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社区管理方案内容摘要:

组成的规范论证会。 广泛性: 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用户辖区内各街道社区的工作方法也并不完全一致。 在广泛吸取各地经验和特点的基础上,我们以中央综治办规范业务流程为基础,抽象各地区的共性应用,归类建设 8 大类统一功能应用;同时对各地个性化的 X 创新应用提供扩展接口。 平台整体采用 8+X 模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推广性。 安全性: 社会管理涉及大量敏感保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运行,是系统建设的核心问题。 天阙社会管理信息系统自研发之初,周密的从网络、系统、运营三个层面考虑系统安全性问题,整合业界先进的安全产 品与技术,提供无忧的系统运营保障计划。 前瞻性: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管理的范畴也在瞬息变换。 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用户业务的简单罗列叠加,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是在把握社会管理创新内涵的基础上,综合了各种现有社会管理资源,通盘考虑社会管理发展趋势,并通过技术手段的资源整合、服务整合,最终建立一个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并能与社会管理的发展共同拓展外延。 社区警务是一种全新的社区治安方式,有赖于社区里的守法公民和社区警局共同参与。 它要求社区警官经常深入到社区群众中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也要求社区公众承担起解决自己问题的责任。 1.社区警务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警务战略。 它便于警察和社区居民团结协作,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犯罪、对犯罪的恐惧、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混乱、以及邻里关系恶化等问题。 这种思想既有赖于社区里的守法公民参予警务工作,以换取公众对警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有赖于解决当代社会问题,需要群众和警察解决思想,探求新的方法,致力于社区事务,而不是狭隘地把重点放在单个的犯罪事件上。 2,社区警务作为一种警务战略,首先需要警局里的每个人,包括一般人员和专业 警察,调查实际情况,以便对症下药。 这就需要警局里的每个人的思想发生根本性转变,理解采取新方法解决社区问题的必要性。 这种方法就是在自己的警务活动中招募群众参予其中。 社区警务要求警局授予社区警官更大的权力,对他们作为专门的职业警察的判断结论给予更多的尊重。 3.为实施社区警务,警局必须培养和发展一批担当社区警民联系的直接纽带的新型警官——社区警官。 作为警局解决社区问题的专家,必须从警车和无线电话网中走出来,在自己的辖区里,与其服务的群众保持经常的、直接的、面对面的联系。 4.社区警官的职责范围广,需要他 们与社区守法群众保持经常不断的联系,以便警民共同探求解决本地区社会问题的新方法。 公众作为志愿者参予其中。 作为专职的执法人员,社区警官不仅要参予快速反应,逮捕罪犯,而且更要关心广泛长期的社区警务方法,使警民共同努力全面提高本地区的生活质量。 社区警官,作为社区政府监察员,也须将社区的个人和组织与能提供各种帮助的公私机构建立联系。 5.社区警务意味着警民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这种关系有望消除人际关系的冷漠,同时也避免人们之间的过度警惕。 这种关系是建立于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而社区警官在其中则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促 使公众接受自己解决个人问题的责任义务,包括保持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那部分责任义务。 社区警务的这种转变,意味着对非紧急警务的报警的反应时间要延长,以便当地居民有时间来处理更多的小问题,从而使警局有更多的时间来协同社区居民解决紧迫的社区问题。 6.社区警务为警务活动增加了积极主动的因素,作为唯一的一周工作 7 天,一天工作 24小时的社区管理机构,警察必须保持对迫在眉睫的危机和犯罪事件的反应能力,社区警务扩大了其职责范围去应付当今社会变化,以保障将来社区成为更安全、更具吸引力的居所。 7。 社区警务迫切需要寻求一 种新的方式来保护和提高易受伤害者的生活 ——青少年、老年人、少数民族、穷人、残疾人、无家可归者等。 社区警务既吸收又扩大了以往警务改革的努力,例如犯罪防范以及警察与社区关系网,通过投入全部警力努力防范和控制犯罪,促进警民之间建立互相尊重和分担责任的协作关系。 8.社区警务提倡对警务技术的合理应用,并相信站在第一线的社区战斗群体,凭他们的集体智慧和经验一定能创造出解决当前社区所关注的问题的新方法。 9.社区警务是一个综合性的战斗集体,它包括警局里的每个人,形象警官作为警民之间在社区里建立联系的桥梁。 在警局 里,社区警务起着关键的作用,为警局提供关于社区的信息和帮助;为警局从社区招募社会的支持。 10.社区警务为社区提供分散的、个性化的警察服务,它认识到警察不能从外部向社区强加命令,必须给社区居民以鼓励,使他们把警察当作解决当前公共问题的力量源泉。 社区警务不是一种用完即可抛弃的战术对策,而是对警察的社会角色的全新思考,是方法论、哲学观,其能提供严密而有组织的方案,以便警局应付各种特殊需要。 