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最新行政能力精品应试指南全内容摘要:
是 18,我的做法没有错,不过第一题减错了: 5021=2,( 26+21) 29=18 关于 数字 1) 1~200,数字 0一共出现 31 次。 2) 1~100, 21 个“ 1” /9个“ 11” 的倍数。 3) 1~1000, 10的整数倍数总和为 50500。 4) 1~10,抽去一数,剩余的数平均值减少 ,则抽掉数是( 55/*9)*10=10. 5)1~100,(含 3)有 11 个“ 3”为首位数的数。 6)1~400,“ 1”出现 20+120+20+20=180 7)甲乙丙分别隔 5, 9, 12 天进城,某天相遇,则 180天一定又相遇。 8)高速路两旁每 500 米设标,全长 400千米,需要 1602个。 9)月息 3%增长,第一个月的月息 100元,(推理第六个月的月息 115 元),第六个月后,一共付了 645元利息。 10)每月存一千,月息 5%,半年 1000*6+350*3=7050 元 11)小虫爬上 5 米杆, 10 分钟,向上 1 米,向下 米,共需 1 小时。 12) 100 题, +1或 ,得 91 分,作错 6题。 上面题目错误纠正: 323)用 3, 9, 0, 1, 8, 5分别组成一个最大的六位数与最小的六位数,它们 的差是( 595125, 849420, 786780, 881721)参考答案: 881721 计算题常识理论 “番”与“倍” 增加一倍,就是增加 100%。 翻一番,也是增加 100%。 除了一倍与一番相当外,两倍与两番以上的数字含义就不同了。 而且数字越大,差距越大。 如增加两倍,就指增加 200%;翻两番,就是 400% (一番是二,二番是四,三番就是八 ),所以说翻两番就是增加了 300%, 翻三番就是增加了 700%。 “番”是按几何级数计算的,“倍”是按算术级数计算的。 ==================================== 百分比与百分点的问题 !! 53%比 39%增加了多少 ?大家知道吗 ?? 原题是 :法国 1980 年从事第三产业人数所占比重 (也就是 53%)比 1960 年 (39%)增加了多少 ?)a,14个百分点 b,14% 这是一道资料分析里的一道小题 ,我相信大家应该有不少人见过 , 7 我想请教大家 ,这两个答案的区别在哪里呢 ?谢谢回复 !!!! “番数”和“倍数”混淆 某水泥厂厂长说,我厂水泥的产量今年将比去年翻两番,由年产 万吨增加到 万吨。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今年的产量为去年的 2 倍,或比去年增长一倍。 番数 =基数 2 如果题目中今年将比去年翻一番,那年 产是多少。 我认为翻一番应该是基数 2; 翻两番=基数 4,不知对否。 =========================================== 使用统计数字有讲究 新闻和大众传媒每一天都有用统计数字说话的报道,领导在大会报告、工作总结时使用大量的统计数字说明问题,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在汇报、反映情况时也少不了用统计数字说话。 但只要我们留意,就会发现有的使用统计数字说明问题时,由于缺乏统计常识,造成概念不清,范围不明,容易产生混乱现象。 试举几例: “番数”和“倍数 ”混淆 某水泥厂厂长说,我厂水泥的产量今年将比去年翻两番,由年产 万吨增加到 万吨。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今年的产量为去年的 2 倍,或比去年增长一倍。 番数 =基数 2 “增长”和“增加”混淆 某镇 2020 年乡镇工业总产值是 1486 万元, 2020 年是 1763 万元。 镇长汇报时说,我镇去年乡镇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 277万元,增加了 %。 “增加”一词所表示的是绝对数,是报告期数字减基期数字所得到的差,它说明了事物的发展水平。 “增长”一词所表示的是相对数,是报告期数字减去基期数再与基期数相比较(用 百分数或倍数表示),它反映了事物的发展速度。 所以,增加和增长两个词虽为同义语,但在反映统计数字时有一定的差别,不能混淆。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某镇2020 年乡镇工业总产值比 2020年增加 277万元,增长了 %。 “百分数”与“百分点”混淆 某单位领导在汇报本单位干部文化结构时说, 2020 年大专以上文化占干部总数 82%,比 1997 年的 65%上升了 17%。 表示构成的变动幅度不宜用百分数而应用百分点。 因为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正确的说法是, 2020 年大专以上文化占干部总数 82%,比 1997年上升了 17个百分点。 “现价”与“不变价”混淆 在进行不同时期工农业产品总量指标对比时,有的人分不清“现价”与“不变价”的区别,将报告期按现行价格计算的产品总量指标与基期不变价计算的产品总量指标对比,得出生产发展速度较快的结论,这是不准确的。 因为不变价指以同类产品某年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用于计算各年的产品价值。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产品价值消除了价格变动因素,不同时期对比可以反映生产的发展速度,而现价并未消除价格变动因素。 因此,不同时期按现价计算的产 品总量指标不宜进行对比,也不宜与“不变价”计算的产品总量指标进行对比。 我国先后六次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工农业产品不变价格。 