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内容摘要:
行政管理 工作进一步加强。 市人大专题对《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 与消防、安监等部门联合开展全市性防雷执法联合大检查。 全年共查处违法案件 67起。 防雷 工程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和施放 气球等 涉及 社会 公共安全的行政 管理职能 进一步强化。 破坏气象观测环境等 行为 得到有效制止,依法发展上海气象事业的法制化格局 不断 完善。 ( 八 ) 事业 发展 和谐 环境进一步优化 党建工作有新 进展。 通过向崔广 同志学习 等活动,党员的先进性教育 进一步深化。 一批业务技术骨干加入党组织。 局直属机关党委及各级基层党支部完成换届。 基层党组织的 “ 三会一课 ” 制度进一步规范。 以科技服务一线单位为重点,强化支部班子建设,基层党组织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 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 14 党风廉政建设有新 成效。 贯彻《实施纲要》,新制定 19 项制度。 建立工程建设《 廉政 承诺书》制度。 我局的警示教育电子展点击率高达 100 多万次,名列 20 个参赛单位第 2 名。 我局局务公开材料在 “全国公共企事业单位办 事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上书面交流,得到中纪委办公厅、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肯定。 举行局务公开报告会,重大事项向全局公开,全体职工参与互动。 被中国气象局评为 2020年度内部审计工作优秀单位。 局党组向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沈德咏同志汇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得到充分肯定。 作风建设有新面貌。 首次召开机关工作会议,机关 政治思想 和 作风建设得到强化。 在工资制度改革过程中,机关工作人员思想不乱、工作不断、劲头不减。 局党组确定 2020 年为调查研究之年,局党组成员先后深入基层现场调研解决问题 50 多次,分赴 20多个部门行业调研 服务需求。 继续坚持 民主集中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透明化 水平不断提高。 和谐部门建设有新举措。 职工年度体检进一步规范化、常态化。 开设职工子女暑托班,解决职工后顾之忧。 增加困难职工急难救助基金,赢得广大干部职工好评。 积极落实老干部两项待遇。 首次召开老干部工作会议, 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局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老干部工作管理体系。 面向全体干部职工举行互动式的局务公开会,工作透明度进一步提高。 与此同时 , 区县气象事业、学会、 工会 、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也 在 2020年 取得 了 十分显著的成绩。 同志们, 2020年 是团结奋进、齐心协力做好重大社会 活动 服务保障并取得重大成绩的一年 ; 是深化改革,加强现代气象业务体系 15 建设的一年 ; 是强基固本,狠抓业务质量稳定提高的一年 ; 是服务理念进一步深化、 与 社会 互动联动 进一步到位的一年 ; 是国内外合作丰富活跃,并为上海建设国际性大都市作出 新 贡献的一年。 上海气象工作 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中国气象局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鼓励, 全年 共有 37 个单位和个人受到市委、市政府、中国气象局等上级部门的表彰。 我局在 2020 年度全国气象部门目标考核评比中被评为特别优秀,反映了中国气象局党组对我局紧紧 围绕中心任务,扎实推进的工作成绩的充分肯定。 同志们 , 上海气象 事业的发展无不得益于市委、市政府 和 中国气象局 的高度 重视 和大力支持。 2020年 , 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临我局视察上海气象工作,并做重要指示。 习近平同志 还 与郑国光局长 在沪共商上海气象事业发展大计,并就共同支持在上海建设 国家气象业务 应急备份中心,强化 区域气象中心作用 , 努力提高中国上海世博会气象服务能力等 形成了一致意见。 上海市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 8次来局指导工作或听取气象工作汇报,先后 3次对气象工作作出批示。 全年 中国气象局领导来沪检查工作 13 人次。 成绩的取得是 市委、市政府和中国气象局的 正确领导的 结果,是 全国气象部门,全市有关单位和广大市民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气象干部职工努力拼搏、扎实工作的结果,也是历届气象工作者奠定坚实基础的结果。 在此,我谨代表局党组,向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表示感谢,向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向所有为上海气象事业发展作出无私奉献的上海气象工作者表示感谢。 一年来的工作 能取得这样的进展和 成绩 ,得益于我们按照上级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抓好以下 7个方面的工作原则。 