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有色金属矿山可行性研究编制内容及要求内容摘要:
2) 详细研 究矿区、矿床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评述勘探程度。 (3) 选择正确的原则和方法,计算中段或阶段地质储量,提出计算资料。 (4) 确定基建(生产)探矿任务,选择探矿方法和手段;确定探矿网度和探矿工程布置原则,计算每年生产探矿工程量。 (5) 确定开采取样的任务,取样点的布置原则和取样方法、规格,计算每年采样和化验工作量。 (6) 确定矿山企业地质测量机构定员,选择生产探矿与开采取样的仪器、设备,编制地质设计概算。 (7) 进行疏干防水的水文地质计算,编制疏干排水设计方案,选择设备,并编制设计概算。 (8)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9) 编制有关附表、附图 (见表 1)。 表 1 地质专业编制的附表、附图名称 序号 附 表 名 称 序号 附 图 名 称 1 矿石储量及工业指标计算表 1 矿床地形地质图( 1: 1000~ 1: 2020); 矿体纵、横剖面图( 1: 500~ 1: 2020) 2 基建工程量表 2 矿区综合水文地质图( 1: 100~ 1: 2020); 矿区水文地质剖面图( 1: 500~ 1: 2020) 3 设备明细表 3 矿体纵投影图或水平投影图( 1: 500~ 1: 2020) 12 4 劳动定员表 4 储量计算平、剖面图( 1: 500~ 1: 2020) 5 主要基建材料表 5 矿体顶、底板等高线图( 1: 500~ 1: 2020) 6 主要原材料、动力、燃料消耗量表 6 中(阶)段地质平面图( 1: 500~ 1: 2020) 7 概算或工程量表 7 矿床疏干、注浆堵水工程平面布置图( 1: 500~ 1:2020)及其工程结构图 3~ 7项供汇总用 8 放水孔、注浆孔、观测孔平面布置图及其钻孔结构图; 注浆帏幕剖面示意图 3. 采矿工艺专业 (1) 露天开采 (a) 简述矿区内各类岩体稳定性、矿岩物理力学性质、岩体结构、原岩应力;评价岩体稳定性(或可崩性);进行露天边坡稳定性计算和坑内采掘工程稳定计算。 (b) 确定 并论述开采范围、开采技术条件、开采方法;叙述露天和地下联合开采或先露天后地下开采的关系。 (c) 选择并论述露天开采境界;选择采剥和装运设备;确定工艺参数和技术经济指标。 (d) 确定矿山工作制度,验证矿山生产规模,说明产品方案和服务年限。 (e) 选择并论述开拓运输方案;进行运输设备的选型和计算。 (f) 确定采剥方法;论述采剥工艺和采矿的损失、贫化。 (g) 编制基建剥离和生产采剥进度计划。 (h) 简述矿区气象、水文地质条件、露天开采的防排水条件;确定露天开采的防排水方式及防排水设施。 (i) 确定爆破材料和设施。 (j)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k) 编制有关附表、附图( 见表 2)。 表 2 露天采矿工艺专业编制的附表、附图名称 序号 附 表 名 称 序号 附 图 名 称 1 基建工程量表; 基建剥离和生产采剥进度计划表 1 露天开采终了平、剖面图( 1: 1000~ 2020) 2 设备明细表; 劳动定员表; 主要基建材料表 2 基建和生产年末平面图( 1: 1000~ 2020) 13 3 主要原材料、动力、燃料消耗量表 3 剥采方法图 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4 运输系统图 5 概算或工程量表 5 防排水系统平、剖面图( 1: 1000~ 2020) 2~ 5项供汇总用 6 露天开采转坑内 开采开拓系统衔接图 (2) 地下开采 (a) 简述矿区内各类岩体稳定性、矿岩物理力学性质、岩体结构、原岩应力;评价岩体稳定性(或可崩性);进行坑内采掘工程稳定计算。 (b) 确定并论述开采范围、开采技术条件。 (c) 确定采矿方法、回采工艺和设备;进行采准、切割、回采计算;确定采矿工艺参数和技术经济指标。 (d) 确定矿山工作制度、产品方案和服务年限;验证矿山生产规模。 (e) 选择并论述开拓运输方案和开拓运输系统;进行设备的选型和计算。 (f) 选择充填材料;确定充填料开采、制备和输送方案及其设备选型;确定充填系统的有关计量、控制、通讯以及供水、排水和排泥 设施。 (g) 编制井巷工程基建进度计划和生产采掘进度计划。 (h) 选择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计算工艺技术参数;确定通风设备和设施。 (i) 确定井下排水和排泥设施。 (j) 确定爆破材料设施、坑口修理设施和支护材料设施。 (k)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l) 编制有关附表、附图(见表 3)。 表 3 地下采矿工艺专业编制的附表、附图名称 序号 附 表 名 称 序号 附 图 名 称 1 矿山基建进度计划表; 矿山采掘进度计划表 1 开拓系统内外平面复合图( 1: 1000~ 1: 5000); 纵投影图( 1: 1000~ 1: 2020); 横剖面图( 1: 1000~ 1: 2020) 2 设备明细表; 劳动定员表 2 矿井通风系统图(立体)( 1: 500~ 1: 2020) 3 主要基建材料表; 主要原材料、动力、燃料消耗量表 3 充填系统图( 1: 500~ 1: 2020); 充填搅拌站配置图( 1: 100) 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4 中段平面图( 1: 500~ 1: 2020) 5 概算或工程量表 5 无轨开拓斜坡道系统图( 1: 500~ 1: 2020) 2~ 5项供汇总用 6 采矿方法图( 1: 500) 14 (3) 砂矿开采 (a) 确定并论述开采范围、开采方法和开采顺序。 (b) 确定矿山工作制度,验证矿山生产规 模,说明产品方案和服务年限。 (c) 确定开拓和运输方案;计算选择工艺技术参数和设备。 (d) 确定采剥方案,以及采场布置,剥离和回采方式;计算选择工艺技术参数和设备。 (e) 编制基建剥离进度计划和生产采剥进度计划。 (f) 提出开采可能对环境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g)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h) 编制有关附表、附图(见表 4)。 表 4 砂矿开采工艺专业编制的附表、附图名称 序号 附 表 名 称 序号 附 图 名 称 1 基建工程量表。 基建剥离进度计划表。 生产采剥进度计划表 1 矿区各采场布置综合平面图( 1: 1000~1: 5000) 2 设备明细表。 劳动定员表。 2 矿区各采场输送线路,供排水管线,泵站位置系统综合平面图( 1: 1000~ 1:5000) 3 主要基建材料表。 主要原材料、动力、燃料消耗量表 3 矿区各采场基建逐年年末和终了年年末平面图( 1: 1000~ 2020) 4 概算或工程量表 4 矿区各采场生产年年末平面图( 1:1000~ 2020) 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5 剥离与回采方法图 2~ 5项供汇总用 6 基坑(或堑沟)开掘图 4. 矿井建设专业 (1) 按采矿工艺要求,确定各种井、巷、硐室的断面及其支护形式,支护厚度、结构和加固方案。 (2) 按 采矿工艺要求,确定竖井、斜井等提升筒及其有关设施。 (3) 确定溜井、溜槽、矿仓等的结构形式。 (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 编制有关附表、附图(见表 5)。 15 表 5 矿井建设专业编制的附表、附图名称 序号 附 表 名 称 序号 附 图 名 称 1 基建工程量表 1 主井、副井纵剖面图( 1: 200); 竖井断面图( 1: 50) 2 主要基建材料表 2 巷道断面图( 1: 50) 3 概算或工程量表 3 溜井、破碎硐室系统图( 1: 200~ 1: 1000) 2~ 3项供汇总用 4 井底车场图( 1: 500) 5. 矿山机械专业 (1) 简述采矿工 艺、生产流程和工艺技术要求和条件。 (2) 论述坑内机车运输系统和无轨设备运输系统,并进行方案对比;进行设备选型和计算;确定运输线路的技术参数、技术条件及安全维护措施。 (3) 确定提升系统及其位置;计算并确定工艺技术参数;选择并确定提升设备、装卸矿设备、粉矿回收设备及其相关辅助设施。 (4) 对长距离运输方式(包括架空索道)进行论证和比较,提出推荐方案;计算确定工艺技术参数;选择并确定运输设备及其相关辅助设施。 (5) 确定坑内或地面破碎系统、空气压缩系统、主通风系统、排水设施、机修设施及其配置;计算并确定工艺技术参数;选择并确定设备及 其相关辅助设施。 (6)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7) 编制有关附表、附图(见表 6)。 表 6 矿山机械专业编制的附表、附图名称 序号 附 表 名 称 序号 附 图 名 称 1 设备明细表 1 坑内运输系统图。 提升系统图; 提升机房配置图 2 劳动定员表 2 坑内破碎系统或地面破碎站配置图。 计量硐室配置图 3 主要基建材料表 3 各种形式地面运输系统图。 运输线路纵断面图及驱动站、转运站、装矿站配置图 4 水、动力、燃料消耗量表 4 空压机站、主通风机房、排水泵房等的配置图。 压气管网系统、供排水管网系统、粉矿回收系统等 的系统图 5 概算或工程量表 5 架空索道纵断面图; 索道各站房配置图 以上供汇总用 6 矿山主要设备分布示意图 16 6. 选矿工艺专业 (1) 简述矿石类型、机械、物理性能和工艺矿物学特性,供矿方式和原矿的技术指标。 (2) 研究评价选矿试验成果,提出补充试验要求。 对改扩建项目,应简述其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 计算、比选和论证设计推荐的选矿工艺流程及技术经济指标;论述所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新药剂;阐述综合回收和综合利用的措施。 (4) 计算选矿生产能力,确定工作制度。 (5) 主要工艺设备选型、计算和比较;论述装备水平。 (6) 论述车 间组成、厂房布置和设备配置特点,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描述生产过程;简述厂内外物料运输方案。 (7) 论述自动化控制系统、药剂设施、维修设施、矿仓设施、矿浆输送设施、通风收尘设施、压气设施、计量检测设施、环保设施、安全卫生设施、试(化)验室、通讯系统和库房等辅助设施及其配置。 (8)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9) 编制有关附表、附图(见表 7)。 表 7 选矿工艺专业编制的附表、附图名称 序号 附 表 名 称 序号 附 图 名 称 1 设备明细表。 劳动定员表 1 工艺流程图; 数质量流程图; 矿浆流程图 2 主要原材料、动力、燃料消 耗量表 2 取样与检查流程图 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3 设备形象联系图 4 概算或工程量表 4 工艺建筑物联系图( 1: 50~ 1: 100) 以上供汇总用 5 主要车间的设备配置图( 1: 50~ 1: 100) 7. 尾矿专业 (1) 简述尾矿性质及其物化分析结果。 (2) 在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选定尾矿库库址,确定尾矿库等级、设计标准,计算库容,确定初期坝高和排水构筑物尺寸。 (3) 确定尾矿矿浆输送量、尾矿输送方式与输送系统,并进行水力计算;确定输送管渠的管径或渠槽断面、条数、材料,确定输送线路布置、敷设方式。 (4) 确定主砂泵站位置、标高和 设备选型,以及砂泵站内部配置。 (5) 确定尾矿水排放、处理设施和回水利用设施,以及设备选型。 17 (6)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7) 编制有关附表、附图(见表 8)。 表 8 尾矿专业编制的附表、附图名称 序号 附 表 名 称 序号 附 图 名 称 1 设备明细表 1 尾矿库平面布置图( 1: 2020~ 1: 5000) 2 劳动定员表 2 尾矿库容积曲线图 3 主要基建材料表 3 尾矿库坝体主断面图 4 基建工程量表 4 尾矿输送系统图 5 概算或工程量表 5 尾矿库排水系统纵断面图 以上供汇总用 6 砂泵站配置图( 1: 50~ 1: 100) 8. 总图运输专业 (1) 简述企业地理交通位置,矿区地形特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有关气象条件和当地交通运输情况。 对改扩建项目,应简述其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 根据企业的组成,进行企业总体布置方案比较,确定总体布置方案。 (3) 划分场地功能分区,确定厂区和工业场地或住宅区的总平面及竖向布置方案。 (4) 确定主要管线的走向布置和主要通道的宽度。 (5) 确定矿山防排洪标准及范围;根据水文、水力计算,确定洪峰流量、各种防排洪工程构筑物型式及尺寸,并计算防排洪工程量。 (6) 确定选、冶厂厂区排水系统及排水方式与去向。 (7) 需要进行河流改 道时,确定河流改道方案、改道路线及断面;通过水文计算,确定拦水坝高度、坝型、建筑材料及附属构筑物。 (8)。最新有色金属矿山可行性研究编制内容及要求