从 2020 年起开始使用 2020 年不变价格。 任意用相对数说明问题 某单位很重视从女干部中选拔领导干部。 该单位办公室在向上面汇报时写道:“我单位从女 干部中选拔领导干部 的比重为50%”。 其实该单位只有两名女同志,从中选拔了 1 名。 在绝对数很小的情况下,不宜任意使用相对数来说明问题,否则容易引起错觉和误会,也有随意夸张之嫌。 使用倍数来表示下降或减少幅度 经常可以看到使用倍数 来说明下降或减少幅度之大的。 如:某种病的发病率由去年的 30%下降到今年的 15%,下降了 1 倍;某种产品的成本由去年的 120 元一吨下降到今年的 60 元一吨,减少了 1 倍。 倍数一般是表示增长或上升幅度的,不宜用于表示减少或下降。 上述正确说法应该是:某种病的发病率下降了 15 个百分点,某种产品的成本下降了 50%。 状语与数字不一致 有的材料选择状语不当,与后面数字显示的特征不相一致。 如:我县今年 1— 10 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度增加。 这句话看起来令人振奋,但后面的增长幅度只有 5%,如果是农业产值的增长 幅度,可以说增长幅度较大。 但投资由于受某些因素或政策的推动,某一时期增长百分之几十或成倍增长都是有可能的。 因此,应根据数字所反映出来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状语,做到准确、自然、朴素。 不注意统计数字所反映的时间、范围、口径、计量单位、计价标准、计算方法等,使用、对比时不准确,容易闹笑话。 如有的人用我市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与某一年(非普查年份)的人口状况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不准确的。 因为普查口径与年度人口统计的口径不一致。 “五普”是按常住人口原则进行登记的,不包括本地外出半年以上人口。 标准时点是 2020年 11 月 1 日 0 时。 而年度统计年末人口数指每年 12 月 31日 24 时的人口数,包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 日常使用时可以用“五普”数据与“四普”进行比较,因为普查口径和时期基本一致。 此外,还经常看到有人用前几个月的增幅与某月对比。 如:某市今年 1— 4 月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 16%,比 4 月份增幅上升 2 个百分点。 用以说明一季度增长较快, 4 月份有所下降,但这样比较意思不太明确、清晰。 可以说,某市今年 1— 4 月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 16%,其中 4 月份增幅为 14%,导致 1— 4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有所减弱。 总之,数字是统计的语言,也是 分析事物论事推理的重要依据。 统计数字和数学数字不一样,它不是抽象的数量表现,而是具体的反映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因此,用统计数字反映情况,论事说理时,应弄清概念和数字所反映的特征,注意统计数字所属的时间、范围、口径等各项要素的规定性,学会正确使用,准确反映,使人看后一目了然,对于增强表达效果,提高文章水平不无俾益。 8 例如: 已知甲每秒钟比乙每秒钟多行 米 ,那么 ,两人第三次相遇的地点 ,与 A点沿跑道上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 ( KEY=176米 ) 根据条件 .可以求出 V 甲 =,补充:甲 *(60*8)=624。 他离 A 点的距离是 624400=224M,乙 *(60*8)=576。 他离 A点的距离是 576400=176M 再补充一下,不理之前的过程分析他们的末状态,设甲行 x 米,乙 y 米, 得方程组 x+y=400,xy=*8*60=48易得 y= 176 数量关系题 1) 3。 4。 7。 16() 解析: 3,4,7,16,(43) 43=1 74=3 167=9 ?16=27 ?=16+27=43 2)把一个边长为 4 厘米的正方形铁丝框制成两个周长的圆形丝框,铁丝的总长不变,则每个圆铁丝框的面积是多少。 解析:(方法一)根据条件知道正方形的边长为 16CM,每个圆形铁丝框的周长是 8CM,便能计算出半径,根据半径再求出圆面积就行。 铁丝总长 16cm,一半就是 8CM。 8cm 周长的圆的半径为: 8/。 (圆周计算方法是:直径 *) (方法二)设宽为 x 米。 (x+3x) *2=32 所以 x=4 长等于 12 米 面积 S=4*12=48平方米。 3)若干学生住若干房间,如果每间住 4 人则有 20 人没地方住,如果每间住 8 人则有一间只有 4 个人住,问共有多少名学生。 解析:(方法一)设共有 x 间房。 第间房住 4 名学生得: 4X+20;第间房住 8 名学生得: 8X4。 解一元一次方程: 4X+20=8X4得出所住房间,也就得知学生总数了。 X=6,学生总数是 44 名。 (方法二)设共有学生 x 名。 (x+20)/4=(x4)/8 4)百货商场折价出售一商品,经八折出售的价格比原价少 15 元,问该商品的原价是多少元。 解析: 15/( ) ============================================== 二、数量关系 1. 6800 125 8 的值是: A. 19 B. C. D. 2. 27 的开方乘以 48 的开方等于: A. 39 B. 36 C. 35 D. 38 3. 10+ 44+ 16+ 8+ 17+ 12+ 13 的值为: A. 120 B. 118 C. 123 D. 200 4.下面哪个数低于 l/ 4。 A. 22/85 B. 4/15 C. D. 33/133 5.