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免费3天-doc】内容摘要:

动 德国大众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为此后遍布德国 城乡的体育俱乐部的成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 20 世纪前的 德国大众体育 有不少拥护者 及 遍布全德的 射手节、 体操 日和体育郊游节 等 ,但就整体而言, 仍 为群体思想 萌芽 阶段和大众体育组织逐渐 滋生 阶段,真正的大众体育 春天 尚 未到来。 ( 2) 20世纪初期的 德国大众体育 这一时期,德国大众体育 虽然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严重破坏及被希特勒的纳粹主义所盗用而扭曲 ,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和魏玛共和国时期( 19191933年)还是有不少值得称道的 地方 , 其中 主要有以下几项: ① “德国体育奖章”制度的颁布与实施 1911 年 ,陆军元帅冯德 霍尔兹 (Von der Goltz)为解决 男青年体质及合格兵源问题, 倡导组建了“青年德意志联盟” ( Der Jungdeutschlandbund) , 通过办体育夏令营(冬令营)、体育沙龙, 对青年实施有计划的 游戏、体操、 军 事 等训练。 到 1914 年 ,短短 4 年时间, 这一组织已吸引 75 万德国 青年 参加。 2 1916 年,帝国政府还颁布《 德意志帝国 游戏 场 及体育义务法 》( Das Deutsche Reichsspielplatz und Sportpflichtgesetz), 尽管在 第一次世界大 战 期间 该法规收效甚 微,但 德国 的体育场 地设施 还是有 所 改观, 国民的 健身意识和 体育 兴趣还是有所增强。 1917 年,德国成立了以勒瓦尔特 ( Theodor Lewald, 18601947) 为主席,迪姆 (Carl Diem, 18821962)为秘书长 的德意志帝国体育委员会 (Der Deutsche Reichsausschusss f252。 r Leibes252。 bungen,DRA)。 该组织 和上述的 民间及青年游戏 1 颜绍泸 , 周西宽 . 体育运动史 [M]. 北京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1990: 275279. 2 同上, 303. 7 总会 对 20 世纪初 德国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其主要功劳 为 1913 年 颁布“德国体育奖章” 制度 (Deutsches Sportzeichen); 1920 年举办帝国青年运动会; 1920 年创办柏林体育大学; 1922 年举办德意志运动会; 1936 年承办柏林夏季奥运会和 加米施 帕滕基兴 冬季奥运会 ; 还 促成国家 对体育俱乐部的政策支持及经费援助 以及提议增加 各级 学校体育课时和修建游戏场 等。 其中,对 德国大众体育影响最大且 意义 深 远的当推 “德国体育奖章”制度的颁布与实施。 该制度 是德国体育领域中历史最悠久、大众参与面最广、影响最大的全民健身计划, 被称为促进 德国大众体育的头号计划。 它 是在研究 改造 1907 年“瑞典体育奖章” 制度 的基础上完成的, 旨在推行真正的大众体育健身活动。 1913 年开始为体育达标的成年男子颁发 “德国体育奖章”, 当年仅 颁发了 22 枚。 1921 年、 1925 年和1927 年分别开始 为体育达标的成年女子、 男青年和女青年 颁发 “德国体育奖章”,奖章分金质、银质和铜质三种 , 分别颁发给 40 岁以上、 32 至 40 岁及 18 至 32岁的男女达标者。 为激励大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测试项目要求 定得很低,如18至 32 岁的 成年男子在 6 分钟以内游 200 米就达标, 有的项目甚至没有完成时间的规定,如 1314岁的男孩能一次性游完 200 米也达标。 “德国体育奖章” 制度 的颁布与 实施 加强了国民的体育意识,提高了 国民的体育热情, 使 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至 1944年,荣获 “ 德国体育奖章 ” 的国民已达 130 万左右。 1 ② “黄金计划”构想的提出和 夭折 1918 年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和第二帝国的瓦解而告终。 