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高墩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 = ⑤ 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 QKN KQ =3KN/㎟ QKN =(lb+) laKQ =(+) 3 = ⑥ 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 N 组合风载时: N=( NG1k+ NQ2k) + QKN =( +) + = 不组合风载时: N=( NG1k+ NQ2k) +QKN =( +) + = ⑦ 计算风荷载设计值对立杆段产生的弯矩 Mw 搭设敞开式脚手架在基本风压 ㎟ ,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第 条,验算脚手架立杆的稳定性,需考虑风荷载作用: Mw= ww szk   其中 0w 基本风压 ( 2/mkN ),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20)的规定采用:贵州省遵义市 100 年重现期风压 20 /35 mkNw  ; z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20)的规定采用 B类粗糙度:当 H= 时,线型插值得 z ; s 风荷载体型系数: 1s .2φ (1+η ); 挡风系数φ =≤ , lb/H=≤ 1 η =1 则 s = 经计算得到,风荷载标准值 2/0 4 0 mkNw k  ; Mw= = 8)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① 不组合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fAN  5 24 8 91 8 3 ② 组合风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fWMAN w  3 63 满足要求。 9) 连墙件验算 ① 扣件连接抗滑承载力验算 连墙件按 2步 3 跨布置,在脚手架最高处连墙件受风荷载最大, 变化系数, 取 z = N1=N1w+N0 =+ N0 = z s 0w Aw+ N0 = 2 3 +5 =+5 =8KN Aw— 迎风面积 连墙件采用直角扣件与脚手架的内外排立杆连接,连墙杆与建筑物连接时,在建筑物的内外墙面处附加短管上各加一只直角扣件扣牢。 扣件抗滑承载力满足要求。 ② 连墙杆稳定承载力验算 连墙杆采用 216。 48 钢管时,杆件两端均采用直角扣件分别连于脚手架及附加墙内外的短钢管上,因此,连墙杆的计算长度可取脚手架距墩柱距离 l0=,长细比为 λ =l0/i=50/=32[λ ]=150(查《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 φ = 221 /205mm/ mmNfNAN  满足要求 10) 最大搭设高度的计算 因为基本风压等于 2/ mkN ,敞开式双排脚手架按 2步 3跨连墙布置,每个连墙 点覆盖面积为 2 3 = ㎟ < 30 ㎟ ,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第 规定。 不考虑风荷载时 ,采用单立管的敞开式、全封闭和半封闭的脚手架可搭设高度按照下式计算:  kQkkGs g NNAfH 2     1 2 8 3  脚手架搭设高度大于 25 米,按照下式调整且不超过 50 米: mHHH ss ][  ; 【 H】 = 和 50m 比较取较小值。 得到脚手架搭设高度限值【 H】 =50m。 11) 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gfp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 cgkg kff  ; 其中,地基土、石填土分层夯实,取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2/240 mkNfgk  ;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 ck ; 其中,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 N=; 通长设置的混凝土块宽 30cm,作用长度取 ,基础底面面积 ( 2m ): mA 。 22 /。 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满足要求。 灌注混凝土 1)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钢筋及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方可浇筑。 2)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和,罐车运输,泵送入模,采用插入式振捣棒人工振捣,混凝土入模前,检查混凝土的 和易性 和塌落度。 3)混凝土浇筑前按每层 30cm 水平分层、均匀、对称进行补料,并根据混凝土供应 情况及时调整补料厚度, 尽量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或重塑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 施工人员在内外作业平台上使用 PZ30 或 PZ50 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振捣时移动距离保持在振动棒作业半径的 倍以下,并与侧模保持 510cm 的距离;灌注时做到不欠捣、不漏捣,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 510cm。 每一次振捣至混凝土不下沉、不冒气泡、平坦翻浆位置,振完后徐徐拔出振捣棒。 振捣过程中不应碰撞模板和其他预埋件,使其产生位移或损伤。 4)混凝土一 次性浇筑高度不超过 6m,速度保持在 5m/h,待浇筑模板与已成段留置模板之间、模板节段之间、模板快件之间 必须上满拧紧全部螺栓,缆风绳的的设置必须安全可靠并经预拉检验。 5)翻模前,每节墩顶混凝土面应进行充分凿毛,露出新鲜的混凝土,并冲洗干净,在上节混凝土灌注前,在底节混凝土面浇筑一层 12cm 厚的 1:1 的水泥净浆。 拆除模板及模板翻升 1)正常循环时,在第三节段(顶节)混凝土浇筑后养生期间(当第三节段混凝土强度达到 ,第一节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时),拆除第一节段模板。 2)拆除后的底节模板利用塔吊吊装翻升至第四节段,前一个循环的第三节模板起支撑作用。 养生 模板拆除后,墩身混凝土采用在墩身周边包裹土工布并结合喷淋洒水(在底节模板底部周边设置喷淋水管)或 采用养护水剂的方法进行养生,养生时间不小于 7 天。 在混凝土强度小于 ,不能施加任何荷载。 六、质量检查项目 钢筋加工及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受力钢筋间距( mm) 两排以上排距 177。 5 每构件检查 2个断面, 用尺量 同排 梁板、拱肋 177。 10 基础、锚碇、墩、台、柱 177。 20 灌注桩 177。 20 2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 mm) 177。 10 每构件检查 5~ 10个间距,用尺量 3 钢筋骨架尺寸( mm) 长 177。 10 按骨架总数 30%抽查, 用尺量 宽、高或直径 177。 5 4 弯起钢筋位置( mm) 177。 20 每骨架抽查 30%,用尺量 5 保护层厚度( mm) 柱、梁、拱肋 177。 5 每构件沿模板周边 检查 8处,用尺量 基础、锚锭、墩台 177。 10 板 177。 3 模板、支架及拱架安装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 ) 模板标高 基础 177。 15 柱、墙和梁 177。 10 墩台 177。 10 模板内部尺寸 上部构造的所有构件 +5, 0 基础 177。 30 墩台 177。 20 轴线偏位 基础 15 柱或墙 8 梁 10 墩台 10 装配式构件支承面的标高 +2, 5 模板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模板表面平整度 5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 3 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 10 预留孔洞截面内部尺寸 +10, 0 支架和拱架 纵轴的平面位置 跨度的1/1000或 30 曲线形拱架的标高(包括建筑拱度在内) +20, 10 墩、台身实测项目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