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道德缺失的原因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费,等等。 都表现出了其公共道德的缺失。 而如今,这种缺失已经扩散到整个社会群体,成为社会群体的 整体道德缺失时,我们不得不警醒,不得不重视。 从我们经常说的“ 70 后”“ 80 后”,到“ 90 后”甚至“ 00 后”,这几个群体之间的整体价值观念可以说天差地别。 这些问题都是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 高速的发展,让整个本科毕业论文 第 8 页 共 17 页 8 社会都陷入一种盲目、狂热的不健康状态。 市场环境方面的道德缺失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社会上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 诚信缺失现象犹如毒瘤正在日益严重地侵蚀着我们国家和社会的肌体。 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都离不开社会诚 信这一重要保障。 诚信缺失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社会诚信主要包括个人诚信、企业诚信和政府诚信。 社会诚信缺失大量地表现为不讲真话、不守信用、没有信誉、弄虚作假等。 个人诚信缺失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说假话、假文凭、假证件、假发票、假彩票、考试作弊、偷逃税款、骗取保险、虚假广告、假球黑哨、假医假药等等,不一而足。 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近年来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屡禁不绝,在人们购买的书刊音像制品当中,盗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据对北京、沈阳等地古玩文物市场调查,有些摊点摆放的全部为假货。 经济交往方面的道德缺失 学者称诚信缺失困扰中国经济 呼吁法律与道德结合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人们在市场中之所以需要诚信,是因为人们在市场经济中需要与他人发生各种合作和交易关系,诚信能降低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能给交易双方带来更大的利益。 但是,由于市场中信息的不确定性、不对称性,市场上的个人存在着机会主义行为。 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使人在经济行为中自动保持诚信,社会的诚信机制需要制度的维持与保证。 制度的设置,大体上可以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正式制度,一类是非正式制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就是典型的非正式制度。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立身之道”和“立政之本”,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 但中国传统的道德诚信是自然经济和宗族社会的产物,主要适用于相对封闭的朋友和熟人之间的社会伦理关系,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中人们广泛的交易关系和合作关系,有很大的局限性。 这种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统一的诚信标准。 诚信标准在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场合相差极大,并不具有普适性特征。 如孔子一方面强调“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第十二》 ),把本科毕业论文 第 9 页 共 17 页 9 诚信提到“去兵、去食、宁死必信”的高度,但在另一方面又发出“始吾于人也,听其 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论语公冶长第五》 )的感慨,认为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第一》 )。 这对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适合的。 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人们的交往对象是非常广泛的,如果没有普适性的标准,一个人在与他人的经济交往中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诚信标准,就会造成极大的混乱。 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必然是“劣币驱逐良币”,导致整个社会诚信的衰落。 第二,诚信的广度和深度都是有限的。 在传统农业社会,人们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环境中进行经济活动的,几乎没有外部性,其经 济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极小。 但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经济交往是广泛的,当事人双方的经济行为会对其他人产生极大的外部性。 如果仅仅采用传统道德诚信的约束,有可能产生的一种情形就是,即使双方当事人相互之间保持诚信,但这种诚信只对双方当事人有利,对整个社会却是有害的。 交易双方会在追求双方共同的经济利益的交易过程中,将成本和费用转嫁给第三者或者整个社会,造成他人或整个社会的经济损失。 这也是我国目前社会经济中诚信缺失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如在商品市场中的知假买假行为、在证券市场中的幕后交易等。 第三,道德诚信对人们在 经济行为中的约束是有限的。 在封闭和稳定的经济环境中,人们可以对未来的发展形成较为稳定的预期。 人们能够在交往中保持诚信,是因为人们在以后的交往中可以获得的总收益比在当前不诚信获得的收益更大,人们自发地在经济交往中保持道德诚信是可能的。 在现代经济中,人们的经济环境是开放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多变的,人们在当前的交易中是否保持诚信对以后的影响是难以预期的,而传统的道德诚信本身不具有硬性的约束。 因而,人们在当前的经济行为中如果因不诚信所获得的收益大于诚信所带来的收益,就有可能在市场经济中采取不诚信的方式来获取私利。 这 时,如果缺乏正式规则的制约,只是凭借传统文化形成的诚信道德标准去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其效果显然是有限的。 本科毕业论文 第 10 页 共 17 页 10 传统的道德诚信,是人们在长期经济活动中的经验总结,是与封闭的、稳定的自然经济相适应的。 虽然它对于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由于上述的局限性,它并不能较好地适用于现代市场经济。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我们不仅需要提倡道德诚信,让人们出于道义自觉遵守诚信准则,还必须加强诚信的法制建设,从正式制度着手来约束人们的经济行为。 在今天的市场交易中,某些经营者却正是借所谓的公共道德或美德规范作 为他们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法宝,而现实错位的道德舆论却往往给那些损人者以道德支持。 王海打假,有些舆论竟然公开站在卖假货的商厦一边,攻击王海是卑鄙的利己主义者。 卖假货的商厦倒成了高尚的利他主义者。 再如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例子:当你与商贩讨价还价时,对方不是经常振振有词地掏出这么一句:你这人怎么这么小气,二角三角钱争什么。 仿佛只是你在为自己私利而斤斤计较,而他却成了毫不利己的慈善家。 在 “ 斤斤计较 ” 、 “ 辎株必较 ” 作为贬义词的话语系统中,中国人从来便羞于公开谈论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何况对方已经占据道德制高点了呢。 就这样, 道德成了有德者被损 “ 失 ” 利的紧箍咒,成了缺德者损人 “ 得 ” 利的通行证。 德而不 “ 得 ” ,不德而 “ 得 ”。 这样的 “ 道德 ” 恰恰成了不道德。 不过这还属于浅层次违背道德,在更深的方面,假冒伪劣产品铺天盖地,以次充好现象层出不穷,强买强卖事件时有发生,这都已大大超越道德的底线,完全走到了道德的反面。 虚拟网络中的道德缺失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利用得好,它会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利用不当,它会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甚至诱发犯罪。 对涉世不深、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来讲,更是如此。 日前, 镇江 市政协在一项调研活动中了解到, 市 两级法院近两年来审理因网络诱发的犯罪案件 214 件 427 人,占审判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 60%。 这一问题引起政协委员的高度重视,他们发出呼吁: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此次调研,政协委员们走访了市区部分学校周边的网吧,市教育部门、法院和江苏省第二未成年犯管教所。 市区一所高校周边的网吧几乎座无虚席,真正在里面学习本科毕业论文 第 11 页 共 17 页 11 或查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