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种套养的项目建议书内容摘要:

日照百分率都超过 45%;年总 辐射 1106千卡/平方厘米,夏季最多,占 38%,冬季最少,占 15%。 气温 年平均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 2020 年 7 月 21 日),极端最低气温- ℃( 1972 年 12 月 15 日, 1977 年 1 月 30日)。 全年中 1 月气温最低,平均 ℃, 7 月最高,平均 ℃,平均温差不大,为 ℃。 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垂直差异大,海拔每升高 100米气温递减 ℃ 降水 宁强县年平均降水为 1178mm,四季降水分布不均,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 46%,春季占 22%,秋季占 28%,冬季仅占 4%左右。 5- 11 月为多雨时段,降水量达 ,占年总量的 85%, 12 月至翌年 4 月总降水量 ,占全年的 15%,是本县的枯水季节。 降水平均天数为 119 天,占全年总天数的 %。 霜 青木川海拔千米以下平均初霜日为 11 月 19 日,终霜日为 3 月 16 日,全年无霜期 247天。 地貌 马家山自然保护区受秦岭纬向构造和巴山弧形褶皱带的影响,山峦起伏,沟谷发育,从地形地貌上说,属典型山地。 境内断裂及褶皱构造发育明显,岩石风化破碎,形成软弱结构面和褶皱山地。 总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呈斜面山岳 地带。 水文 马家山保护区地处秦岭南坡,区内有嘉陵江的支流金溪河和广坪河流过。 由于在金溪河流域内未设水文站在,区内缺少水文资料。 现根据收集到的《宁强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报告集》( 1986 年),摘录有关保护区的部分描述如下: 水系分布 区内水系分布呈平行分布,主要有金溪河的支流中梁沟河,平沟河、黄河沟、屠家河,金溪河是嘉陵江的支流,在保护区内由北向南流过,区内长度 18 公里,流域面积 90 平方公里。 其次为广坪河的支流后沟河,区内长度约 3 公里,流域面积 12 平方公里。 河流径流季节变化较大,夏秋季河水径 流量大,冬春季径流量小,但没有出现过断流现象。 水质 通过在本区进行抽样化验显示:水的化学性质属重碳酸盐型钙组Ⅰ、Ⅱ型。 水的酸碱度 ph 值在 - 之间,属中性水。 硬度平均为 4 /l,为软水。 通过对水的化学成分化验,耗氧量、氮、氨等有机质和酚、氰、砷、汞、氟、铬等六项化验均达到一级。 水土流失 由于保护区花岗岩、片麻岩等古老岩石分布较大,表层风化、土质松散,基岩透水性弱,容易发生土石滑坡和水土流失。 保护区水土流失主要集中靠近南部地区的低山,但水土流失并不严重。 水资源利用 马家山保 护区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 农业生产主要是灌溉农田。 地质 保护区属秦岭山地槽褶皱带南缘,为绢云母绿泥石钙石英片岩,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比较强烈,褶皱紧密,岩层变质,断层及次级构造充分发育,褶皱以复式批向斜为主,走向呈北东向,主要断层以北东向为主。 土壤 保护区内土壤主要以黄棕壤为主,约占保护区面积的 95%。 其次是潮土和少量水稻土。 其形态为: 黄棕壤:是保护区分布的主要土壤,成土过程以粘化和腐殖质积累为主,多为弱酸性。 表层灰棕色,疏松多孔,里层黄棕色或淡黄色,坚实粘重,块状和棱块状结构,结构面上有较多的暗棕色铁锰胶膜,少量铁锰软结构。 主要分为普通黄棕壤、生草黄棕壤、粗骨性黄棕壤、普通黄褐土、粗骨性黄褐土五个亚类。 潮土和水稻土在保护区分布很少,主要在保护区低海拔地区。 植物资源 保护区植物以凉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树种为主,与中亚热带相比较,常绿阔叶木本植物的种类成份的种群数量比中亚热带少,但比暖温带要多。 植物构成不仅是一些典型的亚热带植物的分 布界限,而且还是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性的汇集地。 二、水资源与开发 我们目前开发的水能资源仅占总量的 30%,我们县上的水能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 从理论上讲,我们的水能资源总共有 万千瓦,单条河流可开发 1000 千瓦和 2020 千瓦以上的各有6条、 5000 千瓦以上5条,开发潜力很大,当然我们也在研究这个问题,如何将水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我们在 十一五 期间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我们考虑:一是要做好县境内的水能项目论证立项和其他准备工作,进一步制定宽松优惠的投资政策,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二是按照全县 十一 五 发展规划,有计划梯级开发。 三、社会经济状况 在保护区内,土地和山林存在着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所有制。 核心区的山林为国有林,缓冲区和实验区中存在一定的集体林。 集体的山林按国家政策规定划给每户一定的自留山,主要解决村民烧柴、使用零星木材。 村民自用材必须按照用途、用量提出书面申请,经村组注意见报乡政府,在县林业局下达的采伐计划内审批,并由林业站设计,收取育林基金后发给采伐证,进行采伐。 保护区的农耕地为集体所有。 村民委员会按照本村的土地面积、人口数量、劳动力,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分户签订承包合同。 村民在 承包期内每年必须按规定数额向国家缴纳农业税和公购粮。 青木川镇为全县最偏僻的乡镇,由于地处深山,有一半的村组不通公路,人口稀少,居住分散。 农作物的产量低而不稳。 山林被划为保护区的面积,不能开发和利用,只能利用一些土特产品,而且不能成规模。 全镇共有村民 1680 户 7268 人,全年的经济总收入 5414660 元,人均纯收入 745元,村民的生活处于贫困线以下。 人口数量:社区人口数量相对比较稳定,保护区内的人口数量有所减少,一是因为计划生育;其二是因为富裕人口向低山区的地方迁移。 经济收入:社区的经济收入由农业 、林副业和其它收入组成。 农业收入:主要是粮食、油料和养殖业(包括饲养猪、牛、羊、鸡、蜜蜂)等收入。 林副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