四、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战略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 “十五大 ”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综合治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 这 既是公安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社区警务的理论依据。 在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这样高技术的环境里。 注重人际交流的社区警务活动,是我国警务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密切警民关系,发挥基层公安机关及社区内的基层保卫组织和人民群众最佳效能的根本途径。 (一)改革、完善派出所社区警务的运行机制 构建新时期派出所的警务模式,打破以往警务分散于各个户口段的传统做法,使警务组成合力,形成拳头。 其作法是根据派出所固定区的地理状况和新形势下的治安特点,将全所的户口段按相邻、串联的原则,划分为若干警务区,覆盖全界,形 成块块管理的警务格局。 警务区由若干警力混合编成,将本警区的治安工作全部承担起来,分块负责,分块治理,实行大包干。 派出所的干警要改变各种分工过细的作法,民警不再分治安警和户籍警,把原户籍警和治安警的工作总体设计,将侦查破案、治安管理、安全防范、街市巡逻、人口管理、群众工作、搜集信息等项职能融为一体,使干警成为全员化作战人员,既要掌握办案、检查、管理、服务等综合业务,还要具有较多的法律、业务素质,做到一警多能,一警多用,一警多责,使民警肩上有责任,脚下有地盘,全方位负责警区治安。 要坚持警务按 辖区地域组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密切干警与社区公众的联系,确保警区内一方平安。 派出所社区民警要按户口段分成责任区,其责任区根据地域大小、人口分布以及治安复杂程度划定具体区域范围,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型社区,并作为一个基础单元来实施治安管理,社区民警就是社区治安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 责任区民警的警务方式主要是下户段了解人口状况、组织社区防范、进行治安管理并担负部分案件的查办任务。 社区警察在其整个任务的实施过程中,与社区民众是否结成了密切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人际关系是社区警务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 有义务同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协作,参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警察与公众之间的信任、支持、合作是搞好社会治安、预防犯罪的基础,离开群众的支持与协作公安机关便是孤家寡人,社区警务的推行便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推行社区警务,实施社区防范工程,是我国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改善和密切警民关系,推进治安社会化,实现警民协作的根本措施。 (二)在我国公安工作基本方针的指导下,发挥以治保会为龙头的社区群众基层组织的强大功能,开展社区整体防控网络建设,实现社区内治安管理、犯罪预防的群防群治 公安机关以治保会为桥梁和纽带,可以把 广大群众广泛地发动起来,形成严密的治安防范网络,形成预防犯罪保障安全的铜墙铁壁,形成控制犯罪分子的天罗地网。 治保会还是警民联系的主要力量,通过它还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公安工作,理解公安工作支持公安工作,从而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血肉联系,在社区预防犯罪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 治保会是由群众推选出来的治安保卫工作积极分子组成的,因而它必然会成为团结和带动群众同社区内违法犯罪活动和治安灾害事故作斗争的领头人。 治保会为公安机关提供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有关情况和工作条件,要针对情况为公安机关出主意、想办法, 还要发动和组织群众,在人力、物力方面协助公安机关完成各项维护社会治安的具体任务。 创建安全社区的具体实践中派出所民警与治保会、居委会是主体。 要动员和组织社区内群众开展安全防范工作,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社会面、居民面和内部单位结合的社区整体访控系统,创造自发互助的社区氛围,增强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救助、自我防护为特征的治安自治,提高社区的整体防范能力,在社区治安防范、预防犯罪中充分体现全民皆警的社区警务宗旨。 (三)建立以社区帮教、调解组织为主 体的防范体系。 立足于教育、感化、挽救。 对帮教对象要大力加强思想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者要以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通过宣传、教育,使其能够悔过自新,同时还要尽力堵死社区内违法犯罪的渠道,为帮教对象创造重新作人的条件。 完善社区内的帮教机制,建立家长、教师、社区民警、公众志愿者相结合的帮教队伍。 