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分度盘零件的加工工艺及钻4215ф10孔的夹具设计说明书内容摘要:
粗车 半粗 车 6 精车 Φ35 h6 外 圆 IT10 粗车 半精 车 Φ10H6 孔 IT8 粗车 半粗 车 精车 的油 槽 IT11 粗车 Φ22H7孔 IT8 粗车 半粗 注:根据表 210 的表注,将此表中所有公差按177。 1/2 分配 (二)拟定分度盘工艺路线 ( 1)定位基准的选择 1 、精基准的选择 根据该分度盘零件的技术要求和装配要求,选择分度盘大端面为精基准,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它们作为基准进行加工,即遵 循了“基准统一”原则。 分度盘 Φ 22H7mm 的轴线是设计基准,选用其作为精基准定位加工分度盘 Φ 110mm 外圆柱面和台阶面,实现了 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的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垂直度和同轴度要求。 在钻削均布圆周孔时采用 Φ 110mm 的轴心线作为精基准,做到了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的统一。 2 、粗基准的选择 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缺欠。 此处选择分度盘 Φ 110mm 轴线作为粗基准,可以为后续工序准备好精基准。 ( 2)表面加工 根据分度盘零件图上个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确定加工工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如表 23 所示。 7 表 23 分度盘零件各表面加工方案 加工表面 尺寸精度等级 表面粗糙度 加工 方案 大端面 IT8 粗车 — 半精车— 精车 小端面 IT10 粗车 — 半精车 3xΦ 9 孔 IT9 钻 — 铰 3xΦ 13 孔 IT9 钻 — 铰 Φ 22 孔 IT9 钻 — 扩 铰 Φ 5 孔 IT9 钻 4xΦ 10 孔 IT13 钻 — 铰 2xΦ 6 孔 IT9 钻 — 铰 油槽 IT7 粗镗 — 精镗 弧形槽面 IT13 铣 ( 3)加工阶段划分 该分度盘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可将加工阶段划分成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几个阶段 ( 4)工 序集中与分散 采用工序集中原则,尽可能在一次安装中加工许多表面,或尽量在同一台设备上连续完成较多的加工要求。 机械加工工序 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面后孔”的原则。 热处理工序 因模锻件的表面层有硬皮,会加速刀具磨损和钝化,为改善切削加工性,模锻后对毛坯进行正火处理,软化硬皮;零件Φ 110mm 外圆面和台阶面需进行淬火,由于零件壁厚小,易变形,加之加 8 工精度要求高,为尽量控制淬火变形,在零件粗加工后安排调质处理作预处理。 毛坯图 21 辅助工序 在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后各安排一次中间检验,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清洗和终检工序。 三 工艺路线的制定 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效率。 除此之外还应考虑经济效果,以便降低生产成本。 在综合考虑上述工序安排原则基础上, 列出了分度盘的工艺路线工艺路线方案: 工序 1:正火 工序 2:粗车大端面 工序 3:粗车大外圆 工序 4:钻 — 扩 — 铰Φ 22 孔 工序 5:粗车小端面 工序 6:粗车小外圆 9 工序 7:粗车台阶面 工序 8:钻Φ 5 孔 工序 9: 中间检验 工序 10:调质处理硬度 230~ 250HB 工序 11:半精车大端面 工序 12:镗油槽 工序 13:半精车小外圆 工序 14:半精车台阶面 工序 15:车削退刀槽 工序 16:钻 — 扩孔 4179。 Φ 10 孔 工序 17:钻 — 铰 3179。 Φ 1 3179。 Φ 3 孔 工序 18:铣弧形槽 工序 19:钻 — 铰 2179。 Φ 6 锥孔 工序 20:中间检验 工序 21:热处理 — 淬硬 40~ 45HRC 工序 22:精车小外圆 工序 23:精车台阶面 工序 24:去毛刺 工序 25:清洗 工序 26:终检 四 加工余量、 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零件材料为碳素工具钢,生产类型为中批量生产,可采用锻造中的自由锻造。 零件图如:图 4 42所示 10 图 41 主视图 图 42 俯视图 φ 10 的表面粗糙度都为 ,所以 钻孔:φ 9mm 扩孔 :φ 2Z= mm 铰孔:φ 10mm 2Z= 11 五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加工材料:碳素工具钢, =736MPa 加工要求:钻孔φ 22㎜ 机床:立式钻床 Z。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分度盘零件的加工工艺及钻4215ф10孔的夹具设计说明书
相关推荐
《计划投入施工主要机械设备》表的要求,有秩序的组织机械设备进场,机械设备必须在施工前检查保养好。 (五)劳动力准备 根据施工作业计划的要求,及时合理地调配劳动力,并对他用进行必要的入场教育。 (六)桩号测量定位的检查 桩施工前,要测量定桩位。 施工中为确保测量质量、桩位准确,每新施工一批桩,对桩位要进行一次复测,并对损坏的桩号标志点进行复核。 七、施工部署及管理 (一)施工部置: 针对本工程特点
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attention by the machinery industry and railway industries. Key Words: Manipulator PLC Inverter AC m 机械手的 PLC 控制 4 第一章 机械手机械结构 1. 1 传动机构 1.螺旋机构
度, i=1,„,6。 上式是 6个独立的显式方程,当已知该并联机构的基本尺寸和动平台的位置和姿势后,就可以求出 6个驱动杆的杆长。 这就是六自由度平台的逆解。 第 3 章基于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的鲁棒混合控制 六自由度液压伺服平台控制策略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平台铰接空间的控制方法,另一种是基于平台空间的控制方法。 本章主要是基于铰 接空间的控制器的设计
床 Z535 麻花钻 内径千分尺 08 以φ 25孔为精基准,攻 M22 螺纹 立式钻床 Z535 高速钢螺纹车刀 游标卡尺 09 以φ 25孔为精基准,粗铣、半精铣、精铣槽所在的端面 立式铣床 X53K W18Cr4V 硬质合金钢端铣刀 游标卡尺 10 以φ 25孔为精基,精铣 16的槽 万能铣床X61W 错齿三面刃铣刀铣槽 卡规、深度游标卡尺 (2)确定工序尺寸 查《机械加工余量手册》得
钳工 — 铣削 — 镗削 — 钳工 — 油漆 — 检验 6 夹具 设计 方案 专用夹具组成 : 底座 , 钻模板 , 压板 , 螺丝帽 , 钻套 优点 :钻模板是直接固定在夹具体上的,故钻套相对于夹具体也是固定的,钻孔精度较高。 但是这种结构对某些工件而言,装拆不太方便。 该钻模板与夹具体多采用圆锥销定位、螺钉紧固的结构。 对于简单钻模也可采用整体铸造或焊接结构。 第 三章 后机盖 工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