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县官仓镇众源煤矿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报告书内容摘要:

连绵不断,属中、低山侵蚀、溶蚀、剥蚀山地地貌,地表河流由北东向南西迳流,汇合于赤水河之中。 地形上东部高,向西为斜坡,最高点为图区北东部石合岩附近的无名小山,标高为。 桐梓县气候总的特点是冬季长,夏季短,气候变化大,山与谷间气温、降雨相差较大。 根据桐梓县气象局的统计资料,降雨量一般为1150~ 1200mm,降雨量年际变化 较大,且在时空上也分布不均匀,表现为平、枯季( 10 月至次年 3 月)降雨量少,雨季( 4 月至 9 月)降雨量多;多年气温一般为 2~ 26℃ ,夏、冬季年际气温变化较大。 矿区外围主要的地表水体有桐梓河,位于矿区西侧,在两河口交汇后向西流出矿区,河流流出矿区处标高为 520m,是当地的最低侵蚀基准面。 该区地下水由北东向南西迳流。 1) 含水层、隔水层特征及其与矿床充水的关系 ① 第四系( Q)孔隙含水层 零星分布于洼地及平缓斜坡地带,主要为残坡积土层。 岩性为褐黄色粘土及砂质粘土,断续夹分布不均的碎石及块石,结构松散。 厚度 0~ 5m,一般厚约。 该层为透水性好、含水性差,富水性弱。 ②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 T1y3)隔水层 出露于矿区北部,为紫红、灰绿等色泥岩、钙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灰、浅灰色薄~中厚层石灰岩,厚大于 100m。 调查泉水点 1 个,主要出露于中下部,流量为 ,出露标高 950m。 该层富水性弱,厚度较大,隔水性能良好。 桐梓县众源煤业有限公司通风能力核定报告书 第 11 页 共 30 页 ③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 T1y2)及二叠系上统长兴组( P3c)岩溶裂隙含水层 玉龙山段和长兴组岩性和富水性相近,且二层之间仅有 8~ 10m厚的沙堡湾段( T1y1)隔水层相隔,岩性为浅 绿色钙质泥岩夹薄层灰岩。 T1y1在受外力的作用下易变形破坏,并失去隔水性。 所以将玉龙山段和长兴组合并为同一层来研究,把两层统称为 “T1y2+P3c”岩溶裂隙含水层。 玉龙山段( T1y2): 出露于矿区北部大面积区域,岩性浅灰、灰色薄~厚层状石灰岩,泥质石灰岩,局部夹钙质泥岩,厚度为 130m。 调查泉水点 2 个,流量 ~ ,标高为 790~ 1005m,岩溶不发育,调查岩溶漏斗 1 个,标高为 790m。 据区域水文资料,该层富水性中等。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 P3c): 分布于矿区中部,在地表形成陡崖,岩性主 要为灰~深灰色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厚度为 60~ 65m。 未见到泉水出露,据区域水文资料,该层富水性中等,含水性不均一。 综合上述资料分析认为, “T1y2+P2c”层以面状渗入补给为主,当地补给却未见排泄点,地下水则可能桐梓河河底一带排泄。 经查明 “T1y2+P3c”层底界至 C C5 煤层之间为 25~ 30m,采空塌陷将影响至该层,故该层为矿床顶板间接充水含水层,其地下水将通过导水裂隙带间接进入矿井。 ④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P3l)裂隙含水层 出露于矿区南东侧,岩性主要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粘土岩、炭质泥岩 及煤组成,夹泥质灰岩及薄层状、条带状菱铁质灰岩, 桐梓县众源煤业有限公司通风能力核定报告书 第 12 页 共 30 页 底为含黄铁矿粘土岩,平均厚 83m ,含可采煤层 C C4 和 C5。 调查泉水点 2 个,流量 ~ ,标高为 610~ 718m。 该层含裂隙水,属当地补给当地排泄特点,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由于煤层赋存于该层中,故成为矿床直接充水含水层,在未来采掘过程中,地下水可直接进入井巷对矿床充水。 ⑤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 P2m)岩溶裂隙含水层 出露于矿区南东面,岩性主要为浅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细晶灰岩、沥青质细晶灰岩,中上部间夹燧石团块,厚度> 100m。 调查区 地表岩溶不发育。 该层富水性强,但极不均一,其顶界距 C1 煤层之间仅有 ~ ,故该层构成了矿床的底板充水含水层。 根据资源量估算图,资源都位于该层地下水位以上,但由于其富水的不均匀性,地下水将有可能造成井巷突水。 从区域上看,当地最低标高 520m,地下水由北东向南西迳流。 矿区内资源量都位于此标高之上 (准采标高: +1050m+525m),地下水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小,但地质构造及水文变化因素多,开采过程中尚需注意。 第三节 矿井开拓、开采 ( 1)井筒 桐梓县官仓镇众源煤矿采用平硐开拓,布置有主平硐、进风平硐和回风平硐三条井筒。 