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青年研究项目内容摘要:

国 县市体育系统, 基层体育干部 定期 学习和培训 已经 常规化 , 农村人力资源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的优化提高了农村体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近年来,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成为 活跃在 农村 基层 、 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一支重要 骨干 力量 ,也是农村体育人力资源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 我们调查发现,社会体育指导员还不能满足农村体育的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在农村需要较大规模的配置。 财力资源 方面 1993 年通过的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 发展 群众体育以社会和个人投资为主,以国家补助为辅的运行机制。 1996 年国 务院转发了《国家体委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县级体育事业意见》指出 县级人民政府要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努力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 同时 强调发展基层体育事业 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注重实效,严禁搞摊派、乱集资等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情况发生。 2020 年国家体育局《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强调, 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投入为主,社会集资为辅,体育彩票公益金主要在器材配置上予以支持。 实施对象在不摊派,不增加农民负 担的前提下自筹经费作为补充,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 因此,农村体育财力的配置 渠道 体现了 多元化 ,建立了较为 合理、稳定和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 物力资源 方面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 农村体育 把 建设好群众 身边的 场地 设施 ,方便群众就近参加体育活动 作为重点。 农村 体育场地设施 资源的 开发和配置 开始 结合各地特点,纳入 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和 城乡建设计划。 14 2020 年国家体育局《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强调,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村级公共体育场地建设为重点,把场地建到农民身边,把体育服务体系覆盖到农村,并对 农村公共体育 场地设施建设的项目、建设要求、实施对象、投资原则和方式作了具体的要求。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体育资源配置的历史启示 农村体育管理组织不太健全,农村基层体育骨干偏少。 首先,由于农村组织机构和人员较少,仅仅依靠农村体育文化中心、文化站或者农民体育协会来组织农民体育活动、宣传体育政策,没有专职人员负责管理。 农村体育 即使政策出台,往往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应根据农村社会形式的变化,由上而下建立分别建立县级体育组织、乡镇级体育组织和村级体育组织。 其中,村级体育组织是农村体育最基层的组织,它直接联系 广大农民,组织开展农民的体育活动。 其次,要充分发挥民间传统社团力量。 对于民间传统的 体育 组织 ,如舞龙会、舞狮会等, 应给 以 政策 支持。 这种非正规的组织根源于传统而耗费不多,效率却极高。 如此形成农村体育组织的互补体系,将有利于农村体育的健康发展。 农村体育 资源基础 薄弱,各项投入欠缺。 农村体育仍然是我国体育事业的薄弱环节,特别是由于 资源 基础薄弱,欠账过多,投入较少,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同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制约着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 因此,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农村体育,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筹集和个人投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资金投入体系。 农村体育产业 资源 的 开发 需合理引导 农村居民对体育需求的增强使农村拥有众多的潜在的体育消费群体,使农村体育市场 拥有 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为农村体育市场 资源 的开 发 提供了条件。 我国体育市场的开发尚处于改革的初期, 因此,开发农村体育产业资源 既要坚持体育的福利性、公益性,又要走产业化、商品化的道路。 在公益性极强,而同时又蕴藏着巨大商机的农村体育领域,更是要求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宏观调节和微观指导的功能,充分发掘农村体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达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在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同时,应强化政策引导,合理配置农村体育资源,培育和开发农村体育市场,依法监督管理农村体育市场。 要 重视民族传统体育 资源 的开 发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 多彩,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是各民族形成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活动的基础。 千姿百态的农村自然环境、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培育了多姿多 彩的具有民族特色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民族传统体育在各民 15 族中长盛不衰,已成为 农民 ( 包括少数民族 ) 喜闻乐见的传统健身形式,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就要充分重视 、 发挥与农村体育有密切联系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和作 用,注意从当地的村风民俗、信仰民俗、时令节日民俗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继续发挥这一作用。 同时重视 开发 和 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使这些有着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发扬光大,成为最具大众化的体育运动方式。 农村 体育 资源的配置 形式应该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我国农村地域广大、自然条件复杂, 我国 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边远与城郊之 间的经济发展水平 也不 一样。 即使在同一省市、县、乡内,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因此,农村群众体育 资源 在 配置速度和广度 上必须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而不能强求一致,千篇一律。 5 主要参考文献 [1]荣高棠 .当代中国体育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2] 体育史教材编写组 .体育史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3]李秀梅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简编 [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20 [4]周西宽 .体育史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9 [5]吴绍祖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 19491998)综合卷 [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9 [6]史国生 .中国体育简史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20 [7]全国高师《体育史》编写组 .体育史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8]鲍明晓 .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20 [9]卢元镇 .中国体育社会学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0]卢元镇 .体育社会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1]孙汉超,秦椿林 .体育管理学 [M].北京:人 民体育出版社, [12]魏艳丽 .农村体育资源短缺的理性思考 [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2):8891 [13]任海,王凯珍,肖淑红等 .我国体育资源利用改革与体育资源配置改革的法 规平台 [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 2): 16 [14]裴立新等 .