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详细方案内容摘要:
构模式的选择主要受医院任务目标、医院内外环境、技术和医院本身的特性影响,大的综合性医院与小医院的组织结构有差异,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结构也有差异。 当前我国医院的组织机构模式大都以卫生部 1987 年发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中关于组织机构设置的有关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医院规模,承担任务和学科 状况而定,以 500 张床的综合性医院为例,其医院组织机构图如图1。 图 1 我国综合医院一般组织结构图 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二十多年前制定的组织编制原则已有一些地方出现了不适应,如血库,目前在许多大的综合性医院均已被组建成了血疗科,大型设备的引进也使辅助诊断科室的数量和规模大增,此外 出于对经济管理强化的需要,财务科和住院处的人员也有的被派驻到病区,以加快结算的进程。 随着国家医疗保健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院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程度的加深,在未来若干年内,医院的预防保健科的功能和规模都将得到扩展;医院也可能将不得不设置专门的机构,与社会医疗保障部门打交道。 但我国医院的组织结构模式发生大的变化的可能性很小,出现变化最可能的医院将是股份制医院和私立医院,因为这类医院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医院人员编制基本规定 人是医院管理者诸要素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是医院功能活动的主体。 从一定意义上 说,医院管理实质上主要是对人员的管理。 人员编制是医院人员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合理地进行人员编制管理,探索确定各级各类人员合理结构的原则和方法,对保证医院功能的充分发挥、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医院人员编制的原则、特点和规划 医院人员编制是指根据医院功能需要所规定的各工作岗位的员额,以及各类工作人员的数量、层次及其相互间的比例关系。 (一)医院人员编制原则 实施医院人员编制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医院的医疗、保健、预防、教学、科研等 功能,完成医院所担负的各项工作任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保证医院的常态运行。 因此医院人员编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功能需要原则 我国对医疗机构实施分级管理,各级医疗机构所具有的功能和所承担的任务不同,因而对不同等级和类别的医院,其人员编制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医院人员编制必须依据医院的等级、功能、任务,设置不同的编制标准,实行不同的编制管理方法,以保证医院功能正常发挥,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能级对应原则 医院的服务对象是人,医院工作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复杂性和严密性。 因此对各级人员的配备,必须严 格遵循能级对应原则,使每个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都与其所在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职级相称。 合理结构原则 医院是由多学科、多专业、多部门组成的综合性机构,在医院人员编制工作中,必须坚持合理结构原则,使医院人员达到群体组合的最优化,以发挥医院人才群体的最大效能。 坚持合理结构原则,要保证各类人员合理的比例关系。 通过各部门、各专业、各职种各职类人员比例关系的合理确定,使各项工作有秩序地协调进行。 坚持合理结构原则,要保证合理的层次结构。 医院各个层次人员应有合理的比例关系,通过各层次人员结构的合理确定,从组织上保证 医院各项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指导、协调统一地进行。 坚持合理结构原则,要保证合理的年龄结构。 应将不同年龄组的人员有机地搭配组合起来。 医学人才具有实践性与晚熟性的特点,在医院人才队伍中,既要发挥资历深、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老专家的学科带头人作用,又要注重培养、扶持、大胆使用年轻人才,使医院人才队伍老、中、青保持合理的年龄比例,以保证医院建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坚持合理结构原则,要保证合理的知识结构。 医院人员群体应由不同专业的人才构成,同时使各专业人才在医院人员编制中分别占有一定的比例。 近年来,医学科学发展迅 速,单一的医学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医院和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相关学科向医学的渗透,医院中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正在增加;不远的将来,心理学、社会学工作者也将成为医院工作人员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由于现代化的高级精密仪器设备和电子计算机在医院的广泛应用,对医院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因此,在医院人员的编制中,要充分考虑各专业人才的组合,以使医院人员群体的知识结构适应医院及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精简高效原则 医院人员编制也应坚持精简高效原则,即坚持因事设岗,因岗设人,精 简冗员,使岗位与人员编制在配备上达到优化,在保证医院工作质量的前提下,用较少的人员完成较多的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医院工作效率,达到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 动态管理原则 任何一种人员编制标准,都只能满足一定时空的客观需要。 医院人员编制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和医院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因时因地制宜,实施动态管理,以满足医院发展的客观要求。 适度流动原则 合理的人员编配,必须在人员的合理流动中才能实现。 在人员编制管理过程中,要赋予医院在人事上的自主权,在医院内部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局面,以保证医院 人员队伍的活力。 (二)医院人员编制的特点 系统性 我国医院实行分级管理,根据不同的医院级别和床位规模,实行不同的人员编制标准,因而医院人员编制具有系统性。 医院人员编制的系统性,满足了不同级别和规模的医院发挥各自功能的要求,保证各级医院有机、和谐地运行。 科学性 任何机构的部门设置和人员编制的配备和组合,都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性,违反这种客观规律性,就会导致工作上的失误。 医院人员编制也是如此。 这就要求医院编制管理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医院人员编制工作的客观规律,用以指导工作实践,使编制工作更 具有科学性。 法规性 医院人员编制的确定,是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和可能,按照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经编制部门综合后,由上级编制主管部门审批的,其本身即具有法规的效力。 编制一经确定,就必须坚决遵守,任何单位都不得随意增加或变相增加,更不允许转移编制,弄虚作假。 综合性 编制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组织、人事、财政等各个部门,综合平衡和统筹安排是医院编制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医院人员的职类和职称 我国医院人员的职类大体上可分为五类:即卫生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党政管理人员、信息管理人员及经济管理人 员、工勤人员。 (一)卫生技术人员 卫生技术人员是医院人员的主体,是完成医疗保健任务的基本力量。 目前我国卫生技术人员根据业务性质分为四类: 医疗预防人员。 包括中医、西医、卫生防疫、寄生虫病防治、地方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妇幼保健、卫生宣教等各方面的医疗预防专业人员。 其技术职称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主管)医师、医师、医士、卫生防疫员等。 药剂人员。 包括中药、西药、药检等方面人员。 其技术职称为: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剂师、药剂士、药剂员等。 护理人员。 其技术职称为:主任护师、副主 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护理员等。 其他医技人员。 包括检验、理疗、病理、口腔、放射、同位素、营养、生物制品生产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 其技术职称为: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技士等。 (二)工程技术人员 医院工程技术人员是随着医院现代化进程而发展的。 目前我国医院工程技术人员大体上包括: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建筑工程人员、机械工程人员、医疗设备工程人员、电子计算机技术人员、激光医学技术人员、核医学技术人员、净化处理技术人员、供电供水技术人员、水暖制冷及空调技术人员等。 其技术职称为:高级工程 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等。 (三)党政管理人员 党政管理人员包括政工和行政管理人员。 政工人员包括党委、总支、支部以及党委机关部门的专职人员。 政工人员的职称为高级政工师、政工师等。 行政管理人员包括院长、副院长及其职能科室的主任、副主任、科长、副科长等专职人员。 (四)信息管理人员及经济管理人员 医院信息管理人员包括统计人员、病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图书管理及情报人员。 统计人员职称有高级统计师、统计师、助理统计师和统计员。 档案管理人员和图书管理人员的职称全国同行业人员一致。 医院经济管理人员包括经 济核算人员、财务人员、审计人员等。 经济系列人员的职称为高级经济师、经济师、助理经济师、经济员;财务系列人员的职称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 (五)工勤人员 医院工勤人员种类繁多,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医院一些后勤工作也可委托社会有关部门进行。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医院人员中还应设置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工作者。 目前在国外,心理学、社会学工作者已成为医院人员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医院中也会如此。 三、医院人员编制比例和配备 (一)确定编制总额 医院人员编制总额的核定,是 依据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的床位数,按一定的人员编制标准核定的。 其计算公式为: M= =BY+[(B Bmin)/(BmaxBmin)](Ymax Ymin)B+A1„„+An 式中: M—— 核定人员编制总数; B—— 核定床位数; Bmax—— 规定该等级医院床位数的上限; Bmin—— 规定该等级医院床位数的下限; Y—— 编制常数平均值; Ymax—— 该等次常数上限; Ymin—— 该等次常数下限; A1, A2, „ , An—— 医院其他附属编制。 (二)制定编制方案 人员编制方案是编制 员额、人员编制类别以及岗位、职数、各类人员结构比例等方面的规定。 (三)核定编制比例 编制比例是指编制员额与核编参数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规定。 医院编制比例,通常由一定数量的编制员额与一定数量的核编参数组成。 对于医院来说,病床数就是核编参数,医院的核定病床数通常是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区域医疗规划所审定的。 (四)进行人员配备 我国医院的人员配备,主要依据卫生部 1978 年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草案)》进行。 根据这个《原则》综合医院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依医院的规模和承担的任务分为三类: 300 张床位以 下的医院按 1∶ ~ 1∶ ; 300~ 400张床位的医院按 1∶ ~ 1∶ 计算; 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按 1∶ ~ 1∶。 医院各类人员的比例为:行政和工勤人员占总编制的 28%~ 30%,其中行政管理人员占编制的 8%~10%;卫生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 70%~ 72%,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师、中医师占 25%,护理人员占 50%,药剂人员占 8%,检验人员占 %,放射人员占 %,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占 8%。 