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区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可研报告内容摘要:

设,采取股份制的形式,修建各种水利设施,这为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项目建立了市场经济机制。 这一机制同样适用于农机、道路、农田林网等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 通过长期的实践,项目区的广大群众和干部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实施综合开发,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为了能够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增加收入,尽快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大农民对水利设施改造要求十分迫切,积极性很高,这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可靠群众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榆次区的经济建设取得 了突出成绩,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农村经济总收入显著增加,这就有力地促进了地方财政的增收,较强的经济实力能够为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在园区工业,绿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三大产业的支持下,榆次区的财政收入迅速增长,修文镇村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增长,从而能够使项目区自筹资金得到保证。 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在项目区已经形成共识,并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区委和区政府主要领导对这一项目十分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 部署:还组织专门力量,围绕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进行了深入细致和大量的调研工作,还多次组织各方面的专家进行了可行性论证,以及完成了踏勘、匡算、粗线条规划等前期工作;为了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专门成立了榆次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所有这些都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项目区所在的修文镇,地处榆次城南,与清徐接壤,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辐射作用大。 项目完成后,对推动周边县的农村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区域调产和加快农业与农村经济发 展等都有积极的示范作用,会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 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榆次区 2020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修文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区处于潇河冲积平原,由于潇河上游潇河大坝和正新建的松塔水库大坝,河内平时无清水流量,汛期有洪水下泄,可补充地下水,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得到保证,故地表水不计。 因此,项目区灌溉主要来自于开采地下水为主。 区内地下水的主要给水来源为侧向地下径流补给、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和井灌回归补给,此外地下水径流方向为从东向西运动。 地下中层承压水资源相对 丰富,富水性受沉积物岩性结构及补给条件的影响,其承压含水岩层特行主要为第四系上、中、下更新统砂砾石和粗砂及粉细沙层,由于流水作用强度在时空上的分异性,使盆地含水系统在边部具有单一结构,逐步过渡到中部为多层结构。 地下水也逐渐从潜水变为浅层承压水和中层承压水。 该区域主要分布在古河道和洪积区的潇河洪积区富水段,地下水埋深在 70m 左右,根据《榆次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研究报告》,项目区土地面积10km2,水资源可采模数 万 m3/,其地下水资源开采量为 万 m3/年。 区内现有 55 眼农田机井, 16 眼机井修建于八九十年代,机井深度多为 70120m,由于维护管理跟不上,有 29%的机井处于报废状态,其中:有 2眼机井管壁破坏而无法修复;有 8眼机井出水量小于 5m3/h严重不满足灌溉要求;有 6眼机井出砂严重无法抽水灌溉而处于报废状态;另外 39 眼修建于新世纪初期,机井深度多为 160m,全部完好,机井平均出水量 25m3/h。 、需水量和供需平衡情况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以 2020年现状供需进行分析。 1)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 项目区耕地面积 1万亩,区内现有 39 眼修建于新世纪初 期,机井深度为 160m,全部完好,机井平均出水量 25m3/h,每天开机按 16h 计,年开机按 1250h 计。 完好机井现可供水量 m3/年。 2)现状需水量 (1)农业灌溉需水量 从 2020 年榆次区水资办统计年报可知,项目区,由于机井供水量不足,现有耕地通常浇水不足,有约 30%的耕地基本为名义水浇地,经估算农业灌溉需水量为 m3。 人畜饮水及二三产业用水可忽略不计。 以上共计农业灌溉需水 m3/年。 3)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项目区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 m3/年,近年来项目区完好机井可供水量 m3/年,现有完好机井的供水量不满足需水量。 、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人民生活水平将有新的提高,二三产业大力发展,即使农业灌溉用水维持现状也会使水资源的需求量显著增长,这就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1)需水量计算 A、灌溉需水量计算 根据近年来当地农作物种植情况,拟定灌区作物种植比例: 灌区作物种植比例 作物名称 玉米 蔬菜 备注 种植比例(%) 80 20 结 合自然条件与灌溉习惯,确定项目区不同保证率下适时灌溉的各种作物的灌水次数及灌水量,综合水利用系数取。 依据作物种植面积乘以综合灌溉定额为综合灌溉用水量。 项目区各种作物的综合灌溉毛定额 ,规划面积 1万亩,灌溉需用水量为 m3/年。 经济灌溉制度制定 作物名称 种植比例 灌溉定额 灌水次数 灌水净定额 备注 玉米 80 140 4 35 灌溉系数取 蔬菜 20 150 5 30 综合定额 由于项目区人畜饮水及二三产业用水很小, 故可忽略不计。 以上共计需水 m3。 2)可供水量计算 项目区控制耕地面积 1万亩,区内现有 55 眼农田机井, 16 眼机井修建于八九十年代,机井深度多为 70120m,由于维护管理跟不上,有29%的机井处于报废状态,其中:有 2眼机井管壁破坏而无法修复;有 8眼机井出水量小于 5m3/h严重不满足灌溉要求;有 6眼机井出砂严重无法抽水灌溉而处于报废状态;另外 39 眼修建于新世纪初期,机井深度多为 160m,全部完好,机井平均出水量 25m3/h,按年开机按 1250h 计,完好机井现可供水量 m3/年。 供 水量小于需水量,不满足需水要求。 根据需水要求和现状机井布局,需在项目区采取如下工程措施,保证项目区的取水要求。 