相关推荐
一、竖井延深工程,应确保竖井持续生产和安全施工 二、竖井延深工程,必须预留保护岩柱或构筑人工保护盘等安全保护措施 三、竖井延深工程,应设置废石提升、人员材料运送、通风、排水、压气管线等综合配套设施 第 竖井延深方法 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利用梯子间作提升格时,应按提升与卸岩方式,对梯子间进行改造 二、利用箕斗延深竖井时,必须设有防止箕斗撒矿的措施 三、在竖井延深地段内,有可利用的巷道时
成本控制应做好哪些工作 ? 答:抓好成本控制必须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 % a( b7 y) b9 V2 w: R. g) p ( 1)把竞争作为成本控制的基础; % D9 E39。 J4 ^, u( 2)全员全过程成本控制; 6 q+ N: r2 `4 C, Q2 V9 Z0 F+ s ( 3)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 P9 _amp。 Q% H9 z( H9 {2 z。 M l2 g(
为零售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新型业态 新的零售业态,主要体现在网上商店(商城)和折扣店。 随着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网络技术成熟化,网络虚拟经营大行其道。 广大农村市场的存在以及中国制造的转型和经济的下行滑落,造就了折扣店的快速发展。 网上商店(商城) 网上商店不可能代替物理性质的实体店,但网上商店的飞速发展正在吞噬实体零售店的销售份额,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网络营销
纯邀矿跑粉姓冻镑末食檬锦越担惋腕曾跪蹋炮碎后药临圾极捻掂佐钵脱勇御傻汁赶匹匿匪 新《规定》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这个体系贯穿一条主线、明确一对关系、体现一个趋 势、遵循四个原则。 一条主线就是育人为本,一对关系就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一个趋势就是现代高校学生管理的总趋势,即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人性化和民主化。 四个原则就是育人为本、依法建章、规范管理,加强监督。 各地
知名品牌如 BOSS、杰尼亚占据高端;国内知名品牌如雅戈尔、杉杉处在中端;一些区域性品牌占据低端。 市场机会。 报喜鸟在经过市场调研后认为,市场空档依然存在。 “ 男性进口名牌服饰,以优选的面料、新颖的款式吸 引了高收入群体,但是中低收入群体无力购买,而国内一些实力雄厚的名牌产品则以一流品质赢得了自己的消费群,但在色调选择和款式变化上仍难以满足中高收入阶层中追求时尚的男性消费者。 ” 弄清楚 “
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不断地从国家级研究院所、大专院校、大中型企业寻求并引进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人员的采用,为公司的科学化管理、产品研发水平的提高、新产品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得公司得以全面快速成长。 根据 2020 年高压 开关行业年鉴显示:公司各项经济指标及各种主要产品 13 生产在全国行业中排序如下: 序号 项目名称 2020 年各项内容名次 1 从业平均人数 第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