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anticism浪漫主义1790-1910(romanticize)1、浪漫主义的词源浪漫内容摘要:

许多社会音乐活动,是他掀起了复兴德国古典音乐的运动,倡导新一代音乐家应该重新认识那些重要的民族音乐遗产。 门德尔松除了在创作和演奏上成就突出,他还是卓越的音乐教育家, 1843 年他参与筹建了第一所德国的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开始了专业音乐教育,这是他努力弘扬德国民族古典音乐文化传统的结果,他在学院中任教,并召集了众多优秀音乐家加盟,舒曼也曾在该学院任教。 门德尔松所作的这一工作在 德国音乐教育史上写了重要的一笔。 从门德尔松所从事的社会活动及工作来看,是非常集中而具有历史性的,因此他的音乐思想属于浪漫主义中保守者,他的注意力关注传统,德国的传统,这也就影响了门德尔松的创作风格,他的音乐被评价为是“古典主义的浪漫主义”( Classiciastic Romanticism),在古典乐派音乐的均衡和富于逻辑的思维与浪漫主义的表现个人感受和抒情意识之间,门德尔松作到了最好的折衷,他的作品结构和技法遵循古典形式,柔和抒情的音乐表现却是浪漫化的,因此门德尔松的创作,音乐中没有深刻的社会性,真正 的英雄性和激烈的戏剧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音乐更适合城市音乐时尚。 门德尔松作有五部交响乐,第一是无标题的,第二是交响康塔塔( Lobgesang, Hymn of Praise),有管弦乐、合唱和独唱的篇章,第五是有宗教性的《宗教改革交响曲》,为纪念马丁路德而作,其中末乐章使用了有名的路德教派众赞歌《上帝是我们的坚固堡垒》。 第三《苏格兰交响曲》和第四《意大利交响曲》是门德尔松最为著名的两首交响乐作品,所加上的标题是他作为浪漫派作曲家的标志之一。 在 18291835 年间门德尔松多次在欧洲各地旅行,他不仅 领略了各地的自然风光,更多的感受到了各地的风情,他将旅途中所获得的印象用画笔记录成一幅幅速写和水彩画,用音符记录对自然和生活的感受,《苏格兰》和《意大利》正是他游历这两个国家后带来的灵感,它们没有了交响乐本来所应具有的戏剧性而成为民俗风景画,《苏格兰》描绘了对北国风光的感受,灰暗阴沉的气候、庄严的城堡、风笛鸣响,乐曲多采用木管乐器以模拟苏格兰风笛的效果,而且乐曲中也采用了五声音阶的风笛曲和苏格兰民间舞曲作为素材;《意大利》与《苏格兰》相比,色彩更为丰富和清新,阳光明媚,生机勃勃,朝圣者的进行曲,意大利民间萨 尔塔雷洛舞曲,南国风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乐曲运用意大利民歌和 8 萨尔塔雷洛舞曲,欢快中充满生活的味道。 听《意大利》 ,虽然门德尔松的交响曲结构和技法都是典型的 18 世纪古典风格的模式,矛盾冲突不大,音乐举止稳重,精巧而文雅,但乐曲中充斥的到处都是的诗情画意却是挡不住的浪漫情怀。 正如他在 17 岁时创作的标题性音乐会序曲《仲夏夜之梦》中所体现的童话般的梦幻色彩,即使在交响曲中有意的抑制感情的宣泄和理性的思索,而进入了个人的领域内的体裁是最具浪漫风格的。 门德尔松作为浪漫派作曲家的另一个标志是他首创标题性音乐会序曲和小型钢琴体 裁“无词歌”。 序曲是在歌剧、清唱剧及芭蕾舞剧等大型作品开场前所演奏的管弦乐曲。 十九世纪开始,序曲成为专门在音乐会上演奏的独立于歌剧、清唱剧及芭蕾舞剧之外的乐曲,通常为单乐章的形式,被称为“音乐会序曲”。 “序曲”带有着说明乐曲思想内容的标题,内容与文学性和描绘性主题相关。 门德尔松七首序曲中有两首是现在音乐会经常上演的曲目,《仲夏夜之梦》序曲和《赫布里德》序曲(又名《芬加尔山洞》序曲), 听《仲夏夜》 ,门德尔松在 17 岁完成的这部作品,代表着一个天才少年的音乐情趣和青春活力,他是最早写作仙境题材作品的音乐家,可称为 “仙境谐谑曲”,门德尔松用每个音符都将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情境和人物勾勒的轻盈而生动。 