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内容摘要:

知的缺失,写得很耐人寻味: 华南虎何以“跑”不过藏羚羊 范伟国 如果你是一位关注可可西里的读者,应该会看到过这张照片 :青藏铁路上呼啸而过的火车与在铁路旱桥下奔跑而过的藏羚羊,同时出现在照相机的镜头中,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个瞬间 ! 于是,这张照片获得了中央电视台《影响 2020》年度新闻图片铜奖 ,作者也获得诸多殊荣……一切都很 完美。 然而,一位摄影爱好者在坐地铁的空闲,仔细观察这幅照片时,发现了拼接的破绽,于2月 12日在网上予以揭露。 过了 6天,《大庆晚报》为此公开道歉,因为这张图片出自该报摄影记者于 2020年发表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一稿。 为维护媒体的公信力,该记者被解聘,报社总编也提出引咎辞职。 这“藏羚羊假照片”的快速收场和令人首肯的处理,在当下却有了参照意义。 很容易联想到的,是华南虎照事件的进展。 有人说,查证华南虎照的真伪过程,如看古典章回小说,常在紧要处卖个关子,几经波折,却依然扑朔迷离。 迄今为止,距 国家林业局要求陕西省林业厅委托国家专业鉴定机构鉴定虎照( 2020 年12 月 9 日),已有 70 多天。 在公众的翘首期待中,节前陕西省林业厅终于就“草率发布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发表《致歉信》,检讨工作作风漂浮、工作纪律涣散,可绕了半天,没有一字涉及虎照真假,这样的致歉让人深为失望。 而且,仅仅以“违反政府新闻发布制度”进行检讨,也难以服众。 我们拥有那么多的权威专家,也有不逊于国外同行的先进仪器,难道真的无法对一张照片的真伪做出鉴定吗。 大凡作假的东西出笼,必有其利益所在。 该摄影记者合成这张“藏羚羊假照片”,仅仅如他所 说,是为了宣传保护藏羚羊吗。 其真正目的,恐怕也难逃“名利”二字。 连普通摄影者都能看出来的破绽,居然能逃过专家、学者的法眼。 也许是有些媒体太缺乏这类照片了,竟粗疏到连藏羚羊生性胆小的常识也不顾了。 好在,如今拥有慧眼的英才遍地,假的终究是假的,难逃大众法眼。 何以“合成”的藏羚羊被识破后,事发地能如此迅速地认错、处置,而“华南虎”照片事件,在公众与国家相关部门千呼万唤之后,仍犹抱琵琶,不肯见光。 个中原因,恐怕是华南虎照的真伪,事涉更大的利益。 如果虎照为真,那国家资金、外界投资、众多游客都会蜂拥而至,偏僻荒凉 的山区,将立即成为炙手可热的福地,官员政绩突出自不待言。 一旦虎照为假,不仅“华南虎经济”肯定落空,当地政府还可能背上造假之名,连带乌纱轻轻落地。 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显然关系着诸多“利益”纠葛和“利害”关系。 然而,有些人机关算尽,却就是没有算计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社会诚信的得失。 看来,在今天,需要保护的不单单是藏羚羊、华南虎等野生动物,更有我们相关政府部门及其官员的诚信、良知和对公众的责任意识。 新闻评论的标题虽不同于文学作品的标题,但也同样是要讲究一点意境的。 象《黑龙江日报》在 1985 年 1 月 6日发表的一篇社论,标题就是:《走,玩赏冰雪去。 》。 这篇专为哈尔滨冰雪节配发的评论,一看标题就给人一种真情呼唤相邀、雪景扑面而来的感觉。 一则新闻评论的标题,它的容量是有限的,加上标题制作要求尽量简炼、明白,这使其容量更加有限。 如何在有限的容量中放进超容量的信息,这就需要制题时下一番功夫。 这里谈一谈标题制作的“借境”问题。 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中有一种突破空间局限性的方式就是“借”,即将园外远和近的景色巧妙地借入园中,成为园林的构成部分,例如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最早的“沧浪亭”,就是很巧妙地将园外的 一池清水,借到园中,临水一面不设围墙,将水的景观和园中景物结合为一个整体,大大拓展了园林的景观。 再如康熙皇帝所题的承德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中的“四面云山”,就是于满目云山之颠设亭,四面云山环绕而成一盛景。 “南山积雪”的景观,则是远借南面山岭北坡的积雪而成。 再比如厦门的植物园,就是依五老峰而建的,临山一面没设围墙, 山亦园,园亦山,内涵显然要比围起来的公园大了许多。 园林艺术建筑可以“借境”,我们进行新闻标题的制作时也可 以“借境”,来扩大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 我们中国古代有许多意境丰富的诗词、人物和风景等意象,这些意象积淀下来,极大的丰富着我们的语言内涵。 杂文家陈小川曾写过一篇言论,批评个别大学生轻视勤工 俭学,题目是《脱掉“长衫”吧》。 “穿长衫而站着喝酒”,这是鲁迅 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形象,这一形象可笑又可怜, “ 死要面子活受罪 ” ,折射出了旧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与命运,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形象。 评论者把这一形象引入标题,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标题的内涵一下扩大了,可以说具有片语千言的效果。 第三 节 标题制作要选好 角度 标题是评论的眼睛。 眼睛是不是有神,是不是富有内涵,除了上述应注意的 几个 方面 外 ,还 要看标题的角度。 标题角度的好坏实际受制于立论的角度。 立论的角度找得是否精彩,直接决定着标题是否出新出奇。 事实上一般情况下,当立论确定了以后,一则评论的标题也往往就有了伦廓,剩下的也只是遣词造句的问题了。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评论的标题制作与立论是一个密切关联的问题, 一定要从所评论的材料出发,选好立论的角度,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立题。 2020 年 2 月,薄熙来当选辽宁省 长 ,《 辽沈晚报》全文刊载了薄熙来在人代会上的就职演说,全文如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