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智慧城市项目计划书内容摘要:

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完善城市基础功能方面,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医疗、数字化购物等新形式的出现将会对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丰富人民生活的内容有直接的帮助,使城市的生活舒适度、便利度和城市本身的吸引力有明显的上升。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旅游产业和教育产业等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对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十分有利。 14 智慧城市智能交 通、智能建筑和市政监控等方面的发展对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居住环境和治安环境都将有促进,使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适、更安全。 ( 8)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智慧城市的建设,将现实的物质空间与虚拟的网络空间有机地结合,将有效减少城市运行资源消耗,保持城市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交通流的畅通、协调,提高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管理与发展水平,美化城市的人居环境。 智慧城市所具备的特征有: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 恰恰这是特征就属于生态文明城市发展要求之一。 智慧城市展现给我们 的一个政府运行管理更加高效、城市产业发展更加高端、市民生活品质更加优良的发展蓝图。 这个蓝图就是实现可持续生态文明城市的转型,成功的转型要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等等一些产业的生态发展。 建设智慧城市是向生态文明城市转型是一个大好机遇,是着眼于生态文明城市未来发展战略、契合生态文明城市发展定位而做出的前瞻之举。 15 某县 基本情况与现状 、基本情况 、发展现状 ( 1)网络基础设施相对完备,配套建设不断完善。 某县 广电光纤网络已覆盖到全市所有 乡镇 ,采用 8 芯、 24 芯光缆;城区每 100 户一 个光节点,在很多新建小区,已采用光纤同轴复合电缆实现光纤入户。 政府网络有公安内部做的公安网,政府办公场所的政务网络布设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 2)电子政务应用稳步推进,跨部门和公共电子政务应用需求强烈。 跨部门和公共电子政务应用需求强烈。 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对实现地下、地上空间管线的管理信息化需求十分强烈;城管执法、市政、公安、环境保护等 城市 管理职能部门有利用视频、 GPS、物联网等技术辅助业务开展的迫切需求。 、存在问题 ( 1)现有信息基础设施与智慧城市发展战略不匹配,不足以支撑城市发展目标。 城区信息 基础设施基本满足城市政府部门运转与社会公众需求,但对于满足智慧城市整体建设和支撑政务领域、社会领域和经济领域的信息化深层次应用尚存在差距。 现有信息基础设施不足以支撑城市发展目标。 某县 的目标是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城市,但 16 对比城市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尚不能满足 某县 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为大规模人口集聚提供条件的战略要求。 ( 2)信息化对政府服务功能完善的支持作用尚未显现。 广电正在进行双向网改造的规划,还未进入实际实施阶段。 而由于城市建设进程问题,医疗、教育等领域还没有开展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对政府服务功能完善的促进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 根据城市定位 —— ‚宜居、宜业‛,在社会服务方面,重点是解决市民生活的吃住行难题,以起到吸引人气、以人带商的作用,社会领域信息化必然以辅助教育和医疗为前导,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 3)各部门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政务信息化发展缺乏顶层设计与规范化建设和管理。 总体来看,各部门政府业务的信息化支撑情况差异较大,整体上垂管部门信息化水平明显高于非垂管部门,一些部门目前还没有任何系统协助工作。 由于缺乏顶层设计以及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目前 某县政府业 务还缺乏统一的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支撑,部门之间难以做到业务协同和应急联动;尽管电子政务建设已在推进进程中,统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推广应用,但有些政府文件的上传下达还借助纸质,部门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交流渠道,信息传达效果和效率都受到影响。 ( 4)经济领域对利用信息化手段‚汇商气、聚人气‛存在实际需求,但信息化工作尚未全面铺开,渗透乏力。 某县 经济领域的信息化,目前最大的需求是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商气人气的聚集,促进高科技和第三产业发展,带动 某县 产业发展。 但目前为止,由于 某县 仍处在经济和产业的建设期,信息化 在经济领域尚未全面铺开。 智 17 慧城市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 ( 5)信息化保障环境尚未成形,法规、组织须加强建设,资金、人才须加大投入。 信息化建设保障组织机构不够健全,管理和服务职能不够明确,工作关系还未理顺;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评价还没有形成制度化;信息化保障机制尚不健全,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信息化政策法规;信息化资金投入还未形成长效制度,还未建立有效融资渠道;信息化人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建立,专业技术队伍尚未成形。 根据 某县 基本情况与现状 ,制定以下‚ 某县 智慧城 市发展目标‛。 18 某县 智慧城市发展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思想 ( 1)要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建设重点。 ( 2)首先发展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如 :广电城域网 ,无线网,在此基础上 ,优先发展尽快能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 ,边收益边发展。 ( 3)根据强调应用、讲究实效、以民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整合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智慧城市进程。 ( 4) 要与城市的功能提升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密切结合、同步发展。 ( 5) 智慧城市 目标的制定必须从本城市的实际出发, 既要切实可行,又要考虑科学性与前瞻性。 、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高标准的 智慧城市 基础设施 智慧城市 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两个方面。 智慧城市 建设的首要目标是要建立起完善的、高标准的 智慧城市 基础设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备的城市基础信息资源。 高标准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从宽带互联网为主体的城市网络体系建设人手,实现 Inter 网、电信网和电视网的‚三网‛融合,使城市公众能随时随地享用方便、快捷、低资费的网络服务。 高标准的城市空间数据系统建设主要是对城市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城 19 市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城市基础功能信息系统和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系统进行高标准的设计、建设与管理,使其成为 智慧城市 的空间数据的可靠来源。 通过高标准的 智慧城市 基础设施获得的大量数据是构建城市基础信息资源的根本来源,城市信息资源主要通过各种专业数据库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由城市地形、土地、水文、道路、绿化等构成的基础地理数据库;又如由人口、商业、企业、金融、旅游等构成的城市经济信息数据库,将为城市的管理、开发和投资提供直接的指导作用。 高标准的 智慧城市 基础设施还应包括对城市旧有生产生 活服务设施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如对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系统按 智慧城市 的要求进行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改造,以实现远程抄表、智能控制,使其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又如对现有的交通设施、金融服务设施等进行数字化改造,以支持实时的数字化信息采集和网络化管理。 