集约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育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 必然选择 [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20, 18( 1): 14 [15]吴周礼 .体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变迁及相关问题分析 [J].体育文化导刊,: 5355 16 [16]肖林鹏 .我国群众体育资源开发与配置的对策研究 [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 1): 68 [17]魏荣 .我国体育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的历史演变及新时期改革对策研究 [J].西 安体育学院学报, ( 6): 2024 [18]国家体委 .中国体育年鉴( 19491991)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国家体委政策研究室 .体育运动文件选编( 19821986)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 [C]. [21]国家体委 .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 [C]. [22]国家体育总局 .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 [C]. [23]国家体委 .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县级体育事业的意见 [C]. [24]国家体委政策研究室 .体育运动文件选编( 19491981)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5]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文件汇编(第三辑)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6]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文件汇编(第一辑) [M].北京:人民体 育出版社, [27]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文件汇编(第二辑)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第二 部分 我国农村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研究 1 前言 选题依据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蔚然成风,深入人心。 在全国各地、各领域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新形势下,农村体育也应当有所作为。 无论 是 考察 国外 体育历史 的 进程 ,还是 梳理 建国以来 体育 的发展 历程 ,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体育的地位 在不断的提高。 在社会的进步中 , 体育的 功能 和作用 得到 不断的 发挥 ,成为社会建 设与发展的重要因子。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体育 的强身健体功能、 教育功能、文化功能、 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社会功能等积极因素都可以发挥出来,彰显农村体育的价值。 在和谐农村建设中发挥农村体育的作用,其核心就是重视农村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挖掘农村体育资源的功能与价值。 因此 , 我们需要首先了解农村体育资源 17 开发利用的广度与深度 , 对各类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予以评价,掌握农村体育资源的实际现状 , 在此基础上 我们 才能 对农村体育的发展做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 为发挥体育资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供理论 与 实践 指导。 文献综述 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相应的人、财、物等资源的投入 , 我国体育学者针对 体育资源开发的 相关 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主要集中在对体育资源开发 利用 的一般性研究、城市社区体育资源的开发 利用 研究、学校体育资源开发 利用 的研究、 竞技体育资源开发 利用 的研究、 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 利用的研究和农村体育资源的开发 利用 研究。 关于体育资源开发 利用 的一般性研究 体育资源的一般性研究涉及到 体育资源的概念、基本特性、分类、开发 对策及共享 方式等基本问题。 如王永生 在《从经济学的观点论述体育资源共享的利益平 衡问题》中 用成本收益理论分析体育资源共享中“不愿花费代价”等现象 , 探讨体育资源共享下资源拥有者间的利益平衡问题 ,提出了以市场机制引导的现代体育资源共享机制;秦贺余等 在《对体育资源的一些基本问题探讨》中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资源的特性、开发及配置方式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沈建国 在《长江三角地区体育资源一体化研究》中 阐述 了 建设长江三角地区体育资源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 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诸如信息资源共享 , 建设环太湖体育圈的实施方案等 ; 张红英的《体育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研究》 , 根据体育资源的旅 游价值 , 提出了体育资源旅游开发的内容及带动体育和旅游经济的协同发展的策略。 关于城市社区体育资源开发 利用 的研究 城市社区体育的研究主要对社区体育资源中人力资源、场地设施、项目资源等方面的研究,并从现状调查出发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如 于杰 的 《试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提出 作为社区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体育资源 ,它的供给严重不足和人口结构急剧增 加将极大地制约着城市社区体育的开展; 袁广锋在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对策研究》 一文中 指出 城市社区体育资源存在着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和水平偏低、活 动场地不足、运动项目单一、自然地理资源开发不够等问题 , 提出开发和利用社区体育资源的基本思路是提高政府和社区居民的社区体育资源开发意识、完善和开通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提高的渠道、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及单位体育一体化、运动项目多样化等 , 建议通过 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借鉴与吸收等途径全面开发与利用社区体育资源; 陈斌的《关于城市社区 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 指出 对现有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应当遵循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 以社会效益为先的原则 , 达到不仅能 18 满足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的需要 , 而且在广度上、深度上不断地开发新的需 求的目的。 通过“开发 — 满足 — 再开发 — 再满足”的循环往复 , 使 城市社区 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得以良性发展。 关于竞技体育资源开发的研究 竞技体育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一直是我国体育发展中研究的热点,研究者对竞技体育中的赛事资源、人力资源等的开发与管理展开探讨。 如 严德一在《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中指出 制度环境、目标发展、训练输送、社会保障、人力资源、项目布局等是影响后备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 , 基层训练体系受到冲击和削弱、后备人才输送渠道不畅、输送难等是制约后备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 ; 李明在《我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管理若干问题探析》中 借鉴相关理论并结合竞技体育的实际,对竞技体育中人力资源 管理的效益、管理的对策等 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刘琴在《体育赛事资源的界定及构成》中指出明 确体育赛事资源的定义及其构成是进行体育赛事 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起点,文章 从资源以及体育赛事的各类界说评述出发 , 认为体育赛事资源即体育赛事生产要素 , 是指生产满足人们观赏需求的竞赛表演服务产品所需的各种投入因素及条件 , 它包括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场馆资源、知识、制度资源等。 关于学校体育资源 开发利用 的研究 随 着学校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的改革与实施,研究者 围绕学校体育资源如何为体育课程服务、怎样为体育课程服务开展研究, 把研究学校体育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成为增加体育课程改革 成功 变数的有效途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