主平硐井口坐标为: X=3102410, Y=36369333;井口标高 +544m, 桐梓县众源煤业有限公司通风能力核定报告书 第 13 页 共 30 页 井筒方位角 309176。 ,坡度 3‰176。 ,长 458m。 主平硐担负煤炭、材料运输及行人、进风、敷设管线等任务,净断面 11m178。 ,采用半圆拱形断面,锚喷支护,主平硐采用电机车运输煤炭,敷设 22Kg/m轨道。 进风平硐井口坐标为: X=3102103, Y=36369833;井口标高 +703m,井筒方 位角 292176。 ,坡度 3‰176。 ,长 349m。 进风平硐担负行人、进风、敷设管线等任务,净断面 178。 ,采用半圆拱形断面,锚喷支护。 回风平硐井口坐标为: X=3102058, Y=36369850;井口标高 +707m,井筒方位角 285176。 ,坡度 3‰176。 ,长 377m。 回风平硐担负回风任务,净断面 178。 ,采用半圆拱形断面,锚喷支护。 ( 2) 水平及采区划分 众源煤矿开采标高在 +1050— +525m 之间,该矿井共划分一个水平一个采区开拓全矿井,水平标高为 +544水平。 ( 3) 主要巷道布置 采区为联合布置。 1)采 区上山:一采区 3 条上山均布置在 C1 煤层底板中,采区上山下部通过采区下部车场与运输大巷相连,上部与进风平硐和回风平硐沟通。 ①溜煤上山:煤炭运输、行人、进风和铺设管线等,坡度 32176。 ,行人道设置扶手,扶手高度。 溜煤上山一侧铺设溜槽溜煤,一侧用于行人。 溜煤道和人行道中间修筑不小于 300mm 的挡墙,溜煤道内完全封闭。 每隔 20m 布置一铁门,铁门溜煤时必须关闭。 如溜煤道内出问题时,须停止溜煤,打开 桐梓县众源煤业有限公司通风能力核定报告书 第 14 页 共 30 页 所有铁门通风,新鲜风充分进入溜煤道并检查瓦斯及一氧化碳后确认安全后,人员方可在系上安全带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入溜煤 道处理问题。 ②轨道上山:辅助提升、进风和铺设管线,坡度 28176。 ,铺设 18kg/m钢轨,轨距 600mm,钢筋混凝土轨枕,绞车串车提升,行人道设置梯步及扶手。 ③回风上山:专作回风之用,坡度 28176。 ,不铺设轨道,铺设瓦斯抽放管和监控电缆,不准铺设动力线缆,行人道设置梯步及扶手。 2020年 3 条上山已施工完毕, 已经布置出 2采 3 掘巷道。 巷道 施工过程中:①必须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经过效果检验消突后向前掘进;②“边掘边探”,同时要加强地质编录工作, 采区巷道布置时,揭穿突出煤层地点应避开地质构造带, 防止突穿煤 层和构造诱发突出。 2) 层间联系方式:区段石门。 、开采顺序 采区开采顺序为:一采区 煤层开采顺序:众源煤矿开采顺序为 C1煤层→ C5煤层→ C4煤层。 采区内工作面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采区内采面开采顺序为由采区边界向上山方向推进。 采煤方法结合煤层倾角及构造赋存特点,适合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法,后退式回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桐梓县众源煤业有限公司通风能力核定报告书 第 15 页 共 30 页 第三章 矿井通风概况 第一节 矿井通风 桐梓 县官仓镇众源煤矿采用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由主平硐、进风平硐进风,回风平硐回风。 矿井配备了两台同等能力的通风机,其型号为 FBCDZ6No16,额定功率为 275Kw,额定风压范围为2950790pa,额定风量范围为 16983768m179。 /min。 矿井主要通风机采用电动机反转实现反风,主要通风机采用双电源,双回路供电。 矿井核定期间总进风量为 1947m179。 /min,总回风量为 1955m179。 /min。 111 采面、 1032 采面采用 U 型上行通风, 112 回风顺槽、 112 中部运输顺槽、 112 下部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 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掘进工作面风机均为 型局部通风机,其额定功率为211Kw,额定风压范围为 3504100pa,额定风量范围为 180340m179。 /min。 矿井目前风量分配情况:主平硐进风量为 1124m179。 /min,进风平硐进风量为 823m179。 /min,回风斜井回风量为 1955m179。 /min。 ( 1)采掘工作面风量分配 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风量分配情况详见下表。 表 31 回采工作面通风情况 采面 计划配风 实际配风 配风 回风流浓度 采面进 采面回 桐梓县众源煤业有限公司通风能力核定报告书 第 16 页 共 30 页 名称 m179。 /min m179。 /min 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