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新闻重要新闻科技工作简要报道简要报道简要报道简要报道内容摘要:

10 辽阳 以科技创新再造优势 辽宁日报记者 郑有胜 6 月 7 日,一场久违了的喜雨滋润着辽阳人的心田。 这一天,来自清华、北大、大连理工、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等全国 24 所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负责人带着本单位最新的科研成果齐聚辽阳,与辽阳市政府及部分企业签订 20 项校企合 作协议。 同样是在这一天,年产 200 吨环戊酮中试生产线、太阳能多晶硅材料、年产 5000 吨高纯度正己烷、新型 CPU 散热器铜材及其生产线自动控制等 29 个高科技含量项目也分别在文圣区、宏伟区和辽阳县落户。 在今年辽阳市开工经济项目进度表中,仅前 5 个月就有110 个大项目启动。 这些奠基的项目,“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学研结合”成为绝对的主题词。 在“十一五”开局之年,辽阳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正合奏出科技创新的强音。 辽阳市委书记孙远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市委、市政府推进科技创新有什么新思路的提问,回 答非常明确:科技创新是辽阳实施“十一五”规划的主战略,辽阳要加速振兴崛起,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新的视点是创新:在不断探索发展的实践中,人们终于发现了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人们都在关注着它,期盼于它,甚至把它提升为一座城市发展的主战略。 辽阳人也不例外。 他们对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有一个认识过程。 辽阳市科技局负责人作了这样的描述:改革开放刚启动之时,人们更多的是关注体制、制度等层面上的问题,那时候大家对科技的作用 认识不透,总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所有制关系、产权关系逐渐理顺,各项制度建设逐渐完善,科技的作用渐入视野。 “九五”期间,辽阳民营企业发展迅速。 一部分民营企业走技术依赖型、生产粗放型发展道路,很快便在市场大潮中落伍了,有的甚至一蹶不振。 而更多的民营企业如奥克、忠信等,则开始了产学研联合,搞起了科技创新,终于异军突起。 尤其是“十五”期间,辽阳市委、市政府全力为这些科技创新企业营造必要的政策环境,如今这些企业已成为辽阳民营经济的“龙头”,辽阳也成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活跃地区。 辽阳市作为一座中等城市,一不沿海,二不沿边,资源依赖性又很强,不重视科技创新,没有科技 科技工作 11 优势,经济只会受制于人,发展只能陷入被动。 振兴辽阳老工业基地,科技创新是必破之题。 这就是辽阳人的醒悟和共识。 4 月 20 日,辽阳市召开科学技术大会,孙远良在会上作了这样的表述:“当今,谁抢占了科技工作制高点,谁就拥有了科技优势,就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辽阳要赢得竞争主动权,提高区域竞争力,实现快速高效发展,关键是靠科技创新。 ” 活力之源在创新: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增加科技 内涵,发展才有可持续性 2020 年 2 月 28 日,弓长岭区诞生了一家名叫辽阳聚进科技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公司拥有员工仅30 余人。 然而正是这家小型科技企业,却自主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套“三维仿真采矿系统”,成功实现了矿山地形地质模型建立。 利用这套系统,以往繁琐耗时的各种数据采集工作,几分钟便可完成,有助于矿山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 同时,这套系统自身便可带来 20 亿元的经济效益。 目前,这套系统已应用于鞍钢集团弓长岭矿业公司露天铁矿生产管理中。 省专家评价该系统真正实现了“数字矿山”。 灯塔市忠信淡水渔 业有限公司成立于上个世纪 80 年代,从当初养鱼亩产量仅1 00 公斤发展到如今亩产达到25 00 公斤, 25 年间产量整整提高了 25 倍。 如此高效益,秘诀何在。 董事长田忠信说,他们靠的就是与科研单位搞产学研联合,靠的是掌握先进的科学养鱼技术。 正是凭借“科技养鱼”,忠信公司始终保持旺盛的发展生命力,连创三项全国纪录。 如今,忠信牌淡水鱼在韩国、日本市场供不应求。 在公司带动下,如今周边地区已有 2020多户农民搞起了淡水鱼养殖,总面积达到 3 万多亩。 辽宁奥克化学集团的数字更有说服力。 从一个不知名的校办企业到如今成为国内 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工产业中的领先企业,“奥克”同样靠的是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结合。 “十五”期间,连续5年实现 50%的高速增长,销售产值增长8倍,翻了三番。 其他领域,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在白塔区卫国路街道,有一家辽阳泵业密封科技有限公司,尽管规模不大,但拥有的专利技术已达到 18 项。 凭借这些专利技术,他们已与美国的一家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对方投资1亿元人民币的合作项目将在铁西工业园区落户。 目前,辽阳市像这样的大大小小民营科技企业超过 400 家,其中规模以上民营科技企业达到 56 家,亿元以上企业 30 家。 辽阳市正通过激励机制和奖励政策,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鼓励这些企业进一步壮大,让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产品科技含量上,在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上,对全市经济增长、提高竞 科技工作 12 争力发挥牵动作用。 科技创新源于发展的要求,科技创新又赋予发展深刻内涵,给辽阳的区域经济带来了无穷的活力。 这就是辽阳今天正在发生的事情。 解决难点靠创新:化解发展与环境、高能耗与低效益难题,科技创新是一把金钥匙。 辽阳人在实践中清楚地知道,靠耗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得的经济增长只是“ 短期效益”,而立足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础上的经济增长才是“长期效益”。 不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基础,那么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就不可避免地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靠拼资源,拼劳动力,走下去,只能是穷途末路。 今天,辽阳人已经致力于冲破这种怪圈,他们把科技创新作为了突破能源、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的“金钥匙”。 