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有色金属矿山可行性研究编制内容及要求内容摘要:

2) 详细研 究矿区、矿床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评述勘探程度。 (3) 选择正确的原则和方法,计算中段或阶段地质储量,提出计算资料。 (4) 确定基建(生产)探矿任务,选择探矿方法和手段;确定探矿网度和探矿工程布置原则,计算每年生产探矿工程量。 (5) 确定开采取样的任务,取样点的布置原则和取样方法、规格,计算每年采样和化验工作量。 (6) 确定矿山企业地质测量机构定员,选择生产探矿与开采取样的仪器、设备,编制地质设计概算。 (7) 进行疏干防水的水文地质计算,编制疏干排水设计方案,选择设备,并编制设计概算。 (8)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9) 编制有关附表、附图 (见表 1)。 表 1 地质专业编制的附表、附图名称 序号 附 表 名 称 序号 附 图 名 称 1 矿石储量及工业指标计算表 1 矿床地形地质图( 1: 1000~ 1: 2020); 矿体纵、横剖面图( 1: 500~ 1: 2020) 2 基建工程量表 2 矿区综合水文地质图( 1: 100~ 1: 2020); 矿区水文地质剖面图( 1: 500~ 1: 2020) 3 设备明细表 3 矿体纵投影图或水平投影图( 1: 500~ 1: 2020) 12 4 劳动定员表 4 储量计算平、剖面图( 1: 500~ 1: 2020) 5 主要基建材料表 5 矿体顶、底板等高线图( 1: 500~ 1: 2020) 6 主要原材料、动力、燃料消耗量表 6 中(阶)段地质平面图( 1: 500~ 1: 2020) 7 概算或工程量表 7 矿床疏干、注浆堵水工程平面布置图( 1: 500~ 1:2020)及其工程结构图 3~ 7项供汇总用 8 放水孔、注浆孔、观测孔平面布置图及其钻孔结构图; 注浆帏幕剖面示意图 3. 采矿工艺专业 (1) 露天开采 (a) 简述矿区内各类岩体稳定性、矿岩物理力学性质、岩体结构、原岩应力;评价岩体稳定性(或可崩性);进行露天边坡稳定性计算和坑内采掘工程稳定计算。 (b) 确定 并论述开采范围、开采技术条件、开采方法;叙述露天和地下联合开采或先露天后地下开采的关系。 (c) 选择并论述露天开采境界;选择采剥和装运设备;确定工艺参数和技术经济指标。 (d) 确定矿山工作制度,验证矿山生产规模,说明产品方案和服务年限。 (e) 选择并论述开拓运输方案;进行运输设备的选型和计算。 (f) 确定采剥方法;论述采剥工艺和采矿的损失、贫化。 (g) 编制基建剥离和生产采剥进度计划。 (h) 简述矿区气象、水文地质条件、露天开采的防排水条件;确定露天开采的防排水方式及防排水设施。 (i) 确定爆破材料和设施。 (j)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k) 编制有关附表、附图( 见表 2)。 表 2 露天采矿工艺专业编制的附表、附图名称 序号 附 表 名 称 序号 附 图 名 称 1 基建工程量表; 基建剥离和生产采剥进度计划表 1 露天开采终了平、剖面图( 1: 1000~ 2020) 2 设备明细表; 劳动定员表; 主要基建材料表 2 基建和生产年末平面图( 1: 1000~ 2020) 13 3 主要原材料、动力、燃料消耗量表 3 剥采方法图 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4 运输系统图 5 概算或工程量表 5 防排水系统平、剖面图( 1: 1000~ 2020) 2~ 5项供汇总用 6 露天开采转坑内 开采开拓系统衔接图 (2) 地下开采 (a) 简述矿区内各类岩体稳定性、矿岩物理力学性质、岩体结构、原岩应力;评价岩体稳定性(或可崩性);进行坑内采掘工程稳定计算。 (b) 确定并论述开采范围、开采技术条件。 (c) 确定采矿方法、回采工艺和设备;进行采准、切割、回采计算;确定采矿工艺参数和技术经济指标。 (d) 确定矿山工作制度、产品方案和服务年限;验证矿山生产规模。 (e) 选择并论述开拓运输方案和开拓运输系统;进行设备的选型和计算。 (f) 选择充填材料;确定充填料开采、制备和输送方案及其设备选型;确定充填系统的有关计量、控制、通讯以及供水、排水和排泥 设施。 (g) 编制井巷工程基建进度计划和生产采掘进度计划。 (h) 选择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计算工艺技术参数;确定通风设备和设施。 (i) 确定井下排水和排泥设施。 (j) 确定爆破材料设施、坑口修理设施和支护材料设施。 (k)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l) 编制有关附表、附图(见表 3)。 表 3 地下采矿工艺专业编制的附表、附图名称 序号 附 表 名 称 序号 附 图 名 称 1 矿山基建进度计划表; 矿山采掘进度计划表 1 开拓系统内外平面复合图( 1: 1000~ 1: 5000); 纵投影图( 1: 1000~ 1: 2020); 横剖面图( 1: 1000~ 1: 2020) 2 设备明细表; 劳动定员表 2 矿井通风系统图(立体)( 1: 500~ 1: 2020) 3 主要基建材料表; 主要原材料、动力、燃料消耗量表 3 充填系统图( 1: 500~ 1: 2020); 充填搅拌站配置图( 1: 100) 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4 中段平面图( 1: 500~ 1: 2020) 5 概算或工程量表 5 无轨开拓斜坡道系统图( 1: 500~ 1: 2020) 2~ 5项供汇总用 6 采矿方法图( 1: 500) 14 (3) 砂矿开采 (a) 确定并论述开采范围、开采方法和开采顺序。 (b) 确定矿山工作制度,验证矿山生产规 模,说明产品方案和服务年限。 (c) 确定开拓和运输方案;计算选择工艺技术参数和设备。 (d) 确定采剥方案,以及采场布置,剥离和回采方式;计算选择工艺技术参数和设备。 (e) 编制基建剥离进度计划和生产采剥进度计划。 (f) 提出开采可能对环境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g)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h) 编制有关附表、附图(见表 4)。 表 4 砂矿开采工艺专业编制的附表、附图名称 序号 附 表 名 称 序号 附 图 名 称 1 基建工程量表。 基建剥离进度计划表。 生产采剥进度计划表 1 矿区各采场布置综合平面图( 1: 1000~1: 5000) 2 设备明细表。 劳动定员表。 2 矿区各采场输送线路,供排水管线,泵站位置系统综合平面图( 1: 1000~ 1:5000) 3 主要基建材料表。 主要原材料、动力、燃料消耗量表 3 矿区各采场基建逐年年末和终了年年末平面图( 1: 1000~ 2020) 4 概算或工程量表 4 矿区各采场生产年年末平面图( 1:1000~ 2020) 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5 剥离与回采方法图 2~ 5项供汇总用 6 基坑(或堑沟)开掘图 4. 矿井建设专业 (1) 按采矿工艺要求,确定各种井、巷、硐室的断面及其支护形式,支护厚度、结构和加固方案。 (2) 按 采矿工艺要求,确定竖井、斜井等提升筒及其有关设施。 (3) 确定溜井、溜槽、矿仓等的结构形式。 (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 编制有关附表、附图(见表 5)。 15 表 5 矿井建设专业编制的附表、附图名称 序号 附 表 名 称 序号 附 图 名 称 1 基建工程量表 1 主井、副井纵剖面图( 1: 200); 竖井断面图( 1: 50) 2 主要基建材料表 2 巷道断面图( 1: 50) 3 概算或工程量表 3 溜井、破碎硐室系统图( 1: 200~ 1: 1000) 2~ 3项供汇总用 4 井底车场图( 1: 500) 5. 矿山机械专业 (1) 简述采矿工 艺、生产流程和工艺技术要求和条件。 (2) 论述坑内机车运输系统和无轨设备运输系统,并进行方案对比;进行设备选型和计算;确定运输线路的技术参数、技术条件及安全维护措施。 (3) 确定提升系统及其位置;计算并确定工艺技术参数;选择并确定提升设备、装卸矿设备、粉矿回收设备及其相关辅助设施。 (4) 对长距离运输方式(包括架空索道)进行论证和比较,提出推荐方案;计算确定工艺技术参数;选择并确定运输设备及其相关辅助设施。 (5) 确定坑内或地面破碎系统、空气压缩系统、主通风系统、排水设施、机修设施及其配置;计算并确定工艺技术参数;选择并确定设备及 其相关辅助设施。 (6)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7) 编制有关附表、附图(见表 6)。 表 6 矿山机械专业编制的附表、附图名称 序号 附 表 名 称 序号 附 图 名 称 1 设备明细表 1 坑内运输系统图。 