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林奇葩—浅析围城比喻艺术大学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前不得宠爱,即热脸贴冷屁 股,吃力不讨好的意思,这揭露的是中国社会青年守节的这种残酷封建礼教的伤疤,钱 锺 书将这一中国封建传统的文化作为喻体,来反映方父拒绝引诱导致有家难归,但政府又不在乎的情境,在一定的意义上反映了当时的国政时弊。 又如,“假如苏小姐也不跟他讲话,鸿渐真要觉得自己子虚乌有,像五更鸡啼里的鬼影,或道家‘视之不见,抟之不得 ’ 的真理了。 ” ③ 将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思引入比喻中,借此来表达方鸿渐被赵辛楣忽视后,觉得自己不存在的心虚心理,十分形象。 再来看西方文化的引用,例如在写到方鸿渐的博士文凭时,“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 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 ”亚当夏娃的传说是西方文化的根源,他们下身那片树叶是用来遮羞包丑的,这一比喻揭示了令人向往的博士文凭也不过如此,比起真才实学,它只不过是一片遮羞的树叶罢了,同时钱锺 书也以调侃的语调含蓄 地 反映了当时社会只要凭借一纸文凭包装自己,就能以假乱真的实际情境。 (二)比喻形式运用的多样性 比喻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本类型有三种: 明喻、暗喻 (隐喻) 、借喻; 除此三种基本类型之外,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 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和曲喻。 在小说 比喻这个艺术花园 ③ 道德经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抟 之不得 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徼,其下不昧。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3 中不论是明喻、暗喻、借喻、强喻 ,还是同其他辞格交错使用的一些比喻 ,都各自显出自己的风采 ,它们婀娜多姿 ,争芳斗艳 ,使小说的描写进入了别开生面的艺术境界。 钱锺 书以高超地驾驭语言的能力,不仅在《围城》中巧妙地将多种比喻形式交叉综合运用,而且还注重比喻与其他修辞的对照融合运用,使文中的比喻艺术达到了无人能及的境界,也为其语言魅力锦上添花。 1.明喻 就是用一种事物来直接比喻另一种事物,而且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在句中的一种比喻形式,也是最基础的一种比喻样式。 如:“ 方才吃的米饭仿佛在胃里铮琮跳蹦,有如 赌场中碗里的骰子。 ”作者用骰子 (喻体 )在碗里弹蹦的形态来写米饭 (本体 )在胃里的翻腾的情况,并用喻词“有如”将两者巧妙地连接,活泼形象,趣味横生,突出了车的破旧和路的颠跛,在最基本的比喻句中体现出钱 锺 书对文学语言的审美追求,而且在《围城》中明喻的运用频率是最高的。 2.暗喻 也叫隐喻,它只是在明喻基础上的一种升华,句中能见本体和喻体,但没有明显的喻词。 如钱 锺 书描写喝了酒的李梅亭时,这样说道“ 李梅亭多喝了几杯酒,人全活过来了,适才不过是立春里的爬虫,现在竟是端午左右的爬虫了。 ”将李先生比喻为不同季节的爬虫,本 体和喻体都能见,但喻词以“是”代替,不仅呼应了前文写李先生是冬蛰的冷血动物,有点生气便蠕蠕欲活的形态,而且能够 让读者 产生丰富的联想,引起共鸣。 3.借喻 就是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比如“ 可是鸿渐喝了一口,已觉一缕火线从舌头尖伸延到胸膈间。 ”直接用火线来形容酒的浓烈辛辣,直接生动。 又如写欧亚大旅社的女胖店主,“好手上生的五根香肠,灵敏得很。 ”作者用五根香肠来代替她的五只手指,使人立即想像出女店主这五根手指的通红油腻,还有在描写三闾大学时“摇篮也挑选得很好,在平成县乡下一个本地财主的花 园里,面溪背山”等等,用香肠喻手指,摇篮喻大学,再通俗鲜明不过了。 4.博喻 就是用几个 喻体 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也就是一本多喻,而且强调一种连续性。 “钱 锺 书先生谓之是‘宋代讲究散文的人所谓‘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沙士比亚式的比喻,一连串用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 ’即‘说理明道而一意数喻者,所以防读者之囿于一喻而生执着也’。 ” ④ 比如:“ 这雨愈下愈老成,水点贯穿作丝,河面上像出了痘,无数麻瘢似的水涡,随生随灭,息息不停,到雨线更密,又仿佛光滑的水面上在长毛。 ”巧妙地用痘、丝、麻、毛多种不同的喻体来描写河面上雨点的疏密程度,体现了雨点从大到小的连续过程, 加强语意,增添气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又如写方鸿渐的鼾声“那声气哗啦啦,又像风涛澎湃,又像狼吞虎咽”也 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 来表现近乎抽象事物的特征, 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 5.反喻 从所要说的事物的相反或相对的方面设喻,指出事物不具备的某种性质, 即指出本体不象什么从而来说明事物。 在《围城》中,钱 锺 书先生多处运用反喻,如:“请他吃的饭未必像扔在尼罗河里的面包,过些日子会加了倍浮回原主。 ”,这个例句从要说 的“尼罗河的面包”的相反的方向设喻,突出本体“请他吃的饭”不会具备喻体的某种特性。 反喻的使用,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作者惊人的想象力,让读者难以接受和理解的情境象电影片断一样闪现出来,引起视觉冲击。 ④ 钱锺书 在《 管锥篇 》中对博喻的解释说明。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4 6.较喻 通俗点说就是以比较形式构成的比喻。 较喻的运用要求作者具有丰富的联想,如“那女孩子年纪最小,打扮得脸上颜色赛过虹霓,三棱镜下日光或者姹紫嫣红开遍的花园。 ”将与鸿渐一群人一同前往三闾大学的公务员女儿的脸与虹霓、日光和花园作比较,喻中带比,调侃中突出出公务员女儿打扮过于妖艳,流露出旁人的鄙夷。 7.引喻 借着某 一种事物来阐述另外一种事物,这两种事物可能是天南地北之差,可是由于我们熟悉前者,因为它们的相似性便能很快地了解后者。 被引用的事物一般都是寓言、童话、典故、民俗、谚语等,以熟悉来写陌生。 如写到方鸿渐他们烤山薯的时候,钱 锺 书这样道来“烤山薯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