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风扇旋扭的塑料模具设计内容摘要:

,淬火处理到 55~60HRC,导 柱的前端做成锥台形,这样是为了导柱顺利进入导套,导柱固定端粗糙度 Ra 为 ,导向部分 Ra 为 该导柱的布置采用等直径导柱对称分布,但是为了在合模时要注意。 导套采用直导套,这样简单易制作,而且也适用。 其结构和形状如图所示: 毕业设计(论文) 10 其余 导套的前端倒圆角,是为了让导柱顺利进入导套。 材料通常也采用 T8A, 热处理,使其硬度达到一定硬度,以利于耐磨。 粗糙度为 Ra 为 ,固定采用 H7/r6 配 合镶入模板。 第 节 推出机构的设计 此处省略 NNNNNNNNNNNN字。 如需要完整说明书和 设计 图纸等 .请联系 扣扣: 九七 一 九二 零八零零 另提供全套机械毕业设计下载。 该论文已经通过答辩 毕业设计(论文) 11 推杆固定板它只要满足它的强度和刚度则就可以满足需要。 它的粗糙度要求可以比较低。 它是起到固定推杆的作用。 推板的设计主要从它的强度和刚度去考虑,只要满足了,则就可以了。 经核算推杆固定板和推板它们的厚度均为 20mm,都 采用 T8A,淬火处理, 使其硬度达到50~55HRC. 第 节 浇注系统与排溢系统的设计 浇注系统它是获得优良性能和理想外观的塑件以及最佳的成型效率有直接影响。 此塑件采用普通流道系统,它是主由流道、分流道、浇口、冷料穴组成的。 浇注系统是一副模具的重要的内容之一。 从总体来说,它的作用可以作如下归纳:它是将来自注塑机喷嘴的塑料熔体均匀而平稳地输教送到型腔,同时使型腔的气体能及时顺利排出,在塑件熔体填充凝固的过程中,将注塑压力有效地传递到型的各个部位,以获得形完整、内外在质量优良的塑件制件。 浇注系统的设计的一般原则:了解 塑件的成型性能和塑件熔料的流动特性。 采用尽量短的流程,以降低热量与压力损失。 浇注系统的设计应该有利于良好的排气,浇注系统应能顺利填充型腔。 便于修整浇口以保证塑件外观质量。 确保均匀进料。 主流道的设计: 主流道是浇注系统中从注塑机喷嘴与模具的部位开始,到分流道为止的塑件熔体毕业设计(论文) 12 的流通通道。 在注塑机上,主流道垂直分型面。 为了使凝料从其中顺利推出,需设计成圆锥形,锥角为 20~60,表面粗糙度 Ra m,主流道部分在成型过程中,其小端入口处与注塑机及一定温度、压力的塑料熔体要冷热交替反复接触,属易损件,对材料的要 求较高,因而模具的主流道部分常设计成可拆。 一般采用碳素工具钢即 T8A、T10A 等。 把它热处理到 53~57HRC。 取主流道的球面半径为 . 分流道的设计: 分流道是指主流道末端与浇口之间的通道。 此副模具采用圆形的截面形状,对于壁厚小于 3mm,质量在 200g 以下的塑件,截面的直径可采用如下的的经验公式: D= = = 其中 D是分流道的直径, L 是分流 的长度, W是塑件的质量,此副模具选分流道的截面积为 D=2mm,由于分流道与模具接触的外层塑料迅速冷却,只有中心部位的塑料的熔体的流动状态较为理想,因而分流道的内表面粗糙度 Ra 要求比较高,一般取 左右。 分流道在分型面上的布置的形式,它必须遵循以下两方面的原则,即一方面排列紧凑,缩小模具板面的尺寸,一方面流程尽量短,锁模力力求平衡,该模具采用平衡式的分流道。 分流道的布置: 分流道的布置也根据型腔的位置而定,型腔位置确定要考虑模具在分型面上力的平平衡问题,它的要求是反作用力,以及锁模力就作用于主流道中心。 根据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原理可知,圆形横截面流动阴力最小,热量损失小,熔体降温最慢,因此分流道选用圆柱形,设计是一模四穴平衡式布局,保证各型腔均匀地进料。 