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25 厘米, 其周长等于多少米。 A. 45 B. 75 C. D. 6.某人买了一枝钢笔、一枝圆珠笔和一枝铅笔平均花了 15 元,而一枝钢笔和一枝圆珠笔平均花了 22 元,一枝圆球笔和一枝铅笔总共花了 5 元,则钢笔是多少元。 A. 24 B. 35 C. 40 D. 42 7.用绳子量杆高,在杆项将绳子 4 折垂直地面,余 3 米,把绳子剪去 6米, 3 折后余 3 米,求杆高是多少米。 A. 36 B. 12 C. 9 D. 6 8. 118 120 的值是: A. 14180 B. 14400 C. 12820 D. 14l60 9.一 名公务员的年薪的 60%是 7920 元,他的月薪是多少元。 A. l100 B. 980 C. 1200 D. 780 10.最大的四位数加上最大的两位数,和为多少。 A. l0098 B. 21000 C. 1099 D. 198 11. 49 与 47的和是 8的几倍。 9 A. 15 B. 9 C. 12 D. 8 12.用 7, 6, 0, 2, l组成的最大的五位数是: A. 67210 B. 76012 C. 76102 D. 76210 13.两箱书重 230 斤 ,如果大箱重量是小箱的 4倍,问小箱的重量是多少。 A. 16 B. 26 C. 36 D. 46 14.甲乙调查小组共有 100 人,如果抽调甲调查小组人数的 l/ 4 至乙调查小组,则乙调查小组人数比甲调查小组多了 2/ 9,问甲调查小组原有多少人。 A. 56 B. 60 C. 45 D. 40 15.一条鱼头长 7 厘米,尾长为头长加半个身长,身长为头长加尾长,问鱼全长共多少厘米。 A. 56 B. 54 C. 63 D. 28 ============================================== 数字巧算题 2 8754896 48933=(D) 解题思路:把两个乘积因子个位数相乘,其个位数应为 8,即排除 A、 B、 C。 2 3543278 2221515=(D)。20xx最新行政能力精品应试指南全
相关推荐
、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 我国社会转型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也就是社会失调时期。 这种由社会结构内部不协调而产生矛盾、冲突或人们的无序互动导致的紧张状态而产生的压力,称为社会张力。 当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在社会结构最薄弱的环节释放出来。 而这种无序的社会力量爆发就是社会危机或叫社会风险。 这十几
和技能,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vpif 13智育的目标 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智力目标)。 vpif 14智、德、美三育提出在( 1906)年(王国维)的《论教育之宗旨》;五育提出在(民国时期)。 vpif 1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它是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之上,对(六到十一二)岁的儿童实施的学校教育。 vpif
争和非法斗争结合 起来 ,在组织上采取荫蔽精干的方针。 对被打倒的反动阶级成员和反动分子 ,只要他们不造反、不捣乱 ,都给以生活出路 ,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对同盟者的领导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 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 二是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 ,至少不损害其利益 ,同时给以政治教育 ,等等。
污染、硫化物等一样,它也是源于人类活动,汽车、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 在车水马龙的街上行走,常常看到空气略带浅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气味,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光化学烟雾。 臭氧就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而成的,比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 随着汽车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
布政司(行政) 地方 ——设三司,直属中央 按察司(司法) 直属中央 都 司(军事) 设特务机构 侍卫亲军 ——锦衣卫 宦官 ——东厂、西厂 八股取士,培养奴才 → 范围、格式 ③ 巩固边防 a. 营建并迁都北京(明成祖) b.与蒙古部族的和战关系 瓦剌 ——战, “土木之变 ” 鞑靼 ——和 c.修建明长城 ④ 明朝的对外关系 a.友好 ——郑和下西洋 浙江(台州九捷) b.抵抗侵略
以巨大的文明影响,否则人类很难改变。 答案详解 1. A. 不太高。 文章一开始就点出科技巨大进步,而其他方面进展很少。 人们以轻蔑的口气谈及可怜的古罗马人,因为他们欣赏竞技场上的屠杀。 我们轻视他们,因为他们把这些屠杀视为娱乐。 我们可以降阶 /屈尊地谅解他们,因为他们生活在 2020 年前,显然,对好的东西不知道。 在这里作者反问,我们的优越感是否正确呢。 我们的嗜血性是不是少一些。