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工程可研报告内容摘要:

管网供水。 排水系统 ( 1)本项目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 ( 2)本工程最高日污水排放量为 ,设伸顶通气污水立管排卫生间污水。 污水排至室外污水管网,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 3)本工程场区内雨水和屋面雨水经雨水管道收集后直接排入城市雨水管道。 管道材料 ( 1)室外给水管道采用 PPR,公称压力 ;室内给水管选用PPR,热熔连接,室内给水管的公称压力为 ; ( 2)室内排水管 (包括雨水管)采用建筑用硬聚录乙烯 UPVC 排水管; ( 3)地漏采用深水封地漏,水封深度不得小于 50mm。 电气设计 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20)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2020 年版 )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20 年版 ) 《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20) 建设方提供的设计委托书和设计要求。 设计范围 包括红线内的电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 供配电系统 ( 1)本工程用电电压为 380/220V,电源由小区配电房引来。 ( 2)供电负荷 本工程用电为三级负荷,总安装容量为 550kW, Pj=440kW,补偿后功率因数 COSФ =。 照明 照明设计将与自然光照明合并以实现节能目标。 楼梯间 等公共区照明采用节能型荧光灯,并采取防眩光、频闪等措施,照度控制在 50LX左右。 景观照明必须可以增强周围环境的美感以及突出作为一个标志性建筑,外部照明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部分:园林绿化照明、泛光照明、建筑特色照明。 防雷接地 本工程按民用建筑三类防雷建筑物设置防雷保护措施,以防直击雷和防感应雷为主。 防直击雷用避雷带设防,避雷带除利用屋面女儿墙顶通长筋外,设置 25X4 扁钢沿女儿墙周边布置,并在屋面布置避雷网格,避雷网格尺寸≤ 20mX20m 或 24mX16 并敷设在顶板内 5厘米处。 防感应雷 ,在一、二级配电装 置上均设置防感应雷专用避雷器。 消防设计 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总图消防 在总体布局方面,建筑的间距保证每幢楼周边有足够的防火间距,内设一条应急消防车道,各楼体的扑救面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 建筑消防 本工程住宅楼均为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每个单元为一个防火分区,设一部楼梯作为安全疏散出口,建筑物内每个点到疏散楼梯的距离满足规范要求。 消防给水 消防给水水源 本工程消防给水水源由市政给水管道提供。 消火栓给 水系统 本工程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采用低压制,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 20L/s,间距 120 米。 室外消防用水由市政给水管道提供。 室内消火栓系统 本项目不设室内消火栓。 在每层楼安放泡沫式灭火器。 消防用水量表 消防系统名称 消防用水量标准 火灾延续时间 备注 室外消火栓系统 25L/s 2h 室内消火栓系统 20L/s 2h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设计喷水强度: 8L/min ㎡ 作用面积: 160 ㎡ 1h 道路设计 按照设计方案,本工程将新建周边市政道路 4000 ㎡。 路基设计: 一、设计原则 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 路槽底面土基在不利季节应达到干燥或中湿状态,其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应大于或等于 30Mpa,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 路基填筑材料应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当地材料或工业废料。 路基设计应经济、耐用。 路基设计要注意环境保护要求,注意工程景观效果。 二、路基填筑 路基填料可选用泥质岩及级配良好的粗粒土。 设计主要为移挖作填,即用开挖的粉砂质泥岩、砂岩(较少)及级配良好的碎砾石、块石土等作填料,不再另行借土。 设有外挡土墙的路基填料,优先选用内摩擦角较大的天然砂 砾、砂岩碎屑、粉砂质泥岩填筑,便于压实。 路面设计 一、设计原则 本次设计范围的道路工程为小区周边道路,根据规范规定,采用普通水泥砼路面。 二、路面结构形式 C30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 20cm,水泥粉煤灰碎石基层 20cm,级配砂砾底基层 20cm。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面层采用设接缝的普通混凝土。 三、刚性路面接缝设计 水泥砼路面按照规范分块设置接缝构造。 横向缩缝:采用假缝,锯缝深 5 厘米,宽 厘米,加传力杆的横向缩缝传力杆间距 30 厘米。 纵缝 :锯缝深 5 厘米,宽 厘米,加拉杆的纵缝拉杆间距 70 厘米。 胀缝:在刚性路面与结构构造物、弯道等衔接处设置横向胀缝,缝宽 2 厘米,并设置板边缘补强钢筋( 2φ 14)加强;横向胀缝的钝角及直角板设置发针型补强钢筋加强,锐角板角设置网状角隅补强钢筋加强,夏季浇筑砼板时可不设胀缝。 横向施工缝:锯缝深 5 厘米,缝宽 厘米;设置在横向胀缝处的施工缝构造与横向胀缝相同。 四、路面排水 路面积水坡向道路一侧排入排水沟,经收集最终排入城市污水管道。 绿化设计 将住宅小区建筑周边空地进行绿化布置,采用点、线、 面结合的原则,使整个居住小区更加有生气和活力。 物种配置以本土和天然为主,少 用需人工修建和大量人工养护的植被、灌木和乔木,以减少养护费用。 第六章 环境保护 环境现状 项目地处 xxc 市北端,距市中心 2km,交通较为便利。 目前,该基地附近有 xxc 至四合乡公路及 5路公交车从其旁边通过。 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20 年 5月所作的《 xxc 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2030年),明确在北山基地南侧 500 米有 xxc 北环路和 xxc 至昭通的高速公路通过。 据悉, xxc 城市北环路实施在即, xxc 市已将北山基地所在地 作为重点发展的区域。 具有明显的地理和区位优势。 拟选址周围无大污染源,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完全满足项目建设对环境的要求。 执行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注》( GB30951996)二级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Ⅲ类水域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20)Ⅲ类水域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1993)Ⅱ类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二级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51996)一级标准。 主要污染因素分析 一、噪声影响分析 施工期:本项目所使用的施工机械主要有自卸式运输车辆、平地机等,特别是在夜间,施工的噪声将产生扰民问题,影响邻近居民的工作和 休息,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大。 使用期:主要为交通车辆噪音、生活污水的影响。 二、空气质量影响分析 施工期:以扬尘污染为主,若堆土裸露,将使大气中悬浮粒物含量骤增,影响市容市貌和周边景观。 同时,施工中的扬尘将使附近的建筑物、植物蒙上尘土,给居住区环境的整洁带来麻烦。 使用期:项目建成后,来往汽车尾气将是沿线环境空气污 染物的来源。 