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亩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素沙漠边缘的丘陵沟壑区,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山、川、原兼有,梁、峁、谷相间。 全县大部分地区属环江流域,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多风干燥,旱、雹、风、冻、虫五灾俱全,尤以旱灾为重。 年均降水量 400 毫米以下,且 由南向北递减,是全省 41 个国扶贫困县和 20 个干旱县之一。 环县 有大中型水库 4座 ,都分布在北部山区 ,其中 ,樊家川 、 唐台子水库为可 灌区。 四库共拦截雨面积 ,有效库容87亿立方米。 其他蓄水工程有 :小 I型水库 5座 ,年末水总量 万方。 小 II型水库 32座 ,年末水总量 897 万方。 ⑷地震: 根据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 14 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环县 县 区 内的所有乡镇均为 7 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g,设计地震分组 第三组。 社会经济条件 ⑴社会环境条件 环县位于 甘肃省 东部、 庆阳 市西北部,东临甘肃 华池县 、陕西 定边县 ,南接甘肃庆城、 镇原县 ,西连 宁夏 固原 市原州区和 同心县 ,北靠宁夏 盐池县。 东、西宽约 124 公里,南北长约127 公里,总面积 9236 平方公里。 省道横穿南北, 交通十分便捷。 辖 33 万人。 是早在 1936 年解放的革命老区,建立了红色政权的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 环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丘陵沟壑区,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山、川、 原兼有,梁、峁、谷相间。 全县大部分地区属环江流域,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多风干燥,旱、雹、风、冻、虫五灾俱全,尤以旱灾为重。 年均降水量 400 毫米以下,且由南向北递减,是全省 41 个国扶贫困县和 20个干旱县之一。 环县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这里是华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华民族最早的繁衍生息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活动。 隋朝置县以来,环县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曾涌现出诸多仁人志士、英杰贤达,南宋 王渊 ,明代魏镇、魏锟,晚清明将董福祥、张俊,道情皮影艺人解长春,农民诗人《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词作者 孙万福 等名人辈出。 环县是红色教育的传播地,传统光荣,民风淳朴。 环县是1936 年解放的革命老区,红军长征途经之地,原陕甘宁省委、省政府驻地,是陕甘宁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总后方。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最后一战 —— 山城堡战役 15 就发生在环县境内。 习仲勋 同志为第一任县委书记。 革命战争年代,环县人民的无私奉献,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计划经济时代,环县作为农业大县,曾将大批粮食调往省内外,有力地保障了城市粮食供给,支援了国家的工业化发展。 进入市场经济后,环县由于特殊的 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干旱困难县。 甜水镇位于环县最北部,总土地面积 万亩,耕地面积 万亩,平均海拔 1700 米,年平均 降雨量 350 毫米,年平均气温 ℃ ,全年无霜期 120 天。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 2509 户,乡镇总人口 24601 人,乡镇从业人员 3877 人。 四通情况:甜水镇有 4 个村通电, 11 个村通邮、通公路, 1 个村通 电话。 文教卫生:甜水镇有各类学校 25 所,教师 134 人,在校学生 2705 人。 有 医院 、卫生院 1 所,医生 16 人,病床20 张。 经济指标: 2020 年,甜水镇粮食总产量 吨,农业总产值 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 439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125 元,财政收 入 145 万元。 ⑵基础设施 条件 甜水 镇交通 较 发达, 211 国道 ( 银西公路纵贯全境 ) 穿境而过 ,全镇硬化村级公路 120 公里, 交通十分便利。 建设项目所在地 有村村通公路直达。 甜水 镇电力充沛, 已 建成 110KVA 甜水输变电所 1 处,青铜峡 35KVA小电网遍布甜水堡,电力比较充足。 日供电量可达 千瓦时。 拥有 3 千 门程控电话、无线通讯网络和广 16 电宽带网络。 建筑材料的供应条件 本项目建设条件具备,劳务、技术、建筑力量等其它都可以由本镇或项目所在地本市自己解决,像砖、水泥、沙、石灰等建筑材料也都可以在本地市场解决,而其质量、 价格方面都有一定优势,这样既可以降低建设成本,也可以提高建设效益。 17 第四章 建设规模及内容 第一节 填埋场场址的选择 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必须考虑下列因素: ①场址选择应服从总体规划;②场址应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③场址应满足一定的库容量要求;④场址周围应有相当数量的覆土土源;⑤场址运距应较为适中;⑥场址具有较好的外部建设条件。 垃圾填埋场选址是建设填埋场和搞好长期城乡 规划的首要条件。 为 甜水 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的消纳场问题,由 环县 环保、城市规划、国土、卫生防疫 及镇政府 等部门经过长时间的实地踏勘,确定可供比较选择 的场址为 甜水街村南街组 石截子沟 处 (第一场址) 和 甜水街村 南 街组 水泥厂路口原垃圾场 (第二场址)。 第一场址: 甜水街村南街组 位于 甜水 镇东 南方向, 距甜水 镇。 石截子沟处 场址由多个小山头的峡谷组成。 场内无良田,有少量旱土。 选用场地 南 面为地势较低的山谷,谷口标高 100m 左右,四周为 120m标高的多个山头,局部山头标高 130m 左右。 填埋场容量约 80万 m3。 外部进场道路。 四周 有几户 散户居民,根据垃圾场的逐步填埋,居民需分批拆迁。 第二场址: 甜水街村 南 街组 位于 甜水 镇 东南 方向 18 , 水泥厂路口原垃圾场距 镇政府约 ,填埋场容量约 40 万 m3。 本场址方案具有四周 居民 多 ,征用土地面积小,位于交通主干道 211 国道 边缘, 距乡镇府太近,城镇将来发展受限制,场地处于本镇的上风向处。 经综合比选,以及结合城乡 规划、 相关部门 的选址推荐,本可行性研究推荐第一场址 甜水街村南街组 石截子沟 处作为垃圾填埋场的场址。 