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书章行政管理学课程教案内容摘要:

是行政管理的起点,是最重要的战略决策,它规定着行政管理活动的方向。 行政计划则 是实现行政目标的具体筹划与步骤、方法,是有预见性的决策。 因此,行政决策与行政目标、行政计划三者紧密相联,构成了行政过程研究的核心行政决策 一、行政决策概述 (一 )行政决策的含义和特点 行政决策主体的特定性 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 既定行政决策的权威性 (二 )行政决策的类型 11 行政决策常见的类型有: 依据行政决策主体地位的不同,可分为国家决策和地方决策。 依据行政决策涉及问题的规模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战略决策、战役决策和战术决策。 依据决策目标性质的不同 ,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依据决策条件和结果的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依据决策目标要求,可分为最优决策和满意决策。 此外,依据决策目标数量的不同,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依据决策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依据决策进程的不同,可分为一次性决策和渐进性决策等。 (三 )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和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 行政决策正确与否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二、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决策程序是指决策过程中的 逻辑顺序、基本步骤。 建立健全民主决策的程序和制度,对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十年来,不少学者对决策程序作了大量的研究,对决策程序的划分繁简不一,例如,赫伯特〃 A〃西蒙认为,决策过程包括 “情报活动 ”、 “设计活动 ”、 “抉择活动 ”、 “审查活动 ”四个阶段;哈罗德〃孔茨认为,在目标已定的情况下,决策过程包括 “拟定抉择方案 ”、 “评价抉择方案 ”、 “选取抉择方案 ”三个阶段;国内许多行政学者也对此提出各种不同的概括。 我们认为,决策程序可概括为如下四个阶段。 (一 )发现问题、确定目标阶段 (二 )拟制备用方 案阶段 (三 )选择最佳方案阶段 (四 )方案的修正完善阶段 三、现代行政决策体制 行政决策体制是指行政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它是随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诸方面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是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咨询系统、信息系统组成的民主决策体制。 (一 )行政决策中枢系统 这是行政决策体系的核心,它由拥有行政决策权的领导机构及其人员组成。 只有它才有权就一定范围内的行政管理问题作出决策。 一个行政机关只能有一个决策中枢系统,切忌多中心、政出多门。 决策中枢系统的主 要任务是领导、协调、控制整个决策过程,确认决策问题和决策目标,并对决策方案进行评估选优,最终拍板定案。 (二 )行政咨询系统 这是辅助决策中枢系统决策的机构,它具有辅助性、独立性、科学性的特点,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咨询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辅助决策中枢系统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并论证各种决策方案,为决策领导者评估选优、确定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辅 12 助决策领导者发现、纠正决策中的偏差,提供修正意见和追踪决策方案等。 (三 )行政信息系统 这是从事行政信息处理的机构、人员及信息通道 、信息工具所形成的有机整体。 其主要任务是把来自各种信息源的行政信息集中起来,进行科学加工和处理,然后传输给决策中枢系统和咨询系统,为中枢系统和咨询系统的决策工作服务。 行政信息是行政决策的基础。 为了保证行政政策的正确性,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信息网络,注重行政信息人员的培训和素质的提高,保证行政信息通道的畅通。 综上所述,中枢系统、咨询系统和信息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三者的统一构成现代行政决策体制。 为了适应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需要,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枢系统、咨询系统、信息系统及其制度的建设,使之 发挥最佳的决策效能。 第二节 行 政 目 标 一、行政目标及其作用 (一 )行政目标的含义和特性 层次性 多样性 (二 )行政目标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目标为行政管理指明了方向,它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行政目标是衡量行政管理效果的标准,它对行政管理活动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二、行政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 MBO)的基本概念,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 (Drucker,又译杜拉克 )于 1954年明确提出来的。 目标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它通过确定目标、实施目标和 评估目标成果等自我控制手段来达到管理的目的。 我国行政机关工作责任制和行政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实行,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的行政目标管理的具体化。 (一 )行政目标的确立 (二 )行政目标实施过程的管理 (三 )行政目标成果的评估 第三节 行政计划 一、行政计划及其作用 (一 )行政计划的含义、内容 行政计划是行政机关为达成行政决策目标而进行的筹划活动及所制定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行政计划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人口、卫生、体育、旅游、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福利事业等发展计划。 就构成每一行 政计划的基本要素看,它主要包括目标、机构、人、财、物、步骤、时间等。 因此,行政学家把行政计划的一般内容概括为 “六 W”,即: (1)What:达成目标的行动是什么。 (2)Why:为什么要采取这些行动。 (3)When:何时完成这些行动。 (4)Who:由谁负责实施,受谁领导和指挥谁。 13 (5)Where:何处、何部门实施这一计划,由何处得到配合。 (6)How:怎样实施这一计划。 (二 )行政计划的类型 按行政计划的期限分类,可分长期、中期和近期计划。 按行政计划的层次分类 ,可分为国家计划和地方计划。 行政计划还可以进行其他分类。 (三 )行政计划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计划是实现行政目标的保证 行政计划是行政执行的依据 行政计划是行政控制的标准和手段 二、行政计划的制定 (一 )制定行政计划的基本原则 群众参与、上下结合的原则 积极进取、留有余地的原则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 (二 )制定行政计划的程序和方法 经济分析法。 即首先对全面的经济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找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薄弱环节和进 综合平衡法 专项 规划法 经济数学法和经济数学模型 计划评审法,我国称之为统筹法 第五章 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人力资源开发、人事管理和人事行政 一、人事管理中的人和事 人事管理学所讲 “人事 ”实际包括人和事以及两者的联结。 人是众多学科研究的对象。 不同学科从不同侧面揭示人的不同内涵。 人事管理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把人看作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以业缘为纽带联结起来的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物质承担者。 因此,人事管理中的事是指代表工作对象或任务的职位系列以及与此相关的职位分类 、录用、职务任免升降、考核、奖惩、培训、交流、工资福利、辞职辞退、退休等事宜。 人事管理中人和事的特定含义己如上述,但人事管理的特殊性还在于它把人和事联结起来的手段和方式。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思想教育、社会舆论、道德规范、法律约束、经济乃至暴力手段等,都可以促使人和事联结起来,而人事管理与这些方法不同的地方在于它通过职位分类、录用、考核、奖惩、培训、交流、回避、职务任免升降、工资福利、退休等特定的手段和方式去促使和保证人和事的联结,促使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事竟其功。 二、人力资源开发和人事管理 14 (一)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客观事实使人事管理的基本特征发生新的变化 (二)人才强国战略使人事管理地位提到了新的高度 (三)人才队伍建设为人事管理规定了新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措施 三、人事管理和人事行政 我国人事管理通常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的人事管理和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 前者称为人事行政,后者称为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人事行政是以国家行政人员或公务员为主要对象的一系列管理理论、法规、制度、政策、措施的总和,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依法管理的一系列活动。 它同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一样,需要遵循 人事管理的基本规律和准则;但两者又各具特点。 它们的区别主要有: 管理对象不同 管理权不同 法律规范不同 4、宗旨不同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演变和基本理论 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 (一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产生 西方国家通常把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称为公务员。 以公务员为管理对象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产物。 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1805 年英国财政部首先设立了一个地位相当于副大臣的 常务次官,主持日常工作,不参加政党活动,不随政党更迭而更迭,文官制度也因此而奠定雏形。 1853 年从东印度公司开始的通过公开考试来录用职员的办法逐步在政府各部推广,建立了官职考试补缺制度。 这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基本成形。 1855 年和 1870 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枢密院令,确定了考试录用官员的制度。 英国公务员制度因此而正式诞生。 英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吏治制度有重要影响。 美、法、日等国都借鉴于英国公务员制度而建立了各具特点的国家公务员制度。 经过长期的沿革演变,西方国家对公务员的职位分类、考试、录用、 培训、考核、奖惩、职务任免升降、工资福利、退职、退休等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完整的、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管理。 所谓国家公务员制度即是这些法律和制度的总和。 (二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特点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职务常任。 “政治中立 ”。 二、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中国公务员制度大致经过了调研准备、推行实施、完善发展的三个阶段。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人事制度的基础上依据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来的。 从 1980 年开始,我国为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开展了大量的理论 探讨和法规准备工作。 1984 年有关部门起草《国家工作人员法》, 1985 年改为《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 1986 年改为《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15 1993年 10月 1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诞生。 1993 年以后,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为主,与之配套的几十个单项法规和实施细则相继颁布,如《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奖惩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暂行规定》等,逐步形成了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