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a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钢筋加工成型严格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 GB502042020)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 11G1011和设计要求执行。 钢筋品种、规格型号应符合施工图纸要求,机械性能、化学成分及工艺性能符合国标。 由专业人员进行配筋,配筋单要经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才能允许加工。 ( 1)加工时严格按加工料表进行加工,分清连接形式,例如正反扣、弯曲方向等,加工好的成品钢筋要严格按照分部位、分流水段和构件名称 进行分类加工,保证满足现场钢筋进度要求。 ( 2) 钢筋采用集中制作成型、现场绑扎安装。 加工场地 A 库各设一条 24 钢筋加工生产线,布置 2台钢筋切断机, 2 台煨弯机, 2台直螺纹丝扣滚压机, 1 台调直机。 ( 3) 主体梁柱的 钢筋 主要 采用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其它采用焊接或搭接。 滚压直螺纹加工机械必须经过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操作人员为经培训合格的专业工人持证上岗。 ( 4)钢筋除锈:钢筋生锈或染上油泥等污物,要用钢丝刷进行人工除锈,在除锈过程中如发现锈斑鳞落现象严重,并已损坏钢筋截面或除锈后发现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伤蚀截面 时,该批钢筋做退场处理,不得使用。 ( 5)钢筋调直:≤φ 12 盘条钢筋在使用前经过放盘、调直工序,>φ 12以上钢筋在装车、运输、存放过程中造成弯折,使用前进行调直处理。 ( 6)钢筋切断:先根据配料单复核钢筋种类、直径、尺寸、根数,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进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尽量减少短头,减少损耗,断料时要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计误差,钢筋的断口要求不得有马蹄形式或起弯现象。 所有钢筋在大批量加工之前先进行试加工,检查钢筋形状、尺寸是否与配料单一致。 并在加工过程中经常核对。 作业安排 由于钢筋加工量较大,且规格、型号繁多,必须周密部署,并根据总施工计划,编制详细的钢筋用料加工计划,加工计划除和总进度计划吻合外,同时要满足现场实际进度需要,钢筋场要与施工现场密切配合,每天以书面形式向现场经理反馈信息,实现加工计划与现场进度有条不紊。 钢筋加工成型严格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 GB502042020)和设计要求执行。 钢筋品种、规格型号应符合施工图纸要求,机械性能、化学成 25 分及工艺性能符合国标。 剥肋滚压直螺纹钢筋连接及电渣压力焊施工工艺 ( 1)工艺流程 预接:钢筋端面 平头→剥肋滚压螺纹→丝头质量检验→利用套筒连接→接头检验; 现场连接:钢筋就位→拧下钢筋保护帽和套筒保护帽→接头拧紧→作标记→施工质量检验。 ( 2)钢筋丝头加工 ○ 1 按钢筋规格所需的调整试棒调整好滚丝头内孔最小尺寸。 ○ 2 按钢筋规格更换涨刀环,并按规定的丝头加工尺寸调整好剥直径尺寸。 ○ 3 调整剥肋挡块及滚压行程开关位置,保证剥肋及滚压螺纹的长度符合丝头加工尺寸的规定。 丝头加工尺寸 (mm) 规格 剥肋直径 螺纹尺寸 丝 头长度 完整丝扣圈数 16 2 20~ ≥ 8 18 M19 25~ ≥ 7 20 M21 27~ 30 ≥ 8 22 M23 ~ ≥ 9 25 M26 3 32~ 35 ≥ 9 28 M29 3 37~ 40 ≥ 10 32 M33 3 42~ 45 ≥ 11 26 36 M41 46~ 49 ≥ 9 ( 3)钢筋丝头加工完成、检验合格后,要用专用的钢筋丝头保护帽或连接套筒对钢筋丝头进行保护,以防螺纹在钢筋搬动或运输过程中被损坏或污染。 ( 4)使用扳手或管钳对钢筋接头拧紧时,只要达到力矩扳手调定的力矩值即可。 ( 5)钢筋端部平头最好使用台式砂轮片切割机进行切割。 ( 6)连接钢筋注意事项: ○ 1 钢筋丝头经检验合格后应保持干净无损伤。 ○ 2 所连钢筋规格必须与连接套规格一致。 ○ 3 连接水平钢筋时,必须从一头往别一头依次连接 ,不得从两头往中间或中间往两端连接。 ○ 4 连接钢筋时,一定要先将待连接钢筋丝头拧入同规格的连接套之后,再用力矩扳手拧紧钢筋接头;连接成型后用红油漆作出标记,以防遗漏。 ○ 5 力矩扳手不使用时,将其力矩值调为零,以保证其精度。 ( 7)检查钢筋连接质量: ○ 1 检查接头外观质量应无完整丝扣外露,钢筋与连接套之间无间隙。 如发现有一个完整丝扣外露,应重新拧紧,然后用检查用的扭扳手对接头质量进行抽检。 ○ 2 用质检力矩扳手检查接头拧紧程度。 ( 8)直螺纹接头试验 27 ○.1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接头,以 500 个为一验收批进行检验和验收,不足 500 个也为一验收批。 每批取 3个试件作单向拉伸试验。 ○ 2 当三个试件抗拉强度均不小于该级别钢筋抗拉强度的标准值时,该验收批定为合格。 如有一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符合标,则该验收批判定为不合格,应从新取样。 ( 1)电渣压力焊工艺流程 检查设备、电源→钢筋端头制备→选择焊接参数→安装焊接夹其和 钢筋→安放铁丝球 (也可省去 )→安放焊剂罐、填装焊剂→试焊、作试件→确定焊接参数→施焊→回收焊剂→卸下夹具→质量检查 ( 2)操作工艺 (一 ) 电渣压力焊可采用交流或直流电源。 焊机容量应根据所焊钢筋直径选定。 (二 ) 焊接时,应根据班前焊所确定的焊接参数来进行操作。 (三 ) 电渣压力焊工艺过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焊接夹具的上下钳日应夹紧于上下钢筋上,不得晃动。 引弧宜采用铁丝圈或焊条头引弧法,亦可采用直接引弧法。 铁丝圈引弧法是将铁丝圈放在上下钢筋端头之间,电流通过铁丝圈与上下钢筋端面的接触点形成短路引弧。 铁丝圈采用直径 ~ 退火铁丝,圈径不小于 10mm。 当焊接电流较小,钢筋端面较平整或引弧距离不易控制时,宜采用此法。 直接引弧法是在通电后迅速将上钢筋提起,使两端头之问的距离为 2~ 4mm 引弧。 这种过程很短。 当钢筋端头夹杂不导电物质或端头过于平滑造成引弧困难时,可以多次把上钢筋移下与下钢筋短接后再提起,达到引弧目的。 28 引燃电弧后,靠电弧的高温作用,将钢筋端头凸出部分不断烧化,同时将接口周围的焊剂充分熔化,形成一定深度的渣池。 渣池形成一定深度后,将上钢筋缓缓插入渣池中。 由于电流直接通过渣池,产生大量的电阻热,使渣池温度升到近 2020℃,将钢筋端头迅速而均匀地溶化。 在停止供电的瞬间,对钢筋施加挤压力,把焊口部分熔化的金属、熔渣及氧化物等杂质全部挤出结合面。 完成挤压过程。 将熔渣清理干净。 ( 3)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注意焊接操作过程避免钢筋晃动,力求挺直。 焊毕,适当延长扶持上钢筋的时间。 装焊剂时,力求钢筋四周均匀一致。 防止焊剂局部泄露。 钢筋绑扎 框柱钢筋绑扎 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 个,绑扣要向柱中心。 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 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 45176。 ,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 90176。 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应按表 213 采用。 表 213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表 钢筋类型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C25 C30~C35 ≥ C40 光圆 钢筋 HPB235 级 45d 35d 30d 25d 29 带肋 钢筋 HRB335 级 55d 45d 35d 30d HRB400 级 — 55d 40d 35d 注:两根直径不同钢筋的搭接长度,以 较细钢筋的直径计算。 