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内容摘要:
分析科研课题及论文研究的子课题。 ( 2)收集查阅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最近研究状况及方法的资料。 ( 3)制定研究方案,准备调研的表格材料等。 2.踏勘、调研及收集数据科研阶段 ( 1)踏勘、调研,发放调查表。 ( 2)收回调查表格,整理调研的基础资料。 3.论文撰写 ( 1)整理调查表数据,用图表等形式直观表现数据。 ( 2)根据原始数据以及图表,得出客观的调研结果。 ( 3)分析讨论,探讨指定子课题的科学规律 ,得出结论。 ( 4)总结经验和不足,对后续科研工作提出建议。 论文字数不得少于 10000 字,参考文献不得少于 10 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 2 篇。 四、基本阶段及时间分配 表 1 序号 阶段名称 时间分配 (周 ) 1 现场踏勘调研 2 2 开题报告、文献翻译 4 3 设计方案一草 2 4 设计方案二草 2 5 设计方案正图 4 6 答辩及资料整理归档 1 合 计 15 表 2 序号 阶段名称 时间分配 (周 ) 1 现场踏勘调研 2 2 开题报告、文献翻译 4 3 拟定论文提纲 2 4 论文初稿 4 5 论文审定稿 2 6 答辩及资料整理归档 1 合 计 长沙理工大学 土木与建筑学院 705 五、能力培养与建议方法 表 3 序号 能力要素 建议方法 1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 选择与生产、科研任务相结合的实际题目, 并 完成一个真实的小型课题或大课题中的一个完整的部分;鼓励学生在得到 设计院 支持的条件下,从 设计院 的实际需要中选择题目,直接到 设计院 进行设计 ,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方案设计能力 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 3 文献综述的能力 查阅参考文献不 低于 10 篇,其中外文文献要在 1 篇以上,通过开题报告的训练,以提高文献综述的能力 4 外文翻译能力 通过完成与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内容或所学专业相关的4000 左右汉字的外文资料翻译。 译文要求准确,文字流畅 5 计算机应用能力 通过计算机绘图,运用规划及 PS 软件,以提高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6 设计图纸 通过毕业设计绘图要求的训练,提高学生规范绘图,提高设计图纸质量的能力 7 团队协作与人际关系 通过方案的协作、讨论和社会调研,提高团队协作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8 设计说明书撰写水平,文 字表达,条理性与 逻辑性 通过不少于 10000 字的设计说明书的撰写、整理训练,提高文字撰写水平和文字表达的条理性与逻辑性能力 8 创新能力 通过毕业设计,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综合贯通,在所学基础上进行方案创作,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六、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论文)必须经过“审阅”、“评阅”、“答辩”三个环节,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分别写出评语并给成绩,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 40%、 30%、 30%。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采取五级记分制:优秀( 90~ 100 分)、良好( 80~ 89 分)、中等( 70~ 79 分)、及格( 60~ 69 分)、不及格( 60 分以下)。 成绩应成正态分布,优秀等级一般控制在 15%以内。 七、其它 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环节和时间分配可由指导老师根据具体课题进行调整,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完成后,学生要按要求改正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错误,按要求装袋,交指导教师。 长沙理工大学 土木与建筑学院 706 “建筑学专业 毕业设计 ”教学大纲 大纲执笔人:冒亚龙 大纲审核人:许建和 课程编号: 0813202045 英文名称: Graduation Project 学 分: 15 总 周 数: 15 适用 专业 : 建筑学 先修课程: 生产实习 一、目的 毕业设计是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设计理论和专业技能学习的深入、综合、提高的过程,又是全面、系统、深化、拓展知识和强化专业技能、技巧训练,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国内外建筑市场,适应工程设计管理体制要求,达成专业培养目标,检验五年来教学成果和学习质量的重要方法和过程,它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开拓性、综合性和过程性。 培养学生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建筑设计的能力 ; 进一步扩展和深化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强化建筑师的基本训练,培养建筑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毕业设计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内容 1. 调查研究、文献检索和资料搜集。 2. 提出有创意方案并进行比较论证。 3.功能组合与空间布局及构造设计。 4.表现技法、 计算机绘图与仿真 设计教学。 5. 撰写设计说明书和科技论文。 6. 