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项目实施不存在任何风险。 (一) 、 水利措施: 机井工程: 表 31 机井工程明细表 名称 深度(米) 井径( mm) 建设地点 泵型 砌筑材料 备注 JG001 45 500mm 1 号条田北 200QJ4039/3 混凝土 新建 JG002 45 500mm 1 号条田中 200QJ4039/3 混凝土 新建 JG003 45 500mm 1 号条田中 200QJ4039/3 混凝土 新建 JG004 45 500mm 1 号条田南 200QJ4039/3 混凝土 新建 JG005 45 500mm 4 号条田东 200QJ4039/3 混凝土 新建 JG006 45 500mm 4 号条田西 200QJ4039/3 混凝土 新建 JG007 45 500mm 4 号条田南 200QJ4039/3 混凝土 新建 JG008 45 500mm 7 号条田北 200QJ4039/3 混凝土 新建 小计 新打机井 8眼,作为水源补充, 根据该区地下水情况,参考周围已成井资料,水源井设计为管井,井深 45m,设计出水流量 40m3/h。 水源井结构设计详见图。 井孔的确定 , 井孔按能下入井壁管和滤水管,并满足围填 滤料的要求设计,根据 88888888已成井的资料,设计井孔直径为 500mm。 井壁管和滤水管的确定 , 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和已成井资料,井壁管采用混凝土井管,外径 500mm,壁厚 50mm。 滤水管采用无砂混 20 凝土井管,外径 500mm,内径 400mm,壁厚 50mm。 滤料 (填砾 )设计 , 滤料选用磨圆度好的硅质砾石,粒径规格 1~4mm混合料,填砾厚度> 150mm,填砾高度要求高于滤水管上端 5m,低于滤水管下端 2m以下。 井口设计 , 为防止地表水沿井管渗入含水层,使井水受到污染,井口周围粘土球封闭,封井长度 5m。 采用下卧式 井台、井盖,其设计详见图。 井的出水量计算 , 采用稳定流潜水非完整井计算公式: rRgSSHKCQ1)2(1其中: C1—— 潜水非完整井出水量折减系数,41 2 h LhhLC  , L为滤水管的有效长度 (m); h为井内水深 (m);则41 182022018 C。 K—— 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m/d),为 6m/d; H—— 潜水含水层厚度,为 20m; S—— 井中抽水降落深度 (m), 取 12m; R—— 井的影响半径,根据已成井抽水资料, R取 100m; r—— 井的半径,为。 则:24/100lg12)12202(Q=(m3/h) 满足单井出水量 40m3/h的要求。 设计灌水定额和设计灌水周期的确定 根据项目区作物种植情况以及小 麦和玉米需水量及需水规律试 21 验资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本设计采用的系统设计参数如下: 计划湿润层深度 h=60cm 适宜含水量上限 β max=85%θ 田 适宜含水量下限 β min=60%θ 田 田间持水量 (重量比 ) θ 田 =22% 灌溉水利用系数 η = 作物日耗水强度 Ep=土壤容重 γ =2)设计灌水定额 m=667γ hp(β max- β min)/ η ≈ 40(m3/亩 ) 3)设计灌水周期 EpMT =(d), 取 T=12(d) 单井控制面积的确定 mQTtA /. 40  =144(亩 ) 水泵选型 , 系统总扬程为: SZHH  0 H0— 低压管道灌溉管网所需水头,为 ; Z— 地形高差,为 1m; S— 动水位深度,取 20m。 则系统总扬程 H=,系统设计流量为 40m3/h,因此,拟选用200QJ4039/3型潜水泵,其额定流量为 40m3/h,扬程 39m,功率。 、电力线路工程: 配套电力线路 3公里, 配电工程 根据水源井位置、动力要求、电源接线点等因素,项目区配电工程从场部引出,后 经过 22 电源输送至项目区,采用架空线路。 