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气囊的应用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② 按照结构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机电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以及机械式碰撞传感器。 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电子式结构,触发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机电结合式结构或机械式结构。 机电结合式碰撞传感器是利用机械的运动(滚动或转动)来控制电气触点动作,再由触点断开和闭合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常见的有滚球式和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 电子式碰撞传感器没有电气触点,目前常用的有电阻应变式和压电效应式 2 种。 机械式碰撞传感器常见的 有水银开关式,它是利用水银导电的特性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 ③ 对于早期的汽车,一般设有多个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位置一般在车身的前部和中部,例如车身两侧的翼子板内侧、前照灯支架下面以及发动机散热器支架两侧等部位。 随着碰撞传感器制造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技术的发展,有些汽车将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在气囊电脑内。 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都与气囊电脑组装在一起,多数安装在驾驶舱内中央控制台下面。 气囊电脑它是气囊系统的核心部件,大多安装在驾驶舱内中央控制台下面。 气囊爆炸后,在气囊电脑中会存储碰撞数据和故障码,这些故障码用普通仪器无法清除。 为了 保证气囊工作的可靠性,很多汽车生产厂家建议气囊电脑一次性使用。 但是气囊电脑的价格很高,因此很多具有气囊电脑数据修复功能的仪器被开发出来,通过读取并修复碰撞数据,可以实现气囊电脑的再次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配件市场上存在将修复电脑作为新配件销售的情况,购买配件时应注意。 ( 7)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准确判断出事故的碰撞强度,并点爆气袋。 控制系统主要有机械式、模拟电子式、智能式几种 1。 第一、二代的机械式和模拟式控制系统,由于结构的局限,灵活性有很大限制,应用正在减少。 现在大部分系统都采用第三代的带微处理器的智能控制系统。 它使用单片机对电子式加速度传感器测得的信号进行计算,认为发生了碰撞并且达到一定强度时,输出点火脉冲引爆气体发生器,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充满气袋。 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由软件实现,极大地提高了算法的灵活性,而且具有记录事故信息和与计算机通讯等前两代控制系统无法实现的功能。 汽车 SRS 气囊系统并非在所有碰撞情况下都起作用,正面 SRS 安全气囊系统在汽车从正前方或斜度在正前方的正负 30 度角范围内发生碰撞,且其纵向减速度达到某一值(通常成为减速阀值)才能引爆气体发生器给正面 SRS 气囊充气。 减速阀值根据 SRS气囊系统 的性能设定,不同车型 SRS 气囊系统的减速阀值可能不同。 当正面碰撞车速在20km/h 以下时,气囊应该不启爆;当车速在 20~ 40km/h 之间时,这是一个过渡区,气囊可能启爆也可能不启爆;当车速在 40km/h 以上时,气囊应该启爆。 在下列条件之一情况下, SRS 气囊系统不会启爆: ( 1) 汽车遭受斜前方碰撞斜角超过正前方正负 30 度角范围时; ( 2) 汽车遭受后方撞击时; 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 3) 汽车遭受横向撞击时; ( 4) 汽车发生侧翻时; ( 5) 纵向减速度没达到设定阀值时; ( 8) 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 ( 1)将从碰撞传感器接收的电信号传给充气器 的引爆剂; ( 2)引爆剂像根 “电火柴 ”通电後着火,然後再点燃充气器组件内的扩爆剂,扩爆剂又称为引爆管; ( 3)扩爆剂点燃後,点燃主装药 -主推进剂。 传统的主推进剂由氮化钠 +氧化剂组成,也有些使用压缩氮气或氩气,还有两种混合应用; ( 4)推进剂燃烧生成氮气流; ( 5)迅速膨胀的气体经过过滤进入折囊垫,形成安全气囊雏形; 6)充气器使充入安全气囊的气体压力增高,并开始推压安全气囊饰罩; ( 7)安全气囊饰罩上的压力不断上升,饰罩材料延伸变形和撕裂薄弱区的接缝; ( 8)随着裂缝的出现,饰罩门开启,为充气安全气囊的喷 出提供最佳通路; ( 9)气体压力继续增长,安全气囊张开至织物绷紧; ( 10)乘员接触和压迫安全气囊,实现安全保护; ( 11)通过气体的粘性阻尼作用,乘员前移能量被吸收和耗散,安全气囊中过压气体经过安全气囊通气孔排出而不致伤害乘员。 ( 9) 使用安全气囊注意事项 ( 10) 安全操作规范 : 不正当的操作、储存、拆卸、安装或移动 SRS40 安全气囊系统都可能会造成不应有的启爆,这样会对操作者造成伤害或对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为了避免维修人员和乘员受伤害,必须遵守以下安全操作规范: ( 1) 当拆装发生器 传感器和组件时,应站在气囊展开的 轨迹之外,并且穿戴好防火手套和防护镜,这是一个预防措施以防止发生器 传感器意外突然启爆。 在此类事故中,热气会从发生器中产生,发生器的底座会变得很热; ( 2)如果发生器 传感器总成从 或更高的地方掉下或已被损坏,此发生器 传感器就不能再用; 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 3)发生器 传感器不应在温度超过 52℃ 的地方储存; ( 4)如果必须要移动这个发生器 传感器总成时,必须从底部凸缘部分抓住,并使其上的小孔远离人身; ( 5)不要将发生器 传感器放入没有固定紧的方向盘里,也不要触动发生器 传感器或旋转底部的 D形孔,以免造成意外的误启爆 ; ( 6)维修装有安全气囊的转向柱之前,应先把发生器-传感器拆下,因为对转向柱、方向盘或发生器一个突然有力的冲击会造成系统的损害或误启爆; ( 7)安装新的发生器 传感器和组件之前,不要将发生器 传感器和或组件外部的包装拆开,以免落入异物; ( 8)不要撞击或解剖发生器 传感器,它应该是密封的以防止同其他化学药品接触。 