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自评报告内容摘要:
果为支撑,以人才与学科建设、教育创新与依法治校、国际国内合作为重点,全面提升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全面推进和落实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教育创新战略和人才战略,努力建设综合性、 开放性、研究型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1.学校定位准确,规划科学合理 追溯山东大学的发展历史,综观山东大学的办学实力,展望山东大学的未来发展,可将 山东大学发展的目标定位概括为: 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 14 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需要,学校充分发挥文、理、工、医协调发展的学科优势,大力实施 “三大战略 ”,全面实现 “三个提升 ”,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和一流的研究生,努力向社会提供高水平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社会服务,力争到建校 120周年时,将山东大学建设成为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高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 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建设成为一所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山东大学的学校类型定位为 : 努力实现由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与跨越。 服务面向定位为 : 立足山东,面向全国、面向世界,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为 :坚持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为 : 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和一流的研究生,培养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国际视野、过硬的社会竞争力和创造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 学科发展定位是 : 学科综合,文、理、 工、医协调发展,形成山东大学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在基础理论研究和材料科学、先进制造技术、基础与临床医学、金融数学、生物技术、信息科学、工程热物理等领域,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人文社科学科要走出国际化的路子,在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努力实现 2~3个学科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处于世界一流水平; 20 个以上学科达到国家重点学科水平;一大批应用、交叉学科迅速崛起并成为山东大学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支撑力量;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点总量均进入全国高校前10 位。 山东大学的目标定位主要基于以下条件: 山东大学素以 文理综合的学科发展特色享誉海内外。 2020 年合并后的新山东大学,专业门类更加齐全,学科结构更趋合理,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已涵盖了十一大学科门类,学历人才培养体系日趋完善, “以文史见长,文、理、工、医学科协调发展 ”的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山东大学的综合性大学特征更加突出。 15 经过最近五年的发展,学校的师资水平不断提高,科研经费大幅增加,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多项国内外影响重大的科研成果,综合实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每年被 SCI、 EI 收录的论文数等重要学术指标均进入全国高校前列,可授予博士学位专业数达到 127个,在 校研究生规模超过万人,跻身国家 “211 工程 ”和 “985 工程 ”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已经具备了研究型大学的基本条件。 学校全面推进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力求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内的校际合作、校所合作、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拓展学校服务社会功能,实现学校对国际、国内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不断提升学校的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使山东大学的开放程度显著提高。 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国内外高等教育与科技发展的总趋势,是确立学校发展定位的基本依据。 从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看,要切实贯彻 “科教兴国 ”的发展战略,就必须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加快发展步伐。 而建立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型大学,使之成为高层次优秀人才和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是落实 “科教兴国 ”战略的重要步骤。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山东大学在实现规模扩张和注重质量提高的同时,应以较高的起点,承担起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精英教育的使命,积极向社会提供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不断增强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实力,努力实现由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的跨越,使学校成为国家优秀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创新的重要基地。 因此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山东大学立足自身优势,把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开放性、研究型的高水平大学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 2020 年 2 月教育部和山东省 人民 政府共同签署的共建山东大学协议,提出了山东大学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明确指出山东大学要建设成为研究型大学,要适应 21世纪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6 规划科学合理,实施顺利 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要使代表学校发展水平的主要学术指标进入全国高校前列,把山东大学建设成为我国特别是华东地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高新技术研究和成果 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开放性、研究型的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使之成为与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山东省乃至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事业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著名高等学府。 学校《 2020年行政工作要点》把这一要求确定为学校的总体奋斗目标, 从而确立了山东大学建设综合性、开放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定位。 山东大学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 “调整、改革、巩固、提高 ”八字方针,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紧紧抓住合校契机,瞄准建设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以 “融合 — 改革 — 发展 ”为主线, 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实现三校实质性融合的基础上,制定了《山东大学创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 2020~2020 年发展规划》、《山东大学 2020~2020年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和《山东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等规划性文件,并顺利付诸实施,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学位点大幅攀升,博士授权专业由 42 个增加到 127 个,硕士授权专业由 133个增加到 209个;全日制在校生由 5万余人,人才培养质量有所提高;科研工作成绩显著,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经费 由 7000 余万元增长到 亿,被 SCI 收录论文 数一直居全国高校前 10 位;我校科技园进入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确定的第一批21 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行列;以岗位聘任和岗位津贴制度为核心内容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深入进行;以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工程顺利实施;学校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顺利通过了山东省高校文明校园检查评估,获文明校园称号;大学文化建设取得阶段成果,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省部共建,学校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的行列;学校发展战略进一步明晰,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办学效益和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社会影响不 17 创新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发展 断扩大,被教育部誉为 “合校成功的范例 ”。 2020 年暑期,学校领导召开 ‚ 学校科学发展观 ‛ 读书班,认真总结了合校四年来的工作, 做出 “学校规划提前顺利实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的科学判断,并提出了落实 “三项 要求 ”,突破 “两大瓶颈 ”,实现 “三个提升 ”的 新阶段的工作要求和任务。 “三项要求 ”是 : 用更高的水准来定位学校今后的发展目标;用国际化的宽广视野,把山东大学放在全国和国际上比较,找差距,找动力,找资源;用更长远眼光看问题,有超前的意识和觉悟,抢占发展的先机。 突破 “两大瓶颈 ”,即着力突破杰出人才和重点学科两大瓶颈,加大杰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 度,加大优势特色学科的培养建设。 