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电大教育管理本科中华文化概说复习资料考试小抄内容摘要:
尚农 中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政策需要是 尚农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都城是 隋唐的长安城 中国历史文化传媒的发 展大致经过的两个阶段是 书写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形成的主要特征有 降雨量由东南往西北递减、农业与牧业的明显分野、人口分布的总格局是东南稠密、西北稀疏、中国文化是一种大陆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的最大特点就是 宗法制与君主专制相结合 中国历史文化实际是指 与中国当代文化相对而言的文化、对中国文化不同时代的一种划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存在 中国历史文化虽然内容广泛,积淀深厚,但就学术经典而论,概其渊薮为 三玄 、 四书 、 五经 中国历史文化虽然内容广泛,积淀深厚,就学术统绪而言,三教九流、 百家争鸣,为其归致的则是 儒家、道家、 中国历史文化遗迹包括 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古长城、古园林 中国历史文化遗物,现在规范的简称为 文物 中国民间金银器作坊开始出现在 唐代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使用的概念是 民俗文物 中国农业经济文化孕育出的古代政治思想有 重农 、 重民 、 民本主义 中国青铜器时代所包含的时期有 夏、商、西周、春秋 、 中国青铜器源于 黄河流域 中国是最早采用十进位制国家,在下列哪个时期的文字中已有记载殷商甲骨文中 中国万里长城在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是 以防游牧者的进攻、保护农耕文明、从 中华文化发展史来看是进步的 中国文化又可称为 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 中国现代民俗学肇兴于 20 世纪初,其重要的标志之一是 北京大学征集民间歌谣活动 中国著名的大足石窟位于今 四川省 中国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是 乐山大佛 中国最早的数字著作是哪一部 《周髀算经》 中国最著名的 4 部农业科技名著是 B 汉代的《汜胜之书》 C 北魏的《齐民要术》 D 元代的《农书》 E 明代的《农政全书》 中医的理论体系强调的是下列哪种观念 人体的整体观念 周朝的 “六艺 ”教育有 礼、射、乐、书、御、数 周灭商及营建东都和封建诸侯的三种铸有铭文的青 铜器是 利簋、何尊、克罍 自汉代至清朝间,驾驭和主导着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成为文化领域中压倒一切的学问的是 经学 字写得是否漂亮,与毛笔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毛笔的质量主要看尖、健、齐、圆 宗教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文化体系,其中处于最深层核心的是 宗教思想观念 宗教消亡的条件是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极明白而合、阶级和社会不平等现象彻底消灭,社会关系 极明白而合理 宗教与其他社会现象相比较,其最主要的特征是 对神的信仰与崇拜、有崇拜行为礼仪和信仰活动 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本土宗教是 道教 最能体现 中国历史文化精髓所在的哲学学说有 儒家、佛家、道家 作为中国哲学的主流文化,儒家文化在义利关系上主张 义高于利、尚义鄙利、重义轻利 三、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16 分) 文化 传统 所谓文化传统是指历史上形成并为后人所承袭下来的思想意识中的东西,诸如精神、心态、道德、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抒情方式、价值观念等隐形的软文化。 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是时刻在起作用的隐形因素,它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也可以发挥消极作用。 所以,我们对待文化传统持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的态度。 民俗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 它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事象。 石窟寺 石窟寺是佛教寺庙建筑的一种,在河畔山崖开凿而成,简称石窟。 许多石窟寺洞密集,故有千佛洞之称。 佛教石窟渊源于印度。 在印度,凿石开窟约开始于公元前 3 世纪中叶。 在我国石窟开凿约始于公元 3 世纪,盛于公元 5— 8 世纪,最晚的可到 16世纪。 特产 特产主要强调产品的原料和生产工艺上的独特性,指土产品中具有独特品质和独特风格或独特技艺的一部分产品,是土产的精华部分。 土产也称土货或土物,指当地出产的物品。 一般指各地的农副产品和部分手工业产品。 土产主要强调特产的地域性差异。 土特产品是土产和特产的并称。 四、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24分) 简述中国自然环境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 影响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在 “ 大陆海岸型半封闭式 ” 的自然环境里独立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文化,具有数千年从未中断的延续性和自我为中心的独特性;( 2 分)第二,辽阔的疆域为中华文化发展和中国文化中心的转移提供了纵深腹地,使中国形成了七大古都;( 2 分)第三,中国境内复杂的地理环境,使中华文化发展出现了不平衡性和多样性的空间;( 1 分) 第四,对外文化交流受到地理条件阻抑。 ( 1 分) 简述 基督教对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作用 明清时期以来,传教士把中国古代文化传到了西方,对西方近代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基督教各派传教士为接近中国朝廷和地主知识分子,曾将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带到中国来;( 3 分)近代史上,又曾在中国创办过一些文化教育和慈善事业,如辅仁、燕京、金陵等一系列著名的高等学校。 