如果发生器打开或金属容器破裂,里面的化学药品就会泄漏出来,这些化学药品对人的身体是有害的、易燃的和具有潜在的危险。 如果接触到产生的气体并感到皮肤或眼睛在洗完后仍有刺激感,你应该尽快请医生诊治。 ( 11) 启 爆后安全气囊的处理 : 在气囊启爆之后, SRS 系统的金属件将会变得非常热,并且含有残余的、有刺激的化学药品。 为避免受到伤害,要带上手套和防护镜而且要等待系统冷却之后才能触摸。 拆卸已报废的 SRS 系统元件,在处理完启爆的气囊之后,要用肥皂和清水清洗双手和暴露在外的皮肤,并按维修手册规定的标准修理汽车,更换 SRS 安全气囊系统。 对事故中没有启爆的气囊的检查 : 如果 SRS 系统没有启爆,那么就必须检查整个转向柱以保证这些元件符合技术标准。 如果转向柱、方向盘松动,并且方向盘严重受损,这个气囊就可能启爆,这样可能会造成非常 严重的伤害。 做这一步时,应该保证站在气囊启爆展开轨迹的外面。 车辆在发生碰撞事故之后应对保险杠、车身覆盖件、车身骨架以及转向柱等进行检查并修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按维修手册规定的程序检查转向柱,以保证方向柱传动轴和支架没有任何变形或收缩。 在任何撞击后,无论安全气囊是否启爆,都要对 SRS 系统和下列约束系统元件进行检查: a. 仪表板、转向柱固定支架:检查是否变形、弯曲、裂开或其他损伤。 b. 方向盘:如果 SRS40 方向盘弯曲,就要更换一个全新的 SRS40 系统。 c. 汽车前部保险杠和车身前部骨架都要按照维修手册要求来修复 ( 12) 安全气囊的拆卸 : 拆卸 SRS 安全气囊时应严格遵循下列程序: 1. 戴好防火手套和防护镜; 2. 拆卸方向盘两侧盖板; 4 个固定螺栓; ; ,并且小心地逆时针旋转发生器 传感器直到发生器传感器座同方向盘配合槽对齐。 轻轻地将发生器 传感器从方向盘接口处拿出; ,如果还需继续使用该转向柱和方向盘,则应标出方向盘同转向柱的相对位置,然后拆卸方向盘的固定螺母,取出螺母和平垫圈,拆下方向盘。 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 13) 安全气囊的安装 : 在安装 安全气囊之前,应注意:带上防火手套和防护镜;处理 SRS 系统时,不要使用碰撞型的工具;操作 SRS 系统时,禁止吸烟。 安装 SRS 系统的方向盘时,应按下述步骤进行: 1. 检查方向盘中间的 D 形支柱有没有裂纹或破损,如果这个 D 形支柱有任何形式的损坏,就不要再安装此方向盘,必须更换; 2. 安装方向盘时,先将前轮调整到正前方的位置后,再将方向盘对准正前方的位置套入转向柱的花键轴上,安装平垫圈和螺母,并拧紧方向盘固定螺母。 3. 紧握方向盘向各个方位移动,以查看方向盘或转向柱是否有松动,如有松动应在装发生器 传感器前加以拧紧 或修复; 4. 转动方向盘时,要保证没有摩擦或干涉,在安装发生器 传感器总成前,所有的障碍和干涉必须排除。 安装发生器 传感器时,要带上防火手套和防护镜,然后轻轻地将发生器 传感器拿起放在方向盘接口上对准卡槽位置,接着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大约 40176。 )发生器 传感器直到被锁止,使弹簧受力。 当黑色的塑料锁片卡入发生器的卡槽中,就会听到 咔嗒 的声音,这时发生器 传感器总成已安装好。 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 14) CAN 总线在汽车内部的网络研究 ( 15) CAN简介 : ( 16) CAN 总线的概念 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 , 又称 控制器局域网 , 是 Bosch公司在现代汽车技术中领先推出的一种多主机局部网 , 由于其卓越的性能 , 极高的可靠性 , 独特灵活的设计和低廉的价格 , 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控制 、 智能大厦 、 小区安防 、 交通工具 、 医疗仪器 、 环境监控等众多领域。 CAN已被公认为几种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 CAN总线规范已被 ISO国际标准组织制订为国际标准 ,CAN协议也是建立在国际标准组织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基础上的 , 主要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用户可在其基础上开发适合系统实际需要的应用层通信协议 , 但由于 CAN总线极高的可靠性 ,从而使应用层通信 协议得以大大简化。 简单的 CAN 总线系统主要由上位机和位控制器构成。 包括: 个人计算机 CAN 的接口( CAN 适配卡、若干 CAN 网络节点) ( 17) CAN 总线的特点 现场总线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 ,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 它的出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各节点之间实时、可靠的数据通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属于现场总线的范畴 ,它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 较 之目前许多 RS485 基于 R 线构建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而言 , 基于 CAN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在以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首先 ,CAN 控制器工作于多主方式 ,网络中的各节点都可根据总线访问优先权 (取决于报文标识符 )采用无损结构的逐位仲裁的方式竞争向总线发送数据 ,且 CAN 协议废除了站地址编码 ,而代之以对通信数据进行编码 ,这可使不同的节点同时接收到相同的数据 ,这些特点使得 CAN 总线构成的网络各节点之间的数据通信实时性强 ,并且容易构成冗余结构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系统的灵活性。 而利用 RS485 只能构成主从式 结构系统 ,通信方式也只能以主站轮询的方式进行 ,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较差。 其次 ,CAN 总线通过 CAN 控制器接口芯片 82C250 的两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