协同合作及组织工作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 (二)要求 1.准备工作 ( 1)熟悉建筑设计类型及有关设计资料。 ( 2)明确毕业设计任务。 长沙理工大学 土木与建筑学院 707 ( 3)设计方案初步考虑。 ( 4)现场勘察和收集资料。 2.建筑方案设计 ( 1) 总平面图 ,比例 1:500 或 1:1000。 内容包括出入口方位、平面布局、交通组织、 环境设计 、竖向设计、总图技术经济指标等。 ( 2) 各种分析图, 比列自定,以表达清楚明了为原则。 内容包括 构思立意分析、环境分析、功能分析、交通流线组织、形态分析及景观分析图,比例及数量自定,但不少于二个,按方案设计深度标准绘制。 不少于一张 A1 号图为徒手绘制与表现。 ( 3) 各层平面图 , 比例 1:150300,其中一层平面图按照施工图深度绘制。 ( a)功能分 区合理:根据闹静程度、对外联系顺序及朝向等的要求,以及各功能区的使用性质确定房间之间的组合关系,按设计任务书要求将使用性质相同或接近的房间组合在一起,合理确定不同房间在平面中的位置,考虑无障碍设计。 ( b)交通流线:按相互联系和分隔关系,明确各体块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交通流线组织,各个主要流线独立清晰,组织顺畅,避免交叉,对外联系简捷安全。 ( c)标注二道以上尺寸线,其中一道为轴线尺寸,另一道为总尺寸。 ( 4) 立面图 ,比例 1:150300。 不少于 3 个立面。 根据建筑内部空间组合的平、剖面关系,如建筑空 间、墙柱、门窗的位置等,描绘出建筑各立面的基本轮廓,设计时应首先推敲立面各部分总体比例关系,考虑各立面之间的统一、连接和协调。 按建筑艺术构图规律着重分析立面的划分和处理、门窗的安排,并对建筑入口、重点部位等作细部艺术造型处理。 ( 5) 剖面图, 比例 1:100150。 2 个以上主要剖面图。 剖面图的剖切位置宜通过楼梯间、建筑主入口或建筑空间复杂部位,以及最能反映全貌和构造特点的部位;剖面应反映出结构形式,框架结构须绘出剖到和可见的梁、柱截面及轮廓线;有完整的尺寸标注,二道尺寸以上,可标出构造详图索引。 ( 6) 构造大样图 ,比例 1:10~ 1:30,按施工图标准绘制。 ( 7)建筑外观透视图 2 个,包括建筑外观整体透视图和局部透视图各一个,按方案设计深度标准绘制。 ( 8) 设计构思和总说明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字数 8000 字以上。 ( a) 设计构思和总说明 包括:项目概述、总体构思、总图规划与建筑设计(包括功能分区与空间组织、交通流线和平面、立面、剖面设计以及色彩、造型设计)、消防设计、环保设计、结构(方案选型)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等。 ( b)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包括:征地面积、有效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详细列出地上建筑面积和地下建筑 面积各分项)、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容积率、机动车停车位、非长沙理工大学 土木与建筑学院 708 机动车停车位,以及各毕业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其它指标。 ( 9)完成图纸不少于 6 张 A1 图。 3.设计深度标准 毕业设计深度按照方案设计深度标准执行,一层平面图及建筑大样图,要求施工图深度,具体要求如下: ( 1)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建筑方案设计深度标准》执行,包括 设计总说明及设计构思,功能分区 及必要的分析图 等。 ( 2) 标明房间的用途名称,反映门窗洞口位置,主要房间的建筑面积。 ( 3) 大致反映结构型式及使用材料。 ( 4) 标注尺寸要一目了然,水平及垂直方向 均标明轴线尺寸及总尺寸。 ( 5)建筑内容及面积(为便于计算所有房间面积及建筑总面积,均按轴线计算,面积误差不超过 10%)。 三、基本阶段及时间分配 表 1 序号 阶段名称 时间分配 (周 ) 1 调研、资料收集阶段 2 周 2 方案构思阶段 3 周 3 方案草图阶段 2 周 4 方案深入阶段 3 周 5 方案图绘制、说明编制阶段 4 周 6 图纸打印、毕业答辩阶段 1 周 合 计 15 周 四、能力培养与建议方法 表 2 (各专业可提出特殊要求) 序号 能力要素 建议方法 1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选择建筑设计题目,完成建筑方案设计;鼓励学生在设计院及研究所的实际需要中选择题目,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综合设计能力 通过建筑功能组织、空间和构造设计,提高综合设计能力 3 应用文献资料的能力 通过文献检索和资料搜集,以提高科技查新能力。 参考文献不低于 10 篇,其中外文文献要在 1 篇以上 4 计算机应用能力 通过运用 CAD、 PS、 SU 等软件,以提高计算机绘图素养 5 外文翻译能力 通过完成与毕业设计课题内容或所学专业相关的 4000 左右汉字的外文资料翻译。 译文要求 准确,文字流畅 长沙理工大学 土木与建筑学院 709 序号 能力要素 建议方法 6 技术经济分析能力 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以提高建筑经济和技术把控分析能力 7 团队协作与人际关系 通过设计合作以提高建筑设计组织和协调能力 8 设计图纸 通过手工和计算机绘图以提高设计表达能力 9 设 计 说 明 书撰 写 水平,文字表达,条理性与逻辑性 通过撰写设计说明以提高设计思想表达能力 10 创新能力 通过设计理念、空间、技术和构造突破以提高设计创新能力 五、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论文)必须经过“审阅”、“评阅”、“答辩”三个环节,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分别写出评语并给成 绩,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 40%、 30%、 30%。