在帮教前,要先摸清 “ 底数 ” ,掌握帮教对象的 “ 脉搏 ” ,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发掘和引发他身上的光点和亮点,最终达到转化的目的。 合理安排帮教对象的业余生活, 为他们寻找出路。 社区内的帮教队伍要关心帮教对象的生活、学习,关心他们的工作,积极想办法,合理安排好他们的业余活动,妥善安排他们的工作,使他们既可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同时也可以受到工作单位的约束,通过工作或劳动促进思想改造。 要建立和完善以社区民警、司法助理、居委会为主的社会调解机制,及时排解社区内的民事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加强对社区内暂住人口的管理,坚持 “ 谁主管,谁负责 ” 的原则,通过层层签定责任状的方法明确管理责任,调动社区内各阶层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 (四)发挥 户口管理的优势,实现对社区内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重点人口的计算机网络一体化管理我国的户口管理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公安机关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为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依法实施的户口登记、调查、统计和居民身份证颁发、查验的行政组织活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动态流动,我国户口管理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才能有利于新形势下对人口的管理。 建立社区内常住人口档案。 要对社区内的常住人口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分别登记,掌握社区内常任人口的基本情况; 建立社区内暂住人口基本情况资料档案。 由于人口的大流动,社区内的暂住人口、流动人口日趋增多,公安派出所要通过计算机时户口进行管理,掌握社区内暂住人口、流动人口的流人、流出情况,并时刻注意他们的流动情况; 建立社区内重点人口的资料档案、对于社区内有违法犯罪嫌疑、前科劣迹者进行重点关注,掌握他们的动向,预防其违法犯罪行为的实施或再犯,及时为公安机关提供真实可靠的情况资料; 对社区内已建立的人口资料档案,实现社区与社区之间、社区与公安机关之间、公安机关与公安机关之间的互联网,实现户口管理的全国计算 机一体化工作。 综上所述,在我国推行社区警务,应该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汲取和借鉴西方社区警务的成果,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社区警务战略。 社区警务系统是社区民警的基础业务平台。 它规范了信息采集、流程审核、任务管理、绩效考核等各种工作流程。 在此基础上,实现了 “ 抓小放大 ” 式精确管理。 “ 抓小 ” 即立足社区警务信息系统平台,对各类信息进行广泛收集、分析、筛选,精确定位 “ 重点信息 ” ,将有限的警力用在刀刃上; “ 放大 ” 即广泛借助于社会力量,将各种社会资源信息库导入社区警务信息系统 加以应用。 社区警务系统会根据自动触发或人工安排的方式,每天给社区民警派发工作单,详细描述当天重点人员管控、重大案件回访、不稳定因素排查、重点区域巡查等不同类别的工作任务列表,精确指导民警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社区警务系统全面覆盖了实有人口管理、案事件管理、出租屋管理、治安场所管理、境外人员管理等社区基层基础业务。 并与 P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实现对社区人口、场所、治安等相关信息进行展示、查询、统计及分析。 系统逻辑结构图 合作伙伴名称: 永泰软件有限公司 针对行业: 公安,政府 方案类别: 业务应用:指挥调度应用,勤务应用,警综应用 基础案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广东省公安厅、深圳市公安局、南昌市公安局等 解决问题 永泰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公安信息网络为基础,以为公安业务为核心,以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为支撑,以服务于公安业务管理、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的可视化为目标的重要信息化基础设施, 是地理信息技术与公安信息系统相结合的产物。 永泰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以公安部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平台为基础,建设主要包括指挥应用、警综应用、勤务应用、安保应用、预案应用、决策支持应用、社区警务应用、大情报应用、交警应用、消防应用在内的十大公安业务应用。 解决方案概述 永泰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适应当前各级公安机关建立高灵敏度、科学合理、全时空的 “动态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实现跨区域跨警种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实施扁平化勤务指挥模式,实现精确指导、精确打击,提高公安机关快速反应能力,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