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民办博物馆的现状内容摘要:

有相当数量的博物馆在规划土地方面难有作为。 如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在全国都有十分大的影响,但馆舍只是利用自己的80平方米的住宅,珍贵的相机无法进行展示。 “ 只要能给我一亩地,我宁可把房子卖了盖一个相机博物馆。 ” 这是高氏相机收藏馆馆长高继生的一个梦。 另外,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原有300多平方米的馆舍,为配合西湖南线保护工程而被拆迁。 当时有关部门答应给他重新安排土地建造博物馆,并立了项,但三年多过去了,那个立项至今还在纸上。 一些民办博物馆对于自身的定位、发展思路不够清晰,特别是在藏品的搜集上存在着片面追求珍品、孤品甚至是国宝级文物、艺术品的误区,而没有找到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生存空间。 一个博物馆诚然需要有一批 “ 镇馆之宝 ” ,但更重要的,是进行相关历史文物、艺术品的系统性搜集,仅有 “ 镇馆之宝 ” ,难以形成系统性的展示主题。 不可否认,民办博物馆是一种社会的文化行为,但更主要的是其投资主体的个人或企业行为。 在当前的博物馆行业中,国有博物馆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优势明显;而民办博物馆基本是在夹缝中挣扎,应主动地去寻找自身的发展空间,针对自己的目 标观众开发好相关的文化衍生产品,从而获取养馆和发展的资金。 人才问题突出,直接影响着民办博物馆的发展。 博物馆经营者,都十分重视藏品的搜集,而往往容易忽视专业技术人员的问题。 一方面,科班出生的人在就业的观念上尚存在误区,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把眼光盯在国有博物馆上,很少有人愿去民办博物馆做一番事业。 同时博物馆经营者不愿花钱招揽专业人才。 实际上,民办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一样,需要有专门的人才从事策划、运营以及文化产品开发。 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 有许多私人博物馆的经营者,倾其毕生的资产搜集藏品,通过个人努力,或者加上政府的支持,建成了博物馆。 然而,博物馆运营的任何环节都缺不了资金,资金短缺,就会直接影响到博物馆的正常运营。 如由著名的微雕大师冯耀忠创办的杭州天石微雕艺术馆,开馆于2020年12月。 每年需要20多万元才能维持博物馆的日常开支,而艺术馆又不收门票,也没有其他的创收途径,因此生存艰难。 发展趋势与对策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的建设,民办博物馆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特别是随着浙江省 “ 文化大省 ” 建设的进一步深化,民办博物馆在更加良好的环境内得 到发展。 今年7月29日中共浙江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这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浙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决定》中,将 “ 文化精品工程 ” 和 “ 文化保护工程 ”等列为 “ 八项工程 ” ,要实现浙江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民间艺术的积极抢救、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并明确提出要 “ 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富有浙江地域特色的博物馆网络 ” 的目标。 但要真正地调动起社会热心人士从事文化事业,切实推动和发展民 办博物馆,我们认为在今后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订扶持民办博物馆的法律法规,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充分认识民办博物馆在社会文化事业中的主体地位、作用、权利,从而使民办博物馆的权益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 切实落实202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 “ 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民办博物馆(纪念馆),对民办博物馆(纪念馆)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规费减免、从业人员职称等方面与国办博物馆(纪念馆)一视同仁 ” 的政策,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密切配合 ,共同研究,拿出可操作性强、有效的扶持办法。 在税收上给予民办博物馆一定的支持,民办博物馆开展与本馆业务相关业务,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当前,民办博物馆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私人办的博物馆,生存问题比较突出,有一些单位努力根据博物馆的业务特点,开发相关的文化产品,但税收的压力较大。 有关部门应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给予民办博物馆最大的扶持。 进一步健全人才自由流动的机制,鼓励民办博物馆招揽文博相关专业的人才,依靠知识,推进民办博物馆的进步。 在专业技术评聘上,要适当采取灵活的、实事求 是的办法,鼓励民办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 建立民办博物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