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京山县桥米产业的调查报告内容摘要:

3 3 0 9 97 3 10 11 47 32 10 0 11 31 33 22 0 14 12 14 29 27 19 11 13 42 31 10 17 14 49 22 10 19 15 18 24 27 31 从前三个问题可 以看出,大部分的京山本地人都了解桥米这一个产品,但是在第三个问题是否接触过的时候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否,这意味着即使是本地人,对于京山当地的特产桥米任然可能存在有没有接触过的现象,通过调查我们得出,那一部分人大多数因为觉得价格昂贵所以没有接触产品。 而对于从哪个渠道购买或者是接触桥米的问题,大多数人选择了从实体店购买或者是亲戚赠送,而对于桥米的了解则是大多数从自己的亲戚和当地报纸了解,这是因为当地网络并不十分发达,而且当地人没有经常上网的习惯,可见当地桥米企业并没有将网络营销这一块用的很好,所以电子商务这一块开发 的并不是很出色。 而近些年来桥米的真假问题一直深受关注,由于桥米的核心产区并不大,而且桥米属于一年一熟的庄稼,导致其出米率一直不高,但是为了满足某些中低收入消费者市场,某些公司私下自己开拓稻田种植桥米,导致有些市场上售卖的桥米并非真正的桥米,无论是口感,品质都不如正宗的桥米好。 也间接导致桥米的信誉受损。 在调查问卷中,大部分人对于桥米真假的辨别都是比较注意或者是不注意,这也就是导致桥米假货横行于市场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在填写调查问卷的第七题时,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吃过正宗的桥米。 可惜的是,在所有受众调查者中,我们 并没有找到一位可以说出如何正确辨别其桥米真假的消费者。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桥米的外形真伪辨识度不大。 难以肉眼分辨桥米的真伪 桥米的优势在于其 干,整,熟,白,青梗如玉,腹白极小。 并且其颗粒细长、光洁透明,是水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用桥米做的饭松软略糍, 喷香扑鼻,可口不腻,营养丰富。 大多数京山人了解桥米的历史典故也了解桥米的生产基地,说明桥米在当地的宣传和影响力都很大,这一点通过问卷的八九十题都可以印证出来,但是作为外地人,我们本队中几乎没有人听说过桥米,而在来到这之后也才参观了桥米的种植基地。 才知道核心种植 产区的位置 在问及如何扩大桥米的影响力时,每个人意见较为分散“ □ □ ” 这三个 选项都是当地人对于桥米发展的意见。 而对于政府应该如何扶持桥米产业的发展,多数人的意见是应该多宣传和资金投入,而加强科技创新,也是大多数人对于未来的展望。 四. 对策以及建议 桥米产品背景 京山县位于湖北省中部,距离武汉市 140 多公里,地处江汉平原与鄂北大洪山余脉岗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到处青山绿水,风景如画,被誉为“鄂中绿宝石”。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4000 多年,境内有新石器时代的屈家岭文 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谷壳等,证明此地的水稻种植历史相当悠久。 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端的京山 ,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 温润的自然气候、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源,不仅孕育了勤劳智慧的京山人民,也孕育出了品质出众的稻米 —— 京山桥米。 京山桥米,湖北省京山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因原产于京山县孙桥镇而得名,“京山桥米” 的特点是干,整,熟,白,青梗如玉,腹白极小。 并且其颗粒细长、光洁透明,是水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用桥米做的饭松软略糍, 喷香扑鼻,可口不腻,营养丰富。 而桥米中的极品是“洋西早”品种,但由于自然 环境的限制,产量很低。 早在明代就被御定为“贡米” ,是湖北大米的第一品牌 —— “国宝桥米” 附:桥米历史传说 当时,孙桥距嘉靖皇帝的故居钟祥皇庄只 30 多公里,当时的地方官员将桥米敬奉给皇庄,嘉靖之父品尝后,赞赏不已,派专人送到京城皇宫,嘉靖品尝后誉之为“食宝”,常以桥米为“御膳”。 故而桥米又称为“御米”或“贡米”。 当时朝廷限量种植,每户只允许种二三斗田(约为 69 分地),官府还要派员把守,收获时要如数上缴。 据说当年很多种植桥米的农户自己从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