表 32电力线路明细表 配套 线路 名称 线路度(米) 规格( mm) 材料 备注 JG001 线路 200 米 ,25 钢芯铝绞线 改 建 JG002 线路 100 米 ,25 钢芯铝绞线 改 建 JG003 线路 100 米 ,25 钢芯铝绞线 改 建 JG004 线路 300 米 ,25 钢芯铝绞线 新建 JG005 线路 700 米 ,25 钢芯铝绞线 新建 JG006 线路 500 米 ,25 钢 芯铝绞线 新建 JG007 线路 700 米 ,25 钢芯铝绞线 新建 JG008 线路 400 米 ,25 钢芯铝绞线 改 建 小计 3000 米 、开挖疏浚渠道工程: 表 33疏浚渠道 明细表 编号(名称) 长度(米) 规格 砌筑材料 备注 排碱排水南北西渠 7500 排水沟 土渠 疏通修复 排碱南北东渠 5500 排水沟 土渠 疏通修复 开挖疏浚渠道 13公里,移动土方。 主要用于 88888888项目区排碱排水。 田间排水 , 为防止暴雨和连阴雨造成的 内涝,区内应与灌溉系统一起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 该项目区内原排水系统完整,本项目主要考虑排水系统的疏通修复。 、衬砌渠道工程: 表 34灌溉渠道明细表 编号名称 砌筑材料 控制面积(亩 ) 规格 长度 (m) 备注 23 支渠 混凝土 5033 砼 U形 D80 2480 m3/s 北斗 1 混凝土 310 砼 U形 D40 560 南斗 1 混凝土 409 800 北斗 2 混凝土 305 550 南斗 2 混凝土 414 810 北斗 3 混凝土 315 570 南斗 3 混凝土 404 790 北斗 4 混凝土 310 550 南斗 4 混凝土 409 810 北斗 5 混凝土 300 560 南斗 5 混凝土 419 800 北斗 6 混凝土 306 540 南斗 6 混凝土 413 820 北斗 7 混凝土 311 560 南斗 7 混凝土 408 800 88888888 项目区新规划的 万亩农田没有灌溉渠道。 本次规划新修混凝土 D80 的 U 型渠道 公里,设计引水流量 ,比降 1/2020。 规划在引水支渠两侧,沿南北方向修建 14 条斗渠 公里,建分水闸与引水支渠相连。 斗渠规格为 U 型 D40 全衬砌渠道,设计流量 m3/s,沿程比降 1: 1500。 渠道总长 12 公里,渠系建筑物 250 座。 斗渠以下每间隔 75 米修分水闸与农渠连接。 作物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根据项目区水源条件和作物种植情况,设计灌溉保证率取 P=75%。 目前,区内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豆类和棉花,复种指数 120%,土地整理完成后,作物种植比例适当调整,复种指数调整到 160%,小麦 :玉米 :豆类种植比例为 8:6:2。 24 由于项目区种植习惯为豆类不灌溉,因此,灌溉定额设计中只考虑小麦和玉米的灌水定额、灌水次数和灌水时间。 灌溉制度 时间 4月下旬 6月 7月 8月 冬灌 灌溉定额 定额 m3/hm2 600 600 675 600 750 m3/hm2/y 各种作物 种植面积 小麦 5000 5000 1350 玉米 5000 5000 5000 2475 渠道设计,项目区混凝土衬砌渠道采用 U型断面。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采用均匀流公式对圆弧底梯形( U型)断面(见图 61)进行横断面设计,并考虑最优水力断面,渠道设计计算公式如下: θ 图 U型横断面形式 设计水位线在圆心上,边坡 m, arcctgm ,取  8 ,代入以下公式: 设计水深:   8/38/31 8  inQmh ; 式中: h 渠道设计水深; n 粗糙系数,混凝土衬砌渠道的 25 n=; m—— 边坡系数; i—— 渠道底坡 ; Q—— 渠道设计流量。 本项目区新建砼衬砌渠道 12 公里。 采用现浇混凝土,每隔 6m 设置一个伸缩缝。 渠灌区工程设计,渠灌区以引黄干渠为水源,该干渠设计流量,引水点设计水位 ,配水量完全满足渠灌区 5000亩耕地灌水要求,水位满足大部分控制面积的水位要求,水位不足者,通过修建二级抽水站进行灌溉。 设计拟于原损毁支渠进口引水,于 4斗、 5 斗渠之间修建二级抽水站。 