我校今后几年的战略重点是 “三个提升 ”,即提升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以此激励全校上下,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和创造力,保持学校强劲的发展势头。 2.教育理念先进,办学思路明确 为了增强学校的总体办学实力,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山东大学认真总结百年办学的历史经验,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围绕创建国内外知名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创新教育理念,明确办学思路,强化 质量意识, 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 1) 大学的使命与责任。 21 世纪大学的使命与责任是, “担承 社会责任,致力学术繁荣,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培育民族中坚,服务社会发展,探求科学真理,引领文明进步 ”。 ( 2) “以人为本、以教师学生为中心,以学术为主导 ”。 对学校管理和服务工作,强调关注学生、关注学者、关注学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倡导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 3) 人才培养职责和目标。 展涛校长特别强调,山东大学把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生的培养作为学校的第一使命,把教学工作视为校 18 长、院长、教师的第一天职,把教学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山东大学的人才培养 目标是,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国际视野、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与创造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 ( 4) 新型人才和管理理念。 树立学生队伍、学者队伍、管理队伍和服务支撑队伍 “四支队伍 ”都是人才的大人才观,建立 “规范高效,反应迅捷 ”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求管理干部 “敬业、务实、协作、创新 ‛ ,对广大干部提出 “不发展就是不称职 , 不团结就是不称职,不廉政就是不称职,师生不满意就是不称职 ”的工作要求,确立了 “实施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科学治校,构建平安校园、节约型校园、和谐校园 ”的治校方略。 这一系列先进的办 学理念,引领了学校的发展。 展涛校长积极倡导和大力 推动 实施的实现 “三个提升 ”、全方位开放式办学、学生和教师 “三种经历 ”以及服务山东行动、教育拓展、暑期学校、依法治校等先进办学思想理念和举措,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好评,也促使学校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2020 年获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单位; ——2020 年被团中央、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首批大学生素质拓展试点高校; ——2020 年获全国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2020 年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八所高校之一); ——20 2020 年两次 被确认为 山东省 “做出突出新 贡献,创建新经验的内审机构 ”; ——2020 年荣获教育部全国教育审计工作先进集体; ——2020 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 ——2020 年荣获山东省 “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称号; ——2020 年我校被山东省政府授予 “资源节约型先进单位 ”; ——2020 年我校成为山东省首批 “依法治校示范校 ”和全国拟表彰的六所 “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 ”之一。 19 实施三大战略,实现三个提升 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是大学办学实力的重要体现;较强的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较高的国际化水平,以及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的高质量的各层次人才培养,是高水 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 进入新世纪以来, 围绕建设综合性、开放性、研究型的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山东大学把提升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大力提高各层次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增强学校的总体办学实力,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 为了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我校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大学的要求, 规划实施了人才战略、教育创新战略和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 以提升教师整体水平为核心,延揽和造就杰出学者,打造山东大学学术品牌;以教育观念更新为先导,通过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 实现学校资源的优化 配置 ,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和一流的研究生;以合作共建为手段,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内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机遇和潜能,努力拓展学校发展空间。 以 “三大战略 ”促进学校的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 “十五 ”、 “十一五 ”和更长时间的建设,到 2021 年即建校120周年时,实现建设综合性、开放性、研究型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总体发展目标。 ——“十五 ”期间 ,通过加强办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科研基地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 ,建立起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实力强大、文理工医协调持续发展的总体格局,使代表学校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进入全国高校前 20 名,为创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和推动学校第二个百年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这一规划目标已经提前顺利实现。 ——“十一五 ”期间,积极适应 21 世纪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使代表学校发展水平的主要学术指标进入全国高校前列,初步建设成为一所综 20 明确教学思路,强化质量意识 合性、开放性、研究型的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大学。 ——再经过大约 10年的建设, 到 2021年即建校 120周年时,将山东大学建设成为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高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建设成为一所 综合性、开放性、 研究型的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 山东大学高度重视本科教学,把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生的培养作为学校的第一使命,把教学工作视为校长、院长、教师的第一天职,把教学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 近五年,我们深入贯彻 “巩固、深化、提高、发展 ”的工作方针,于 20 2020 和 2020 年三次在全校开展了教育教学工作思路的大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学校召开两次全校教学工作会议,先后制 定 实施了 《山东大学本科教育创新举措(一)》和《山东大学本科教育创新计划。山东大学自评报告
相关推荐
— — 2 粉土 — 10 3 黄土状粉土 4 黄土状粉土 3 12 5 粉土 14 6 砾石 18 7 粉质粘土 8 粉质粘土 9 粉细砂 10 粉质粘土 持力层及桩长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地层剖面图分析,结合土层的特点,桩端设在 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这样可以较好的发挥桩端阻力,也可避免场地岩性变化大可能造成建筑物沉降的不均匀。 初步设定有效桩长为。 以第 9
进行教育,不把满足学生写好作业、听 教师的话当作评价一个好学生标准。 研究内容 ( 1)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编排 科学、恰当的排编小组组员,以便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让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其极大的作用。 ( 2)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时机对合作学习的影响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化,培养学生在新的情景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与别人交际信息的能力。 任务( Learning task)即“以任务为导向”,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语言完成某一交际任务。 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吃透教材,制定出明确合理、操作性强的任务,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中。 情景( Situation)即以“情景为线索”。
动化和智能化的领先水平。 统一标准 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必须统一标准,系统建设在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及地方标准的建设要求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系统架构,在同一的标准框架下实现统一部署、资源共享、平台共用,构建全网各种设备接入、各子系统互联互通、区域视频信息系统互联共享的可扩展规模和升级应用的视频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选择的产品已根据安全生产的技术要求和国家安全标准进行独立设计,完全可以满足
自查自纠实施方案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8 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要求 检验方法 备注 主控项目 模板承载能力 模板应根据其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情况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第承担浇灌砼时的上部荷载、侧压力及施工荷载,楼层的模板支架立杆应上下对准,并铺设垫板。 对照模 板设计计算 书和施工方 案观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