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方案b版内容摘要:

8 — 读数限差:每半测回各次读数较差限差177。 2″ ;测回较差、三角形闭合差、归零差限差177。 3″。 b:测边 — 仪器:瑞士徕卡 TCA2020 全站仪(测距精度 1+1ppm) — 方法:次级网点与初级网点的距离,全站仪测距对向观测两测回;每半测回中调整镜站一次,前后各 4 次读数,其较差限差为177。 ;测回之间归化后的平距差限差为177。 1mm。 平差计算与成果报表 利用最小二乘法平差软件做边角网严密平差计算 ,平差结果至少包含: — 参考点(已知点)坐标; — 待定点坐标,点位纵、横向中误差,点位中误差,计算结果取至 ; — 观测值平均值、改正数、平差值; — 单位权中误差。 限差要求 — 点位坐标纵、横向相对中误差≤177。 2mm; — 网点间相对误差; — 观测值限差为单位权中误差的 倍。 微控制网 布点 微控制网标志采用 100 100 6mm 不锈钢板 ,钢板焊有 10cm 长带分叉锚爪。 具体埋置位置按照施工图,浇注底板砼时一并浇注,其顶面标高同 底板装修后标高。 竖向通视孔采用直径 200mm 钢管,长度随楼层厚度变化。 具体加工计划由施工队技术员提出,由施工队测量工程师监督安装就位,并在适当时机将平面位置投测到竖向通视孔钢盖板上。 钢盖板顶标高等于楼层装修后标高。 微网不锈钢标志见附图 2,竖向通视孔盖板具体形式见附图 3。 微网点的布设应满足:厂房微网点与周围的次级网点间的联测方向不得少于 2 个,微网点间水平通视方向至少 2 个,微网点的水平通视方向应确保在结构施工后仍能保证通视。 微控制网的施测 整个过程测角、测边、平差计算要求同次级网要求。 施工测量方案 版次: B 9 高程控制网 厂房高程点的高程均采用精密水准测量,从 TSNPC 测量科指定的高程控制点 上 引测并经严密平差得到。 每个厂房只有一个高程点,系不锈钢材质。 埋设位置应尽可能靠近该厂房的中心区域。 每个厂房的后续施工高程必须从此高程点引测,不得使用其他高程。 厂房 上部结构的施工标高 , 由基准高程点用精密水准仪配合 50m 铟钢卷尺和弹簧拉力器( 10kg)用吊钢尺法垂直引测到施工作业层,由基准点向上引测时要整尺段向上测量,避免累积误差。 依据测量时的温度,对铟钢卷尺测量数据进行温度尺长改正(改正公式 L=L0+△ L+L0 106( t1t0))。 水准标志具体形式、埋设方法见附图 2。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 仪器:瑞士徕卡精密水准仪 NA2+GPM3(高程中误差177。 ) — 最大视距不超过 25m; — 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视距差不大于 1m; — 采用往返观测两测回; — 限差:读数差≤ ;闭合差:测站数≤ 4时,闭合差限差 ;测站数( n) > 4 时,闭合差≤ √ n mm;高差较差≤。 水准测量成果: — 水准测量平差计算 , 闭合差 按测站成比例分配; — 记录表应反映闭合差的平差值、高程值、所使用的仪器、 天气、温度等要素; — 已知点高程、待定点高程、计算结果取至。 沉降观测 依据设计图纸,在汽轮机厂房的框架柱、汽机柱、汽机顶板和联合水泵房的顶板上埋设沉降观测标志。 沉降观测应在结构砼浇筑一个月内进行,作为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应进行 2 次往返观测,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取两次观测值的平均值。 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及限差同“施工方法 条”所述。 沉降观测结果同观测记录复印件及时报送 TSNPC 测量科。 整个厂房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属我司的工作范围,交工后该项工作由 TSNPC 负责。 观测方法采用专人观测,使用同一仪 器、标尺,同一路线;所用仪器定期检施工测量方案 版次: B 10 查, 严格按 国家工程 测量规范 及行业标准 要求施测 , 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 , 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 随时观测,随时检核 、 计算。 若变形观测数据出现异常现象(较大的沉降或突起、位移),要分析出原因及时上报并跟踪观测。 建筑主体变形观测在施工期间按照设计要求观测周期进行观测,在竣工投入使用后,每 3 或 6 个月观测一次,直到均匀变形或不变形为止。 施工中的测量和放线 平面位置放线 认真熟悉图纸 ,根据控制测量成果,施工方案和工程进度等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测 量放线方式和方法。 首先由 测量队 控制组依 据次级网或加密控制网点坐标,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在施工作业层测设加密 点 坐标 ; 施工队 放线组 测量工 程师、测量员 依据测量 队提供的加密点坐标资料,在布设的加密 点上架设电子经纬仪,后视次级控制网的 2~3个高级控制点,校核无误,开十字 控制线,作为施工放线的依据。 