三、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施工中产生的弃土在运输、处置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施工人员临时食宿地的水、电以及生活废弃物也可能对环境卫生带来危害。 使用期:住户的生活垃圾对环境可能带来污染。 四、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作业开挖等产生的泥浆水,施工机械及车辆的冲洗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下雨时冲刷覆土、建筑泥浆、垃圾、弃土等产生的地表径流等。 使用期:项目建成后的废水主要来自住户的生活污水排放。 环境保护措施 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严格按照关规 范进行施工作业,减少噪声影响,工程在距民舍≤200 米的区域内不允许在晚上十一点至次日上午六点内施工,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和低噪声施工方式; 严格按照弃土处理计划,及时运走弃土,采用加盖型运输车辆并在装运的过程中不要超载,装土车沿途避免洒落,车辆驶出工地前应将轮子的混土去除干净,防止沿程弃土满地,施工现场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 同时施工应对工地门前的道路环境实行保洁制度,及时清扫弃土、洒落建材。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应考虑利用周边卫生设施,将污水纳入周边污水管网;对于施工机械设备冲洗、施 工车辆冲洗废水和地面开挖、水泥铺设等施工活动产生等泥浆水建议在施工现场设置简易沉淀池。 施工使用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应在施工前制定扬尘污染防治方案,采取措施防治对散装物料在装卸、使用、运输、转运和临时存放等过程中的扬尘污染。 项目建设过程中,按“三同时”认真落实污染治理措施。 二、使用期环境保护措施 生活垃圾采限袋装方式进行收集,并及时清运至镇垃圾处理场。 加强住宅楼周边道路清扫,确保道路路面清洁。 排水采限雨污分流制。 雨水经雨水管网收集排入当地雨水管。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通 过区内污水管排入当地市政污水管,输送至生活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 加强周边绿化设计,建设生态住宅小区,美化环境。 第七章 节 能 节能依据及原则 地理气候条件 本工程位于 scs 省 xxc 市,从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看 ,属五类建筑气侯区,即温和地区。 xxc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海拔高差悬殊,光、热、水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变化明显,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干湿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少雨干暖;夏半年云雨较多,气候 lsyzzzz爽。 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年均气温 16℃~ 17℃。 年无霜期 325 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7000h,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评估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2020]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1997]91 号)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2020]530 号)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 [2020]2505 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 发 [2020]28 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 [2020]2787 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 2020)的通知》(发改环资 [2020]21 号) 《 scs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 scs 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暂行办法》( c 发改环资 [2020]82 号) 《 scs 省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scs 省人民政府令 [2020]第 215号)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民 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 1《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T71072020) 1《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 GB/T15225) 1《智能建筑设计技术》 1《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1《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GB/T153161994) 1《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25891990) 1《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 GB/T132341991) 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20) 《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范》( DBJ016072020) 2《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GB/T 503312020) 2《管形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178961999) 23 、《 普 通 照 明 用 双 端 荧 光 灯 能 效 限 定 值 及 能 效 等 级 》( GB190432020) 2《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194152020) 2建设主管部门有关建筑工程节能设计的相关文件、规定; 2建设单位有关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文件资料、要求。 评估主要原则 总平面布置原则 总平面布置在符合使用功能的基 础上,结合项目建设场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在建筑物布局、形态、间距、朝向方面按照建筑节能 设计标准进行规划设计。 设备选择原则 项目所有设备均选用国内工艺技术成熟、质量可靠、性能稳定、利用高效的节能型设备,以求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节水原则 选用合理的供水设施和质量较好的用水设备,选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在安装过程中保证给排水线路工程质量,防止跑、冒、滴、漏等,降低供水管网漏渗率。 节电原则 按照国家相关要求,积极采用高效节能的产品,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努力降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