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文化事业发展问题及政策措施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3154万元,产业链不断延伸。 (五)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2020年,丹巴古碉群、甘孜白利寺、新龙波日桥、石渠松格嘛呢石经城和巴格嘛呢石经墙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又有 43处文物保护单位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 “ 五 纳入 ” 工作在州本级和得到全面落实,国有馆藏文物清理建档工作全面完成。 “ 甘孜州民族博物馆 ” 建设项目纳入了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 十一五 ” 规划,目前正着手项目可研论证、建设规划设计等前期基础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突破, “ 巴塘弦子 ” 、 “ 甘孜州南派藏医药 ” 、 “ 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 ” 、 “ 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 ” 、 “ 噶玛噶孜画派 ” 和 “ 格萨尔文化 ” 等 6个项目在2020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 康定溜溜调 ” (康定情歌)等 33个项目公布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 甘孜 踢踏 ” 等 58个项目公布为甘孜州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六)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加强和规范文化市场建设,深入开展“ 扫黄、打非 ” 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打击侵权、盗版、盗印和非法兜售等违法行为,近几年来,累计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 10万余册 (盘 )、盗版图书期刊 20余万册(套)。 切实抓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整治和管理,运用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全州网吧的有效监控。 不断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推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结构、全方位发展的体系,呈多元化有序发展的态势,成为我州民族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止 2020年,全州文化市场经营单位(业主)已达到 959家(户),从业人员达 3000余人。 (七)对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州歌舞团先后应邀赴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开展文化交流演出,并在韩国举办的 “ 首届世界文化开放发展大会 ” 上获得 “ 世界和平奖 ”。 色达藏戏团赴波兰共和国参加 “ 第 37届国际山丘民俗艺术节 ” ,获得 5项大奖,今年 7月又应邀赴英国巡回演出。 我州先后组织参加了第二、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四川省第一、三、四、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和第二、第三、第四届康巴艺术节,举办了四川省第二届少数民族艺术节、第四届康巴艺术节暨首届中国 •甘孜香格里拉国际旅游节、中国 •甘孜首届康巴国际狂欢节和康定情歌节等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甘孜州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无穷的文化魅力,文化影响力得到不断扩张和提升。 (八)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州县各级文化事业单位全部完成了以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州图书馆试行工资总额包干工作 顺利完成。 州新华书店通过实行内部三项制度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图书销售收入逐年增长,经营设施明显改善;州歌舞团通过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用,激活了内部活力,充分调动了全体演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州文化馆与州藏画研究院合并后,人才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有力地促进了全州社会文化活动的开展。 文化体制改革,为繁荣全州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存在的问题 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州党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州文化工作者不断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更得益于我们在工作中结合实际、 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十分清醒地看到:我州文化事业发展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 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全州原有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 50余个,自上世纪 90年代以来,由于缺少投入和有效地支持,农牧区文化阵地逐渐萎缩,名存实亡。 全州乡(镇)村基层文化工作已普遍处于 “ 三无 ” (即:无活动场所、无活动设施设备、无活动经费)境地。 加之文化建设项目少,上级部门投入的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也是杯水车薪,县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举步维艰。 —— 公益文化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我州财力有限,对公益性 文化事业的投入显得十分拮据,县级 “ 两馆一所 ” 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日常工作的设施设备难以配置,文化馆没有专项活动经费,图书馆没有购书经费,送文化下乡活动更是难以开展,基层广大群众的文化活动是日益匮乏,远远不能满足全州民族文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