门德尔松对莎士比亚的这部作品十分钟爱,写作了序曲之后还创作了 12 段配乐,其中有我们最熟悉的《婚礼进行曲》。 另一首《芬加尔山洞》也是门德尔松赴苏格兰游览时的印象描绘。 瓦格纳听过这首序曲后,称门德尔松为“一流的风景画家”。 门德尔松是 擅作音乐风景画的奇才, 他的音乐成为 描绘性浪漫主义的代表。 门德尔松有一首有名的艺术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为我们所熟悉的,流畅的旋律描绘了朦胧而温馨的图景。 管弦乐曲和歌曲中所营造的诗情画意也是他的钢琴小品 《无词歌》的集中主题,门德尔松首创的这一体裁无疑是“声乐化”的器乐,让钢琴像人声一样歌唱,因此门德尔松无词歌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其抒情性,其音乐风格优美、细腻,朴素、雅致,每一首都像他的音乐日记来记录心情, 《春之歌》 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美国舞蹈家邓肯经常用此曲即兴表演舞蹈。 门德尔松的《 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优秀的协奏曲之一 ,他与 :贝多芬D大调,勃拉姆斯D大调,柴科夫斯基D大调,并列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这首作品是为他的朋友小提琴家达维得而作,乐曲 旋律精妙,形式典雅,体现了门德尔松所特有的明晰匀 称的结构形式以及温柔含蓄的情绪特质。 门德尔松后期创作了许多宗教体裁的清唱剧和合唱曲,这是他受到巴赫、亨德尔影响的结果,他也有意模仿亨德尔,并力图把时代的宗教愿望和音乐的愿望重新结合在一起,将复调外表与柔美的旋律布局结合,因此他在英国大受欢迎,英国人把他奉为第二个亨德尔。 当时,古典主义已不再为一种内在的必然需要;它仅仅是构成高等文化教养的一个成分,就像我们学习乐器和音乐史都要从以前的经典学起,是一种外在的东西。 浪漫主义艺术家的最高和最终的问题在于谋求古典形式与新的精神状态之间的协调。 门德尔松正是在这一 点上作到了最好的平衡而得到同行们的敬意,但这些许带有学院派的风格让那些音乐上的革新者们认为眼光短浅。 门德尔松的性格与社会思想决定了他的音乐风格不可能包含那种过激的戏剧性和舒伯特式的深刻的心理描写,他所追随的德国音乐传统,从专业音乐角度来看对后世无疑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 第二节 舒曼 Shumann,18101856 舒曼作为门德尔松的同时代人,受到贝多芬和舒伯特影响较大,他属于浪漫主义中的革新派,幻想的性格和对文学的热爱,使他不仅在音乐创作中表现出个性化风格,还运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观点和主张,所 以舒曼在音符和文字这二者中以典型的浪漫主义激情影响着后辈。 舒曼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曲家完全是意外,但舒曼走近音乐,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却是他梦寐以求的。 母亲一心想让舒曼从事法律,因为作律师能给他带来安全而舒适的生活,而音乐家的生活却是流浪而没有把握的,于是舒曼并不情愿地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法律研究的理性与浪漫主义精神的感性在舒曼的内心是格格不入的,很快舒曼找到了自己要从事的 9 真正行业是什么,于是下决心以音乐为终身事业,跟随一位很有才干的音乐教师维克(未来岳父,克拉拉的父亲)系统的学习钢琴演奏,梦想成为杰出的钢 琴演奏家。 