16 一是 坚持提高执行力,始终 与国家和上海市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二是 坚持世界眼光、战略思维 ,不断谋划气象事业长远发展 ;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服务观和形式 , 不断适应国际化大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民生的新需求 ; 四是 坚持以科技创新和人才战略为基础, 不断提高预测 预报准确率和 事业发展的 科技含量; 五是坚持优化事业发展环境, 以 部市合作为 核心,不断创新和完善共享共建的多部门合作机制 ; 六是 坚持注重统筹兼顾,促进事业 全面协调 持续发展; 七是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 ,不断 锻造 “ 筋 、 骨 、 气 、神 ”,促进 气象与社会文化的融合。 同志们, 当前 上海气象事业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时期。 但是, 越是在形势好的时候, 越是要保持头脑的冷静, 越是要善于 积极 发现和 应对 好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 因此,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 上海气象工作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大气力、大功夫,不断改进和完善。 适应大城市气象防灾减灾需求的灾害性天气 气候 预测预报 准确率还亟待进一步提高; 服务长三角 、服务华东区域 、服务全国的能力和水平还亟待提升;积极配合上海市 分区 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定位调整的区县气象部门特色化功能化布局还亟待进一步深化完善; 通过多部门联动体现政府为主导、基层为主体的制度化、标准化气象服务还亟待进一步常态化; 积极适应并满足上海建设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需要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亟待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建设、加快发展; 基层和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基层管理和业务队伍建设以及气象观测环境保护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 分析 原因,主要 有 以下 5个方面 : 一是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 17 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在保障和配合的工作环节 中 加以强化; 二是 对事关事业发展大计的理解力和执行力还需要在 处理好全局与局部 利益的过程中加以 增强 ; 三是 战略思维、世界眼光还需要在各个层 面的工作中加以体现; 四是 骄傲自满和 “小富即安” 的思想 还需要通过强化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加以 克服 ; 五是 统筹兼顾、融会贯通的能力还需要在把握工作方法的实践中加以提高。 对于以上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 2020 年主要工作任务 2020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 精神 之年; 是改革开放 30周年 和上海区域气象中心成立 20 周年纪念之年 ; 是北京奥运 会气象服务的大考 之年 ; 也是落实“十一五”规划 ,落实 世博气象服务三大任务 的攻坚之年 ;是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增强服务能力的重 要之年 , 我们肩负的责任 十分重大。 2020年上海气象工作的 总体要求是: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落实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市委九届三次全会和即将召开的上海市两会的各项 要求 , 以 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 , 以构建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及其保障体系为核心,以建设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和现代城市气象业务服务体系为抓手,切实提高 预报预测准确率和 气象 服务 效益, 以解放思想、勇攀高峰的精神状态, 聚精会神 、深化改革、扎实推进 , 注重实效,乘势而上, 努力开创 上海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 一 ) 深入学习 贯彻落实 党的 十七大精神 加强学习 领会十七大精神,其根本目的还在于 坚持学以致用、 18 融会贯通 ,进一步凝练思路,明确重点。 继续 认真 做好十七大精神的学习 和干部 轮 训工作。 继续加强 和完善 十七大精神专题调研 及 成果应用。 理清事业结构的调整思路, 充分展示学习贯彻成效。 扎实做好十七大精神的宣传和宣讲工作。 组织好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经验总结和交流。 