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桂园二期高层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保护;顶板后浇带上部采用 12厚竹胶板覆盖保护。 为了避免板、梁在后浇带断开悬挑部位出现受力向下弯 曲的现象,必须对后浇带处的悬挑部位设置可靠支撑,待后浇带施工混凝土达到 80%强度后,方可拆除。 支护架自成体系,做法见模板方案。 23主体结构施工方法 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概况及总体设想 钢筋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将涉及的钢筋种类、规格较多。 总体设想:该工程钢筋在现场加工。 钢筋的连接方式 框架柱、梁纵向受力筋φ 25(二级、 三级)及其以上直径的钢筋接头均剥肋滚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筏板及翻梁纵向受力筋 φ 25(二级钢)采用闪光对焊;框架柱及剪力墙暗柱、墙板 φ 16 (二级钢)及其以下采用绑扎搭接或电渣压力焊; 即可保证施工质量,又可提高工效。 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技术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成果,该技术已经于 1999 年 12 月通过建设部科学技术司签定,接头性能达到了 “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 JGJ10796 中 A 级接头性能要求。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加快施工进度,钢筋丝头提前制作,现场施工装配作业,故施工速度可以大大加快;不需专用配电,无明火作业,不污染环 20 境和钢筋,可以全天候施工;螺纹牙型好、精度高,连接质量稳定可靠;设备功率为 34KW;节约能源。 完全满足本工程需要。 钢筋加工和运输 钢筋加工:针对本工程钢筋加工使用量大,品种、使用部位纷繁,质量标准要求高的特点,特采用钢筋自动计算下料软件进行加工计划单编制;钢筋加工场设置 2 台(套)钢筋弯曲机、 2台切断机,剥肋滚压直螺纹机 1台,钢筋套筒加工工厂下料加工流水线和数台手提式钢筋剪切机。 加工好的钢筋做好标识。 现场钢筋搬运以塔吊作为垂直运输工具,钢筋在运输时,不得损坏标识。 技术准备 组织技术员,质检员,钢筋工长及施工人员认真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学习钢筋工程施工规范,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 作业指导书,并对参加剥助滚压直螺纹连续的施工人员 ( 包括技术管理,质检、操作工人 ) 均要参加技术培训。 操作人员持上岗证作业,否则不准从事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钢筋作业。 钢筋翻样人员要从图纸,钢筋工程施工规范和本施工方案为依据,提出加单和计划单,与钢结构构件加工紧密配合,预留钢筋穿孔位置。 钢筋绑扎 柱钢筋绑扎: 钢筋混凝土柱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21 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把箍筋全部套在主筋上,然后进行主筋连接。 在连接好的主筋上,用粉笔画出箍筋间距,然后由上向下进 行绑扎,绑扣相互间成八字形。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接口沿柱子竖筋交错绑扎。 柱筋保护层卡在主筋外皮上,间距 600MM ,由上至下设置两排,确保保护层厚度的卡具放在箍筋上。 在柱模板口标高处,设柱主筋内撑,浇筑完混凝土后,拆除卡具。 柱插筋上口用定型钢筋卡固定,钢筋卡间距同柱主筋间距,重复使用。 外卡具用直径等于保护层厚度,长度等于柱边尺寸的钢筋棍上焊 50MM 长卡棍制成。 为保证柱插筋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位移,柱立筋附加Φ 12 水平筋与下层钢筋固定牢固。 上部用钢管临时固定,确保插筋位置准确垂直,振捣混凝土时 不移位。 在柱的对角钢筋上用粉笔自混凝土面上 5cm 起线,划好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向上移动,由上向下绑扎。 