为了弥补在法律学习上所花掉的许多年的时间损失,舒曼从早到晚进行腕部和手指练习。 他发明了一种用铁锤和滑车构成的装置来加强他中指的力量。 可是不但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反而造成了中指残废并扩展到整个右手,舒曼作为钢琴大师的希望破灭了,于是他开始严格地学习对位法和作曲,在创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舒曼的性格属于富于幻想而激动,易于感伤的浪漫主义者,他的音乐中的主要对象是内心世界,心理的感触和丰富的想像激起他音乐创作的灵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舒曼是一位心理作曲家,作品更倾向于情绪性的音乐表现。 这些舒曼个人独创 性的音乐风格,使他在音乐体裁上更适合艺术歌曲和钢琴小品。 虽然也有几首大型体裁的作品如两首标题交响曲《第一春天交响曲》和《第三莱茵交响曲》,《曼弗雷德》序曲等,但古典乐派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奏鸣交响套曲并不适合这位幻想的诗人,为了情绪的表达运用歌曲性旋律,自由的结构和不十分严谨的条理,标题和文学性内容是唯一给人们带来连贯一致感觉的手段。 舒曼是一个很会发挥钢琴性能作曲家,他善于把一些小品按照一定的构思组织成套曲,而其中以文学情节连贯起来,如《童年情景》为了引起他的爱妻克拉拉对童年时代幸福的回忆,而写下的十三首小曲 (克拉拉是优秀的钢琴家,她与舒曼相爱曾受到父亲维克,舒曼的老师的阻挠,但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舒曼婚后的那几年是他创作上的丰收期,尤其写了 100多首的艺术歌曲),《童年情景》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是第七首《梦幻曲》宽广如歌的旋律营造出诗一般的意境,梦境与幻想的结合带给人们无限憧憬;《狂欢节》有 21 首标题小品组成,乐曲虚构了一个向庸夫俗子宣战的“大卫同盟”,同盟中的中坚人物有肖邦、帕格尼尼、克拉拉和代表舒曼本人两种性格的充满幻想的埃塞比乌斯和热情奔放的弗洛列斯坦,而《大卫同盟舞曲》是以 16 首小曲为大卫同盟中的每一 个成员作的音乐“素描”性格画像;还有《蝴蝶》《维也纳狂欢节趣事》《克莱斯勒偶记》等等都是有情节描绘的“音乐文学”式的作品。 《 a小调钢琴协奏曲》是舒曼无标题作品中非常著名的作品,舒曼原来的初衷是要突破传统钢琴协奏曲写法作成单乐章形式,但由于出版社的要求又不得不加上两乐章,虽然是古典协奏曲的形式,但实质上仍是一首极具浪漫主义特色的钢琴协奏曲。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优劣,往往不取决于有无标题,也不取决于标题的具体与抽象,更主要的是能否传达“艺术化”的内容与感情,这里,“标题性”比“标题”重要,任何优秀的音乐作品都 应有“标题性”的内容,但仍可采取不同的创作途径。 在艺术歌曲方面,舒曼是舒伯特最杰出的继承者,但与舒伯特相比,舒曼更为精雕细琢,更显内向性,不像舒伯特易于外露的表现。 舒曼的歌曲风格纯净而自由,没有强烈的戏剧性,一切以感情为主。 《两个 掷弹兵》 又译为我们教材上的《两个禁卫兵》,它是舒曼杰出的叙事性艺术歌曲的代表作。 历史上,拿破仑对于铲除欧洲封建势力,推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有历史功绩的,所以当整个欧洲又重新陷入封建复辟时期,不少国家的人民开始怀念他,以寄托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向往,这首歌就是这种思想感情的流露。 歌曲描写两个法国掷弹兵从俄罗斯战败负伤,经过德国回法国时的遭遇和对话。 全曲采用通谱歌写法,运用叙事音调塑造了为妻子、儿女担忧的掷弹兵甲,和忠实于拿破仑的掷弹兵乙这两个不同的人物。 