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棚室蔬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件。 通过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和增加节水 灌溉基础设施,用科学的管理和种植方法,建成高效优质棚室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基础雄厚,前景广阔。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 1100 亩,示范园区分为育苗温室区、冬季蔬菜生产区、标准化栽培示范区、蔬菜配送中心以及相关配套供电、道路、节水等设施。 技术路线(农艺措施)及流程 ⑴ 技术路线 ① 蔬菜产品产前的环境检测。 蔬菜产品销售前对蔬菜生产基地的确认,其生态环境好,灌溉条件有保证,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并对生产基地的空气、土壤、水质进行严格检测,检测 各项指标是否能够满足绿色蔬菜种植的要求。 ② 蔬菜种植过程的检测。 安排专人检验和监督蔬菜种植的全过程,了解产品的栽培方式、施肥、农药使用等情况,以保证商品的质量。 ③ 蔬菜产品采收前的检测。 初级目测要符合绿色食品感官要求。 营养指标检测,对于符合绿色食品感官要求的蔬菜进行抽样化验,使其营养指标和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项目建设方案 10 ⑵ 技术流程 ① 种子: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 要根据 种植季节不同,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 ② 种子处理和苗床消毒:采用晒种、温水、药剂浸种或药粉拦种进行种子消毒。 用土壤杀菌剂进行苗床消毒。 ③ 整地:清除前作作物旧叶、残渣,淀粉 翻土壤。 ④ 茬口安排:尽量避免同种蔬菜连作。 ⑤ 播种:根据蔬菜的品种特性、当年的气候状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合理密植,利于通风透光,降低植株间温度,及时清除病虫株,病残株,减少病菌和害虫数量,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⑥ 土壤及施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其他肥料为辅;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为辅;以旋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限制化肥的施用,有选择地施用化肥,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使用,有机氮与无机氮的比例为 1: 1;少用叶面喷肥;最后一次追肥应在收获前20~30 天进行。 人粪悄及厩肥要充分发酵腐熟,追肥后要浇清水冲洗。 控制化肥用量,一般每亩使用量不 超 过 25kg;提倡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 禁止使用硝态氮肥。 化肥要深施、早施。 一般铵态氮肥施于 6 厘米以下土层,尿素施于 10 厘米以下土层。 注意根系浅的蔬菜和不易挥发的肥料 宜适当浅施;根系深和宜挥发的肥料宜适当深施。 城市垃圾要以过无害化处理,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后才能限量使用,每年每亩用量,粘性土壤不超过 3000 公斤,砂性土壤不超过 2020 公斤。 对非商品有机肥料要搞清其来源,并经有效的高温堆项目建设方案 11 肥处理后才能使用。 及时清除田园四周杂草,及田间病叶、病株并及时清除,集中处理。 ⑦ 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选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的使用化学防治,达到生产无公害蔬菜的目的。 设备购置 ⑴ 、整地用 30 马力以下的拖拉机 5 台。 ⑵ 、机电井:新打机电井 5 眼,单井出水量 3~4 吨 /小时,井深4080 米,单井喷灌控制面积 亩。 冬季蔬菜生产区:建高效节能温室 7 栋,每栋 建筑 面积 500m2,栽培新、奇、特优质高档蔬菜,达到反季节生产,冬季供应市场的目的。 标准化栽培示范区:建钢骨架大棚 15 栋,每栋 建筑面积 667 m2,生产优质蔬菜,达到栽培标准化,起到示范作用。 项目建成后,年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 2 万吨 :穿心莲 5000 公斤、紫贝天葵 3000 公斤、天葵 2020 公斤、西红柿 5000 公斤、黄瓜 5000公斤。 项目区与依托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科院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单位,建立了科学技术协作服务体系,及咨询网络,并注重了对农民的科学技术的培训工作。 ㈡ 主要技术参数 水文气象 项目建设方案 12 项目区属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低温,夏季温热多雨。 年降水量为 452~542 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多年平均气温℃ ,全年 10℃ 以上有效积温 ℃ ,无霜期 145~153 天,全年日照时数 26350 小时,多西南和南风,平均风速为 4 米 /秒,将于特点是分布不均,春旱夏涝, 4~9 月平均降雨量为。 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处在松花江南岸第二阶地系统,海拔高程 136~4175m,土壤为粘土,草甸土。 自中生代以来地壳一直处在间歇性下降状态,对极了较厚的松散三沉积物,为地下水储藏提供了条件。 地质构造:地表至 25 米为黄粘土,以下为粉细砂、灰泥、中砂,未发现岩石层。 开采地下水十分容易。 水资源 该项目区属阿什河与松花江交汇地区,江水、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很大。 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模数为 立米 /年平方公里;可开采模数为 万立米 /年 .平方公里。 该区水资源总量为 328 万立方米(不算过经水量)。 其中;地表水 89 万立方米,地下水 239 万立方米。 地下水可开采量 196 万立方米。 地下水距地表 6 米左右,含水层在 20~49~50 米三层,水量丰富。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