在这些学校中,与他们的办学宗旨相反,出现了一大批有志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社会革命家和科学家。 ( 3 分) 简述历史文化名城构成的主要 条件 第一,要有悠久的历史或特殊重大的历史事件;( 2 分)第二,要有较多的历史文化遗存;( 2 分)第三,要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 1分)第四,该城市长期以来一直在使用着,今后还将继续发展。 ( 1分) 简述著名的药材之乡 我国著名的药材之乡有人参之乡吉林省抚松县,( 1 分)党参之乡山西省平顺县,( 1 分)田七之乡广西靖西县,( 1 分)黄芪之乡内蒙古武川县,( 1 分)甘草之乡宁夏盐池县,( 1 分)阿胶之乡山东省东阿县等。 ( 1 分) 五、论述题(每题 10分,共 20分) 试论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创造的关系 两者的关系可以从以下 四点来分析:第一,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是人类历史发生、发展前提之一;文化创造是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于其他社会实践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环境的辩证统一体。 ( 2 分)第二,自然环境是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石,对文化的发生、发展具有物质的制约力。 自然环境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分布状况和发展水平、国家政权性质和政治的职能。 ( 3 分)第三,地理环境对文化发生影响是通过一定的中间环节实现的,在人类创造文化的活动中,人和自然是同时起作用,自然地理环境只有通过人类活动这一中间环节,才能给人类文化的发生以巨大影 响。 没有人类的活动没有人类应战和挑战的能动性,自然界是不能单独创造文化的。 ( 3 分)第四,人类也反作用于自然环境。 人类在利用自然环境中不断改变着自然,并获得对自然环境的新认识。 ( 2 分) 试论民俗文化的功能 第一,历史功能。 民俗文化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中,都曾产生和形成过许多的民俗文化现象,对每个历史阶段的人们的生活产生过影响。 ( 3 分) 第二,教育功能。 民俗文化是社会的、集体的创造。 民俗文化的产生,起初总是带有一定功利目的的,即与教育的功能联系在一起。 ( 3 分) 第三,娱乐功能。 民俗文化不仅是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和创造,它同时也供人民群众享受和利用。 所以传承于民间的大部分民俗文化活动,都带有极其浓厚的娱乐性质,其中以节日民俗文化和游艺民俗文化最为突出。 ( 4 分) 三、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16 分) 传统文化 所谓传统文化,是历史上由人类创造的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的东西,诸如建筑、器物、典章制度、文学艺术、文物古迹和风味特产等显形的硬文化。 传统文化虽然在历史上曾经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产物,但凡是传统文化也都包含着劳动者的智慧和血汗。 普通话 普通话(通用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方 方言为基础方言、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全国汉族的共同语言。 宗教 宗教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是特定阶段的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是一个历史范畴。 它是支配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以超自然、超人间的形式在人们头脑中的颠倒和虚幻反映,是相信、崇拜和传播这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实体。 玉器 玉器是指以硬玉、软玉、碧玉、蛇纹石、水晶、玉髓等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装饰品、祭器和陈设品等。 四、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24分) 简述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点 第一,中国史学拥有众多的史学家和丰富 的遗产;( 2 分)第二,中国历史学家有重视史书表现形式的传统,并不断创新,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史书体裁;( 2 分)第三,中国史学家历来对史学工作有一种崇高的责任感,将史学与现实未来联系起来。 ( 1 分)第四,中国史学家十分重视自我修养,史学家必须有史才、史学、史识。 ( 1 分) 简述中国古代教育的特色 第一,具有完整的系统、严密的结构和系统的理论;( 1 分)第二,充分体现和发挥了教育的社会政治功能,而不太重视或较难体现和发挥生产、经济功能;( 1 分)第三,古代教育制度具有超稳定性结构,很难发生整体上的变化;( 2 分)第四,中 国古代教育制度将严格的等级性和广泛的庶民性有机统一起来,既保证了统治集团的绝对特权,又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 2 分) 简述青铜的优越性 青铜具有下列优越性:首先,硬度大;( 1 分)其次,熔点低,其熔液的流动性能好,凝固时收缩率小;( 1 分)第三,化学性能稳定,耐腐蚀,可长期使用和保存;( 2 分)此外,青铜器坏碎之后,可回炉重铸。 所以,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在石器时代之后,大多经过青铜时代。 ( 2 分) 简述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给中国古代文化带来的特征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给中国古代文化带来的以下主要特征:一、群体趋向的务 实精神;( 1 分)二、思维方式上的循环论、恒久意识、变易观念;( 1 分)三、中庸之道与注重自然节奏的少走极端的基本处事心态;( 1 分)四、尚农重本和轻商抑末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 1分)五、集权主义的大一统与民本主义的民重君轻相反相成,共同构成中国农业社会的政治思想主体;( 1 分)六、安土乐天、和平主义的生活情趣。 ( 1 分) 五、论述题(每题 10分,共 20分) 试论中国宗教信仰在历史上的特点 第一,就全国总体而言,中国宗教只是一种信仰性的干预力量,而不是指令性的社会统治力量。 ( 2 分)第二,具有多元性。 