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盐红四方生产实习报告内容摘要:

、加工助剂、抗冲改性剂、热改性剂、填料、阻燃剂、杀虫剂、发泡剂、烟雾抑制剂和各种颜料。 乙炔生产工段 工艺原理 6 乙炔性质: 纯乙炔为无色无味的易燃、有毒气体。 而实际生产中由电、石制的乙炔因混有硫化氢 H2S、磷化氢 PH砷化氢 ,而带有特殊的臭味, 有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熔点( ) ℃ ,沸点 84℃ ,相对密度(82/4℃ ),折射率 ,折光率 ( 0℃ ),闪点(开杯) ℃ ,自燃点 305℃。 在空气中爆炸极限 %%( vol)。 在液态和固态下或在气态和一定压力下有猛烈爆炸的危险,受热、震动、电火花等因素都可以引发爆炸, 因此不能在加压液化后贮存或运输。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丙酮等有机溶剂。 制备乙炔的方程式:主反应式: 2 2 2 2 22 ( )C a C H O C a O H C H    副反应式: 223342322 2 23 2 23 2 222 2 23 2 2()2 ( )6 3 ( ) 26 3 ( ) 24 2 ( )6 3 ( ) 2C aO H O C a O HC aS H O C a O H H SC a N H O C a O H N HC a P H O C a O H P HC a Si H O C a O H SiHC a A s H O C a O H A sH           其中 次氯酸钠液清净的原理如下 : 2 2 43 3 44 N a C l O H S H S O 4 N a C l ?4 N a C l O P H H P O 4 N a C l+ ++ + 主要设备 : 乙炔发生器按压力分类:低压式 —— 压力于 ,中压式 —— 压力为 ——。 乙炔发生器严禁安置在锻打、铸造和热处理等加工车间和正在运行的锅炉房内,不应布置在高压线下和起重机械滑线处,也不准布置在靠近空气压缩机处、通风机的吸口处、避雷针接地导体附近以及可能由高处上方(如烟囱、高空作业点等)飞出烟火和受坠落物打击处。 乙炔发生器与明火、散火花的地点、高压电源线以及其它热源应保 7 持水平距离 10m 以上。 发生器的构造应当保证器内的所有气体能够完全释放出来,以便在重装电石之前能够把剩余空气吹净。 应装设必要并符合要求的女装装置,安全装置有阻火装胃、防爆泄压装置及指示装置等。 安全装置的装设部位应符合要求。 发生器的进料方式:进料时,电石上进,水下进;废渣由下排除,混有 H2S,PH3杂质的乙炔气体由上口排出进入气液分离器。 2 .冷却塔 : 散热装置,气体下进上传出,冷却水上进下出,冷却气体 3 .气液分离器 : 气液分离器 可安装在气体压缩机的出入口用于气液分离,分馏塔顶冷凝冷却器后气相除雾,各种气体水洗塔,吸收塔及解析塔的气相除雾等。 : 乙炔气由冷却塔顶部出来进入水环泵,加压送入 1清净塔和 2清净塔,用次氯酸钠溶液直接喷淋,使粗乙炔中的 PH H2S 等杂质氧化成 H3PO H2SO4 等酸性物质。 :用 10%14 的碱液出去乙烯气体中所含有的酸性气体杂质。 气体下进上出,碱液上进下出 6. 冷凝塔:利用管外的喷淋水部分蒸发式吸收盘管内高温下气态制冷剂的热量而使管内蒸气逐渐由气态变为液态。 气体上进下出,管外水喷淋。 生产流程 乙炔发生 系统 乙炔冷却系统 乙炔气柜 乙炔加压系统 乙炔清净系统 次钠配制系统 乙炔中和系统 乙炔冷凝系统 操作工艺参数 表 2241 乙炔工段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电石粒度 mm ≤ 50 发生器温度 ℃ 80~ 90 发生器压力 KPa 3~ 13 8 氯乙烯 工段 生产原理 主反应如下: 22 2 2 3H g C lH Cl C H C H Cl  反应温度为 80~ 180℃,催化剂主要为活性炭,转化率为 90%左右。 主要设备 转化器:为乙炔与氯化氢反应的场所,内装有活性炭和 HgCl2 作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 80~ 180℃ . 发生器液面 (液位计 )% 40~ 70% 正水封液面 (液位计 )% 5~ 25% 逆水封液面 (液位计 )% 50~ 70% 安全水封液面 (液位计 )% 100% 15~ 85% 气水分离器液位 (液位计 )% 30~ 70% 清净各塔液位 (液位计 )% 30~ 70% 乙炔总管压力 KPa ≤ 60 乙炔总管温度 ℃ ≤ 40 次氯酸钠 有效氯 %~ % pH 值 7~ 8 中和塔碱 NaOH 浓度 5~ 15% Na2CO3 浓度 ≤ 10% 乙炔质量 纯度 ≥ % S、 P 含量 无 9 组合水洗塔:经分离后的混合气体仍含有部分 HCl,通、过组合水洗塔除去。 