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恩泽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园项目投资立项申报建议书内容摘要:

化 ,独特的地方文化 ,更具有可歌可泣的抗战和二战文化 ,这些历史和文化为昆明留下了众多的特色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 (四 )雄厚的旅游资本和丰富的旅游经验 昆明旅游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地位逐渐凸现 ,已经成为昆明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昆明多年来积累了开发旅游产品、拓展旅游市场、举办节庆活动、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培养旅游人才、实施依法治旅等发展旅游的丰富经验 ,特别是在世界遗产申报、景区建设与申报列级资源、大型会展和节事、旅游文化打造等方面的旅游工作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 2 经济建设 (一 )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循环经济改变了传统工业经济的“资源 ?产品 ?废物和污染排放”线性发展模式 ,呈现出“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的技术特征 ,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 ,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是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生态文明建设的 核心内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走既能节约资源 ,又能使人与环境友好相处的经济发展之路 ,具体就是要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经济高效发展、资源节约利用、环境有效保护的目标。 发展循环经济是破解昆明资源环境约束 ,改善环境质量的根本道路。 昆明市面临着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 ,但发展压力大的难题。 今后一段时间 ,经济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在有限的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条件下 ,必须通过循环经济建设 ,大幅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从源头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实现经济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转变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才能在保证经济快 速增长的同时 ,缓解市域资源环境承载压力 ,提升资源利用空间 ,改善环境质量 ,从根本上实现资源、环境、经济三者的协调和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新形势下提高市域经济竞争力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 发展循环经济 ,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减少消耗 ,降低成本 ,提高市域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 另一方面 ,可以引导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积极开发环境友好型技术和环境标志产品 ,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还可以为企业建立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 ,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奠定重要基础。 此外 ,发展循环经济 ,将进一步加 强废弃物综合利用 ,充分开发利用各种再生资源 ,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及废旧物资分类回收利用系统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系统 ,既有利于保护环境 ,又可以发展环保产业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 )循环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面临国家和省的良好政策形势和有利发展契机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关键时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党和国家作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战略部署。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确立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明确提出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 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云南生态地位重要 ,国家更加重视云南生态文明建设。 2020 年 11 月 ,习近平副主席在云南考察期间 ,就对云南作出了 “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要求。 根据这一指示和要求 ,云南省委省政府今年 3 月份及时作出了《中共云南省委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 (云发 [2020]5 号 )。 循环经济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国内和我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 ,必将十分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面对去年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根据国内情况 ,我国及时作出 了“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应对策略 ,这为旨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改善环境、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和效益的循环经济发展带来了有利契机。 昆明作为省会城市的社会经济基础较好 昆明市是云南省唯一的综合型、特大型中心城市 ,在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 (GMS)合作、西部大开发、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滇中城市群建设等战略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 “十一五”以来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建设现代新昆明为主线 ,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等战略 ,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发展跃上新 台阶 ,为昆明市发展循环经济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 主要体现在 : 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人民生活明显提高。 2020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达2120 亿元 ,年均增长 %。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33500 元。 重点行业中 ,烟草及配套业增加值 ,年均增长 %。 化工业增加值 53亿元 ,年均增长 %。 生物及生物制药业、装备制造业增速超过 15%。 地方财力及居民收入明显增加 ,消费结构逐步升级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基本实现温饱 ,开始向小康迈进。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十一五”以来 ,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 ,推动工业跨越式发展 ,全市工业综合实力逐年提高 ,成为拉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2020 年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亿元 ,比 2020 年增长超过 60 %。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 2020 年的 :: 调整为 2020 年的::49。 重点行业支撑作用增强 ,以化工、电力、机械为主的重化工产业快速发展 ,成为继烟草以后新的产业支柱。 随着工业的发展 ,我市工业集约化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经济规模较大、产业特色显著的产业群日益聚集。 目前 ,已有 2 个国家级开发区、 6 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和 6 个市级工业集聚区。 全市工业重心逐步向呈贡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宁片区、北部五县区、空港经济区六大产业片区转移集中 ,进入工业化加速期。 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工业化有力的带动了城市化进程 ,城市主城建成区面积扩大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呈贡新区和空港经济区开发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基本实现“创园”目标 ,城市 供水、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全市环境质量状况保持稳定 ,滇池水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2020 年我市城镇化率已达 63%,进入城市化提升期。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 ,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开发 ,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 ,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区域和南贵昆经济区等国际、国内区域合作 ,进入国际化拓展区。 循环经济工作推进已取得初步成效 节能减排初见成效。 在全面推进节能降耗的工作中 ,我市制定了《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 作的实施意见》 ,确定了节能降耗的总目标和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交通、政府机关等六大重点领域的节能目标和工作保障机制 ,并把“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从县 (市 )区、行业、企业三个层面进行分解 ,层层签订年度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 2020 年 ,淘汰水泥、炼铁、黄磷、电力落后产能 ,万元 GDP 能耗累计下降 %。 对污染排放超标的企业强制实行清洁生产审核 ,对高能耗 ,高污染的企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 2020 年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很好的工作基础。 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2020 年 ,主城区集中 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较上年提高。 主城区水域功能区划分为 III 类。 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主要入滇河道水质明显改善 ,8 条河道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阶段目标。 2020 年 ,昆明市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 365 天 ,达标率 100%,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其中优级天数达到 116 天。 2020 年 ,我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较上年增加 ,处置利用率较上年提高。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 医疗废物实现集中处置 ,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建设进展顺利。 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 ,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所占区域环境噪声比例相对较大。 产业循环经济有序推进。 农业方面 :结合环境保护、滇池治理和水源保护区等工作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积极推广低毒高效农药和生物农药 ,有效的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 ,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工程 ,截至目前 ,累计认证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 (蔬菜 )、有机食品 (蔬菜 )生产基地 万亩 ,产品认证 86个 ,建成沼气池 116144口 (户 ),秸秆汽化集中供气站 5座 ,推广节柴灶 53362眼 ,太阳能热水器 83000 平方米。 工业方面 :积极配 合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全省 20 个重点试点企业、园区、地区中 ,我市有 7 个。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完成了滇池流域 93 户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严把行业准入关 ,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准入条件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新建和扩建项目 ,停止审批和核准。 2020 年较 2020 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