放线工依据基准控制线放出该基础、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轴线、细部结构尺寸及 300mm或500mm检查线( 检查线的作用为在上部结构模板支设后检查调校的依据)。 放线工作完成后,放线组首先进行自检,并绘制测量定位资料(轴线和基准标高),呈报测量队 检查组复测,检查组将其检查合格的记录资料及放线组提供的测量定位资料 一并呈报 TSNPC测量科 复测 、 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高程控制 施工高程 用精密水准仪配合 50m 铟钢尺和弹簧拉力器( 10kg) , 依据次级或微控网点引测到施工作业层,标记清楚,由不同控制点引测到施工楼层的标高在引测后要相互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测量工作; 177。 以下的标高控制:在基础开挖或结构施工过程中,在每一施工作业层,用精密水准仪配合 50m 铟钢尺和弹簧拉力器( 10kg)采用吊钢尺法引测到施工作业层,在基坑四 周测设同一标高的水平线,由不同控制点引测到施工作业层的标高在引测后要相互校核; 177。 以上的标高控制:在首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完且模板拆除后,在四周边缘的混凝土柱或墙体上用精密水准仪测设 + 基准标高点,上部结构的施工标高 , 由这些基准点用精密水准仪配合 50m 铟钢尺和弹簧拉力器( 10kg) ,施工测量方案 版次: B 11 用吊钢尺法垂直引测到施工作业层,要求至少要由 3 处向上引测,由不同基准控制点引测到施工作业层的标高在引测后要相互复核。 由基准点向上引测时要整尺段向上测量,避免累积误差。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控制基坑开挖的深度、宽度和垫层、基础、柱子、楼板等砼的浇筑标高,预留门窗洞及预埋件的位置尺寸和标高。 管道预埋测量 管道预埋测量放线工作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管道安装后可以调整或修正的(如铸铁管、钢制管、砼管),一种是管道安装后不可以调整或修正的(如陶土管或穿越墙柱钢筋砼的管道)。 对于不可调的小管径管道,水电队放线组在按照设计预埋位置放线后,方可进行管道安装,在安装完毕后,水电 队 放线组进行自检合格后 , 作好测量资料报测量队控制组复查 ,复查合格后报 TSNPC 测量科复核, 复核 合格后方可进 行下一道工序。 对于可调的大管径管道,首先按照设计图在需要安装作业层施放主要控制轴线或控制边线,在放线后的安装过程中,水电队测量人员要架设仪器,随时跟踪测量调整,保证管道安装达到设计允许安装误差范围 内, 作好测量资料报 测量 队控制组复查 ,控制组复查 合格后,报 TSNPC 测量科复核 , 合格 后 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预埋管道的安装允许误差:轴线位移误差177。 10mm,标高误差177。 10mm。 钢结构的测量 钢结构就位前预埋件及预埋螺栓的检查:根据测设的控制轴线和水准高程对土建预埋的预埋件及预埋螺栓依照设计图纸进行复核, 做好记录呈报 TSNPC,对超出误差允许范围的预埋构件进行校正处理,直到达到误差允许要求。 在预埋构件上弹出钢结构定位十字控制线和标高。 钢结构就位测量:钢结构就位前,在钢结构两头四面分别弹出中心线,就 位时其中心线要与十字控制线吻合。 首先要在钢柱上设置上、下两点轴线点或中点标志,此两点应位于同一垂直视准面内如下图所示,就位柱脚下中点 A 与放线相吻合,设 A、 B’为观测点, AB 为钢柱的垂直中心线, AB’为钢柱的中心线。 观测时,经纬仪到钢柱的位置距离应大于钢柱的高度,瞄准下部观测点 A,用正倒镜法向上投点取中得 B’点,如 果 B’与 B 不重合,需按仪器测得的结果进行调施工测量方案 版次: B 12 整,以 a 表示 B’、 B 之间的水平距离, a 即为钢柱的倾斜值。 若以 h 表示其高度,则倾斜度为: i=a/h。 用水准仪测量其底部就位标高,边测边调整,使其底部四角水平且达到设计标高。 钢结构垂直度的调校须分别用两台经纬仪正对钢柱架设在互成垂直的两个方向上进行。 仪器与钢柱的距离应大于钢柱的高度。 用仪器十字丝瞄准钢柱顶部中心线,固定仪器,不让其旋转,使目镜垂直移动,照准钢柱底部,看目镜十字丝所示点位与钢柱中心线的偏差值是否在设计误差允许值内,如偏差超出误差允许范围,则对钢柱进行调整。 各项测量结果必须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做好测量定位记录并呈报 TSNPC 测量科复核。 钢结构的垂直度和标高偏差:底座中心线位移≤ 5mm;钢柱底标高: 8~+5mm;垂直度:≤ H/1000 且不大于 25mm。 钢结构柱的校正示意图 重点部位的测量工作 汽轮机基座顶板预埋件安装测量 汽机基座施工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