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高产油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油茶优良无性系种植推广与示范科技项目申报书内容摘要:

至微酸性,适合松、杉、油茶、油桐等林木、药材生长。 横县具有适合种植高产油茶的自然条件。 横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为 毫米,夏长冬短,无霜期长,少见冰雪,这些特点,最适宜于喜温作物的生长。 横县群众有种植油茶的传统。 横县油茶生产始于上世纪 50 年代。 建国前,横县油茶生产处于半荒芜状态。 建国后,在原政务院《关于发动农民增加油料作物生产》的指示下 ,对荒芜的油茶进行了垦复,在镇龙、校椅、陶圩、附城、莲塘、马山、百合、云表、那阳、南乡、飞龙、平朗、平马、良圻、六景、灵竹等 16 个乡镇 109 个行政村种植油茶。 但由于经 11 济落后,物质匮乏,科技水平低,油茶生产处于原始耕作状态,油茶造林分散,苗木大多为实生苗,油茶林品种单一、老化,经营管理粗放,主要靠“人种天养”,以改油茶产量低,平均每亩茶籽产量只有 10 公斤左右,茶油产量 公斤。 由于乱砍滥伐,木林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油茶生产跌入低谷,不少立地 条件较好的油茶林,被改种比较效益好的果树或其他经济林、用材林,油茶 面积锐减。 目前,还有云表镇亚陂、龚村、山口等一点老化、稀疏的油茶林。 目前正面临油茶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有国家的惠农、扶农、支农、强农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从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发展油茶生产的前期投入的好规划、计划、办法,相信油茶生产一定得到较大的发展。 横县地理位置优越。 铁路、高速公路、二级公路、黄金水道纵横交错, 17 个乡镇都通水泥路, 302 个行政村有 214 个通四级路。 交通便利,商品流通运输顺畅,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在看到有利发展油茶产业的同时,也有存在不利的制约因素。 一是宣 传不到位。 油茶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茶油具有优质食用油全部功能特性,其化学组成、脂肪酸比例与橄榄油相似,一些指标还要高于橄榄油。 然而人们对橄榄油特性的认识都远远高于对油茶的认识,一般认为橄榄油是高品质油,而对茶油的认识和了解甚少,甚至处于陌生状态,国际市场认知度极低,这与长期以来人们对油茶停留在自产自用和宣传上的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二是油茶新造林和老林更新改造的前期一次性投入很大,一般每亩投资约 1500 元左右;高接换冠,每亩成本约 2020 元左右。 如此高的前期投 12 入,一般农民难以承受。 三是在油茶产业发展中,虽然中央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地方由于财力限制,对油茶的发展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四是山地经营权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人少山地多的农民以把山地租赁给开发商发展商品林,且承包期较长,有 10年、 20 年、 30 年,甚至 50 年不等。 开发商前期投入较大,不舍得改造转产油茶,直接影响油茶产业的发展。 农民无山地经营权,只能眼巴巴地等待每年每亩 10 元 — 50 元左右的地租,收入很低,增收难,党和政府发展油茶的惠农政策难以享受。 这是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第五章 建设方案 (一)规模目标:本项目计划到 2020 年建成 1 个优质高产油茶原料林示范基地,面积 1 万亩,种植后 5— 6 年盛果期产油茶 400 吨,年销售收入 2020 万元以上。 建成 1 个培植优质高产种苗和实验园, 200 亩;引导1 个龙头企业,建成 1 家上规模的油茶加工企业,形成 1 个产、供、销为样板的产业链;以此基地为示范,带动、推动横县油茶产业发展 20 万亩规模。 (二)目标实现分“三步走” 第一步:( 2020 年至 2020 年) 建设示范点 在横县马山乡首先搞 2020 亩高产油茶示范点,由区林业厅提供苗木。 做到以点带面,稳妥 推进,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导作用,为油茶产业发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创建模式。 示范既包括推广应用的油茶新品种、新 13 技术、新标准、新的种植模式和种苗培育等,也涵盖油茶专业合作组织,完整经济联合体和油茶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 在平马镇或石塘林场建设 1 个 200 亩的培育优质无性系苗木和实验对比园,以提供全县油茶发展对苗木的需求。 第二步:( 2020 年至 2020 年) 在马山乡实现种植高产油茶林面积 1 万亩。 第三步:( 2020 年 — 2020 年) ①全面推广油茶良种种植,全县新造油茶林面积 20 万亩。 ②引导 1 个龙头企业建设 1 个规模型油茶加工企业。 年加工茶油 万吨,茶油精炼加工率达到 80%以上,形成资源充裕、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合理、市场竞争力强的油茶产业良好格局。 (三)建设模式 积极探索建成油茶规模化生产新模式,形成公司 +基地 +农户的紧密关系,以科技为依托,建立示范基地并与农户结合;采用以油茶基地为载体,将企业、基地、农户结合在一起的经营方式,为油茶大面积种植和新品种造林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四)技术支持,依靠科研院校的油茶产业发展相关的研究成果,开展良种选育,栽培丰产技术,油茶提取及深加工技术等。 第六章 销售方案 横县内主要油料作物是花生,历年花生种植面积最高是 1969 年 87782亩,产量 万公斤,产油 万公斤,人均 5 公斤左右。 种植花生面积、产量逐年减少,靠经销商从外地购进花生油、豆油以及动物油补 14 充,茶油极少。 横县是一个人口基数大县, 120 多万人,按中国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 18 公斤,接近世界平均 20 公斤的水平,全县则需 万吨,这是一个广阔的消费市场。 到 2020 年,如实现种植油茶 20 万亩,年产油茶 万吨,仍然供不应求。 由于我国人均植物油占有量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预计未来植物油消费将继续 保持高速增长。 组建新型、高效、环保、技术全面的油茶基地及营销,由合作社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向县内外市场,以实现优质油茶产品上台阶、上规模,加速推进油茶产业发展进程。 第七章 项目效益 根据《国家规划》对油茶主产区(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区)现有油茶良种测产每亩在 35— 50 公斤,有的亩产油茶已达到 75 公斤,茶油销售价每公斤 50 元。 横县实施种植高产油茶 1 万亩示范基地,平均亩产油茶40 公斤,种植后 5— 6 年,年产油茶 400 吨,总收入 2020 万元;带动全县新造 20 万亩高产油茶林,平均每亩产油 40公斤,年产茶油 万吨,销售收入 4 亿元。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根据广西林业厅提供的投资表明,油茶种植后要 5— 6 年才进入盛果期,前期投入较大,高标准营造一亩油茶林要投 1500 元以上。 建设种植高产油茶示范基地 1 万亩(含育苗实验园)需要投入 1600 万元,带 15 动全县发展 20万亩高产油茶需要投入 3 亿元。 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