战争给 德国 带来了重大损失, 巴黎和会诸国与德签订的议和条约 —— 《 凡尔赛和约 》,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德国,从而对德国实行条件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德国失去了 13%的国土和 12%的人口,德国被解除武装,德国的陆军被控制在 10 万人以下,不准拥有空军。 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德国 体育界于1920 年提出了为促进全民健康和体育 锻 练而在全国范围建设体育设施的庞大计划。 致力于此项工程研究的专家学者们从设施的规格要求及经费等方面制定了规章,称之为 “ 黄金计划 ” ( Goldner Plan)。 该计划 为达到人均 3 ㎡ 的体育场所总预算 高达 16 亿帝国马克, 全部 设施大约需 30 年能建成。 当时 人们 就有这样的认识: “ 这是一项伟大的立法任务,这关系到下一代人的健康和让他们有 地方 进行体育活动的宏伟任务。 大众 尽量多地参与 体育可以使生活与生命更加充实而健康 ”。 虽 然 德国纳粹主义的抬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该计划被迫中断, 未能 达到预计目标, 但它仍不失为 一个 良好 的构想, 例如它要求 所有居民人均至少有 3 ㎡ 的 户外及 ㎡ 的室内 体育活动利用面积,而且 10岁以前儿童人均需有 1 F. A. Brockhaus. Der Sport Brockhaus [M]. Wiiesbaden: F. A. Brockhaus, 1982:104. 8 ㎡ 的游戏场所 ;每 3万居民要修建一个游泳池; 在校学生、社会青年和居民有兴建体育活动和游戏场所的义务,人均 ㎡ ;它根据乡镇地区、人口等环境情况,对体育场所的规模要求有所不同,将场所建立离闹市 2公里的地方,内部总面积必须达到周围居民人口人均 3 ㎡ 的标准; 它要求小乡镇 地区设施面积要求不得少于 500010000 ㎡ ,超过 10000 ㎡ 的运动场禁止公共交通穿行; 它还对场所规模作了整体规划,即兴建 25%的 500010000 ㎡ 面积的场地、 25%的1000020200 ㎡ 面积的场地和 50%的 20200 ㎡ 以上面积的场地。 1 这些 条款都 是40年后德国 “黄金计划”的重要蓝本。 ③ 纳粹 时期 强制推行 的 “全民体育” 第一 , 希特勒的“体育观” 纳粹 时期 ,出于 荒谬的 种族理论和军国民主义目的, 体育 倍 受重视。 在 《我的奋斗》中,希特勒 ( Adolf Hitler, 18891945) 就将“体育”视 作其“国家事务” 7 项 要求中的第 4 项 ,他说,“国家必须将体育运动提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效率与广度”。 2 他还 表示 ,青年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具有唯我独尊的自信心,坚强的毅力和灵敏的决断能力,由此 让 “ 整个民族表现出伟大的意志力 ” ,民族就能得到复兴。 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 体育是实现其德意志民族统治世界计划必不可少的手段。 那么,国家又该如何付诸实践呢。 希特勒的规划是:首先,将“体育”上升为国家事务,“所以在民族国家中,国民身体的锻炼,既不是他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仅仅和 其 父母有关的问题,更不是和社会没有多大关系的次要事件 ,而是保持民族 生存 的 要素。 国家 必须全力维护 ”;其次,国家应将体育锻炼辅之与全体公民,“应使青年男女在童年时代就受到相当严格的锻炼,养成他们吃苦耐劳的体格”,“关于妇女教育,第一应当着重体育, 第二 是德育, 第三是智育”;再次,体育锻炼的时间应增加,“民族国家的一切学校,应该增加运动的时间 , 鼓励 大家 进行 身体锻炼”; 3 最后,要对运动项目有所选择,“就对冲锋队队员进行体格训练来说,主要强调的不是在军事操场上,而是更多地在体育活动中。 我始终认为,拳击和柔道比任何项目重要得多”。 4 可见 , 希特勒“体育观”的 重要的动机 是 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保障国防军有强健的士兵来源,增强侵略扩张的实力。 1 姚敏武 .各国体育测验制度与健身计划简介 [J]. 天津体育学院 学报 , 1994,9(2):1521. 2 Louis L. Snyder: Encyclopedia of the Third Reich [M]. New York: Da Capo Press, 1976: 225. 3 同上 , 155158. 4 张炳杰,黄宜选译 . 希特勒给冲锋队队长冯普弗费尔的信( 1926 年 11 月 1 日)现代史资料丛刊 一九一九 —— 一九三九年的德国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 1997: 36. 