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安装、拆卸专项方案内容摘要:

主动、被动水土压力图 : 第 1层土上部标高 ,下部标高 Ea1上 = ( +) tg2()2 tg() = Ea1下 = ( +) tg2()2 tg() = 第 2层土上部标高 ,下部标高 Ea2上 = ( + +) tg2()2 tg() = Ea2下 = ( + +) tg2()2 tg() = 第 3层土上部标高 ,下部标高 Ea3上 = ( + + +)tg2()2 tg() = Ea3下 = ( + + +)tg2()2 tg() = 第 4层土上部标高 ,下部标高 Ea4上 = ( + + ++) tg2()2 tg() = Ea4下 = ( + + ++) tg2()2 tg() = 第 5层土上部标高 ,下部标高 Ea5上 = ( + + ++ +) tg2()2 tg() = Ea5下 = ( + + + + +) tg2()2 tg() = : 第 3层土上部标高 ,下部标高 Ep3上 = ( ) tg2(45+)+2 tg(45+) = Ep3下 = ( ) tg2(45+)+2 tg(45+) = 第 4层土上部标高 ,下部标高 Ep4上 = ( + ) tg2(45+)+2 tg(45+) = Ep4下 = ( + ) tg2(45+)+2 tg(45+) = 第 5层土上部标高 ,下部标高 Ep5上 = ( + + )tg2(45+)+2 tg(45+) = Ep5下 = ( + + ) tg2(45+)+2 tg(45+)= 桩侧面土压力产生的弯矩计算 (梯形转为矩形与三角形计算 ): Ma = +() [+]+ +() [+]+ +() [+]+ +() [+]+ +() [+]= 考虑到桩的直径作为计算宽度, D =。 Ma = = (梯形转为矩形与三角形计算 ): Mp = +() [+]+ +() [+]+ +() [+]= 考虑到桩的直径作为计算宽度, D =。 Mp = = : 没有布置支撑,力矩为。 基础稳定性计算 桩式塔吊基础设置在深基坑旁边,除承受上部倾覆力矩 M0外,还要承受基坑两侧 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产生的力矩,在必要时候还要增加锚杆或内支撑。 塔吊基础的稳定性计算参照排桩的计算,计算简单图和计算公 式如下: 塔吊基础的稳定性计算简图 其中安全系数 K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取值。 经过计算得到上式左边的弯矩和为 += 上式右边的弯矩和为 (+)= 结论:桩式塔吊基础稳定性计算满足要求 ! 第 2章 、塔吊安装、加节、拆除的步骤及质量要求: 第 2章第 1节 塔吊整体安装顺序:(拆除方法 与安装方法相反) 安装固定支脚 → 安装固定框 → 安装标准节 → 安装套架(操作平台) → 安装回转机构、司机室和操作平台 → 吊装塔顶 → 安装平衡臂 → 安装吊臂 → 安装配重 → 安装电源、接钢丝绳 → 调试 → 顶升 → 附墙 → 调试 → 使用 第 2章第 2节 安装施工方法: 安装前校对砼基础结构,检查砼试验报告,确保砼标号不低于厂方设计要求。 固定支脚:需要 4 个 800 高的固定支脚和 8根销轴; 1 个固定框和 8 根销轴; 1 个塔身标准节; 1 个铅垂铊和一台水平仪。 a、固定支脚必须按砼基础中心线对称安装,下垫 40 厚钢板; b、塔身采用∠ 200 20 角钢和 600 600 见方钢板等构件组成固定支脚; c、必修保证鱼尾板的安装尺寸 150mm; d、固定支脚应按电气要求正确接地; e、将固定支脚和固定框装在一起(固定框仅供临时埋设固定支脚用); f、将固定支脚和固定框安放在加强钢筋上,并在固定支脚支板下用木楔块调整固定支脚的位置; g、塔身标准节在固定框上安装完毕后,从两个方向检查其垂直度; h、浇注塔吊基础砼,待其干硬后,拆下固定框和塔身标准节。 安装基础及第二节,注意爬爪方向,装上套架,并装上套架上的操作平台。 在地面上将回转机构、司机室和操作平台连成整体,并装好可能安装的电气,然后将此组件吊到塔身上用锁轴连好打上保险锁,在此过程中还得注意方向。 