组合水洗塔分三层,底层得到浓酸,中层得到稀酸,上层进一步用水稀释。 碱洗塔:碱洗塔作用为进一步除去少量的 HCl 杂质。 除汞器: HCl 和 C2H2反应是以 HgCl2作为催化剂, HgCl2常温下即会微量挥发,为防止 HgCl2 在转化温度下挥发离开反应器造成污染,用装有活性炭的除汞器吸附挥发出的HgCl2。 除汞器内活性炭每两年换一次。 工艺流程 将乙炔与氯化氢按规定的分子配比在混合器里充分混合后,经过混合气冷却器和酸雾分离器进行冷冻脱水。 将经过冷冻脱水后的混合气经混合气换热器和混合气预热器加热后 ,进入固定床式转化器,经氯化高汞触煤催化 , 转化成粗氯乙烯气体。 将粗氯乙烯气体经脱汞器脱汞、氯乙烯冷却器冷却后进入脱酸塔和组合塔中,用水吸收生成 31%盐酸。 被除去大部分氯化氢的粗氯乙烯气体进入水洗塔、碱洗塔进一步净化洗涤 ,除去氯化氢气体、二氧化碳等酸性物质后 ,送往压缩岗位。 在盐酸常规解析系统中,将脱酸塔和组合塔吸收生成的 31%盐酸进行解析。 解析出的氯化氢气体,送往混合脱水氯化氢总管;解析后生成的 19%22%稀酸,一部分被送入脱酸塔和组合塔再次循环吸收生成 31%盐酸;另一部分进入盐酸深度解析。 在盐酸深度解析系统中,将 19%22%的稀酸解解析 2%以下的稀酸 ,并送水洗塔再次循环使用,解析出的氯化氢气体送回氯化氢总管。 工艺参数指标 合成气含乙炔:≤ % 水洗塔出酸浓度:( ~ ) % 水洗塔浓酸液位:( 30~ 80) % 碱液含碳酸钠 10% 10 单体含乙炔 ≤ 10ppm 合成气含氯化氢: 3~ 7% 稀酸循环槽液位 30~ 80% 碱液含氢氧化钠 5~ 10% 氯乙烯聚合工段 生产原理 反应方程式: 2= Cn C H C H C l  加 聚 反 应 2 n( H C H C l ) 具体作用原理: 氯乙烯在引发剂的作用下的聚合反应。 采用的聚合方式为乳液聚合。 乳液聚合 是生产糊树脂的方 法 ,通 常采用 水 溶性引发剂 ( H2 O2 或 K2 S2 O8 等 )。 把氯乙烯 单 体 、水溶性引 发 剂 、水 、乳化剂 及 非离子 (85 %~ 90 %) 时停止聚合反应 ,聚合物胶乳经喷雾干燥 ,即得产 品。 回收未 聚合单体 主要设备 1.聚合釜 聚合釜采用下传动底伸式两层三叶后掠式搅拌器。 由于搅拌为底伸式,可以杜绝顶伸式长轴下部与轴瓦产生塑化片而影响产品质量的弊病。 两层三叶后掠式搅拌器增加了轴向转动力,克服了一叶后掠式搅拌器轴向循环量不足的缺点,使聚合体系轴向混合均匀,有利于改善树脂的颗粒度分布,和釜内的温度分布,提高釜的传热效率和产品的内在质量。 轴封采用双端面机械密封,为了防止树脂颗粒进入机械密封内而导致机械密封的损坏,在机械密封的上端面和釜之间装有节流套筒,具有一定流速(大于 PVC 粒子的沉降速度)的无离子水从节流套筒的间隙中进入釜内,从而起到保 护机械密封的作用,同时也起到向釜内注水的作用。 该釜内安装有四根与釜底部固定的圆形套管式挡板,与釜壁无任何固定点,以避免釜 11 内出现死角。 釜的夹套采用半圆管焊接在釜的外壁,这种半圆管式夹套可以克服隔板式夹套冷却水产生短流现象,提高了冷却水流速,有效地提高了釜的传热系数。 同时半圆管式夹套有对釜壁起到加强作用。 图 2221 聚合釜示意图 汽提塔 塔式气提是采用蒸汽与 PVC 浆料在塔板上连续逆流接触进行传热,使 PVC 浆料中残留 VCM 被解析出来,从塔顶带出,浆料从塔底送出。 高温物料在塔内短时间内的连续操 作,既可大量脱除和回收 PVC 浆料中残留的 VCM 单体,又较小影响产品质量,从而满足了大规模高标准的生产要求。 离心机 离心机是利用惯性离心力分离液固相非均相混合物的设备。 它与旋液分离器的主要区别在于离心力是由设备本身旋转产生的。 由于离心机可产生很大的离心力,故可用来分离一般方法难于分离的悬浮液或者乳浊液。 工艺流程 由上一工段过来的氯乙烯单体进入单体计量槽,再与水同时通入聚合釜,向釜内加入分散剂催化剂,再釜内,单体进行聚合反应,再进入单体回收罐,未反应的单体将被输送回到原料入口,生产出的产品 PVC 将被输送到下一工段,进行干燥处理。 12 操作工艺参数 乳液种子粒径: ~ 汽提 Vcm: 8000ppm→ 2020ppm 干燥后 Vcm 残留量: 5ppm 聚合度: 7002020 聚氯乙烯分子量:( 700~ 2500) *氯乙烯单体分子量 干燥阶段 生产原理 在旋流干燥糊树脂过程中,树脂颗粒在气流中的运动分为加速运动阶段和等速运动阶段。 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