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第三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教案设计内容摘要:
感想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请说出科技进步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比较: 我国科技与发达国家的差 距。 材料一:截止 2020 年,每 10 万人口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我国仅为454 人,而日本为 4909 人,美国为 3676 人,俄罗斯为 3587 人,韩国为 2193 人。 在技术工人中,我国高级技工仅占 %,而发达国家为 40%左右。 材料二:美国硅谷占地不过 7500 平方公里, 2020 年的产值是 5000 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而中国企业 500 强的收入总额仅相当于世界 500 强前 3 名之和的 80%。 小结 :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 和科技竞争, 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 . . . . . . . . .争 . , 人才的竞争 . . . . .。 活动三:深入讨论,感受教育的重要性。 板书: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提问: 甲组同学谈谈《今日教育》扉页的提词“今天的教育培养明天的人才”的涵义;乙组同学谈谈对“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这句话的理 5 解。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教育的重要性。 ) 交流后小结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 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 . . . . . . . . . ,而科技的进步离不开教育, 教育是基础 . . . . .。 活动四:结合自身,体会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必要性 板书: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辩论 :甲组观点:先把经济搞上去,再来发展教育,经济是基础 乙组观点:优先发展教育,经济发展才有人才支撑,教育是基础 甲乙双方各选 2 名同学辩论后师生小结: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 优先 . . 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第四课第三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教案设计
相关推荐
西安 5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前身是。 A、《义勇军进行曲》 B、《大刀进行曲》 C、《解放军进行曲》 5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一、有明确的国防教育主题内容;二、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 ;三、有相应的国防教育设施;四、有必要的经费保障;五、有显著的社会教育效果。 A、规章制度 B、职责要求 C、办公场所 5我 国法定的全民国防教育日,今年应该是。 A、第六个教育日 B
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进行研究,特别是对普查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逐级上报的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 历次普查工作的主要教训 15 、人员难以适应普查工作的需要。 县区级普查机构处于普查工作前沿,是县区普查工作的组织者和具体实践者,工作最辛苦、难度最大,是普查各种矛盾的焦点,普遍存在着“一弱二少三差四大”的现象。 一弱是普查机构的权威性弱;二少是普查经费少
层面的改革阐发,试说利弊,激发起内心的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学习方法 阅读、分析、评价、鉴赏 教学 时间:二 课时 教学 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背景知识 关于篇名 —— “促织”是什么。 “促织”又名“蛐蛐”、“斗鸡”和“蟋蟀”。 古谚云:“ 蟋蟀鸣,懒妇惊 ”,是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 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来。 蟋蟀在古代有很多名称。
用于处理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创造, 是一个好办法。 邓小平说:“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 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 ” ① 第三,“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范例。 当今世界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国民党改组工作完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②主要内容:民族主义:民族自求解放,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民权主义:普遍平等的民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扶助农工,耕者有其田。 ③新发展的表现:革命的矛头对准帝国主义和国内违背民主共和的势力;克服了狭隘民族主义观念影响;革命力量,依靠民众。 ④意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