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采取五级记分制:优秀( 90~ 100 分)、良好( 80~ 89 分)、中等( 70~ 79 分)、及格( 60~ 69 分)、不及格( 60 分以下)。 成绩应成正态分布,优秀等级一般控制在 15%以内。 六、其它 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和时间分配可由指导老师根据具体课题进行调整,毕业设计答辩完成后,学生要按要求改正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错误,按要求装袋,交指导教师。 长沙理工大学 土木与建筑学院 710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 毕业设计 ”教学大纲 大纲执笔人:卜乐奇 大纲审核人:王中强 课程编号: 0814202065 环节类别:毕业设计 英文名称: Graduate Design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学 分: 15 学分 总 周 数: 15 周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本科生 先修课程:公共基础课类,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类,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如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测量学、混凝土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基本原理 、 建筑钢结构设计、 房屋建筑学、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建筑施工 技术与组织 、结构抗震 设计、砌体结构等 一、目的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的阶段,是知识深化、拓宽教学的重要过程,是对学生学习、研究和实践环节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 通过毕业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事业心、责任。“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相关推荐
,顾客退出系统,商品放入购物 车,管理购物车,下订单,管理员登录系统,管理员退出系统,管理业务数据,管理系统权限,管理管理员,付款状态批处理,商品库存批处理,配送状态批处理。 系统用例图 系统用例图见图 : 用 户管 理 者登 录查 询 一 卡 通 余 额查 询 银 行 卡 余 额查 询 历 史 流 水 信 息退 出 登 录转 账挂 失解 挂修 改 密 码查 询 挂 失 信 息查 询 解 挂 信
东北大森林野生坚果深加工项目 14 、地形、地貌和 地震 位于浑江河谷冲积盆地,构成两峡一川的窄谷地貌特征,厂址地形较平坦,地层自上而下为:第一层为杂填土,第二层为卵石,无不良工程地质构造,地下水较为丰富,埋藏深度约为。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20),本厂址所在地区地震基本烈度 VI度。 、气候条件 厂址所在地区具有冷凉湿润、雨量充沛、光照适中、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
绿色施工 ” 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及评估体系。 为规范引导建筑业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 ,应健全发展绿色施工技术的标准支撑体系 ,建立绿色建筑施工的评估体系。 对那些有力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新建或改建的建设项目 ,给予经济奖励或使其得到更多的建筑工程等优惠措施。 B、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 针对目前全社会还没有广泛形成对绿色 施工的基本认识和主动意识 ,应进一步加强对公众的绿色施工意识
创新点 : 1) 从 历史进程角度对 日 语中 委婉表达进行研究, 动态 感知委婉 表达 的传承 与变迁。 2) 纵向 延伸对日本委婉表达及其文化的研究深度 ,深入 了解民族性格特点 与 处世思想。 3) 从不同 历史时期的典型作品 中收集 整理 关于 日语委婉表达的资料,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更 生动形象地了解日本用语及其文化。 4) 以发展 的 眼光 看日本 ,重新 审视固有 传统 观念
岗位须在十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 管理岗位的其他具体任职条件,由医院在上述基本任职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 ) 专业技术三级岗位基本任职资格条件:须在专业技术四级岗位任职满 4 年以上 (任职年限指周年,首次聘任以单位聘任年月起至 2020 年 9月底。 以下相同), 并符合下列 ( 1)至( 6)项之一的。 ( 1)任现职以来,被评为省有突 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中央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 [2020]1 号)(节选);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 [2020]1 号)(节选); 3.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 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节选);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5 5.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