从先秦到清代, 中国大地出现过多种类型的信仰和崇拜,即使是在佛教、道教为主导的朝代,同样其它宗教同时并存,互相融合,这种宗教信仰的多元性,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成分的多元性和地域分布的广阔性,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 ( 4 分)第三,具有浓厚伦理道德色彩。 中国的宗教都强调立功德、行善事、孝亲忠君、保护生灵等伦理道德,这符合古代中国以儒家学说为主导思想、以伦理纲常为治国之本的国情。 ( 4 分) 试论古墓葬地面部分的结构 古墓葬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地下部分和地面部分。 地面部分包括封土和陵园建筑。 ( 2 分) 地面部分的封土 ,从商末周初,在墓上开始出现封土坟头。 春秋战国以后,坟头封土越来越大,形状好似山丘。 特别是帝王陵墓的封土,工程大,发展变化明显。 ( 1 分)帝王陵墓的封土形式主要有:第一, “ 方上 ”。 因其上部为一小的方形平顶,好象方锥体截取了顶部,故曰 “ 方上 ”。 第二,以山为陵。 即利用山丘作为陵墓的坟头。 第三, “ 宝城宝顶 ”。 在地宫之上,砌筑高大的 “ 砖城 ” ,在砖城内添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 ( 3 分) 地面部分的陵园建筑除封土外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祭祀建筑区。 为陵园建筑的重要部分。 供祭祀之用。 ( 1 分) 第二部分为神道。 又称作 “ 御 路 ” 、 “ 甬路 ” 等,是通向祭殿和宝城的导引大道。 ( 1 分) 第三部分为护陵监。 护陵监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构,为了防止被盗掘和破坏,每个皇帝的陵都有护陵监。 监的外面有城墙围绕,里面有衙署、市街、住宅等建筑。 三、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16 分) 亚文化 所谓亚文化,是指具有与经典文化(或称主流文化)相区别的独特性的文化形态。 亚文化总是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与经典文化(或称主流文化)相背离的倾向。 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素称文房四宝,是中国书写和绘画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材料。 其中,笔、墨、砚为书绘工具,纸为书绘材料,是中 国历史文化传播不可或缺的媒介。 民俗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 它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事象。 摩崖造像 摩崖造像为佛教石窟的一种类型,是利用巨大的山崖陡壁在洞窟之外雕成大像。 为了保护摩崖造像,特意为其修造了楼阁殿堂。 四、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24分): 简述中国古代官学教育的特点 第一,官学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各种封建统治人才,所以不仅具有阶级性而且具有明显的等级性;( 1 分)第二,封建朝廷设置了专门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长官来管 理教育;( 1 分)第三,官学的教育内容。20xx年电大教育管理本科中华文化概说复习资料考试小抄
相关推荐
台,如果装配 车间投入提前期为 5 天;机加工车间出产提前期为 7 天、投入提前期为 14天;则装配车间投入累计号数为 ___130__________;机加工车间出产累计号数为 _____134________;机加工车间投入累计号数为 ____148_________。 , 某车间的出产量= 成品出产的累计编号 +该车间的出产提前期 *最后车间(成品)的平均日产量。 11. 若某成批生产企业
所需要的现金 214. 关于招聘规划及其步骤,说法正确的是(招聘的渠道有很多,如猎头公司、互联网、员工推荐等) 215. 关于指导伙伴的特质和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B)。 (B)指导伙伴的选择很重要,不当的选择可能会事倍功半 216. 关于资源调度,说法正确的是( D)。 (D)它是为了保证合适的资源在合适的时间被送到合适的地方 217. 关于资源调度的类 型,说法不正确的是( D)。
O 协议 A.〈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谅解〉 B。 〈贸易政策评审机制〉 C。 复边贸易协议 D。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 B) 18.跨国纳税人故意违反国家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的行为包括( ) A.扣除法 B。 抵免法 C。 国际逃税 D。 国际避税( C) 11 19.首次提出专利定义的保护期限的多边国际协议是 ( ) A.〈巴黎公约〉 B。 〈专利合作公约〉 C。
住地点和条件;婚姻、行径心理因 素。 ( 6 分:每小项 o. 75 分 )。 进行社会生产最根基最首要的资源,与其他卫生资源和对比,它具有如下特性:能动性:两重性;时效性;再生性;社会性:培植周期长;是有情感有思维的资源:其组合是繁杂的和不断变更的:足知识密集型资源,其培植和管理是个繁杂的历程;( 6 分,每小项 分。 答出9 项中的 8 项得满分 )。 :工作的方针是以保健为十心
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决定了商业银行的最终清偿能力,也是一家银行实力的反映。 ( 2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20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试题 2020 年 1月 一、填空题(每空 1分,共 8分) 1.商业银行的权力机构,也就是商业银行的决策机构,它包括 和 ,其中, 一是商业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 2.中国人 民银行对银行机构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市场准人
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在风险转移方面采取( )原则 A.以合同订立时间确定风险转移 B。 以交货时间订风险转移 B.以所有权转移时间确定风险转移 D。 以买卖方实际控制货物时间确定风险转移( B) 53.国际金融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对属于发展中国家会员中国的企业的( )发展提供资金 A. 国有 B。 股份制 C。 金融 D。 私人( D) 54.根据《 2020 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