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释义内容摘要:

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 的规定。 为此,本条对铁路建设、运输、设备制造维修单位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 管理人员作 了明确。 三是,铁路建设、运输、设备制造维修单位应当执行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法》第十条明确 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安全生产的要求,依法及时制定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根据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适时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是在长期生产工作经验中总结出来并经科学论证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制度保障。 本条例中有大量条款,要求各类单位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执行。 此外,《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铁路建设、运输、设备制造维修单位从 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与技能、安全风险管理能力,直接决定了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 21 上述单位应当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为安全生产经营活动夯实基础。 四是铁路建设、运 输、设备制造维修单位应当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这是做好安全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 没有必要的资金投入,无论怎样强调安全生产,也只能是停留在口头上,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良好的硬件设施是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安全方面投入不足 ,硬件设施简陋 ,无疑是安全生产事故多 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对有关安全投入的问题也作了明确而严格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这些规定,是做好铁路安全生产工作所必须遵循的。 无数惨痛的教训都说明 ,企业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其有形的、无形的损失远远高于未雨绸缪的先期投入。 对一个企业来说 ,要实现长久的生产安全 ,必须积极有效和科学的投入。 如果平时肯在安全上花钱 ,注意把保证安全生产投 入作为加强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就能防微杜渐 ,不仅可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还能确保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条第二款 是 对铁路建设、运输、设备制造维修单位的工作人员 行为的要求。 条例规定,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 应当严格执行 22 规章制度 ,实行标准化作业 ,保证铁路安全。 这里的规章制度 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 既 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以及 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 也包括企业内部的 规定、 规则、 办法、规程 、标准 等。 如铁路运输企业工作人员 从事货运业务 , 就必须严格执行 与 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 铁路货物运输规 程 》 、《铁路装卸作业安全技术管理规则》、《铁路集装箱运输规则》等规章制度。 这里的 标准化 作业 ,就是对在作业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现行作业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和每一动作进行分解,以科学技术、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质量效益为目标,对作业过程进行改善,从而形成一种优化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实行标准化作业是统一的,其共同的目标就是为了保证铁路的安全。 第六条 铁路监管 部门、铁路运输企业等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应急演练。 【释 义】 本条是关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度的规定。 ‚预则立,不预则废‛。 应急预案就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危及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的一些突发事件,事先制定的紧急应对处理方案、计划、措施等。 包括对事件的分类、分级,处理主体、原则、程序、措施,应急技术手段、队伍组织、信息沟通等一整套制度体系。 建立预案制度的目的是为加强重大突发危机事件处理的综合指挥能力,提高紧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确保迅速有效 23 地处理各类重大突发危机事件,将突发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预案 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是,突发铁路治安事件;三是,重大自然灾害及火灾事故;四是,重大铁路交通安全事故;五是其他影响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的突发性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 2020年 5月 7日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条的规定,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根据该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全国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报请国务院批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应急预案。 铁路车站、列车是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列车又处在一个流动的社会环境当中,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突发铁路治安事件主要是指在铁路上发生的爆炸、涉枪、杀人、抢劫、重大盗窃等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重大治安事件和冲击铁路、拦截列车、聚众哄抢铁路运输物资等群体性治安事件。 这 24 类事件危害性大、影响恶劣,往往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威胁。 必须事先做好应急准备,及时发现,果断处置。 自然灾害是因自然变异为主因产生的,表现为自然形态的灾害。 如:地震、风暴、海啸、洪水、泥石流等。 重大自然灾害事故是指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性事故。 重大自然灾害往往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对人类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自然灾害频发。 铁路网分布全国,铁路运输点多线长,受各种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比较大,每年因自然灾害对运输安全造成危害,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抢险救援措施,确保运输大动脉安全和畅通。 同时,由于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 产生活带来困难,铁路还承担着抢运救灾物资、运送抢险人员的艰巨任务,给运输安全带来很大压力。 铁路建立重大自然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既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需要,也是完成国家要求的抢险救灾任务的需要。 铁路交通事故,是指铁路在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事故,包括铁路行车事故及其他运营事故。 