布局原则,由于地形、水文、地质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国民经济发展对灌区所提出的要求不同,灌区灌溉系统的布置形式也不同,按地形条件 ,本灌区属平原型提水灌区,根据平原型提水灌区的一般性和该项目区在地形、地貌、水文、作物种植及水利设施现状等特点,灌溉渠系承担着灌区输水、分水和配水的灌溉任务,其布局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整个灌溉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将遵循合理布置、便于管理、运行灵活、安全可靠、力求经济的总原则。 在具体布置时,还将遵循以下几点主要原则:①在工程措施上尽力节省水头;②利于机械化耕种收割;③灌溉与排水统筹兼顾;④农、林、田、路相结合;⑤尽量利用已有工程;⑥渠系布置力求总的工程量、工程造价最小,并且工程安全可靠。 为了减少 渠系渗漏损失,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以及提高衬砌渠道的抗冻膨胀性能,支、斗渠拟采用现浇砼 U形渠道。 设计参数和依据 26 田间持水量:β田 =22%; 土壤干容重:γ =灌溉保证率: P=75%; 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η =; 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η田 =;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η =; 糙率:土渠 n=,砼 U 型渠道 n=; 渠底比降:支渠 I=1/2020,斗渠 I=1/1500;毛渠 I=1/500; 渠道不淤流速 v不淤 =。 根据项目区主要农作物灌溉制度、作物 种植情况,设计灌水定额取项目区主要作物的灌水定额最大者为设计灌水定额。 该区以小麦为代表,土壤计划润层深度 ,其设计灌水定额计算如下: )( m i nm a x   Hm %)60(  田田 H )(  )/( 3 亩m 取 m=50(m3/亩 ) 根据作物的设计灌水定额,各种作物种植比例及灌水时间,由下式计算支渠设计流量,其中小麦的种植比例按 80%计,每天抽灌时间按 20h/d 计,则: TtAmQ  3600设 )/( 3 sm 27 轮灌制度及各级渠道设计流量的推算根据渠系布置及各级渠道控制面积,推算流量分配和轮灌方式,进而确定轮灌制度和各级渠道设计流量。 其轮灌方式拟定为支渠续灌,斗渠及其以下渠道轮灌,经推算, 结果如下述。 斗渠设计流量为 ,毛渠设计流量为,共分 4个轮灌组,每轮灌组 4条斗渠, 20 条毛渠工作。 每轮灌组工作延续时间 70 小时。 通过水力计算得到的过水断面尺寸,只是从水力学角度要求的最基本尺寸,为保证渠道正常运行,必须加设安全超高。 自渠道灌溉范围内的地面参考高程 (A0)起由式 H0=A0++Σ Lj+Σ fj,自下而上推算,得各级渠道设计水位线,渠底高程设计水位减去设计水深即为该断面渠底高程。 即:Δ底 =Hn- h,堤顶高程,渠道堤顶高程为设计水位加安全超高。 水位衔接,当下级 水位要求的设计水面线与上级渠道断面水位一致时,采用平稳衔接,并以此确定下级渠道的渠底高程;当下级渠道要求的水位与上级渠道水位低较多时,为减少渠道工程量,采用陡坡衔接, 田间渠道设计结果,结合项目区实际,完成了渠道设计,区域内在修复干支渠道基础上,新修斗渠 14 条,支渠为 D80 U 型衬砌渠道,斗渠全部为 D40 U 型衬砌渠道,渠道设计结果及各渠道具体情况见下表。 、渠系建筑物: 表 35 渠系建筑物明细表 28 名称 单位 数量 砌筑材料 备注 渡槽 座 1 钢筋混凝土 新建 倒虹吸 座 5 钢筋混凝土 新建 涵洞 座 2 混凝土 新建 排水涵管 处 2 混凝土 新建 分水闸、配水闸 个 239 混凝土、铸铁 新建 抽水站 处 1 混凝土 新建 小计 250 各渠系建筑物的布置情况,结构型式和尺寸见平面布置图、建筑物结构图。 渡槽 1 座:西支渠跨越区内排水干沟处,采用渡槽跨越。 该处原建有渡槽,可通过修复利用。 倒虹吸 5 座:渠道穿越公路且公路较渠顶低时,采用倒虹穿越,需建倒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