柱竖向筋采用机械或焊接连接时,按规范要求同一段面 50%接头位置。 第一步接头距楼板面大于 500mm且大于 H/6,不在箍筋加密区。 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柱箍筋绑扎: ( 1) 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如图 215。 ( 2)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 3) 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拄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见图216。 ( 4) 有抗震要 求的地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 135176。 ,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 10d(d为箍筋直径 ),见图 217。 30 ( 5) 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问距应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不大于 100mm 且不大于 5d 的要求 (d 为主筋直径 )。 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见图 218。 ( 6) 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如主筋外皮为 25mm,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 1000mm, (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 )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 同时,可采用钢筋定距框来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性。 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应在板内 弯折,弯后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 7) 框柱大箍筋居中,小箍筋同方向上下分层布置。 ( 8) 柱筋到结构封顶时,要持别注意边柱外侧柱筋的锚固长度为,具体参见《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 03G329— 1(民用框架、框架 — 剪力墙、剪力墙部分框支剪力墙 )及 11G1011中的 31 有关作法。 同时在钢筋连接时要注意柱筋的锚固方向,保证柱筋正确锚入梁和板内。 框架柱钢筋绑扎中特别注意梁柱节点处的箍筋加设,提前将加密箍筋个数套入,梁钢筋合理穿插,保证梁柱节点箍筋分部均匀。 柱钢筋变截面或减少钢筋根数时严格按照图集 03G1011 及相 关规范施工。 框梁钢筋绑扎 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同时配合进行。 次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放在主梁上部纵向钢筋之上,为了保证次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将主梁上部钢鞘降低一个次粱上部主筋直径的距离加以解决。 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 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大于 45d。 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如图 219。 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布置,箍筋弯钩采用 135176。 ,平直部分长度为 10d。 32 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 50mm 处。 梁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梁柱节点处,由于梁筋穿在柱筋内侧,导致梁筋保护层加大,应采用渐变箍筋,渐变长度一般为 600mm,以保证箍筋与梁筋紧密绑扎到位。 在主、 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 (或塑料卡 ),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梁筋的连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 18mm 时,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小于 18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 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 10 倍。 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 I 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 (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 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 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 50%。 现浇板钢筋绑扎 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墨斗在模板上弹好主筋、分布筋间距线。 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 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 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 (图 220)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 (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 )。 33 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砼预制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 负弯矩钢筋每个 相交点均要绑扎。 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 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 15mm。 盖铁下部安装马凳,位置同垫块。 楼梯钢筋绑扎 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 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筋后绑板筋。 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 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其他注意事项: (一) 梁 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双层 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 毫米的短钢筋,以保持其设计距离。 (二)箍筋接头(弯钩迭合处)应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钢筋上。 (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