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创新教育园可研报告内容摘要:
中阶段学校求学;而嘉祥县高中阶段现有条件,每年只能招收新生6500 人。 再加上城区中小学处于超负荷状态,中学生均班额超过了 70 人,小学生均班额超过了 80 人,学校已没有扩大发展的潜力,且全县人口正以每年 1 万人速度递增,城区人口以每年 2020 多人的速度递增,全县特别是城区从幼儿园到高中均需扩大规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居民的收入不断增长,对教育的要求也有了诸多变化,对高标准、现代化、创新性的需求突增,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求学需要,必须全面促进教育体制改革,调整教学结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为高校输送不同类型的合格学生。 第四节 项目建设的优势 一、名校带动优势。 嘉祥县是济宁市乃至山东省的教育强县,在济宁市乃至山东省都有着重大影响。 嘉祥县第一中学是省规范化学校,是嘉祥中学的龙头学校,连续 11 年保持济宁市高考第一名,且承担着国家级科研课题。 该校的高素质、高质量的教育吸引了众多的外地学生求学,且 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嘉祥实验小学是济宁市规范化学校,是嘉祥小学的龙头学校,目前,已开办了创新双语学校,效果良好。 以名校为依托,建设两个新校,组成创新教育园,必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规模效益。 二、国有民办优势 园区内两校均是“国有民办”,具有双重优势。 一是“国有”优势,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学校能够正确地处理好义务性教育和选择性教育的关系,政治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关系,公益性和经济性的关系。 能够在注重“双基”教育,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同时,培养各类创新人才。 以保持教育的稳定,降低各类教育投资的风险。 二是“民办” 优势,“民办”能够享受许多优惠待遇,降低投资办学成本,调动各界投资教育的积极性,合理配置资源。 “民办”使办学自主,机制灵活,可以导入先进的管理模式,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提高各类教育投资的效益。 二、 生源优势 嘉祥县创新双语小学现有 28 个班,在校生 1120 人,全部转入新校区,占创新双语小学班数的 58%,学生总数的 52%。 另外,普通班 28 个班,在校生 2350 人,县城区其它小学尚有35 个班,在校生 2229 人。 按标准班 45 人计算,现有在校生超出标准人数 1744 人,再加上近年城区人口每年以 2020 多人的速度 递增,按适龄生 10%计算,每年增加适龄生 200 多人,需分流的学生累计达 1944 人,折合标准班 43 个。 另外,创新双语学校实行寄宿制、封闭式管理,可面向全县招生。 嘉祥县城区现有初中班 117 个,在校生 8100 人,按标准班50 人计算,超过标准人数 2250 人,折合标准班 45 个。 嘉祥县高中阶段(含职业中专)现有 252 个班,在校生 17455人,按标准班 50 人计算,超过标准人数 4855 人,折合标准班97 个班。 另外,选择嘉祥一中的外地择校生,每年以 5%的速度递增,如适当放宽条件,将有大量择校生拥入。 三、 政策扶持优势。 嘉祥 县创新教育园的建设,是县委、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县政府采取特事特办的政策。 嘉祥县政府以《关于嘉祥创新教育园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给予政策允许的一切优惠,在人、财、物上给予全力支持。 充分发挥财政拨款的主渠道作用,保证《教育法》提出的“三个增长”。 同时,两所学校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用社会的钱办教育的事;教职工集资,用个人的钱办学校的事;招商引资,用外地的钱办当地的事,利用政策,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 具体优惠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减免地方所收税费 耕地占用税 3000 元 /亩 土地勘测定界费 300 元 /亩 土地登记费 元 /亩 基础设施配套费 80 元 /m2 综合开发管理费 12% 拆迁管理费 6 元 / m2 招标管理费 6‰ 破路费用 100 元 /m2 ㎡ 城市环境卫生费 115 元 / m2 ㎡ 自来水增容费 45 万元 /Φ 200 1散 装水泥专项基金 2 元 / m2 1规划管理费 115 元 / m2 1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境外无偿捐赠的直接用于教育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学习用品) 1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学校自用的房产和土地) 1印花税(财产所有人将财产捐赠学校出示的书据) 1营业税(教育、勤工俭学、技术转让服务收入及幼儿园养育收入) 1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府举办培训班收入及学校出资自办企业收入归学校所有的) 〈二〉、政府经与物价部门协商同意新校可以提高学生收费。 嘉祥 一中新校 高中每 人每年收费 5500 元。 嘉祥 一中新校 初中每人每年收费 4000 元。 嘉祥创新双语学校小学每人每年收费 3200 元。 嘉祥创新双语学校幼儿园每人每年收费 2020 元。 〈三〉嘉祥县创新教育园在投资收回前,教职工工资由财政拨付。 