浇口的设计: 由塑料、橡胶成型模具设计手册中查得浇口的各尺寸如下 : b=( ~ ) A1/2/30 = 55001/2/30 = t=(1/3)b = 毕业设计(论文) 13 浇口亦称进料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的通道。 它是整个浇注系统的关键的部位,也是最薄点。 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应根据塑件大小、形状、壁厚、成型材料及塑件技术要求等进行而确定。 浇口分限制性浇口和非限制性浇口,该塑件采用的是限制性浇口,它一方面通过截面积的突然变化,使分流道输送来的塑料熔体的流速产生加速度,提高剪切速率,有利于塑料进入,使其充满型腔。 另一方面改善塑料熔体进入型腔的流动特性,调节浇口尺寸,可使多型腔同时充满,可控制填充时间、冷 却时间及塑件表面质量,同时还起着封闭型腔防止塑料熔体倒流,并便于浇口凝料与塑件分开的作用。 此副模具,开模时,浇口即被自动切断,流道凝料自动脱落,模具采用二板式的结构。 ABS 具 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它适用于采用侧浇式浇口,塑件从边缘进料,能够提高生产率,并去除浇口方便,有利于熔体流动和补缩口,有利于型腔内气体的排出,减少塑件熔接痕,增加熔接强度。 它在推出时,由于浇口及分流道成一定角度,形成了能切断浇口切口,这一切口所形成的剪切力可以将浇口自动切断。 浇口的位置的确定: 设计中,浇口的位置及尺寸的要求是比较严格 的,初步试模,必要时还需要修改。 因此浇口的位置的开设,对成型性能及成型质量的影响是很大的。 一般在选择浇口位置时,需要根据塑件的结构工艺及特征,成型质量和技术要求,综合分析。 一般要满足以下原则: (1) 尽量缩短流动距离。 (2) 浇口应开设在塑件的壁厚。 (3) 必须尽量减少或避免产生熔接痕。 (4) 应有利于型腔中气体的排除。 (5) 考虑分子定向的影响。 (6) 避免产生喷射和蠕动。 (7) 不在承受弯曲冲击载荷的部位设置浇口。 (8) 浇口位置的选择应注意塑件的外观质量。 经过仔细的考虑,该塑件是等壁塑件,又为了不影响塑 件的外观,该塑件采用侧浇口,它能保证塑料迅速而且均匀充满型腔。 而且还有利于气体的排除。 浇注系统的平衡: 该塑件是属于小型塑件,采用一模多腔,这样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但是在设计时是否能同时达到充满型腔的目的。 这就要对浇注系统的平衡。 若浇口平衡则可以得毕业设计(论文) 14 到良好的物理和较精度尺寸的塑件。 分流道的布置分平衡式和非平衡式。 平衡式是指从主流道到各分流道,其长度、截面形状和尺寸均对应相等。 非平衡式即上述的参数不相等。 浇口的平衡的经验公式如下: BGV=AG/(LR)1/2LG 其中: AG浇口的截面面积; LR从主流道中心至浇口的流动通道的长度; LG浇口的长度; 此副模具是采用平衡式的,其上面的数据是一样的,所以浇口是平衡的。 为了更加精确得到浇口的平衡,可以采用以下公式: k=s/(lXe1/2) =()2/() 由式得: K1/K2=M1/M2=(s1l2e1/2)/(s2l1e1/2) 其中: k 是 浇口平衡系数; S浇口的横截面面积; L 是 浇 口的长度, e 是主流 道至型腔浇品的距离; 分流的平衡的计算: l1/l2=d1/d2=Q1/Q2 = =1 由 于采用是一模两腔的,且采取的是平衡式的浇口,所以分流道的长度、和分流道的截面积尺寸也是一样的。 上式的式子它没有考虑到分流道转弯部分阻力的影响,以及模具湿度不均匀的影响。 其中: L L2是流道 1和 2的长度。 D1,d2 是 流道 1 和 2的直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