管,便于布料。 混凝土浇注时先浇注实心段部分,实心段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为 30cm,上、下层前后浇注距离保持 以上。 混凝土振捣采用Ф 50 型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 振捣时严格按照混凝土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空心段部分进行分层循环浇筑,分层厚度为 30cm。 墩身混凝土在达到 后可以进行脱模,脱模后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 及洒水 进行养护。 在高墩混凝土浇筑中,布管很关键,它不仅影响到泵的性能 发挥,还对混凝土输送管道的磨损速度,泵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操作有很大影响。 通过工程实践,在高墩身施工泵送混凝土输送管道布设时,要注意: 水平输送管道。 要注意将泵管经常转一个位置或移动到垂直部分使用。 在泵的出口处一定要加设管道固定设施,并经常紧固,这样可减少来自泵源的振动。 在垂直管与水平管相连的弯管上,为增加弯管的承载力,避免弯管在作业过程中被折断,一定要加设混凝土墩。 垂直管道和水平管道都要加设固定卡带,并与建筑体或临时固定设施相连,这样混泥土在管道中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会被建筑体吸收,从而减小了管道振动。 固定卡间距以水平向每三节泵管设一个为宜,竖直方向一般固定与墩身,以 3m间距为宜。 水平泵管要注意把墩身下泵管架高,高度大于拖泵的位置,这样在洗管时反泵可以彻底清除泵管内的“残余”。 在泵送时,如果停泵时间过长,重新泵送时应先反泵几次,然后正泵,以免裙阀里的混凝土砂浆会被反压到料斗里,从而使裙阀里的砂浆含量过低,导致堵管现象。 、 爬架安装 爬架安装主要是分 两 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在墩身首节混凝土浇筑后安装承重架及移动模板支架部分 为 第二节段 墩身施工作准备。 第二部分系在第二节段混凝土浇筑 完 后 并满足强度要求时拆 除外模 、提升 爬架 与 第二节段 锚锥 预埋 件 连接固定 , 同时 安装吊平台。 整个爬架的安装在 塔机配合下完成。 爬模各散件在工厂制作完毕后,运抵施工现场进行预拼装。 将各散件在拼装场地拼装成单元部件,并对各部件的功能进行检查和调试,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制作方联系进行更正。 ( 1) 首节混凝土浇筑后的安装 在首节混凝土浇筑后爬模安 装的部件主要是保证第二节段混凝土浇筑所必须的部件,按照安装顺序 分为 锚 锥连接 、承重架、 三脚 撑 架 、 移动模板支架、 外模板 及 上 挑 架。 用塔吊作辅助机具,脱开首节混凝土内、外模板,并吊出。 在混凝土脱模后强度达到 20MPa 后,通过连接螺栓将锚板安装在预埋的锚锥上,挂上锚靴,安装单片承重架,然后在承重架上安放主梁,进行移动模板支架及上爬架及分配梁的安装,并铺设木面板,形成平台。 最后进行内、外模板的安装并调整到位,并在内外模板上安装下一节段预埋锚锥,浇筑第二节段混凝土。 其中内模板支撑在预埋的内侧锚锥上。 爬架第一步安装见 图:。 图 第一步安 装:锚 锥连接 、承重架、移动模板支架、模板、上挑 架安装 ( 2) 爬模系统压载试验 在爬模系统安装完成后,需对整个系统进行压载试验,以确保在墩身施工过程中爬模系统的安全。 墩身爬模系统现场施工设计最大荷载为 40 t,单面爬架设计最大荷载为 10 t,按爬 架提升 单元设计垂直 提 升最大荷载 倍安全系数即 13 t 进行压载试验。 压载方法:采取爬模系统单面爬架逐个试压的方法进行压载。 预先准备 13 t 沙袋,在爬模系统安装完成后,按爬模单层爬架设计荷载进行堆载。 在堆载过程中随时观察爬架各个主要受力部位预贴应变片的应力变化情况。 全部荷载 13 t 堆载完毕后,稳载 10分钟, 再 卸载,进行下一面爬架系统压载试验。 在压载试验全过程中,需专人负责检测、记录应变片受力情况。 全部爬架系统压载试验完成后,根据试验结果在确保爬模系统满足施工需要的情况下,进行墩身正常节段施工。 ( 3) 第二节段施工 在第二节段模板合拢之前,按钢筋混凝土规范对节段间施工接缝进行凿毛处理。 通过调整爬架上的移动板支架将模板调整到位后,合模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