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教案内容摘要:
的有机结合而产生和起作用的。 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是指为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实现组织职能而进行的组织系统的设计与建立、组织运行和组织调整三个方面。 组织系统的设计与建立是指经过筹划、设计,建成一个可以完成工程项目管理任务的组织机构,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划分并明确岗位、层次、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建立和形成管理信息系统及责任分担系统,并通过一定岗位和部门内人员的规范化的活动和信息流通实现组织目标。 织的职能 组织职能是工程项目管理基本职能之一。 其目的是通过合理设计职权关系结构来使各方面工作协同一致。 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职能包括五个方面: ○ 1 组织设计(选定合理组织系统、划分责权、确立规章,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和职能部门组织设计); ○ 2 组织联系(规定各部门的相互联系、明确信息渠道及协调原则和方法); ○ 3 组织运行(按责任完成工作,规定工作顺序和运行过程。 抓好三个关键:一是人员配置,二是工作接口关系,三是信息反馈)。 ○ 4 组织行为(应用行为科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原理来研究、理解和影响组织中人的行为、言语、组织过程、管理风格及组织变更); ○ 5 组织调整(根据工作需要、环境变化,分析原组织的缺陷、适应性和效率性,对原组织进行调整和重新组合。 本章主要研究组织系统的设计和建立。 ○ 1 组织机构是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保证(建立能维持管理任务的指挥灵便、运转自如、高效率的项目经理部); ○ 2 形成一定的 权力系统,以便进行统一指挥(权力由法定和拥戴产生 ) ; ○ 3 形成责任制和信息沟通体系(责任制是项目组织的核心问题;信息沟通是组织力形成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组织机构非常重要,在项目管理中是个焦点。 ○ 1 目的性原则(根本目的是实现施工项目管理的总目标) ○ 2 精干高效原则(一专多能、一人多职,增加人员的知识含量) ○ 3 管理跨度和分层统一的原则(跨度大,层次少;反之 亦然 ) ○ 4 业务系统化管理原则 ○ 5 弹性和流动性原则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 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取决于工程项目的组成和结构。 工程项目的结构,也就是指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活动中,参与项目实施的各 12 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框架,它反映了各方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有: 1)项目组成和结构 项目简单、规模小,业主只需委托一家咨询或监理公司代自己实施项目管理,选定一家承包商负责施工;项目复杂、规模大,可能需要委 托几家监理单位,选定一个大的承包商,或施工联合体,或合作体,或多个承包商。 2)监理委托方式 业主可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所有的项目管理力量,委托监理单位作为自己的顾问,或代为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3)工程承发包方式 ○ 1 按承包范围分: (交钥匙工程、一揽子工程); (包工包料、包工部分包料、包工不包料);。 ○ 2 按承包商地位分: ; (直接发包); ; ; ;。 ○ 3 按计价方式分: (固定总价、调价总价、固定工程量总价合同); ;。 ○ 4 成本加酬金合同 ; ; ; ; ○ 5 按投资总额或承包工作量计取酬金。 ○ 6 其它承包方式( CM 模式,即二阶段招标;系列招标承包,即一个承包商成功履行一个项目合同,相似项目按 此继续投标;表现不好即终止)。 ○ 1 自营方式(我国多年来常用方式,现在逐步减少); ○ 2 工程指挥部管理方式(过去我国大型和重点工程项目多采用此形式); ○ 3 总承包管理模式(科研 设计 施工一体化公司或联合集团的交钥匙工程); ○ 4 工程托管方式(委托工程承发包公司或项目管理咨询公司去做); ○ 5 三角管理方式(建设单位分别与承包单位和咨询公司签订 合同,由咨询公司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包商进行管理。 如图 1所示 )。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机构形式 常见的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形式主要有: ○ 1 直线式 ○ 2 职能式 ○ 3 直线职能式○ 4 矩阵式 ○ 5 事业部式 ○ 6 部门控制式 ○ 7 工作队式。 (军队式) 13 按管理层次的垂直系统建立机构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 特点是结构简单,关系清楚,责 权分明,指挥统一;无职能部门参谋,所有工作都管,不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适合于技术简单、产品单一、规模不大的小型企业。 职能式是在各管理层次设职能部门,各层次领导通过职能部门管理下级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 特点是强调管理分专业,注重职能人员的作用,易于提高业务人员的管理水平;造成多头领导,责任不清,不能统一指挥。 现代企业也不采用。 在各管理层次设职能部门,同时在各层次之间实行直线领导的一种组织形式。 特点是既有直线制指挥统一的特点,又有职能制管理专业化的优势;但权责不易划分清楚,工作中容 易产生矛盾。 许多企业采用。 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项目(产品)划分的机构,以矩阵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 特点是机构灵活,目标明确;但机构不稳定,人员变动频繁。 按项目组建机构能适应经营业务的变化,而且项目机构的管理目标明确;项目法施工比较适合采用。 