、高水平的城市数字化管理 实现高水平的城市数字化管理是 智慧城市 建设的基本目标,因为数字化技术在 城市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已经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城市的数字化地籍、数字化规划、数字化交通、数字化通信、数字化旅游、数字化抗灾与救灾 、数字化生态以及数字化能源为城市政府部门实现全面的 信息化 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在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之上的各种专业分析模型和辅助决策系统则为解决城市管理的各种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如对城市交通网络设计、城市管网建设、企业选址等问题可以直接得到有价值的决策方案。 由此可见, 智慧城市 的发展对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作用是极为明显的。 20 智慧城市 的发展将会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政府工作将从过去大量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把许多传统的行政审批等工作直接交由市场来完成,另一些职能则直接通过计算机网络来 完成,如对企业的征税以及工商行政管理等职能将会越来越多地通过数字化技术来实现。 由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可以集中精力处理政府应该处理的事情,这样,政府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都将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高增长的城市 信息化 经济 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是城市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智慧城市 建设的 首 要目标是要推动城市 各领域数字化 的高速增长,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基础。 它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① 智慧城市 建设直接带动城市信息产业的发展,一大批城市的软、硬件企业将因此而赢得商机,为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作贡献;数字化制造、数字化 旅游、数字化教育、数字化娱乐等蓬勃兴起不仅为城市的传统产业发展迎来新的生机,同时又催生新的产业,对增加城市就业、繁荣城市经济起到巨大作用。 ② 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不但可以帮助城市企业开拓市场、节省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可促进城市物流业、金融业的兴旺发达。 ③ 电子化服务、电子化证券交易、电子化购物等新的经济活动形式的出现会拉动城市居民的电子化消费,促进城市数字化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水准的城市数字化生活 智慧城市 的发展将会给广大城市居民直接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城市居民充分体验到数字化生活 带来的种种便利和舒适。 21 ① 完善的 智慧城市 基础设施为市民获取各种资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变得更为容易。 ② 在 智慧城市 ,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将成为家庭办公室( SOHO)一族,充分享受自由工作的乐趣,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③ 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娱乐、数字化医疗可以为城市居民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取得比过去更为理想的效果。 ④ 智慧城市 对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因为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营销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人民生活变得更加 有滋有味。 、高质量的城市数字化环境 创造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是城市管理者和广大城市居民的共同的理想。 智慧城市 的建设将有助于这一愿望得到更好的实现。 ① 智慧城市 的规划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对城市布局和功能设计将会考虑得更加周到,为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 ② 数字化交通和数字化建筑将使交通环境和居住环境得到更好的改善,城市污染、拥挤等问题将会得到较好的解决。 ③ 智慧城市 对提高市民的素质也会有一定的帮助,从而对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发展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 、智慧城市的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政府主导 智慧城市 建设需要由政府主导、引导,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因此,首先必须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确定不同阶段的任务和重点,对资金筹措、技术支持、软件开发以及工程 22 施工等具体工作制定详细的方案和规范,并应成立专门的组织协调结构,领导、管理和监督 智慧城市 的建设工作。 政府主导是 智慧城市 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方面要对 智慧城市 建设要有深刻的认识,要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到 智慧城市 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 应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入手,加快数字化政府建设步伐,以政府信息化带动企业信息化,从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信息化。 、需求导向、注重实用 建设 智慧城市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物质城市更好地发展服务,因此必须牢牢把握‚需求导向、注重实用‛的原则。 ‚需求导向‛就是要从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 智慧城市 建设的具体应用领域,必须克服只以形象展示为主要目的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也应避免某些政府主管部门的‚长官意志‛,形成不必要的盲目投资。 ‚注重适用‛就是要高度重视 智慧城市 建设的实际效果,要讲究实效,能够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而决不能搞劳民伤财的‚花架子工程‛。 、以民为本、服务经济 智慧城市 建设应牢牢坚持面向人民生活、面向经济建设的发展思想,真正体现‚以民为本、服务经济‛的原则。 ‚以民为本‛要求政府部门自觉树立‚执政为民‛、‚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从人民群众的需要与愿望出发,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为人民服务,满足老百姓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层面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并以‚人民群众是不是满意‛作为衡量 智慧城市 建设的重要标准。 23 ‚服务经济‛原则要求在 智慧城市 建设过程中把调整和优化 城市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 智慧城市 建设作为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契机,切切实实地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落到实处,加快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增强城市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 、统一标准、联合建设 智慧城市 建设由政府不同的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必须在建设初期确立相应的标准。 标准的制定一方面要考虑到国际国内已有的、相对成熟的标准,另一方面要研究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要用动态的观点去思考、去把握。 与此同时, 智慧城市 标准的制定应尽可能避免所谓的‚地方特色‛,否则又会回到计划经济时期使用‚地方粮 票‛的老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