提升系统图; 提升机房配置图 2 劳动定员表 2 坑内破碎系统或地面破碎站配置图。 计量硐室配置图 3 主要基建材料表 3 各种形式地面运输系统图。 运输线路纵断面图及驱动站、转运站、装矿站配置图 4 水、动力、燃料消耗量表 4 空压机站、主通风机房、排水泵房等的配置图。 压气管网系统、供排水管网系统、粉矿回收系统等 的系统图 5 概算或工程量表 5 架空索道纵断面图; 索道各站房配置图 以上供汇总用 6 矿山主要设备分布示意图 16 6. 选矿工艺专业 (1) 简述矿石类型、机械、物理性能和工艺矿物学特性,供矿方式和原矿的技术指标。 (2) 研究评价选矿试验成果,提出补充试验要求。 对改扩建项目,应简述其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 计算、比选和论证设计推荐的选矿工艺流程及技术经济指标;论述所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新药剂;阐述综合回收和综合利用的措施。 (4) 计算选矿生产能力,确定工作制度。 (5) 主要工艺设备选型、计算和比较;论述装备水平。 (6) 论述车 间组成、厂房布置和设备配置特点,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描述生产过程;简述厂内外物料运输方案。 (7) 论述自动化控制系统、药剂设施、维修设施、矿仓设施、矿浆输送设施、通风收尘设施、压气设施、计量检测设施、环保设施、安全卫生设施、试(化)验室、通讯系统和库房等辅助设施及其配置。 (8)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9) 编制有关附表、附图(见表 7)。 表 7 选矿工艺专业编制的附表、附图名称 序号 附 表 名 称 序号 附 图 名 称 1 设备明细表。 劳动定员表 1 工艺流程图; 数质量流程图; 矿浆流程图 2 主要原材料、动力、燃料消 耗量表 2 取样与检查流程图 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3 设备形象联系图 4 概算或工程量表 4 工艺建筑物联系图( 1: 50~ 1: 100) 以上供汇总用 5 主要车间的设备配置图( 1: 50~ 1: 100) 7. 尾矿专业 (1) 简述尾矿性质及其物化分析结果。 (2) 在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选定尾矿库库址,确定尾矿库等级、设计标准,计算库容,确定初期坝高和排水构筑物尺寸。 (3) 确定尾矿矿浆输送量、尾矿输送方式与输送系统,并进行水力计算;确定输送管渠的管径或渠槽断面、条数、材料,确定输送线路布置、敷设方式。 (4) 确定主砂泵站位置、标高和 设备选型,以及砂泵站内部配置。 (5) 确定尾矿水排放、处理设施和回水利用设施,以及设备选型。 17 (6)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7) 编制有关附表、附图(见表 8)。 表 8 尾矿专业编制的附表、附图名称 序号 附 表 名 称 序号 附 图 名 称 1 设备明细表 1 尾矿库平面布置图( 1: 2020~ 1: 5000) 2 劳动定员表 2 尾矿库容积曲线图 3 主要基建材料表 3 尾矿库坝体主断面图 4 基建工程量表 4 尾矿输送系统图 5 概算或工程量表 5 尾矿库排水系统纵断面图 以上供汇总用 6 砂泵站配置图( 1: 50~ 1: 100) 8. 总图运输专业 (1) 简述企业地理交通位置,矿区地形特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有关气象条件和当地交通运输情况。 对改扩建项目,应简述其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 根据企业的组成,进行企业总体布置方案比较,确定总体布置方案。 (3) 划分场地功能分区,确定厂区和工业场地或住宅区的总平面及竖向布置方案。 (4) 确定主要管线的走向布置和主要通道的宽度。 (5) 确定矿山防排洪标准及范围;根据水文、水力计算,确定洪峰流量、各种防排洪工程构筑物型式及尺寸,并计算防排洪工程量。 (6) 确定选、冶厂厂区排水系统及排水方式与去向。 (7) 需要进行河流改 道时,确定河流改道方案、改道路线及断面;通过水文计算,确定拦水坝高度、坝型、建筑材料及附属构筑物。 (8)。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