第三章 学校规模 第一节 学校性质 嘉祥县创新教育园由嘉祥县政府、嘉祥一中、实验小学联合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和个人共同创建,园区内的一中新校和创新双语学校均属于国有民办性质,享受国有、民办学校的一切优惠待遇和办学自主权,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学校的主要任 务是从幼儿园抓起,通过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培养和学习,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向高校输送更多的合格学生,同时承担国家创新科研课题。 第二节 发展目标 嘉祥 一中新校 为落实县委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按照国家《示范性普及高级中学评估验收标准(试行)》和山东省《开展国家示范性普及高级中学评估的意见》,坚持“依法治校、民主治校、改革兴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方针,遵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以争取创全国千所示范高中为目标,致力于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思想现代化 、学校管理规范化、学生素质优良化。 把嘉祥 一中新校 办成规划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教育思想一流、教师队伍一流、管理水平一流、学生素质一流的高品质,现代化的中国名校。 嘉祥创新双语学校,为落实县委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依据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宗旨,把嘉祥创新双语学校办成一流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的山东省名校。 到 2020年规划设计要求,达到幼儿园 18个班,在校生达到 540 人,小学部 48 个班,在校生达到 2160 人,初中部 36个班,在校生达到 1800 人,高 中部 48个班,在校生达到 2400人。 第三节 在校生规模 根据嘉祥县嘉教发 [2020]16 号文件《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规划》,嘉计字 [2020]72号、嘉计安 [2020]15 号等文件的要求和有关指示精神,结合资金筹措的可能性,经过充分调研确定嘉祥创新教育园拟一次规划,分次实施, 2020 年前完成小学、初中和中学的建设, 2020年完成幼儿园的建设,最终规模为在校生 6900 人。 从 2020 年秋季开始招生,到 2020年全校达到设计规模,其中: 2020 年招生 3660 人 , 2020 年招生2400人, 2020年 招生 2040 人。 在校生规模计划:详见表 31 招生规模计划:详见表 32 在校生规模计划一览表 表 31 项 目 名 称 班数 班额 学生数 教职工数 创新双语学校 幼儿园 18 30 540 37 小学 48 45 2160 108 小计 66 2700 145 嘉祥一中新校 初中 36 50 1800 120 高中 48 50 2400 185 小计 84 4200 305 合 计 150 6900 450 招生计划一览表 表 32 项 目 名 称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正常年份 班数 学生数 班数 学生数 班数 学生数 班数 学生数 双语学校 幼儿园 18 540 6 180 6 180 小学 48 2160 8 360 8 360 8 360 小计 48 2160 26 900 14 540 14 540 一中新校 初中 12 600 12 600 12 600 12 600 高中 16 800 16 800 16 800 16 800 小计 28 1400 28 1400 28 1400 28 1400 合 计 76 3560 54 2300 42 1940 42 1940 第四节 机构设置及教职工配备 根据国务院国办发 [2020]74 号转发《中央教育部、财政部(关 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教育部教人 [2020]号文件《实施意见》和山东省教育厅鲁教督字 [2020]4 号文件《关于印发山东省县市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督导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情况,本着 精简、高效的原则,估测学校内部机构设置和教职工配备如下: 一、管理机构设置 嘉祥 一中新校设置 5 个部门,分别为校长办公室(党、工、团合署)、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信息处。 嘉祥创新双语学校 设置 4 个部门,分别为校长办公室(党、工、团、队合署)、教务处、总务处、教研室。 二、教研组设置 嘉祥 一中新校按高中部和初中部分别设置 13 个教研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化。 嘉祥创新双语学校 设置 9 个教研组、语文、数学、外语、自然、信息化、音乐、美术、体育、综合。 三、教 职工配备 全面推行教育职员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工人合同制,努力提高生员比和生师比。 教职工的主要来源两校教师及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高水平的教师,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业务过硬,适合新的教改要求的教职工队伍。 嘉祥 一中新校高中部按照师生比 1: 13 的标准确定为教职工为 185 人。 嘉祥 一中新校初中部按照师生比 1: 16 的标准,确定为 120 人。 