箍筋面应与主筋垂直绑,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需绑扎,并且要保持箍筋的弯直部分要在柱上四角通转(详见上图框架柱箍筋绑扎示意图)。 柱箍筋端头的平直部分混凝土面保持平行,平直长度不小于 10d 绑扎时,要注意柱子别出现扭位现象,如发现可将部分箍筋拆除,重新绑扎。 柱主筋连接 套柱箍筋 画箍筋间距线 隐 检 由上向下绑扎箍筋具 22 柱筋按要求设置后,在其底板上口增设一道限位箍,保证柱钢筋的定位。 柱筋上口设置一钢筋定位卡,保证柱筋位置准确。 为了保证柱筋的保护层厚度,采用在 柱主筋外侧卡上塑料卡,塑料卡的厚度为柱筋保护层厚度。 柱纵筋连接与锚固 严格按钢筋平法 03G101 施工图集执行:典型顶层柱竖向钢筋锚固详图、典型中间层柱竖向钢筋锚固详图。 墙体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墙体分布筋搭接 : 底层分布竖筋往上层甩大于 45d 高度 , 接头钢筋端部错开高度 500MM ,接头数量在同一平面内不超过 50%。 墙体钢筋绑扎技术要点: ( 1 )首先根据所弹墙边线,调整墙体预留钢筋,绑扎时竖筋在里水平筋在外,用焊接梯形筋定位,间距 加放梯形筋,梯形筋比墙体竖弹墙边线 钢筋位置调整 竖筋连接 绑扎水平筋 隐 检 安放保护层塑料卡具 专业施工 23 筋大一级直接代替两根竖向墙体钢筋。 梯形筋在上、中、下三处焊三根顶模筋,控制墙体保护层厚度尺寸要求,三根顶模筋两端刷防锈漆一道。 ( 2 ) 修整合模以后,对伸出的墙体钢筋进行修整,并绑一道水平梯形筋临时定位 ,墙体浇灌混凝土时安排专人看管钢筋,发现钢筋位移和变形及时调整。 ( 3 ) 墙体钢筋保护层采用塑料卡具,卡放在水平筋上,间距 600MM,梅花型布置。 钢筋混凝土梁钢筋绑扎: 钢筋混凝土梁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在绑扎钢筋前先对梁底模顶检。 合 理安排主次梁筋的绑扎顺序,确保主筋位置 ,间距正确,加密箍筋和抗震构造筋按设计和施工规范不得遗漏。 楼板钢筋绑扎: 楼板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板底筋应伸过支座中,并不小于 10d。 底筋、面筋不宜搭接在弯矩较大的位置,搭接长度不小于 35d。 板面筋锚固长度不小于设计要求长度或规范要求。 板筋施工时易被踩蹋变形,因此,要在上下层钢筋中设钢筋支安放梁底模 穿梁主筋、套箍筋 绑扎梁钢筋 隐 检 专业安装 安放垫块 放线 绑扎底层钢筋 安放垫块 隐 检 专业安装 安放马蹄铁 绑扎上层钢筋 24 架。 用钢筋马凳支设在板、次梁与主梁的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 支撑钢筋采用 “ ” 型,采用φ 12 钢筋,每平方米 设一个,支撑筋的高度 H=板厚 20。 钢筋保护层控制: 楼板、梁底采用塑料垫块;柱、墙体、梁侧等部位采用不同厚度的专用高强度塑料定位卡具做垫块。 塑料定位卡具安装在水平筋外侧,交错布置间距不大于 800MM。 电渣压力焊 a 为使钢筋端面局部接触,以利引弧,形成渣池,进行手工电渣压力焊时,可采用直接引弧法:先将上钢筋与下钢筋接触,接通焊接电源后,即将上钢筋提升 2~4mm,引燃电弧。 引弧后继续缓缓上提钢筋数毫米,使电弧稳定燃烧。 之后,随着钢筋的熔化而渐渐下达,并转入电渣过程。 待钢筋熔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在切 断焊接电源的同时 , 迅速进行顶压。 持续数秒钟,方可松开操作杆,以免接头偏斜或接合不良。 钢筋的上提和下送均应适当,防止断路或短路。 b 焊剂使用前,须经恒温 2500C 烘焙 1~2h。 焊剂回收重复使用时,应除去熔渣和杂物;如果受潮,尚须再烘焙。 c 焊前应检查电路,观察网路电压波动情况,如电源的电压降大于 5%,则不宜进行焊接。 d 外观检查:接头应逐个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接头焊包均匀,不得有裂纹,钢筋表面无明显烧伤等缺陷。 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超过 倍钢筋直径,同时不得大于 2mm。 接头处弯折不得大 25 于 4 176。 对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切除重焊。 e 取样:从每批成品中切除三个试件进行拉伸试验。 分批方法为:在一般构筑物中 ,每 300 个同类型接头(同钢筋级别、同钢筋直径)作为一批。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每一楼层中以 300 个同类型接头作为一批;不足 300 个时,仍作为一批。 