事业部式又称分权式,它是在公司下设立相对独立,有一定经营权的生产经营机构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 特点是公司保持基本决策权,各事业部有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权,经济上独立核算。 特征是不打乱企业原有建制(直线职 能式),把项目委托给某一单位,由受委托单位组建项目机构,项目终止后恢复原职。 特征是项目经理在企业内部招聘或抽调职能人员组成施工项目机构,由项目 14 经理统一指挥;工程项目建设期间与原部门中断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原部门只负责业务指导,不随意干预工作和调回人员;项目结束人员回原部门。 第二节 工程项目经理与经理部 一、项目经理的概念 项目经理制自 1941年在美国产生以来,在发达国家得到普遍推广。 我国 1983年 3 月由国家计委颁发《关于建立健全前期项目经理的规定(草案)》提出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 这是加强我国项目管理的一项有力的组织措施。 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项目经理部是以项目经理为首的一个完备的项目管理工作班子。 项目经理包括业主的项目经理、受业主委托的代行项目管理的咨询机构的项目经理、设计单位的项目经理和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四种类型。 一个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整体任务,在完成任务工程中必须有一个最高的责任者和组织者。 施工项目经理是对施工项目负全责的管理者,是施工项目的管理中心,在施工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确立施工项目经理的地位是搞好施工项目管理的关键。 项目经理的地位和作用 如下: ○ 1 项目经理是建筑企业法人代表在项目上的全权委托代理人; ○ 2 项目经理是协调各方面关系,使之相互协作、配合的桥梁和纽带; ○ 3 项目经理对项目实施控制,项目经理部是各种信息的集散中心; ○ 4 项目经理是项目中责、权、利的主体。 二、项目经理的基本素质 施工项目经理的基本素质: 施工项目经理是建筑企业的重要管理者,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 ○ 1 博学多识、通情达理 ○ 2 多谋善断、灵活应变 ○ 3 知人善任、善与人同 ○ 4 公道 15 正直、以身作则 ○ 5 铁面无私、赏罚分明 ○ 6 哲学素养:必须有讲究效率的“射箭馆”、区的人际关系主动权的“思维观”、处理问题注意目标和方向、构成因素、相互关系的“系统观”。 项目经理应当是一个专家,精通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经营管理、施工项目管理的规律和懂得法律基本知识。 具有较强的决策 能力、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应变能力,也就是经营管理能力。 能够带领经理班子成员,团结广大群众一道工作。 必须是内行、专家。 项目经理不能是一名只知个人苦干,成天忙忙碌碌,只干不管的具体办事人员,而应该是“将才”、“帅才”。 每个项目经理必须具有一定的施工实践经验和按规定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 必须年富力强、具有健康的身体,以便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意志。 三、工程项目经理部 ○ 1 是一次性组织; ○ 2 是工程项 目管理的领导机构; ○ 3 是工程项目的办事机构; ○ 4 是一个组织体。 ○ 1 工程项目的组织形式; ○ 2 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特点; ○ 3 工程项目的管理形式与特点; ○ 4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弹性。 第四章 工程项目风险控制与管理 第一节 工程项目风险的概念 一、工程项目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指实际结果与预测目标的 差异程度。 工程项目风险是指项目的目标费用、目标工期、目标质量与项目的实际费用、实际工期、实际质量水平的差异程度。 一般来说,风险总是将利益(盈利)与损失连在一起的。 有一类仅存在损失而无获利机会的纯风险,常称为纯风险。 工程风险控制与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纯风险。 在不混淆时,工程项目风险简称项目风险或风险。 项目风险可用下式表示: ),( cc QPFR 式中: R项目风险; Pc风险出现程度; Qc风险损失值。 二、工程项目风险的形成、发展的机理 研究项目风险的存在 、发生、发展直至形成风险的过程,对认识风险、有效控制风险有重要意义。 16 指风险产生的诱因。 指风险因素可能诱发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指风险事件引起的对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的影响。 三、工程项目风险的 特征 (一)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系统特征 工程项目建设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项目总体方向是由雄厚资源甚至是相互依存的若干项目子风险按一定规律复合而成的。 风险分析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项目风险的特殊性进行分析,然后辨识各子风险,分析其作用关系、作用途径 、各子风险的复合规律,从而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价、控制与管理。 项目风险分析具有如下系统特征: (总风险是子风险的叠加与复合); (因果相关、共同前提相关、复合后果相关、相互依存 ); (项目结构及项目实施活动具有层次性,风险也具有层次性); (相继出现、具阶段性、全过程存在) (项目风险在不同建设环境中,其影响均不相同) (二)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 四、工程项目风险的分类 工程 风险因素可分九大类: (自然力:地震、泥石流、滑坡、洪水;气候:严寒、台风、龙卷风、高温、雨季); (设计技术、设计质量、设计基础资料); (施工技术、施工现场条件、设备、材料、人员); (外汇汇率、贷款利率、经济政策、投资政策); (物价上涨、人工费提高、管理费和摊派增加、市场需求变化); (资金筹措、经营收入减少、合作伙伴退出资金缺口、资金周转困难); (条款含糊、漏项、清单错误、违约、对现场不了解、介入诉讼); 境风险(生态环境破坏、发现文物古迹、公众质询、民族纠纷); (战争、法令与法规不连续、政府建设管理变化)。 (二) 风险承受者角度分类 1. 业主风险 ○ 1 人为风险 ○ 2 经济风险 ○ 3 自然风险。 2. 承包商风险 ○ 1 决策风险(进入市场决策、信息失真、中介、代理、业主买标、联合保标、报价失误 ) ; ○ 2 缔约和履约风险(合同管理、工程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保函); 17 ○ 3 责任风险(职业责任、法律责任、替代责任)。 3. 咨询监理单位的风险 ○ 1 来自业主的风险(少花多办、可研不好、先天不足、盲目干预); ○ 2 来自承包商的风险(投标不实、缺乏商德、素质太差); ○ 3 职业责任风险(设计不充分、不完善、错误、疏漏,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不准,自身能力和水平不适应)。 第二节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一、工程项目风险空间 {工程项目风险空间(集) }={项目建设活动集 } {项目风险因素集 } {风险损失集 } 二、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方式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方式主要利用系统工程方式。 其特点是: ( 1) 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 ( 2) 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作程序,即:风险辨识 → 风险估计 →风险评价→风险处置→风险管理与控制。 ( 3)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要特征。 ( 4) 分析研究方法:包括数学、系统工程、经济学、计算科学、工程科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分析研究方法。 三、工程项目风险辨识 工程项目风险辨识指确定对项目影响的风险集合,研究各风险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并按影响程度进行排序。 工程项目风险便是的风险集合可用上述笛卡儿积方法或在较 简单的项目上采用风险检测表方法确定。 确定风险对项目的预想程度并按其影响程度排序常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如专家评定法、模糊数学方法、层次分析法等。 四、工程项目风险估计 风险对项目的影响方式复杂多样,而这种影响往往通过各风险的复合作用效应表现出来,对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认识风险形成工程和风险损失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 五、工程项目风险评价 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是确定各风险在工程建设中可能的复。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教案
相关推荐
推动村民履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各项义务,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二)向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三)管理属于本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 态环境; (四)引导支持和组织村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及其他副业生产,积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 (五)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行使经济活动的自主权; (六)兴办和管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vi. 气瓶存放区域设置有防晒、防砸措施。 必要时应放入到笼子里。 vii. 氧气、乙炔 瓶在存储、使用时两瓶间距最少不得小于 5 米。 在运输时不得同车。 viii. 不得使用吊车直接起吊氧气、乙炔瓶。 d) 高空作业、临边洞口作业及跌落防护 i. 当有高于地面或基准面 米的工作时必须办理高处作业工作许可证。 ii. 在有高空作业的下方,提供足够的警示区域及标牌
度、有效地组织实现和对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在管理实践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形成激励。 当目标成 为组织的每个层次、每个部门和每个成员自己未来时期内欲达成的一种结果,且实现的可能性相当大时,目标就成为组织成员们的内在激励。 特别当这种结果实现时,组织还有相应的报酬时,目标的激励效用就更大。 ( 2)有效管理。
理体制、投资资 金管理体制和投资经营管理体制。 从管理对象来看,投资体制的组成主要包括投资项目管理体制、设计体制、施工管理体制等。 ( 2)投资体制的模式 根据投资决策的集权程度不同,可以把投资体制划分为三种典型的模式。 高度集权型投资体制模式 分散型投资体制模式 综合型投资体制模式 综合型投资体制模式具有集权型投资模式所没有的优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汀分散型模式的弊病。 这是根据目前情况
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 9) 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三、认识论 ( 1) 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 2) 透过现象看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要不断深 化;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级领导,哄骗村民,封锁信息,搞假公开尤其是在财务事务方面,更是使用各种手段隐藏不合法、不合理的费用,从而使村务公开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是时效性不强。 也就是重事后公开,不重事前公开。 事前不与群众商量,不听取群众意见,事后简单公布了事。 在财务公开方面,只公布财务收支情况,不公布财政预算情况,不能使村民在事前就有效地遏制村村部的不规范开支,截断贪污腐败的源头。 (二)村务公开问题呈现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