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督导人员训练之班组长管理培训教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产能通常以标准直接工时为单位。 生产力:表示主管是否成功使机器操作者达到既定的机器 产量之绩效标准(生产定额人),以及生产设备是否人力适当, 管理得当和停工时间最少。 生产力是由绩效(生产定额完成率)与设备利用率相乘而 得。 生产定额完成率=实际完成工作 /标准工作件数(生产定额) 人工设备利用率:设备作业实际时间与可利用时间之比 36 产能分为正常产能和最在产能 • 正常产能:指历年来生产设备的平均使用量。 • 最大产能:指生产设备所能产出的最大产量或所能安排的最高负荷量。 • 生产主管要对工厂的产能分析和控制,了解计划产能和实际有效产能之间的差距。 有效产能是以计划产能为基础,减去因停机和不良品所造成的工时损失及非直接加工所的工时损失。 停机时间包括机器维护、检验、待料等生产耽搁。 例: 某部门设备 6台,每周工作 6天,每天以两个班次生产,其最大可用的人工☆机器时数为: 6(台机器) 8(小时 /班) 2(班 /天) 6天(天 /周) 1(每机一人)= 576人工☆机器小时 /周 而在某周实际使用 450人工☆机器小时 /周 人工机器、利用率= 实际人工 .机器小时 450 最大人工 .机器小时 576 100= 100%= 78% 生产定额完成率= 实际完成工作量( 300件) 生产定额( 400件) 生产力=生产定额完成率 人工 机器利用率 100 = 75% % 100 = % 生产的目标并不是制造更多的货品供人购买,而是更多的机会让大家活得更有意义。 生产力测定 o 例 1: 一个五人作业小组,在一个月里生产了 500个单位量的产品,所花的劳力为 880个单位(这里采用的单位是小时, 5人 22日 /月 8小时 /日= 880人、时 /月),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得出以下两种计算结果。 ( 1)生产力= 500单位产出 /880单位劳力 = (单位产品 /人、时) ( 2)生产力= 500单位产出 /5个工人 = 100(单位产品 /人、月) 例 2: 假定第二个月这个小组生产了 600单位产品。 而所用的劳力为 800单位( 5人 20日 /月 8小时 /日=800人、时 /月)这时 生产力为: (1)生产力= 600/800= (单位产品 /人、时) (2)生产力= 600/5= 120(单位产品 /人、月) 以上所计算的都是一个测定期内单要素(劳力)的静态生产力,将第二个月的生产力与前一个月的相比较,显然两种计算方法都表明生产力提高了。 然而,这个例子的 动态生产率指数为: (1)生产指数= 600/800247。 500/800= (2)生产指数= 600/5247。 500/5= 只有在考察了动态生产力指数后,才能对生产力的变化有一个定量概念。 注意度量单位必须一致。 41 例 3:在例中,除了劳力投入外, 还考虑到材料投入这一要素,见表。 第一月 第二月 指数%数量 价格 数量 价格1. 产出(单位量) 500 1000 600 1000 1202. 投入(工人) 5 — 5 — 1003. 投入(工时) 880 15 800 15 4. 投入(材料) 1000 150 1250 150 生产率5. 每个工人产出( 1247。 2 ) 100 — 120 — 6. 每小时产出( 1247。 3 ) — — 7. 每单位量材料的产出( 1247。 4 ) — — 500 ( 1000 ) 600 ( 1000 )3 . 0 1 247。 3 . 0 6=0 . 9 88. 多要素生产率(用价格、成本衡量)降低 2 %880 ( 15 ) + 1000 ( 150 )= 800 ( 15 ) + 1250 ( 150 )= 42 生产标准化提高生产力 1. 产品标准化,减少产品的类型,有利组织大量生产。 2. 零件标准化,可提高零件的互换性。 3. 由专业的工厂和车间制造,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4. 机器工具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并为自动化提供基础。 5. 作业专业化,分配每个工人只做一种简单作业,以便于提高生产技能的熟练程度。 6. 流水装配法,由传送运送夹具和工件,使生产效率提高。 43 生产管理频率控制 (短时矩排程法 SIS) 对员工的上班时间,能一小时一小时的 控制, 将制造过程中未能符合规定标准 的作业暴露出来,促进生产主管人员全 力改善之,提高劳动生产率。 短时距排 程法最常用来分派工作的时距是一小时。 具体做法: 1. 对所有的工序测定时间,生产过程每个阶段都要有生产定额(产能)。 2. 决定每个工序适宜的工作量,根据工作量决定人力需求。 3. 根据每个工序时间决定生产过程从起点到终点要花多少时间。 4. 只有标准化或正规化的工作,才能利用短时距排程法 5. 进行员工互相训练,确保工作流程改变或员工请假时公司保持弹性。 6. 在每个班组前面挂每小时的看板,包括质量和产量(标准) 7. 对未能达到目标的数字用红色显示。 8. 相关部门人员及时跟进。 生 * 产 * 周 * 期 * 管 * 理 “生产周期 ” 简称 CT。 以控制和调配生产线上和 存货,谋求生产线之平衡,提高生产效率,使 生产经验,达成资金快速周转,降低生产成本 的目标。 这种方法可应用于生产,原料,资金 等周转率之计算,因此在同一型态的工厂,要 比较生产力之高低,评估公司在市场有竞争力, 也可应用 CT这一重要指标。 (2) 有关的设备 “ 标准 ” ◎ 工艺设备管理标准 设备的选用与采购评估 设备的安装与测试 设备档案清册的建立与维持 设备维修、保养作业规模 设备的报废手续 ◎工艺设备保养标准 设备机械、电气结构图 常见设备故障的紧急处理对策 保养设备维修项目 ◎工艺设备操作标准 操作所须工、模、夹、治具 简易问题与处理对策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其他工、模、夹、治、量具和管理、保养、操作标准 47 设备维护 建立消火体制 • 就是及时、迅速处理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