歌曲最后引用了《马赛曲》的旋律,就是我们教材上的这段谱例,它把战士至死不屈、念念不忘保卫胜利果实的豪情壮志表现得极其动人。 可是,战士最终只能是慷慨悲歌,而无奈于整个欧洲重回到黑暗统治之下的现实。 所以全曲以沉重、悲剧性的钢琴尾奏告终。 舒曼有两部优秀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与克拉拉相爱的状态蕴藏在套曲中的每一个乐句 中,一首首歌曲构成的与其说是成套的画面,不如说是一连串的情感意象。 在舒曼的艺术歌曲中,他分别给予歌唱与钢琴,人声与琴声在互相对答,甚至在较重要之处歌唱让位于钢琴音乐,在《诗人之恋》结尾就有一段完全没有歌唱的钢琴独奏部分,这样达到了表达出比文字更多的内容,只有无言的琴声才能把内心的激情表达清楚。 舒曼是一个优秀的音乐评论家,他的乐评代表了 19 世纪浪漫派音乐家的特征,作为作曲 10 家他具有极为精到的专业眼光,广博的文化修养能让他敏锐地观察和分析音乐现象,所以当时与舒曼同时代的许多作曲家如柏辽兹、瓦格纳等除了用音乐 作品抒发自己,还用文字作品来表述自己的音乐观念。 舒曼办了一个音乐报刊《新音乐报》,之上发表的文章后编为《论音乐与音乐家》出版,成为是集中了他音乐观点的著作,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好的资料。 舒曼所写的文章里,经常提到“大卫同盟” 和它的盟友弗罗雷斯坦与欧塞比乌斯(在他的钢琴音乐中也多次出现)。 “大卫同盟”是一个只存在于创始人舒曼的头脑力的组织。 他的产生,一半出于幽默风趣,一半出于诗人的幻想。 1835 年弗罗雷斯坦(舒曼的笔名之一)在《忏悔日星期二的演说》中解说“大卫同盟”的名称说:“大卫的盟友们是注定要消灭音乐和其 它方面的一切非利士人的青年和成年人。 ”非利士人是古代地中海东岸的居民,以思想庸俗、心地狭窄著称。 而大卫则是《圣经》中打败非利士人、统一犹太各部落,受到民众爱戴的古代以色列国王。 在德语中,非利士人是未受大学教育、过着一般市民生活、庸庸碌碌、墨守成规、心胸狭隘、头脑空洞的人,和具有高尚文化修养、胸怀热忱、奋发有为的人士遥遥相对。 舒曼用大卫同盟来代表艺术上的革新派,用非利士人代表保守分子。 大卫同盟的三个主要盟友弗罗雷斯坦、欧塞比乌斯和拉罗,实际上是舒曼常用的三个笔名,代表舒曼性格的矛盾而又统一的三方面:弗罗雷斯坦 刚毅果敢,豪放不羁;欧塞比乌斯文质彬彬,富于幻想;拉罗则是两者的折衷。 许多音乐家也成为同盟的成员。 舒曼发表的评论肖邦作品的文章,是舒曼的第一篇音乐评论文章,借用了欧塞比乌斯的名字作为笔名。 德国人对肖邦的了解,也是从舒曼的这篇文章开始的。 还有勃拉姆斯未被人所知时,也是舒曼率先介绍出他的作品,勃拉姆斯后来与舒曼夫妇成为非常好的朋友,在舒曼精神上出现问题时,勃拉姆斯非常同情克拉拉并逐渐产生爱慕,但在舒曼去世后,二人始终保持友谊的关系,勃拉姆斯也因此终身未婚。 可能也是由于舒曼恋于幻想的性格使他一度在 精神上出现问题,他曾经有意跳河自杀,但被人救起,后来不得不进入了精神病院。 终年 46 岁。 第三节 肖邦 Chopin, 18101849 肖邦的音乐风格是远离德国传统的一股清新的风格,作为波兰人,他将自己本民族特色音乐语汇与 钢琴结合在一起,在 19 世纪浪漫主义最繁荣时期的钢琴音乐中独树一帜。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中的波兰多灾多难,受俄、普、奥三国的瓜分,人民开始展开爱国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同时在艺术界也在主张民族特性,于是肖邦的音乐带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热情闯进了欧洲音乐界。 肖邦从小便显示其音乐才能,钢琴即 兴弹奏经常使周围人感到惊讶。 7岁发表第一首作品《g。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