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马克思内容摘要:
B、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1920 年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第一个党的早期组织,《新青年》作为机关刊物。 李大钊在北京成立党早期组织 —— 组织基础。 ( 2)成立: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共一大 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后转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 3)纲领: A、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B、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 C、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 D、党的组织机构是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中央局。 ( 4)意义:宣告党的成立,中国出现马列主义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中共二大: 将现阶段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 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1922— 1923 ( 1)领导机构:中国劳动组合 书记部。 ( 2)起止点: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以京汉铁路大罢工为结束。 ( 3)教训:必须团结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 二、国民大革命( 1924—— 1927)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 1)准备: A、 1922 年发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 明确提出建立民主联合阵线的方针。 B、中共二大讨论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确立建立民主联合阵线的方针。 C、孙中山同意国共合作。 ( 2)标志: 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阐释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开始。 ⑶政治 基础:新三民主义。 北伐: 1926 年广州革命政府北伐。 失败: 1927 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 19。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马克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