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竞争与管制-美国发展史(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70 2,1 70 10 ,64 0 本地话务量(亿次) 1,7 89 671 2,4 60 总话务量(亿次) /日 1 2 3 业务收入(亿美元) 651 139 790 ATT的“全程全网”政策 全程全网(“ From A to Z”): • ATT网络由端到端联结所有用户 • ATT提供所有端到端服务 • ATT拥有端到端全部电信设备(包括终端) • ATT通过西电公司提供端到端全部设备(包括其它电信公司) 到 50年代 ATT对全国电信业形成高度垄断 “全程全网”的打破(一) ATT对电信设备市场的垄断被打破 1949 政府对 ATT提出第二次反垄断诉讼,要求分出西电公司 1956 ATT要求保留西电公司(原因。 ),承诺: – 西电公司产品只供 ATT自己使用 – 开放贝尔实验室专利 – 不经营数据业务 1956 美国政府接受 ATT条件( FJ) 结果:其它电信设备厂家开始进入电信市场 “全程全网”的打破(二) 2. 终端设备的放开 1956 Hushaphone 裁决(法院) 1969 Carterfone裁决( FCC): 在不影响网络运行的条件下,允许非 ATT设备入网 1975 FCC建立用户终端设备入网登记制度 结果:大量非 ATT终端设备入网( 电话机、传真机、 用户小交换机 ) 长途与市话的结算原则 • 为了“ 普遍服务”,市话资费低于成本 • 市话主要成本与业务量无关 • 长途成本与业务量密切相关 • 长途资费大大高于成本,含市话接入费, 间接补贴普遍服务 结果: • 业务量大的用户补贴业务量小的用户 • 导致长途专用网的发展 “全程全网”的打破(三 ) 长途大用户 (专用网 )的竞争 战后微波和卫星技术可提供比 ATT更经济的长途电路,而 ATT不愿采用 1959 FCC批准在 890MHz以上建立微波专用网 1964 MCI成立 1969 FCC批准 MCI提供长途专用网业务(特殊公众业务) 业务竞争由长途专用网开始 结果: ATT损失大量大用户长途业务 ATT被迫下调大用户长途资费 公众长途业务的资费原则 • 不同地区的长途成本区别:(话务量的万有引力公式) 用户密度大,业务量大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