其主要理由如下:库容量较大、能满足 30 年的填埋需要;运距较为适中; 城镇发展不受影响;场地处于本镇的下风向处, 当地居民同意接受,给予支持。 所以第一场址是较为理想的填埋场场址。 第二 节 建设规模 的确定 城镇垃圾产生量与下列因素有关: 城镇人口:随着我国 城镇 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增长速度也在加快,垃圾产生量也相应地增加,这是不可避免的机械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国民经济增长,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导致了垃圾产生量的增长和垃圾成分的多样性、复杂性。 根据我国 132个 城镇 垃圾人均日产量统计数据发现:垃圾人均日产量为 2kg以上的 城镇 有 11个,占 %; 1~ 2kg的 城镇 有 61 个,占 %; ~ 1kg 的 城镇 有 46 个,占%;全国垃圾人均日产量在 95%的置信度 时的均值为 19 ,置信范围为: ~ 2kg。 甜水 镇 镇区 现有人口 万人(不含流动人口),根据我国同类 城镇 和 甜水 镇环卫部门的统计数据,估算生活垃圾人平量为 日,镇区垃圾日产生量按 2020 年统计数据 日计算,则为 日 =日。 根据此计算结果,考虑到预留发展余地,本可研报告推荐本填埋场前 10年 垃圾日处理量为 35吨 /日,后 20年 日处理量为 60吨 /日。 第三 节 工程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征地 70 亩 ,新建包括垃圾填埋区、污水处理区及辅助生产管理区的 大型现代化垃圾处理场。 项目建成后,近期处理生活垃圾能力 35 T/日,后期最大处理能力 60 T/日 ,服务年限为 30年。 ⑴垃圾填埋区:垃圾填埋库区占地 50 亩,占总面积的72%,垃圾填埋高度可达 30M,有效库容为 50万 立方米,建成初期处理能力为 35T/日 ,后期最大处理能力为 60T/日。 ⑵污水处理区:污水处理区建于垃圾填埋场 东 北 部 ,占地 10亩 ,占总面积的 14%。 其中新建集污池 600 平方米,厌氧塘 600 平方米 ,曝气塘 300平方米,生物氧化塘 300 平方米,自然氧化塘 300平方米。 该区主要用于处理场渗滤液,处理能力为 50T/日,处理工艺为生物处理法。 20 ⑶辅助生产管理区:该区位于垃圾填埋场 西 北部,占地10亩 ,占面积的 14%。 主要新建垃圾检测平台 100平方米,地磅房 60平方米 , 配电房 50平方米, 综合楼 500平方米,生活用房 150 平方米, 车库及机修 150 平方米 , 门房 20 平方米,建地埋式矩形钢筋结构粪库,有效容积为 300 立方米。 主要建(构)筑物 建设规模一览表 名称 占地亩数 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 垃圾填埋区 50 亩 做垃圾坝及其附属工程 有效库容为 50 万立方米 ( 330x100x15) =50 污水处理区 10 亩 集污 池(砼结构) 600 平方米 厌氧塘(砼结构) 600 平方米 曝气塘(砼结构) 300 平方米 生物氧化塘(砼结构) 300 平方米 自然氧化塘(砼结构) 300 平方米 辅助生产管理区 10 亩 垃圾检测平台 100 平方米 地磅房 60 平方米 配电房 50 平方米 综合楼 (砖混) 500 平方米 生活用房 150 平方米 车库及机修 150 平方米 门房 20 平方米 地埋式矩形钢筋结构粪库 300 立方米 21 第五章 工艺技术及设 备方案 第一节 垃圾填埋处理工艺的选择 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 我国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为:应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加强对垃圾产生的全过程管理,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 对已经产生的垃圾,要积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防止污染环境。 各种垃圾处理技术及设备都有相应的适用条件,在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原则下,可以合理选择其中之一或适当组合。 甜水 镇生活垃圾处理方案的选择原则是:技术成熟,设备可靠,能适应 甜水 镇的垃圾特性,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并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 况,在最少项目投资下,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转。 在选择过程中应着重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 ⑴ 甜水 镇生活垃圾物理和化学组成及变化趋势; ⑵ 甜水 镇的经济实力和投资能力; ⑶ 甜水 镇城镇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环境的要求; ⑷各种垃圾处理方式的特点; ⑸技术与设备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⑹对资源再利用的潜力和程度。 目前,能够对 城镇 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 22 化处理、处置,并能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技术,基本上可综合、归纳、划分为四大类: ⑴ 城镇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 ⑵ 城镇 生活垃圾热化学处理技术(目前主要是焚烧技术); ⑶ 城镇 生活垃圾 堆肥处理技术; ⑷ 城镇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技术。 垃圾处理方法简介 垃圾处理是指将垃圾转变为适合于运输、利用、贮存和最终处置的过程。 通过处理达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目的。 “无害化”的基本任务是将垃圾经过工程措施处理,达到不损害身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环境的目的;“减量化”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宜的工程措施和方法减少垃圾的数量和容积。 要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要对垃圾进行处理利用,另一方面要从源头出发,减少垃圾的产生量;“资源化”的基本任务是采取工艺措施从垃圾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 目前国内外较为常用的垃圾处理 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卫生填埋法、堆肥法、焚烧法等。 这几种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处理特点、效果各有不同。 ⑴卫生填埋法 卫生填埋是采用工程手段,利用山涧沟谷、荒地,按照卫生填埋工程标准将垃圾进行掩埋处理的一种方法。 它应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