吊装塔顶: 吊装前在地面先把塔顶上的平台扶梯装好,然后把塔顶装到回转盘上,用销轴及螺栓固定。 拼装平衡臂及上面的拉杆起升机构。 并把主卷扬的电线接好,将平衡臂主件吊起,用销轴将平衡臂拉杆与塔顶点连接好,接好电源。 在塔机的正方向(根据现场情况)拼装吊臂及拉杆滑轮组,小车牵引机构,维修吊栏,用汽车吊将吊臂与塔帽前根部连接好,用主卷扬将拉杆拉起与塔顶点连接好。 装配重,按图纸要求不能错位,最后用螺杆将配重块固定。 接小车电源,穿绕起钢丝绳。 主塔完毕,检查各处结构是否牢靠,传动机构 (包括钢丝绳、滑轮 )是否正常。 对电气及安全装置进行调试,确认无误后方可加节。 第 2章第 3节 附墙装置安装及标高和间距控制措施: ,需使用锚固装置将塔身与 建筑物相联结(附着),以减少塔身的自由高度,以保持塔机稳定性,减少塔身内力,提高起重能力。 锚固装置由锚固环、附着支座组成。 ,一般应注意下列几点: ⑴根 据建筑施工总高度、建筑结构特点及施工进度要求安排附着方案。 ⑵锚固装置的设置间距一般为 14~20m, QTZ40 塔吊锚固装置设置间距为,锚固装置以上的塔身自由高度≤ 15m; QTZ63 塔吊锚固装置设置间距为21m,锚固装置以上的塔身自由高度≤ 15m。 ⑶装设锚固装置要用经纬仪进行观测,并采用切实措施保证塔身的垂直度。 ⑷为了满足锚固环和附着支座布设位置的需要,附着杆件允许适当倾斜,但倾斜角度不得超过 10176。 ⑸ 锚固环应尽可能设置在塔身标准节的节点处。 设置锚固环的塔身横截面应设斜撑加固。 ⑹应对布设附者 支座的建筑物构件进行强度验算。 ⑺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经常检查锚固装置,发现有松动和异常情况时,起重机应立即停止工作,故障未经彻底排除,不得继续工作。 ⑻在降落塔身拆除起重机时,应随着降落塔身的进程拆除相应的锚固装置,严禁在落塔之前先拆锚固装置。 ⑼遇有六级以上大风时,禁止安装和拆除锚固装置。 ⑽锚固装置安装、拆除、检查及调整均应专人负责,工作时应佩戴安全带和安全帽,并遵守高空作业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 第 2章第 4节 塔身加节、油缸顶升的步骤,垂直度的控制要求: 顶升前的准备: ( 1)将标准节吊至塔机的正方向排立,对标准节 的销孔销轴进行清理,擦油,对液压站进行清洗加油试验。 ( 2)换上顶升吊钩 , 吊下引进小车,吊起第一节塔身,注意方向,装入引进轨道,打掉回转盘与塔身的连接销轴,回转处于制动状态。 顶起 15CM 用小车 引进平衡,使平衡点落在顶升横梁上, 15 分钟后看油缸有无下滑现象。 ( 3)在顶升中,应从两个侧面检查塔身的垂直度,以避免塔身与建筑物间的距离出现偏差。 顶作业: ( 1)各部正常后,开始顶升,将顶升横梁两端的棘爪落在塔身的凸耳上,顶起塔头部分 ,把套梁上的棘爪落在塔身凸耳上。 收回油缸顶升横梁挂到上一对凸耳上,再 顶起塔头部分,拉起套架棘爪,当油全部伸完时约 1 米再上套架棘爪。 再收回油缸顶升横梁拉到上对凸耳上,再顶起塔头部分,拉起套架棘爪,当油缸全部伸完 米。 这时注意不能让套架滚轮冲出塔身,套架顶空拉进引进小车使标准节就位,将操纵杆拨到下降位子,标准节落入鱼尾板内,用销轴连接好,并插上安全销锁定标准节。 ( 2)吊下引进小车装上标准节吊入轨道。 将小车开至平衡点拿掉保险销,重复每( 1)小节,直至所需高度。 用 8 个销轴将回转盘与标准节连接好方可运转。 ( 3)顶升过程应有专人开液压站,看棘爪及凸耳。 风速大于 4 级不得进行顶升。 在顶升过程中若液压系统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顶升,将塔头部分落在塔身上销好,超过自由高度应提前埋好预埋件,并附着。 塔身附着 ( 1)本塔机由厂方提供固定附着框组成,撑杆及预埋件由厂方提供图纸自行加工。 ( 2)本工程预计安装高度 75 米,设四道附着,每道附着高度详见附图。 ( 3)塔身中心到建筑物的垂直距离 视实际情况而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