嘉祥创新双语学校 小学部按照标准,结合双语教学、信息化教学和特长班的实际,确定为 108 人, 嘉祥创新双语学校 幼儿园按照标准和实际确定为 37 人。 机构设置及教职工配备情况: 详见表 33《嘉祥县创新教育园机构设置及教职工配备一览表》 嘉祥县创新教育园机构设置及教职工 配备一览表 表 33 项 目 名 称 双语学校 一中新校 幼 儿 园 小 学 部 初 中 部 高 中 部 管 理 机 构 设 置 校长办公室 教务处 总务处 教研室 校长办公室 政教处 教务处 总务处 信息处 教研室设置 语文、数学、外语、音乐、美术、体育、自然、综合、信息化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音乐、美术、体育、信息化 教 职 工 配 备 班 数 18 48 36 48 学生数 540 2160 1800 2400 教职工数 37 108 120 185 每班定额 师生比 1:15 1:20 1:15 1: 13 第四章 校址选择 一、校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实现资源共享。 离开闹市区,减少干扰,方便管理,同时兼顾大部分学生走读和教职工上下班方便。 少投入,早建成。 少占或者不占农田,尽量利用丘陵山坡。 为学校发展扩建留有一定的空间。 二、校 址选择的具体要求 有适宜的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有良好的地形、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 有充足的土地面积与适宜的形状。 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外交通、运输、通讯、水源、电源,环保、安全等。 三、校址选择 根据校址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并聘请了规划设计专家,对嘉祥城镇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经过反复论证和筛选,一致认为选择嘉祥城镇东北部,作为嘉祥县创新教育园校址。 现就该块宗地的具体分析如下: 地点与地理位置 创新教育园选在嘉祥城北部坐标位置为东经 116176。 2039。 北纬 35176。 2439。 ,327 国道以南、洪山排水渠以北、萌山路以东、新规划道路以西,南北长 50。嘉祥县创新教育园可研报告
相关推荐
人口增长将越来越快,成为观光农业的消费者,再加上周边区、市、县的消费者,左权在红色旅游的基础上,观光农业面临难得发展机遇和广阔市场空间。 第四章 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一、项目设计思想 建设上尽量不破坏原有自然景观和乡村风味 观光园的总体设计将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是观光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因此观光园的建设上将尽量尊重本来的土地原生资源,使其与自然景观和周边乡村融为一体。
需求, 山东省 作为优质大豆优势产区, 嘉祥 县作为适生区,从市场经济的趋势性特征来预测,优质大豆种植面积将迅速扩大。 所以,生产高质量的优质大豆种子将会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项目产品或服务市场预测 根据项目规划,嘉祥 县拟建 5 万亩大豆良种繁育基地,按亩产 165 公斤计算,可年产大豆种子约 825 万公斤。 可为夏大豆产区供应 800万公斤优质大豆良种,缓解供不应求的 矛盾。
物生长,是全球主要的鲜花出口地区。 在过去的十几年,该地区园艺用品行业随着园艺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得到了长足发展。 金融危机后,巴西,阿根廷等国更是成为园艺用品的新兴消费国,进口量不断攀升。 根据 GIA 数据统计,拉丁美洲的机械类和手工具类园艺用品的销售额从 2020 年的 亿美元快速增长到 2020 年的 ,预计 2020年将超过 45 亿美元。 二 .欧洲 在欧洲地区的发达国家,大约 三
前不得宠爱,即热脸贴冷屁 股,吃力不讨好的意思,这揭露的是中国社会青年守节的这种残酷封建礼教的伤疤,钱 锺 书将这一中国封建传统的文化作为喻体,来反映方父拒绝引诱导致有家难归,但政府又不在乎的情境,在一定的意义上反映了当时的国政时弊。 又如,“假如苏小姐也不跟他讲话,鸿渐真要觉得自己子虚乌有,像五更鸡啼里的鬼影,或道家‘视之不见,抟之不得 ’ 的真理了。 ” ③ 将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思引入比喻中
廉,是发展建筑材料工业的有利条件。 良好的投资环境 炮台镇委、镇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非常重视本项目,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一个非常宽松的投资环境。 厂址评价 本项目厂址位置优越,交通运输条件十分方便,四周环境良好,给水、供电、 通讯皆有保证。 该厂址综合条件良好。 中国 喷胶棉有限公司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0页 第五章 工程技术方案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本项目为 中国
件。 通过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和增加节水 灌溉基础设施,用科学的管理和种植方法,建成高效优质棚室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基础雄厚,前景广阔。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 1100 亩,示范园区分为育苗温室区、冬季蔬菜生产区、标准化栽培示范区、蔬菜配送中心以及相关配套供电、道路、节水等设施。 技术路线(农艺措施)及流程 ⑴ 技术路线 ① 蔬菜产品产前的环境检测。 蔬菜产品销售前对蔬菜生产基地的确认,其生态环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