f 评定:接头拉伸试验结果中,三个试件均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值。 若有一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数值 , 应取双倍数量的试件进行复验,复验合格后方能进行后续施工。 电弧焊 a 焊接地线应与钢 筋接触良好,防止因起弧而烧伤钢筋。 b 带有垫板或帮条的接头,引弧应在钢板或帮条上进行。 无钢板或无帮条的接头,引弧应在形成焊缝部位,防止烧伤主筋。 c 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型式和焊接位置,选择适宜的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保证焊缝与钢筋熔合良好。 d 焊接过程中要及时清渣,焊缝表面保持光滑平整,过渡平缓。 e 进行帮条焊时,两主筋端头之间应留 2~5mm 的间隙;进行搭接焊时,钢筋宜先预弯,以保证两钢筋的轴线处在一直线上。 f 帮条与主筋之间用四点定位焊固定,搭接焊用两点固定。 定位焊缝应离帮条或搭接端部 20mm 以上。 g 焊接时,引弧应在帮条或搭接钢筋一端开始,收弧应在帮条或搭接钢筋端头,弧坑应填满。 第一层焊缝应有足够的熔深,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特别是在定位焊缝的始端与终端,应熔合良好。 26 h 外观检查:应在接头清渣后逐个进行目测或量测,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焊缝表面平整,不得有较大的凹陷、焊瘤。 接头处不得有裂纹。 焊缝尺寸偏差和缺陷状况不得超过规范规定。 帮条焊的帮条沿接头中心线纵向偏移不得超过 ;各种接头的尺寸偏差不得超过规范数值。 查出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经修整或补强后,可提交二次验收。 i 取样:从成品每批切取三个接头进行拉伸试验。 在现场安装条件下,每一楼层中以 300 个同类型接头(同钢筋级别、同接头型式、同焊接位置)作为一批,不足 300个时仍作为一批。 j 评定:三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抗拉强度值。 至少有两个试件呈塑性断裂。 当检验结果合格后方能进行后续施工。 闪光对焊 a 工艺过程:先闭合一次电路,使两钢筋端面轻微接触,此时端面之间出现闪光,接着徐徐移动钢筋使两端面仍保持轻微接触,形成连续闪光;当闪光到预定长度,使钢筋端头加热到将近熔点时,就以一定的压力迅速进行顶锻(先带 电顶锻,再无电顶锻到一定长度 )。 b 焊接过程的操作要求:夹紧钢筋使两钢筋端面的凸出部分相接触 , 以利均匀加热和保证焊缝与钢筋轴线相垂直;烧化过程要求稳定、强烈,防止焊缝与金属氧化;顶锻应在足够大的压力下快速完成,保证焊口闭合良好和使接头处产生适当的镦粗变形。 c 同一班内,由同一焊工,按同一焊接参数完成的 200个同类型接头,作为一批。 一周内连续焊接时,可以累计计算。 一周内累计足 200 个接头时,亦按一批计算。 27 d 外观检查:每批抽查 10%的接头,并不得少于 10 个。 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接头处不得有横 向裂纹。 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对于Ⅰ、Ⅱ级钢筋,不得有明显的烧伤。 接头处的弯折不得大于 4 176。 接头处的钢筋轴线偏移不得大于 ( d为钢筋直径),同时不得大于 2mm。 对全部接头进行外观检查,剔出不合格品。 不合格接头经切除重焊后,可提交二次验收。 e 取样:从每批成品中切取 6 个试件,用 3 个进行拉伸试验, 3 个进行弯曲试验。 f 评定:三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抗拉强度值。 至少有两个试件断于焊缝之外,并呈塑性断裂。 当检验结果不合格时,加倍取样复检,复检合格后方能使用。 钢 筋辊轧直螺纹连接施工 a 施工准备 b 参与接头加工的操作工人、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人员均参加技术培训;设备操作工人持证上岗。 c 对运入现场的连接套筒进行检查。 套筒应有产品合格证,套筒表面不得有影响性能的裂缝、节疤等缺陷,尺寸应符合要求。 清除连接套筒及端部的油污、铁锈等杂物。 根据螺纹相关尺寸,调整螺纹轧制机的设置。 