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现代意识形态的形成内容摘要:

济制度的不断变革相联系的,这是意识形态的物质存在基础。 意识形态的实践用途之一就是生成幻象和神秘,以维持现存的社会秩序或社会结构。 “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抽 ① 《神话学》(法)罗兰巴特著,许蔷薇,许绮玲译,桂冠新知业书, 1997, 第 184 页。 ② 《神话学》(法)罗兰巴特著,许蔷薇,许绮玲译,桂冠新知业书, 1997,第 185 页 6 象的讲,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 ① 罗兰 巴特为《神话学》奠定的基调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神话学》的揭 露功能就是要剥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粉饰外套。 但是巴特并没有完全接受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 判理论。 马克思主要是从产生虚假性的社会生产关系中进行讨论,认为只有彻底铲除产生虚假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生产关系,才可能真正消除虚假意识形态的存在。 在意识形态批判的角度和方法上,巴特走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神话学道路。 在他看来, “神话在形式上是定义这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转化最适合的工具。 ” ② 1.从符号学进入意识形态的途径 罗兰巴特通过分析神话的三种阅读方式,向我们指明从符号学进入到意识形态的唯一途径。 巴特认为,就符号的能指 而言,意义和 形式 同时存在。 因此,可以对神话产生出三种不同类型的阅读: 其一 , 专注于空 洞的 、被抽掉了具体内涵的 能指(形式)的“记者类型”解读, 即 从概念出发去寻找对应的形式;其二 ,专注于完满的能指(意义)的“神话学家”的解读, 把神话的所指 视 为一种欺骗,并对 神话 进行 解码;其三 , 专注于能指 整体的“神话读者”的解读,关注于神话的组成机制及其本身的动力,这种方法使 对 神话 的解读 进入观念层次的批判。 在这三种解读方式中,要使神话 从符号学进入到意识形态,即让神话与一般历史有所关联,以解释它是如何符合一特定社会的利益,这就需要采取第三种阅读类型。 这 种阅读方式,既不是以一种无邪的方式接受一个形式,也不是以探究的方 式来分析出它的意义,而是对能指处于一种暧昧的观察。 只有这种阅读,才能产生并掩饰意识形态的荒谬,成为真正的神话。 巴特区分这三种阅读类型的意义在于明确:神话的言谈所要表明的决不是某种很清晰或太模糊的意图,而是将一种清晰的意图在表达后迅速的冻结,使之成某种自然的东西。 这就是神话的根本原则:将刚刚填充进去的历史自然化。 当法国帝国性达到自然的状态时,神话就同时存在了。 概念的自然化使神话像是一种无知的言谈,而读者也在无知地接收神话。 在这种看似无知、实则有意的阅读与解读中,神话达到了它最终的目的:意识形态的灌输。 2.寻找可以抗拒神话、抵制意识形态入侵的语言 为了能够达到“解神话”的目的,即解释 神话的意识形态 性质,罗兰巴特试图寻找一种可以抗拒神话、抵制意识形态入侵的语言。 在他看来,“神话一直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第 82 页 ② 《神话学》(法)罗兰巴特著,许蔷薇,许绮玲译,桂冠新知业书, 1997,第 201 页 7 是一种语言掠夺” ① ,它将意义转化为形式,将黑人与狮子的历史耗尽,经由他们使帝国性、文法范例成为自然的存在。 但是,所有语言都是神话的猎物么。 所有意义都不能抵抗形式的入侵么。 巴特通过对以下几种语言的分析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事实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安然脱离神话,神话可以从任何意义中发展他的第二序纲要。 ” ② 最常受到神话掠夺的是清晰的语言。 这种语言因其意义的先天缺乏而很少能够抗拒神话。 如果神话面对的语言在其能指上是纯粹的、完满的,掠夺这种语言就必须“将它全部的形体绑架”。 如数学语言就是一种完整的语言,一种死亡的语言,而且正因为它的死亡成就了它的完美。 数学语言因其意义完整、难以扭曲而对神话的掠夺具有抗拒性。 但即便如此,数学也很难完全逃出被神话掠夺的劫难。 神话 是 一种不想死亡的语言,如果说神话对清晰语言所作的是一种寄生行为,那么它对于数学语言的所作所为就是将其变成会说话的行尸走肉。 除了一般语言、数学语言,巴特重点讲述了诗的语言是如何抵抗神话的。 这一部分是罗兰巴特的《神话学》与他先前著作《写作的零度》 ③ 相连接的脐带。 在《写作的零度》一书中,巴特意识到文学神话的存在,并推及到整个资产阶级的神话领域,形成现在系统的、全面的神话学理论。 在巴特看来,“小说”是一种明显的谎言,它呈现的是一个虚构的真实世界。 它意图建立一个可信的连续的内容,一个与真实相似的世界,但是它的虚幻性是无法遮掩的。 “小说因此是统治阶级的普遍性神话学,尤其是 19 世纪以来的资产阶级的神话学。 ” ④ 资产阶级在小说中隐蔽地并且适宜地传 达自己的教义、价值观、道德标准,他们选择小说为神话学实践的最佳对象是不无原因的。 小说的第三人称叙述形式与一般过去时这两个特点在时刻向读者强调它自身的客观公正性,这正是意识形态保护自己的最好的屏障。 而“诗”则完全不同。 巴特将诗分为古典诗(和散文)和现代诗。 他认为前者的字词是关系性的,以符合一种表达或用 法为目的。 而现代诗的目标就是消除关系意图,关系可以保留,但却不再 是字词的目标,而只是一种手段。 由此,字词有了自己的意义和目标。 这种不为关系而形成的字词的意义就是事物本身的意义,抽象的概念与符号的随意都是诗为了找寻 到自身自然的意义所作的技术性的语言学工作。 “诗占领了一个和神话相反的位置:神话是一套符号学体系,假装能超越进入一个事实体系里;诗是一套符号学体系,仿佛能依约进入一个本质体系。 ” ⑤ 现代诗的语言刻意脱离古典诗中的规则,在无序中寻求本质。 ① 《神话学》(法)罗兰巴特著,许蔷薇,许绮玲译,桂冠新知业书, 1997,第 191 页 ② 《神话学》(法)罗兰巴特著,许蔷薇,许绮玲译,桂冠新知业书, 1997,第 191 页 ③ 《写作的零度》是巴特的第一部著作,该文针对萨特的《什么是文学》,对法国文学,尤其是 19 世纪以来的法国文学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④ 《谁是罗兰巴特》汪民安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0,第 38 页 ⑤ 《神话学》(法)罗兰巴特著,许蔷薇,许绮玲译,桂冠新知业书, 1997,第 193 页 8 但是,就象数学语言一样,直达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