在项目区原有旧井附近布置更新 16 眼机井,井深在 160m 左右,根据测算,单井出水量 25m3/h,年开机按 1250h 计,经计算,年可新增机井供水量 50 万 m3。 3)设计水平年水资源量平衡分析 项目区 55 眼井全部正常工作,机井供水量可达 万 m3,大于项目区需水量 万 m3,小于水资源可采量 万 m3/年,供水量可以满足需要。 本项目实施完成后,区内主要以种植玉米、 蔬菜为主,根据当地的灌溉习惯和经济灌溉要求进行灌溉制度设计,项目区计划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根据项目区现有的水利设施等实际情况,本项目区采用管道灌溉技术进行节水灌溉。 项目区将基本达到管灌灌溉的节水面积。 第五章 规划设计 依据国家 “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 ”, “打造粮食核心产区 ,打造一批精品工程,实现典型引路,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工作 ”的要求,按照《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国家农业综合开 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有关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打造 “粮食生产核心区 ”,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从发展区域农业经济的角度出发,以改善农村和农业生产条件为前提,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以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建设为主攻方向,提出可行性强、科学系统的规划方案,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科技进步。 把项目区建成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示范样板,推动全区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的首要目的是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即通过项目的实施首先能够使农民增收;能够为社会增加优质农产品,满足人民生活及经济建设的需求;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保证农业可 持续发展。 没有经济效益或效益不高的项目就难以得到群众的支持。 项目选择必须重视其实际效果,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主要标准是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并为广大农民带来实惠;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效益的统一;做到投资省、见效快和效益高;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力求建设项目、内容与当地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农民素质、市场需求、经济实力等条件相适应,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 建设项目的一个重要宗旨是通过示范来带动更大范围的现代农业建设,极大地提高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为此,选项应在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以及建设方向等方面有广泛代表性,同时在技术上要有超前性、区域适应性和区域需求性,使之能够在同类地区起到示范。 即选择开发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突出、投入产出比高、易于推广实施的项目,这样才既能尽快使农民受益,又能赋予项目强大的生命力。 严格按照国家农发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和相关行 业建设标准进行建设,总体要求是达到 “六高 ”和 “七化 ”的标准,即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和高贡献;建设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网络化、管理科学化、种植模式化、产品无害化、机制市场化,将项目区建成优质高效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财政投资标准 1200 元 /亩。 项目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总规模 1 万亩,进行集中连片、规模开发。 项目区涉及修文镇的修文、东长寿、褚村、陈侃 4个行政村。 其中:修文 1800 亩,东长寿 1600 亩,褚村 3735 亩,陈侃村 2865 亩。 5. 5规划布局 本项目区确立在 榆次区西南 10km处,主要涉及修文镇的修文村、东长寿村、褚村、陈侃村 4个行政村,为榆次区主要的粮食生产区。 项目规划以粮食主产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统一组织、集中投入、规模开发,实行农、林、水、机、技配套措施的综合治理,建设 “机、电、井、田、渠、林、路、技 ”八配套的高标准农田,同时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玉米、蔬菜生产,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水利工程重点是全面配套完善机电井和灌溉管道设施,全面推广管道输水田间节水灌溉措施,大力推广水资源智能化管理、水量均衡 变频控制系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具体工程布局为: 1)在修文村西北向更新机井 1眼、建设井房 1间、机泵下卧 1处,在井房内配置机井智能控制系统 1套、水量均衡变频控制系统机柜 1台,机井配套 6眼、建设井房 6间、在井房内配置机井智能控制系统6套、水量均衡变频控制系统机柜 6台,管道布置采用 “L”、 “H”型,7眼井共布置 φ110PP塑料管道 , 管道上每隔 50m拟设 1个出水口,共设置 φ110PP塑料给水栓出水口 204 个,布置 C20砼预制消力池 204 个,设置变压器防盗主机 1 台,分机 3 台,共布设型号为BLX1KV*3*35 低压输变电线路 5km; 2)在东长寿村西北向更新机井 6眼、建设井房 6间、机泵下卧 6处,在井房内配置机井智能控制系统 6套、水量均衡变频控制系统机柜 6台,机井配套 11 眼、建设井房 11 间、在井房内配置机井智能控制系统 11 套、水量均衡变频控制系统机柜 11 台,管道布置采用 “L”、 “H”型, 17 眼井共布置 φ110PP塑料管道 , 管道上每隔 50m拟设 1个出水口,共设置 φ110PP塑料给水栓出水口 436 个,布置 C20砼预制消力池 436 个 ,设置变压器防盗主机 1 台,分机 4 台,共布设型号为 BLX1KV*3*35 低压输变电线路 5km; 3)在褚村北向更新机井 5眼、建设井房 5间、机泵下卧 5处,在井房内配置机井智能控制系统 5套、水量均衡变频控制系统机柜 5台,机井配套 11 眼、建设井房 11 间、在井房内配置机井智能控制系统 11套、水量均衡变频控制系统机柜 11 台,管道布置采用 “L”、 “H”型,16 眼井共布置 φ110PP塑料管道 km, 管道上每隔 50m拟设 1个出水口,共设置 φ110PP塑料给水栓出水口 466 个,布置 C20砼预制消力池 466 个 ,设置变压器防盗主机 1 台,分机 6 台,共布设型号为BLX1KV*3*35低压输变电线路 2km; 4)在陈侃村东、西、北向更新机井 6眼、建设井房 6间、机泵下卧 6处,在井房内配置机井智能控制系统 6套、水量均衡变频控制系统机柜 6台,机井配套 11 眼、建设井房 11 间、在井房内配置机井智能控制系统 11 套、水量均衡变频控制系统机柜 11 台,管道布置采用 “L”、“H”型, 17 眼井共布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