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快科技攻关,引导和支持企业特别是资源消耗型企业,加大对资源减量利用、循环使用和合理开发三个方面科技投入,先后培育出一批发展循环经 济的示范企业,同时在全市企业中推广普及了一批节约资源的适用技术,逐渐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辽阳石化公司,记者了解到,通过科技创新,公司自主研发的年产 200 吨 1, 6己二醇成套生产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不仅拉长己二酸产品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而且彻底改变了我国需求 1, 6己二醇产品依赖进口的历史。 同样通过科技创新,辽阳石化对传统生产工艺进行彻底改造,实现了“一水四用”,有效地解决了能源消耗瓶颈问题。 仅节水一项,该公司 生产日耗水量已从过去的 目前的 12 万吨以下,节约率超过51%,年节能增效达到 8608 万元。 创新观念要更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科技创新要万马奔腾 辽阳市委、市政府领导提出,科技创新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自主创新求生存,联合创新谋发展”,并坚持一条原则,“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对于科研力量雄厚的企业,搞自主创新,拥有核心技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能“活下去”,而且能“活得更好”。 但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这些企业为了生存发展,搞产学研结合,进行联 合创新,或引进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同样可以提高竞争实力,带动整个产业水平的提升,如此,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就变得容易多了。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理解,辽阳市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与科研院所搞产学研结合或搞联合创新,帮助企业实现“知本”与“资本”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与此同时,该市在招商引资中也更加注重选资这一环 科技工作 13 节,出台最优惠的政策,大力支持引进主导技术、关键技术项目,加快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并鼓励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化工化纤塑料业、钢铁及有色金属加工业“两大支 柱产业”和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矿产建材业“三个重点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重塑特色产业优势。 孙远良说,到“十一五”末期,辽阳市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达到 50%,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明显增强,进一步降低对外向经济的依存度。 到 2020 年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市。 为实现这一目标,辽阳的科技创新工作必须形成万马奔腾局面。 在实际操作上,他们的工作更加务实。 在市政府刚刚出台的鼓励科技创新的33条规定中,其中有27 条是对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 作出的详细规定,而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培养和引进人才上,奖励政策激励机制更为明确,含金量更高。 这将大大促进该市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 迈开了科技创新步伐的辽阳市,正大踏步地走上振兴、崛起之路。 (原载《辽宁日报》) ◇◇◇ ◇◇◇ ◇◇◇ ◇◇◇ ◇◇◇ 辽阳科技“十一五” :凸显民本思想惠及百姓 辽阳日报记者 王小青 张昕 背景 为什么出台《规划》 当今世界,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 竞争,支撑经济竞争力的科学技术已成了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决定性因素。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能力已成为衡量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十一五”是辽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科技至关重要,做好科技工作责任重大。 我们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视做好科技工作,加速科技发展,切实增强我市的竞争实力。 我市各项事业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科技水平还不是很高,科技投入不足等现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技创新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 科技工作 14 动力,是实现辽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 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推动各项社会事业进步,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为抓住和用好本世纪头 20 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市组织实施了《辽阳市 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民生视角 “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 《规划》中提出到 2020年: —— 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给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0%。 —— 全面建成高标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管业总收入实现 360亿元。 —— 农业实用先进技术普及率达到 90%。 开发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 100项。 90%以上的农产品生产实现无公害要求。 —— 开发工业新产品 1000 种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产品 100种。 开发重点自主知 识产权项目 100项。 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 50项,其中国家级 5项。 —— 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15%,占工业增加值 30%以上。 工作重点 (一 )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用高新技术对传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