检查螺纹轧制机运转是否正常;螺纹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d 接头螺纹轧制加工工艺: e 将待轧钢筋平放在支架上,端头对准螺纹轧制机的轧制孔。 f 开动轧制机,并用水润滑轧制头,缓慢向钢筋端头方向移动轧 制头 28 (移动尺寸根据螺纹相关尺寸调整),使钢筋端头伸入轧制头内并轧出螺纹,再慢慢移开轧制头。 此过程约需 40s。 g 逐个检查钢筋端头螺纹的外观质量,并用手将套筒拧进钢筋端头,看是否过松或过紧,检查螺纹的深度是否符合要求。 h 将检验合格的端头螺纹戴上保护套或拧上连接套筒,并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待用。 i 钢筋同径和异径普通接头;先用扳手将连接套筒与一端钢筋拧紧 , 再将另一端钢筋与连接套筒拧紧。 j 可调接头(用于弯曲钢筋、固定钢筋等不能转动钢筋的接头连接 );先将连接套筒和锁紧螺母全部拧入螺纹长度较长 的一端钢筋内,再把螺纹长度较短的一端钢筋对准套筒,旋转套筒使其从长螺纹钢筋头逐渐退出,并进入短螺纹钢筋头中,并与短螺纹钢筋头拧紧,然后将锁紧螺母也旋出,与连接套筒拧紧。 k 外观检查:根据目测钢筋上的螺纹露在套筒外的长度判别钢筋直螺纹接头连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l 强度检验:钢筋直螺纹接头按规定(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规格接头,以 500 个作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不足 500 个也作为一个验收批)进行现场取样试验,试验结果为母材断裂,接头评定 A 级。 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建业桂园二期高层施工组织设计
相关推荐
第三部分 实验 总结 一、实验结果分析(包括数据处理结果、模型参数的含义、检验结论、结果 分析 等) 结合专业知识得出交通量变化的相关规律。 频数分析 ( 1) 根据统计量表格可以看到,样本个数为 36 个,均值是 ,中位数是 ,众数是 50。 标准差是 是 ,偏度是 ,峰度是 , ( 2) 从 总计进出人数与时间变化趋势图可以看到,总计进出人数分布比较分散, 探索分析 ( 1)直方图 统计量
~粮 (果、菜等 )”。 的良性循环,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 “十一五”期间,农业部将沼气技术列入了积极发展循环农 业的十大节约技术一。 根据农业部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到 2020 年在一般适应地区发展农村沼气要达到总农户的10%,到 2020年要达到总农户的 25%。 综合所述,沼气综合利用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到矩阵的另一个不同的块列上。 ( 2)将矩阵中两个不同块列的位置互换。 ( 3)用任意一个可逆的矩阵右乘矩阵中某一块列 . 同样的分块矩阵的初等行变换也与之类似有 : ( 1)把矩阵中的一个块行的左乘 q 倍( q 是矩阵)加到矩阵的另一个不同的块行上。 ( 2)将矩阵中两个不同块行的位置互换。 ( 3)用任意一个可逆的矩阵左乘矩阵 中某一块行 . 2 分块矩阵的应用
使用时间衰减、可具有与建筑物相同的使用寿命等优点。 国内庆大霉素企业建设情况分析 市场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当前国内外利用产业背景较好,我国发展庆 大霉素产业政策及市场需求前景可观,市场潜力较大。 投资该产业面对较强的市场可行性、经济收益可行性,因此 该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新兴庆大霉素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可有效满足当前市场需求,促进我国低碳环保业及相关产业链快速发展
砂整平夯实的措施。 管道的开挖邻近设计沟底应预留保护层,开挖过程式中严禁扰动管底面。 开挖后的管底表面应干净、且符合设计的要求。 表面应无积水及松动岩石;管底不得有反坡、倒悬坡及陡坎尖角。 开挖的过程要作好排水设施,对雨水及渗水应及时排除,严禁或渗水淹没管道。 管沟开挖施工要求 A :管沟的开挖深度、宽度及坡度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沟底及沟边要平直,不允许有凹凸现象及石块等杂物留于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