临床科室负责人配备 ( 1)科主任。 25 张床位以上的科设科主任,超 过 40 张床位可增设副主任。 门诊任务较多的科,病床虽少于 25 张也可设科主任。 门诊及病房任务较少的科,可由其他有关科的科主任兼任。 ( 2)科护士长。 各科设护士长(助产士长),病床多时可设副职。 医师的配备 卫生部规定,各级医师结构比例为:主任医师 ∶ 副主任医师 ∶ 主治医师 ∶ 住院医师= 1∶ 2∶ 4∶ 8。 在编配某一职级的医师时,通常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M= (TwBR)/Ta15/P + A 式中 : M—— 某职级医师数; Tw—— 住院医师日均诊治每位患者所需工时; B—— 核定编制床位数; R—— 病床使 用率; Ta—— 住院医师日均有效工时; P—— 住院医师比例数; A—— 机动数。 根据医院担负的任务和规模的不同,医师中高、中、初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也应有所差异,以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医疗为主要任务的医院,医师的配备应侧重于全科医师,其专业技术职称中,高、中级比例可相对较少;承担高度医疗或医学院校附属医院,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编配比例可适当增大。 护理人员和助产士的配备 护理人员包括护理技术人员和护理员。 护理技术人员和护理员的比例为 3∶ 1 为宜。 卫生部 1997年颁布的《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规定,三级、 二级综合医院中,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在编护理人员数不少于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 50%;病房床位与病房护士之比不少于 1∶ ;具有大专以上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三级医院不少于护士总数的 20%,二级医院不少于护士总数的 10%。 ( 1)病房护理人员承担的工作量不包括发药及治疗工作量在内,发药及治护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为 1∶100~ ∶ 100。 ( 2) 40~ 50 张床位设护士 3~ 4 人。 ( 3)门诊护理人员与门诊医师之比为 1∶ 2。 ( 4)住院护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为 1∶ 100~ ∶ 100。 ( 5)急诊室护理人员 与病床之比为 1∶ 100~ ∶ 100。 ( 6)婴儿室护理人员与婴儿病床之比为 1∶ 3~ 1∶ 6。 ( 7)注射室护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为 ∶ 100~ ∶ 100。 ( 8)供应室护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为 2∶ 100~ ∶ 100。 ( 9)设有观察床的护理人员与观察床之比为 1∶ 2~ 1∶ 3。 ( 10)手术室护理人员与手术台之比为 2∶ 1~ 3∶ 1。 ( 11)助产士与妇产科病床之比为: 1∶ 8~ 1∶ 10。 ( 12)病房、门诊、住院处、急诊室、观察室、婴儿室、注射室、手术室、供应室等单位,每 6 名护理人员(助产士)增 加替班 1 名。 医技人员的配备 (。医院管理详细方案
相关推荐
1 如何对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1城市经济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1我国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解决土地市场的垄断和投机的措施有哪些。 1城市人口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我国城市人口的运动趋势是什么。 7 1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城市社区管理的 D C A B A BCD A BCD ABD A ABCD ABCD 1 ABCD 1 A 1 D 1 BCD 1
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3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3城市环境管理指按照一定环境功能目标,运用行政、法 律、教育、经济与科学技术等手段,协调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防止环境污染、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一种措施。 3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
选题 参考答案: A A、舆论监督 B、社会监督 C、国家监督 D、群众监督 1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 )。 单选题 参考答案: C A、政府审计部门 B、单位负责人 C、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D、社会会计中介机构 11 但在各国的课征实践中,因对外购固定资产所包含的进项增值税税金的处理方式的不同,而形成了( )的增值税课征模式。 多选题 参考答案: ABC A、消费型增值税 B
特点,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活动。 35. 土地储备制度 :是指政府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收回、收购、置换和征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和储存,以公开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土地,调控各 类建设用地需求的制度。 36. 城市成长管理 :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针对城市空间规模扩展的控制和管理。 37.
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于 2020年 3月 25日以教育部部长令第 21号颁布。 我国原有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分别施行于 1990年和 1995年。 此汇己恰蒙疮蔽梅苗契将激轻谍拨碟惨载痒誊受痈看阮灯辉伞阴惫篡第帐化葱囚雷摈逛甫膳步疫钨 渐省浦些忙怂址传狗走你委她慑骑位梳笑易斤嚣辣 新《规定》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这个体系贯穿一条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