根据 2020年颁布施行的《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事故:(一)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 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二)繁忙干线客运列车脱轨 18 辆 以上并中断铁路行车 48 小时以上的;(三)繁忙干线货运列车脱轨 60 辆以上并中断铁路行车 48 小时 25 以上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事故:(一)造成 10 人以上30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 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二)客运列车脱轨 18 辆以上的;(三)货运列车脱轨 60 辆以上的;(四)客运列车脱轨 2辆以上 18 辆以下,并中断繁忙干线铁路行车 24 小时以上或者中断其他线路铁路行车 48 小时以上的;(五)货运列车脱轨 6 辆以上 60辆以下,并中断繁忙干线铁路行车 24 小时以上或者中断其他线路铁路 行车 48 小时以上的。 由于铁路运输自身的特点,一旦发生重大、特别重大交通事故,会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造成运输中断,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在发生铁路交通事故时,必须及时处理事故,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修复被损坏的铁路线路,将影响降低到最低。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执政为民的一项基本要求,近年来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全国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度。 2020 年,国家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务院制定了 25 个专项应急预案,其中涉及铁路的有两个:《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 应急预案》、《铁路处置恐怖袭击事件、重大破坏案件应急预案》。 此外,国务院还组织国务院各部门制定了 80个部门预案,其中有 9个 铁路专门 应急预案。 确立了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启动机制和应急救援措施。 在 2020年颁布施行的《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中,应急预 26 案的制定主体仅限于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和铁路管理机构。 考虑到铁路运输企业是安全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线单位 ,此次修订明确了其应急预案制定主体的地位。 铁路运输企业与铁路监管 部门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制定后,铁路监管 部门和铁路运输企业等单位还 应当积极组织应急演练,将应急预案落到实处。 第七条 禁止扰乱铁路建设、运输秩序。 禁止损坏或者非法占用铁路设施设备、铁路标志和铁路用地。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损坏或者非法占用铁路设施设备、铁路标志、铁路用地以及其他影响铁路安全的行为,有权 报告铁路运输企业, 或者向铁路监管部门、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 接到报告的铁路运输企业 、 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及时处理。 对维护铁路安全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释义】 本条是关于社会公众保护铁路运输安全的责任、义务 以及表彰 奖励的规定。 本条分为三款,包括五层含义:一是对于扰乱铁路建设、运输秩序行为的禁止性规定。 违反这一规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是对于损坏或者非法占用铁路设施设备、铁路标志以及铁路用地行为的禁止性规定,违反这一规定 也 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7 三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违反条例的行为及其他影响铁路安全的行为,都有责任和义务 及时报告 铁路运输企业 ,或者向有关部门举报。 四是接到 报告的铁路运输企业或者接到 举报的部门 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及时予以处理。 五是对于维护铁路运输安全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 励。 按照本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或者非法占用铁路运输设施、设备、铁路标志以及铁路用地。 一旦发现损坏或者非法占用铁路运输设施、设备、铁路标志、铁路用地以及其他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向 铁路运输企业报告,或者向 铁路监管 部门、公安机关或者 其他 有关部门检举、报告。 接到 报告的铁路运输企业或者接到 举 报的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及时予以处理。 本条之所以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损坏或者非法占用铁路运输设施、设备、铁路标志、铁路用地以及其他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行为,有权向铁路运输企业报告,接到报告的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及时予以处理,主要是考虑到保护铁路运输设施、设备、铁路标志以及铁路用地的安全,关系重大,涉及面广,一旦发现破坏行为危及运输安全,必须当即采取果断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铁路运输企业 处于安全生产的第一线, 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报告运输企业,可以更迅速、更有效地排除事故隐患。 28 同时, 考虑到 政府 相关部门承担 的 职责, 条例还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损坏或者非法占用铁路运输设施、设备、铁路标志、铁路用地以及其他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行为,也可以直接向有关部门举报。 这里 的有关部门, 指的 是 有权处理部门 ,主要 包括:铁路监管部门、公安机关等部门。 按照本条例规定,铁路监管部门包括 国务院铁路行业监督管理部门 和铁路监督管理机构。 国务院铁路行业监督管理 部门负责全国的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铁路行业监督管理部门设立的 铁路监督管理机构 负责辖区内的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铁路安全监督职责包括铁路运输监督、铁路建设工程监督、铁路设施设备监督等。 公安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执法机关,其职能是秩序管理、行政执法。 上述规定的有权处理部门,接到检举、报告后,要依照职责,及时处理。 对于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事项,应当及时移送有权查处的部门 和单位。 本条例在这里使用‚及时‛一词,主要是强调查处工作不得拖延,要提高工作效率。 对法律、法规和规章有规定期限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处理完毕。 对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规定期限的,应当在合理的时间内处理完毕。 本条最后一款是关于表彰奖励的规定。 为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对于保护铁路运输安全的作用,本条规定,对维护铁路运输安全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这样才能形成全社 29 会都来关心、保护铁路运输设施、设备、铁路标志以及铁路用地的氛围,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表彰奖励的具体形式,包括荣誉称号在内 得 精神鼓励和发给一定数额奖金 的物质奖励;有权给予单位和个人表彰奖励的主体,包括国务院铁路行业监督管理部门、铁路监督管理机构、公安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或者 政府有关部门。 铁路运输企业是铁路运输安全的责任主体,它也可以对 铁路运输安全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铁路建设质量安全 第八条 铁路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建设物资、设备的采购,应当依法进行招标。 【释义】本条是关于铁路建设工程各项程序以及建设物资设备采购应依法进行招标的原则性规定。 自 1984 年 11 月,国家计委和 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