9 第二 , “全民体育”的主要 措施 为了推行所谓的 “全民体育”,特别是青少年和工人的体育, 纳粹政府 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主要有创办 特种学校、特殊组织和强行推行体育标准等。 首先看特种学校。 纳粹 培养 政治干部的特种学校 有 阿道夫 希特勒学校 ( Adolf Hitlers Schulen) 和骑士 团 城堡学校 ( Ordensburgen) 两种。 前者 阿道夫 希特勒学校 课程安排为每天体质训练 5 课时 (主要内容是拳击、划船、航海、滑翔、射击、驾驶 摩托车和摩托艇;还举行模拟军事演习,往往在 140 ㎞ 2的 地方 内进行,师生共同参加。 ) ,文化学习 1 课时(含阅读纳粹报刊)。 教学方法是在教官的监管下,通过队际竞赛和集体评议,从事斯巴达式的训练。 学生要记录个人成绩和品德评语,有升留级制度。 毕业文凭可作为升大学的学历依据,优秀者升入骑士团城堡学校深造。 此类学校全国共有 10 所,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不伦瑞克预科学校。 后者 骑士团城堡 学校 是培养纳粹官员的高级学校,由 “帝国劳工阵线”最高领袖 罗伯特 莱伊 (Robert Ley, 18901945)领导。 之所以取名为 “骑士团城堡” 学校 ,主要是模仿中世纪条顿骑士团城堡 (Castle of the Teutonic Order)的气氛,让学员和民众感受到高贵和神秘。 此类学校 全国共 4 所,各有不同的训练重点。 克罗辛泽城堡 ( Crossinsee Castle) 的训练重点是拳击、骑术和滑翔等,松特霍芬城堡 ( Sonthofen Castle) 为登山和滑雪,福格尔桑城堡 (Vogelsang Castle)为体格训练, 那里 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 设备优良的健身房,马林堡城堡 ( Marienburg Castle) 为纳粹思想强化训练。 每所城堡学校拥有 500 名教职工,每 期招收 1000 名 学员。 其次谈特殊组织。 第一是希特勒青年团 ( Hitlerjugend, HJ)。 它 成立于 1934 年,在 1936 年以前, 它 主要 是 纳粹党的分支组织。 1935 年,希特勒曾在纳粹党代表大会上宣称,一个德国青年应该 “像猎犬那样敏捷,像鞣过的皮革一样坚韧,像克虏伯工厂生产的钢那样经受过锻炼”。 纳粹党执政后,即把外围组织 “希特勒青年团” 改造为对青年 “进行民族社会主义精神的体育、智育、德育教育,使之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斗志和残忍的性格” 的组织, 1936 年 12 月 1 日希特勒发布命令,把全国 全部 男青年运动均纳入希特勒青年团,该组织便从党的青年组织扩大为国家青年组织。 从 1940 年起,公开强制所有的适龄男青年入团。 其实,希特勒青年团所承担的职责,在纳粹党执政起就已发生变化。 以前,该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吸 10 引部分德国青年充当纳粹党的后备力量,扩大纳粹“革命”的群众基础。 纳粹党执政之后,它的任务转变为用纳粹主义精神灌输全国青年,组织体育锻炼,从事军事预备训练,训导青年为领袖和民族效力,同时向纳粹党、党卫队和国防军输送后备力量。 为了排除其他政治和宗教势力对青年的影响,纳粹党当政不久就解散 了 其他青年组织 , 其中包括当 时规模最大的 、已拥有成员 1000 万人之多的 德国青年团体全国委员会,而当时希特勒青年团只有 10 多万人。 希特勒青年团形成学龄团员组织、少年队、正式团员组织和准军事性分团等几个层次。 各个层次的组织,其成员全部穿着褐色上衣配黑色裤子的制服。 学龄团员组织的成员是 610 岁的男童。 所谓学龄团员实际上就是希特勒青年团正式团员的见习期。 每个成员备有一本表现记录簿,记录他在整个纳粹青年运动中的表现情况。 少年队的成员 年龄 为 1013 岁。 从学龄团员升入少年队,要经过各种内容的考核 , 其中包括背诵纳粹主义要义和纳粹党党歌的歌词全 文,操练查阅地图的能力,参加军事游戏,为国家收集废纸和碎铜烂铁。 体育方面的考核有通过跑、跳、掷的最低标准,并参加为时一天半的野营拉练。 考核合格者在当年 4 月 20 日希特勒生日那天,集体宣誓加入少年队,授予刻有“血 统与荣誉”字样的队员短剑。 入队誓词是:“在代表我们领袖的这面旗帜 面前,我宣誓把我的全部精力和力量献给我国的救星阿道夫希特勒。 我愿意而且时刻准备着为他献出我的生命,愿上帝帮助我”。 少年队的政治信条是服从,日常训练项目包括识读旗语、修理自行车、铺设电话线,以及投掷手榴弹、 发 射气枪和小型步枪等简易军事训练。 1418 岁 的青少年 成为希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