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低至一角”考研政治重点知识记忆之邓三论篇内容摘要:

( 2020 年分析题第 37 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人 D.社会全体成员 【 ABD】( 2020 年多选题第 20 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 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20.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决策和总体部署,是从全局出发制定的在较长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战略步骤、战略重点、战略部署和战略措施。 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是其基本特征。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 略目标:到 21 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 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1世纪头 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年力争比 2020 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 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战略突出富强、民主、文明多元化目标;体 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用一百年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通常要用几百年走完的历程。 2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1)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 A. 科技含量高 B. 经济效益好 C. 资源消耗低 D. 产值增加快 E. 环境污染少 【 ABCE】( 2020 年多选题第 26 题)。 ( 2)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其主要内容有 A.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B. 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C.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 服务业全面发展 【 ABD】( 2020 年多选题第 25 题)。 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 效益。 22.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共同富裕,是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政策。 东部沿海地区要利用有利条件,较快地发展起来,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需顾全这个大局。 沿海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它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23.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及意义 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是扩大内需,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促进 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巩固边防的根本保证;是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的主要工作: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 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 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 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关键;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 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条件。 2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是人类生存之本,衣食之源;( 2)农产品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提供重 要的原料,是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 3)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才可能为工业和其它部门发展提供剩余劳动力;( 4)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成为工业品的重要市场;( 5)农产品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人物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要发展现代农业;二要增加农民收入;三要改善农村面貌;四要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新型农民,具体措施有: A.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B.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 C.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D.加强农村剩余劳动 力转移 【 ABC】( 2020 年多选题第 30题);五要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六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25.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为此,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 系。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为此,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26.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速度是前提,比例是基础,效益是中心,质量是保证。 在四者发生矛盾时,要坚持把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效益为 标准去衡量速度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 A.积累与消费关系 B.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C.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D.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 C】( 2020 年单选题第 11 题)、比例是否合理。 27.粗放型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主要通过追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即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方式,称之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即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方式,称之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意义:可以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同人口多、 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并有利于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可以减少固定资产投资,抑制上新项目、铺新摊子,有利于利用现有基础和促进老企业技术改造;可以使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的需要,消除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引起的生产能力闲置、开工不足和人财物的浪费;可以促进科技进步,更好地适应国内外竞争的需要。 如何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正确处理好上新项目与利用现有基础的关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既要坚持集约经营的方向,积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又要从实际出发,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2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 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 2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 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 A. 经济实力的竞争 B. 人才的竞争 C. 军事实力的竞争 D. 政治实力的竞争 【 B】( 2020 年单选题第 13 题)。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应做到: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 30.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 后代满足其将来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其核心思想是:要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冲突;有利于克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摆脱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有利于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在 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3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材料 1: 202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 1980 年翻两翻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与高消耗来实现的,到 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 翻,是我国实现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国单位 GDP 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中等发展中国家。 按现行汇率计算, 2020 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 1/10,日本的 1/20,德国的 1/1 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倍,是德国的 倍,日本的 倍,美国的 倍,印度的 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增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平均水平的 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物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50%。 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焦化 形成十分严峻, 1/5 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 1/3 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的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 174万平方公里, 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材料 2: “十一五”时期资源节约方面的主要指标 , 指标 2020年与 2020年相比属性(注)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20%约束性 ,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30%约束性 ,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由 增加到 预期性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 %提高到 60%预期性 ( 注:预期性指标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 的自主行为实现。 政府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 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 (2020 年分析题第 37 题 )。 “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指标 指标 2020 年与 2020 年相比属性 , 耕地保有量减少 亿公顷约束性 ,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约束性 , 森林覆盖率增加 %约束性 结合材料回答: ( 1)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较高提供何种要求。 ( 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案要点】( 1)经济增长方式一般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 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 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 从材料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方式越来越显露出其弊端。 现在,我国已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