以 改革开放 30周年纪念活动 为平台, 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 上海 气象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通过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达到找瓶颈、找差距、凝练思路、统一思想、登高望远、谋划发展的目的,为打好 2020 年攻坚战,为强化 指导 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世博气象服务能力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 ( 二 ) 强化 气象 防灾减灾 和应对气候变化 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和国办 49号文件的要求。 充分认识 全球气候变暖 和城市 化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高度重视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和高影响灾害性天气 的频繁发生 , 着力 提高上海 城市 气象防灾减灾 和应对气候变化 能力。 按照世博会精细化气象服务理念做好气象 防灾减灾 服务 工作。 针对在全球气候变暖 和城市化双重 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的趋势, 要 时刻高度警惕, 完 善责任制, 精心组织、改进流程、完善制度、加强监督。 要 坚持做到“ 6个到位”。 以汛期气象服务为关键,以短期气候趋势预测和台风、强对流、持续高温 、暴雨、大雾 等 城市安全运行 高影响 的 灾害性天气为重点, 确保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应急处置和灾害防御万无一失。 切实加强霾、臭氧、酸雨、 交通气象、 海洋气象、流域水文气象和生态气象的监 19 测预警和预报服务。 做好重大社会活动规范化、精细化气象服务。 今年是上海市基础设施大投入之年,要积极 做好世博会园区、洋山港三期等我市重大工程建设的气象保障。 针对 100多个地铁站和外滩改造等城市中 心区建设项目对防御气象灾害的特殊要求,做好精细化气象保障。 全力以赴做好奥运气象服务。 在做好 奥运 上海赛区的气象服务保障的基础上,按照中国气象局的统一安排,积极做好北京的各项奥运气象服务的配合和协同工作,发挥区域中心作用支持青岛赛区气象保障,在实战中检验、锻炼和提高气象业务技术能力、现代化装备水平和队伍素质。 扎实推进世博气象服务工作。 配合世博会 筹备工作全面升温,扎实 推进以 世博安全、世博交通、世博园区为重点的世博气象服务工作。 配合做好 WMO和中国气象局的世博会参展工作。 积极开展 WMO组织的 多灾种 早期预 警和 GURME两个上海示范项目的建设,推进世博气象服务中心建设。 进一步将“精细、互动、贴身”的特奥气象服务理念引向深入,落实到基层。 切实发挥好气象为上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职责和作用。 认真学习中共中央、。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相关推荐
国农民感情上的生育动力,这种生育动力一般不单独构成中国农民的生育动力,尤其是在传统社会中较少构成单独的动力。 欧美国家“天伦之乐”的生育动力相对较强,中国城市因图享受“天伦之乐”而生育的情况也远较农村普遍。 “随大流”则是中国农民普遍的行为。 李银河称之为“生育的村落文化”。 “随大流”有两种,一种是文化不自觉,在缺少变动的情况下,农民勿需反思生育行为,生育是 一种文化本能。
销售人员。 对不起,这种人并不存在。 专业销售人员可以归结为两种类型: “ 猎人 ” 和 “ 农夫 ”。 猎人更擅长于寻找新商机、新业务,他们具有冒险精神和进取心,通常适合与外部销售和开发新的客户资源。 农夫则更适合于正在进行的销售业务,并处理已有的客户资源。 销售岗位应该适合于一个人的个性和能力,就像是某种类型的种子在一些土壤中会比在另外一块土壤中成长得更好一样
10 辽阳 以科技创新再造优势 辽宁日报记者 郑有胜 6 月 7 日,一场久违了的喜雨滋润着辽阳人的心田。 这一天,来自清华、北大、大连理工、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等全国 24 所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负责人带着本单位最新的科研成果齐聚辽阳,与辽阳市政府及部分企业签订 20 项校企合 作协议。 同样是在这一天,年产 200 吨环戊酮中试生产线、太阳能多晶硅材料、年产 5000 吨高纯度正己烷、新型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J8 戏剧艺术 1. 戏剧艺术 2. 中国戏剧 3. 戏剧 4. 剧本 5. 戏曲艺术 6. 戏剧文学 7. 中国京剧 8. 四川戏剧 9. 上海戏剧 J9 电影 , 电视艺术 1. 电影艺术 2. 当代电影 3. 世界电影 4. 中国电视 5.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6. 电影文学 7. 电影 8. 电影评介 9. 电影新作 10. 当代电视 K 历史 1. 历史研究 2.
在‚重工精神‛的激励下,学校教学、 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大为增强,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 学校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主要表现为: 一是办学条件大大改善。 从复校开始到‚九五‛末期,学校通过校办产业、联合办学、社会服务等多种渠道自筹资金 6000 多万元,改善了办学条件。 ‚十五‛期间,又先后筹资 6 亿元,加速建设、改造杨家坪校区,全面推进花溪校区建设步伐。 经过‚十五‛期间的大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