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商誉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开题报告内容摘要:

第二, 被并企业未确认的其他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第三, 被并企业的超额集合价值,一般表示企业已存在的商誉,即被并购企业以前并购获得的商誉 或自创商誉; 第四, 并购方和被并方通过整合产生的超额集合价值; 第五, 并购企业因为股价错误而多支付的购买价格; 第六, 并购企业因低估或高估而多付或少付的价值。 Jenningsetal 提出:商誉摊销使上市公司盈余信息对股价的解释力降低,2 除摊销外,上市公司寄提单 商誉减值准备对公司盈利能力也存在显著影响。 Cheal 指出:上市公司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对公司的盈利具有显著的滞后性,对公司当期盈利能力影响十分有限,对之后年度盈利能力有显著影响。 而国内部分研究则提出:相对于其他资产,上市公司商誉的账面价值与权益价值更为正相关; 对于国家控股企业 ,由于其性质,会计政策与财务政策有更强的稳健性,并购扩张会比较谨慎,因此其并购商誉对企业财务业绩会更强的相关性;而另一方面,处于谨慎原则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公司比不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公司,在并购商誉作为资产上,其盈利能力较差。 ( 三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晓娟:“对商誉会计理论的探析”,《会计之友》, 2020 年 06 期。 [2] 王敏芳:“基于新会计准则的商誉会计问题再研究”,《理论月刊》, 2020 年 03 期。 [3] 徐文丽、张敏:“商誉会计研究与探讨”,《财会通讯》, 2020 年 05 期。 [4] 金会琴:“对商誉会计处理的探讨”,《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 年 06 期。 [5]冯卫东、郑海英:“企业并购商誉计量与披露问题研究”,《财政研究》, 2020 年 08 期。 [6] 张国柱:“谈合并商誉的几个特殊会计问题”,《财会月刊》, 2020 年 24 期。 [7] 李多顺:“商誉本质及会计实务探讨”,《财会研究》, 2020 年 14 期。 [8] 陈立云:“外购商誉会计研究”,《财会通讯》, 2020 年 08 期。 [9] 赵晖、王松、王飞航:“商誉会计 — 从摊销到减值的转变”,《财会研究》, 2020 年 12 期。 [10] 余蓉蓉、陈燕慧:“商誉确认与计量探讨”,《财会通讯》, 2020 年 22 期。 [11] 雷伟:“对合并商誉减值测试会计处理的比较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会计之友》, 2020 年 01 期。 [12] 章建设:“企业并购中商誉的会计处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20 年07 3 期。 [1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